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少慧

作品数:22 被引量:238H指数:9
供职机构: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中国全球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4篇病毒
  • 9篇艾滋病
  • 5篇艾滋病病毒
  • 4篇HIV感染
  • 3篇性行为
  • 3篇综合征
  • 3篇流感
  • 3篇流行病
  • 3篇流行病学
  • 3篇免疫缺陷
  • 3篇耐药
  • 3篇男男性行为
  • 3篇男男性行为人...
  • 3篇基因
  • 3篇感染率
  • 3篇HIV-1
  • 3篇MSM人群
  • 2篇蛋白
  • 2篇人类免疫
  • 2篇人类免疫缺陷

机构

  • 20篇辽宁省疾病预...
  • 3篇中国医科大学
  • 3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中国铁道科学...
  • 1篇鞍山市疾病预...
  • 1篇抚顺市疾病预...
  • 1篇黑龙江省疾病...
  • 1篇江西省疾病预...
  • 1篇内蒙古自治区...
  • 1篇宁夏疾病预防...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青海省疾病预...

作者

  • 22篇吴少慧
  • 9篇卢春明
  • 8篇姚文清
  • 8篇马宁
  • 7篇王莉
  • 7篇鄂爽
  • 6篇周金玲
  • 5篇郭惠君
  • 3篇刘敏
  • 3篇姜凤霞
  • 3篇周丹
  • 3篇赵晓光
  • 3篇张眉眉
  • 3篇崔健秋
  • 3篇于伟
  • 3篇刘芸
  • 2篇熊建萍
  • 2篇梁雪威
  • 2篇郭军巧
  • 2篇何雅慧

传媒

  • 6篇中国公共卫生
  • 4篇中国艾滋病性...
  • 3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疾病监测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国外医学(分...
  • 1篇病毒学报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09
  • 3篇2007
  • 3篇2006
  • 2篇1996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辽宁省甲3亚型流感病毒HA1基因特性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了解2001—2006年间辽宁省甲3亚型流感病毒HA1基因变异特征。方法采用辽宁省流感监测的咽拭分离株,对其中的7株甲3病毒核酸提取,经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产物测序,推导出其氨基酸序列,并用DNAMAN软件包中的Alignment做了差异和同源性比较,用Mega软件包中的Neighbor Joining方法,通过与NCBI数据库中2000--2006年28株H3N2流感病毒同源比对后,制作种系进化树,进行基因进化特征分析。结果序列分析发现,甲3亚型流感病毒与WHO当年的疫苗株A/California/7/2004比较,在其HA1核酸序列上有12处碱基不同,4个氨基酸位点发生了替换。基因及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下降。与WHO北半球疫苗株A/Wisconsin/67/2005序列更接近,但仍有4处碱基不同。结论甲3亚型流感病毒基因序列发生了变异,与甲3亚型疫苗株A/California/7/2004同源性有下降趋势,提示其抗原可能发生部分漂移或更换,与南方浙江2005年株、WHO北半球2006--2007疫苗株A/Wisconsin/67/2005序列接近,提示南方春夏季流感流行株极有可能在北方秋冬季流行,对流感流行病学监测,疫苗株使用指导都具有重要意义。
吴少慧舒跃龙赵卓姚文清于伟张眉眉崔健秋刘敏付荣华赵晓光
关键词:正粘病毒科
辽宁省国家监测点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分析被引量:22
2007年
目的了解辽宁省鼠间带毒、鼠密度及鼠种构成与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人群发病情况间的关系,为今后更有效地控制疫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夹夜法对辽宁省丹东的凤城市、沈阳市的于洪区和葫芦岛的兴城市三个国家级监测点鼠密度、鼠种构成及鼠带毒率进行逐月监测。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检测HFRS抗原。结果12个月间鼠密度在春秋两季各出现一个高峰,5月份鼠密度高达10.83%,1月份仅为0.99%。村内鼠密度高于村外鼠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1.24,P<0.01)。褐家鼠为优势鼠种。1年间共剖取鼠肺555份,阳性32份,汉坦病毒带毒率为5.77%,四季带毒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576,P>0.05)。各鼠种间带毒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02,P>0.05)。3个监测点1年内共发病418例,发病率为28.23/10万,各月发病率在统计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0.42,P<0.01)。人群发病高低与鼠密度消长趋势基本一致,统计学上呈正相关关系(r=0.61)。结论HFRS的发生与鼠密度密切相关,应采取以防鼠灭鼠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
秦彩明刘芸姚文清孙英伟吴少慧张稷博孙广玖郭军巧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鼠密度带毒率疾病监测
2008-2010年辽宁省MSM人群艾滋病疫情和相关行为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4
2013年
目的了解辽宁省男男性行为人群(MSM)艾滋病疫情状况和相关行为特征。方法 2008-2010年,对居住在沈阳、大连和鞍山市的MSM进行匿名问卷调查,采用Epi Data 3.1进行数据录入,用SPSS 17.0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0年,各年分别监测目标人群数量为1 258人、1 254人、1 205人;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分别为90.0%(1 132/1 258)、94.1%(1 180/1 254)、91.1%(1 098/1 205)。2008-2010年,最近6个月同性肛交每次都用安全套的比例分别为55.7%(601/1 079)、58.5%(632/1 081)、54.0%(524/971);艾滋病病毒感染率分别为4.6%(58/1 258)、4.5%(57/1 254)、4.7%(57/1 205)。结论辽宁省MSM总体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高,但是安全套坚持使用率不高,继续有效深入的进行干预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周金玲周丹姜凤霞吴少慧时景璞卢春明
关键词: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知识行为感染率
针对MSM人群的HIV-1早期感染检测策略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建立针对男男性行为人群(MSM)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的高敏感检测策略,减少窗口期漏检。方法收集来自黑龙江、辽宁、内蒙古、宁夏和青海省(自治区)的MSM人群专项调查样本,分别用中国现行的HIV抗体常规检测策略、新检测策略一、新检测策略二和新检测策略三进行检测,对常规策略与3种新策略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1 023份调查样本中,常规策略[三代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蛋白免疫印迹试验(WB)]检出的抗体阳性、阴性和不确定标本分别为282份、10 716份和25份;新策略一(四代ELISA+WB)检出的抗体阳性、阴性和不确定标本分别为282份、10 676份和65份;新策略二(三代ELISA+WB+集合核酸)检出的核酸阳性,抗体阳性、阴性和不确定标本分别为28份、282份、10 688份和25份;新策略三(四代ELISA+WB+集合核酸)检出的核酸阳性,抗体阳性、阴性、不确定标本分别为13份、282份、10 663份和65份。常规策略、新策略一至三的检测敏感性分别为90.96%、90.96%、100%和95.16%,新策略二和新策略三的检测敏感性显著高于常规策略(P<0.05),且新策略对早期及急性HIV感染者的检测能力优于常规策略。结论针对MSM人群的HIV新检测策略,可以减少早期及急性HIV感染者的漏检,应根据实验室检测能力和样本量尽快在该人群中推广使用。
张娜江华洲于海英颜浩张洁吴少慧杨景元杨东志马韶辉蒋岩
关键词: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病毒I型
辽宁省2004-2011年抗病毒治疗人群HIV-1亚型分布及耐药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gh-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艾滋病的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virus,HIV)的耐药性是导致HAART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辽宁省自2008年开展HIV病毒载量和基因型耐药检测以来,截至2011年底,累计对389例治疗年以上的病人进行了病毒载量检测,
鄂爽吴少慧马宁熊建萍郭惠君周金玲卢春明王莉姚文清
关键词:基因亚型耐药
辽宁省MSM HIV感染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0
2011年
目的了解辽宁省大、中城市男男性接触者(MSM)的HIV感染现状及其二代传播风险,为艾滋病防控提供参考信息。方法于2008年4-6月对辽宁省6个大中城市的MSM进行横断面调查,通过访谈式问卷调查MSM人群的高危行为等特征,采集静脉血检测HIV-1和梅毒螺旋体抗体。结果 2 074名MSM参加了调查,HIV和梅毒的感染率分别为4.8%(100/2 074)和8.9%(184/2 074);过去6个月中,其平均男性性伴数为5.8人,与固定性伴、商业性伴和偶遇性伴的安全套使用率依次为43.3%(899/2 074)、65.0%(286/440)和68.5%(1 421/2 074);51.6%(1071/2 074)的MSM曾与女性发生过性行为,其中与女性性伴最近一次性行为中安全套使用率为50.3%(294/58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梅毒感染(OR=4.6,95%CI=2.3~9.2)、被动肛交偶尔使用安全套(OR=2.8,95%CI=1.4~5.5)、最近6个月男性性伴数≥10个(OR=2.0,95%CI=1.0~3.8)和学历低(OR=1.8,95%CI=1.0~3.3)为HI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辽宁省MSM的HIV和梅毒感染率已达到较高水平;其异性性行为比例较高且安全套使用率较低,应及时采取措施降低HIV和梅毒经MSM向一般人群二代传播的风险。
楚振兴马宁徐俊杰张旻胡清海吴少慧周金玲赵丽王旭云科张晶卢春明尚红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梅毒感染率男男性接触者
Vero细胞流感疫苗应用前景被引量:7
2006年
吴少慧舒跃龙
关键词:流感疫苗VERO细胞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毒基因组抗原特性膜蛋白
辽宁省艾滋病治疗患者耐药基因特征及分子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了解辽宁省自2004年以来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中基因耐药突变和HIV-1耐药株的流行率。方法选取2004—2008年全省接受一线抗病毒治疗艾滋病患者104个样本,病毒载量检测,高于最低检测限有12个样本,经HIV蛋白酶(PR)全长和部分反转录酶(RT)基因区RT-PCR扩增、测序,运用Contig Express1对序列拼接、编辑和校正,上传Stanford HIVDrugResistance Database(http://hivdb.stanford.edu),在线耐药序列分析,寻找耐药位点,评价目前使用的一线药物的治疗效果和耐药株流行趋势。结果104份治疗患者的样本中,92份病毒载量检测已经小于最低检测限,治疗有效率88.4%(92/104)。余下的12份样本经RT-PCR、巢式PCR和5个序列的正反方向测序,8份样本得到PCR有效扩增和测序(均获得5条有效测序序列)。RT区序列检测,8份样本中有5份存在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s)相关突变,耐药突变率为4.81%(5/104),M184V出现较早(治疗8个月);6份存在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s)相关突变,耐药突变率为5.77%(6/104),以K103N、Y181C出现频次较高,使NNTRIs存在高度的多重交叉耐药。未发现蛋白酶抑制剂主要耐药相关突变,总耐药突变率为6.73%(7/104)。结论辽宁省艾滋病治疗患者中耐药突变仍处于低流行状态,与国内其他地区原发耐药流行率接近。目前使用的一线反转录酶抑制剂药物仍有效。但同时怎样解决NNRTIs突变导致的多重耐药、调整药物配伍、提高用药依从性、跟踪分析病例个案发展是今后工作努力的方向。
吴少慧卢春明姜凤霞马宁鄂爽潘珊
关键词:艾滋病艾滋病病毒耐药基因突变
阴道毛滴虫保存方法及时间的效果观察被引量:4
2006年
刘芸吴少慧刘敏金心
关键词:阴道毛滴虫时间观临床分离株门诊病例单细胞动物卫生条件
辽宁省2008—2011年艾滋病筛查实验室质量考评结果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了解辽宁省艾滋病筛查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质量考评结果,加强其规范化管理,提高其检测技术水平。方法于2008—2011年对辽宁省224家实验室连续进行4次艾滋病筛查实验室质量考评,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0年辽宁省考评的优秀率逐年增加,分别为62.9%(141/224)、74.1%(166/244)、88.8%(199/2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72,P<0.01);2011年考评优秀率比2010年下降了14.2%(32/2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286,P<0.01);2008—2010年辽宁省考评中,发生检测程序错误分别有40、29、7家,发生报告填写错误分别有35、16、4家,发生临界值计算错误的分别有72、39、16家,均逐年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5.132、29.031、46.156,P<0.01)。结论考评可降低实验室检测程序、报告、临界值计算等错误发生概率,提高检测及管理质量。
鄂爽王奕马宁郭惠君卢春明王莉吴少慧
关键词:艾滋病筛查实验室质量考评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