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秀明
- 作品数:156 被引量:561H指数:12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 文学选本应该“选什么”与“怎样选”——以中国现当代文学为例被引量:2
- 2014年
- 在当下琳琅满目的"书海"里,"文学选本"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特别是现当代文学"选本",不仅不同的文体、流派、主题、时期、年度的作品选源源不断地大量涌现,而且因为作家、题材、选文的现实性以及市场机制的驱动(如排行榜)也显现出了不可小觑的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它反映和标示着文学及其市场化的发展脉络和基本走向。论文从教科书的"选本"角度契入,联系编选实践对之做延展性的思考,以期将问题的探讨拓宽并进一步推向深入。
- 吴秀明
- 关键词:现当代文学文学选本文学演变
- “一体化”视域下的当代文学运动史料被引量:2
- 2017年
- 有学者前几年在谈及古今文学异同时,曾把中国古代文学说成是“自然成长型”的文学,而将五四以降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称之为是“目的引导型”的文学。所谓的“目的引导型”,是指它不是从生活的土壤上自然而然地成长起来,而更多是借助于某种理论的导引或外在强力推促的结果。
- 吴秀明
- 关键词:文学运动史料视域引导型
- 《历史文学》与20世纪80年代的历史文学
- 2023年
- 《历史文学》是由花城出版社主办的一份刊物,创刊于1983年,于1986年年底停刊。在众多的中国当代文学期刊中,《历史文学》也许微不足道,其忽兴与忽衰并未引起多少人关注,甚至不少人至今还不知有其存在,但作为第一份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份以历史文学创作为宗旨的文学刊物,它自有其办刊思路与理念。它通过发表小说、诗歌、电影、电视、戏剧、随笔、札记、译作、评论、研究等,与20世纪80年代初中期由爆热到逐渐降温而趋于平缓的历史文学思潮相呼应。
- 吴秀明陈璧君
- 关键词:文学思潮文学刊物办刊思路文学创作
- “文化中国”视域下的世界华文文学史料被引量:6
- 2015年
- 杜维明提出的涵盖三个意义世界的"文化中国"概念,尽管有过于泛化之嫌,但是他强调"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对话交流以及所作的跨疆越界的多元建构,对世界华文文学史料整理和研究无疑是有启迪的。就"文化中国"及整体性的视域来看,世界华文文学史料主要包括留学生文学、新移民文学、海外汉学等七种类型,具有自己的存在方式与特点。因此,不应简单照搬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料标准对之进行衡诂。目前,世界华文文学史料工作处于后进迟缓状态。为了推进该学科的发展,有必要在强化史料意识的基础上,从"观念性思维"和"实体性机制"两个向度入手,进行突破及调整。
- 吴秀明
- 关键词:世界华文文学新移民文学海外汉学文学史料现当代文学史当代文学
- 论“四位一体”的20世纪90年代文学史料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算上21世纪以来的这二十多年,中国当代文学历史已超过了七十年,时长是现代文学的两倍有余。当代文学与外部环境的结构关系、时空界限及价值取向的“当代性”,往往给人留下“年轻”“不成熟”的印象。不妨这样说,作为学科的当代文学,至今尚处于不甚稳定的状态;而在研究领域,它相比于其他学科的一个独特之处,就是比较适合以文本解读与思想阐释见长的文学批评,并使之长期居于主导地位。
- 吴秀明周诗寒
- 关键词:中国当代文学史料研究现代文学文本解读外部环境
- 如何“历史” 怎样“小说”——谈谈我的历史小说研究兼及治学有关问题与方法
- 2022年
- 历史小说研究虽是个人化的学术实践活动,但它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新时期以来当代历史小说批评和研究的总体情景及发展脉络。历史小说研究大体经历了从批评到理论再到综合三个阶段或曰三种研究方式。如何“历史”,怎样“小说”,这是一个相当复杂且人言人殊的问题。回顾和总结过往走过的道路,感受和体会最深的,是需要正视并处理好“创新与规范”“寻找‘根据地’与超越‘根据地’”“批评与研究”三方面关系。这不仅对历史小说,其治学有关问题与方法,对更为宏大的当代文学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吴秀明
- 关键词:历史小说学术研究治学经验
- 寻找存在之思的“原始意义”——中西元典的文学精神与艺术阐释
- 2010年
- 元典是一个民族最具生发力的文化内核,它的精神价值在应对世俗挑战时往往能得以充分的彰显。西方文学对元典的追溯与体认,因有深厚的"两希"传统和宗教背景,能持久地激活本民族的想象,并积极参与当代价值的构建;即使在后现代语境中,"两希"传统仍发挥着不可低估的积极影响。而中国由于整个时代社会的原因和文化源头自身的因素,元典却屡遭沉重的打击,尤其是在20世纪呈现出明显衰退的迹象;这种情形在当前的历史小说尤其是新历史小说中就可找到不少例证。中西元典在当代文学中的不同意义及其精神阐释的差异在文化语境、思维方式和叙事策略三方面均有呈现。
- 吴秀明陈林侠
- 关键词:思维方式叙事策略
- 世界一流大学文科教育理念及其对我们的启示被引量:11
- 2004年
- 吴秀明严晓蔚
- 关键词:课程设置教育规律通识教育学分制
- 大学中文教材与教改应该如何“拓疆”——由一套“选本”引发的思考
- 2015年
- 大学专业化的中文教材尤其是研究型教材,为满足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和创新性中文人才培养的需要,也为了替其将来继续深造和可持续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有必要将诗学范畴拓疆到诗、史兼备的开阔领域,倡导一种立体多维的思维理念。反映在'选本'编选上,就是同时向'文学作品'与'文献史料'开放,充分发挥文献史料的功能价值。这不仅有助于学生读好、读懂与读深经典作品,同时也可借此强化他们的根源性学养,培养他们的研究意识和学术兴趣。
- 吴秀明
- 关键词:中文教材史料价值
- “纪实与虚构”的融合及其效果——《小鲍庄》的另一种解读被引量:1
- 2023年
- 《小鲍庄》的评论和研究应超越单一固化的纯文本思路,将其放在包含社会史视野的作家整体创作史中进行考察。综合其尚未引起注意的前文本《小松树,轻轻地响……——怀念小英雄韩余娟》、鲜少被关注的作家创作回忆谈,以及《小鲍庄》之后王安忆以《叔叔的故事》《乌托邦诗篇》《纪实与虚构》等与个人生活或家族历史有关的反思性写作,我们认为在“寻根”之外,《小鲍庄》的另一重要意义是构成王安忆对虚实关系思考的阶段性起点,并因此给小说增添了由“纪实与虚构”融合带来的别样效果。
- 周诗寒吴秀明
- 关键词:《小鲍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