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臣义
- 作品数:20 被引量:69H指数:6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科技厅社会发展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
- 2012年
- 目的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手术技巧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32例临床资料,对手术技巧及并发症进行分析、探讨。结果全切除23例,次全切8例,部分切除1例,无死亡病例及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具有安全、微创、简单、恢复快的特点,对于位于鞍内和大部位于鞍内的垂体腺瘤是一种有效的术式。
- 王明海黄武龚坚杨劲松吴臣义刘芳
- 关键词:垂体腺瘤单鼻孔蝶窦
- 灸药结合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31例被引量:3
- 2002年
- 吴臣义赵林刘世伟
-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 神经外科锁孔微创手术的临床推广应用
- 兰青康德智朱卿朱文昱黄延林贡志刚张恒柱吴臣义朱玉辐董家军董军陈坚钱志远孙志方黄强
- 该课题为江苏省科学技术厅社会发展项目,编号:BS2002017。 以最小的手术创伤及最低的医疗费用,来取得最佳的手术疗效,是外科医生不懈追求的目标,也是现代医学发展的趋势。1992年国际上首先提出“微创神经外科”的新概...
- 关键词:
- 关键词:神经外科锁孔入路锁孔微创手术
- 神经外科锁孔微创手术临床应用
- 兰青康德智蔺玉昌贡志刚周建军董军张恒柱吴臣义朱玉辐董家军朱文昱陈坚钱志远孙志方黄强
- 本课题为江苏省科学技术厅社会发展项目,编号:BS2002017。 以最小的手术创伤及最低的医疗费用,来取得最佳的手术疗效,是外科医生不懈追求的目标,也是现代医学发展的趋势。1992年国际上首先提出“微创神经外科”的新概...
- 关键词:
- 关键词:锁孔神经外科微创
- 经乙状窦后锁孔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 2009年
- 目的对经乙状窦后锁孔入路至岩斜区进行显微解剖学研究,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采用6具(共12侧)经10%甲醛溶液固定的尸体头颅标本,模拟经乙状窦后锁孔入路,显微镜下观察所显露的解剖结构。结果通过凋整头位和显微镜角度,经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可显露同侧三叉神经、面神经、听神经、后组颅神经、脑桥腹外侧面、小脑半球外侧面、小脑前下动脉、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等。结论经乙状窦后锁孔入路符合微创原则,可良好显露岩斜区重要解剖结构。
- 吴臣义龚坚黄武刘科峰
- 关键词:神经外科手术尸体解剖显微镜检查乙状窦后入路
- 乙状窦前经颞骨岩部锁孔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 目的:⑴遵循微创化的原则,将微创锁孔手术理念融入乙状窦前入路,探讨乙状窦前迷路后锁孔手术的可行性和手术入路设计,观察显露的解剖结构,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⑵将微创锁孔手术理念融入乙状窦前入路,在神经导航辅助下,设计乙状窦前...
- 吴臣义
- 关键词:颅脑手术乙状窦前微创外科
- 脑梗死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和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被引量:19
- 2012年
-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尿酸(UA)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入选170例脑梗死患者,根据颈动脉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结果分为无斑块组28例、稳定斑块组58例和不稳定斑块组84例,测定Hcy和UA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不稳定斑块组的Hcy和UA水平显著高于无斑块组和稳定斑块组(P<0.05,P<0.01)。随着Hcy和UA水平的升高,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发生率升高。结论颈动脉斑块的发生及其稳定性与Hcy和UA水平有密切关系。
- 吴银艳吴臣义陈卓友
-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同型半胱氨酸尿酸
- 乙状窦前经迷路锁孔入路的显微解剖
- 2007年
- 目的将微创锁孔理念融入乙状窦前入路,在神经导航辅助下,设计乙状窦前经迷路锁孔入路,观察入路显微解剖,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8具经福尔马林固定、颅内动静脉乳胶灌注的国人成人尸头,实验前建立术中导航资料。采用迷路后锁孔手术入路的7 cm"C"形切口,分层向前翻开皮瓣和肌筋膜瓣,在神经导航辅助下做耳后约3.5 cm×3.0 cm骨窗,导航下轮廓化乙状窦、骨迷路、面神经管,依次模拟迷路后、经部分迷路及岩尖、经全迷路锁孔入路,观察各步骤显露的结构,测量重要结构长度和术野角度。结果(1)神经导航可辅助精确磨除入路相关骨质,减少盲目磨除造成的重要结构的误伤。(2)同迷路后锁孔入路比较,经部分迷路及岩尖锁孔入路和经全迷路锁孔入路的术野角度、显露的斜坡长度、面神经颅内段长度均有显著增加,但后两种入路的测量值无明显差异。(3)迷路后锁孔入路可保留听力和面神经功能,但对岩斜区的显露有限;部分迷路及岩尖磨除后可广泛显露岩斜区、桥脑小脑角、桥脑前区和海绵窦后部,多角度显露Ⅲ~Ⅺ对脑神经之间的重要结构,且面、听神经功能保有率极高;全迷路磨除后观察角度更多,但进一步增加的显露有限,且需牺牲听力。结论乙状窦前经迷路锁孔入路具有可行性,可良好显露岩斜区等。神经导航可辅助精确完成入路相关的骨质磨除。部分迷路及岩尖或全迷路磨除均可显著增加术野角度和斜坡等重要结构的显露长度,经部分迷路及岩尖锁孔入路可望保留面、听神经功能。
- 吴臣义兰青
- 关键词:神经解剖学颅底
- 中药与前列腺素E_1治疗脑梗塞的疗效观察
- 2002年
- 吴银艳吴臣义刘成华崔世义
- 关键词:前列腺素E1脑梗塞中药疗效观察PGE1
- 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和纤维蛋白原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和纤维蛋白原(Fg)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根据颈动脉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结果将7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无斑块组(14例)、不稳定斑块组(34例)和稳定斑块组(22例),测定Hcy和Fg水平。结果不稳定斑块组Hcy和Fg为(21.76±9.82)μmol/L、(3.78±0.58)g/L,均显著高于无斑块组的(14.09±3.05)μmol/L、(3.12±0.36)g/L和稳定斑块组的(16.79±3.56)μmol/L、(3.52±0.42)g/L(P<0.05,P<0.01)。随着Hcy和Fg水平的升高,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发生率升高。结论颈动脉斑块的发生及其稳定性与Hcy和Fg水平关系密切。
- 吴银艳吴臣义陈卓友
-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