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会

作品数:27 被引量:121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天文地球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生物学
  • 2篇理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2篇同位素
  • 9篇碳同位素
  • 8篇河蚬
  • 7篇水化学
  • 5篇壳体
  • 4篇地球化
  • 4篇地球化学
  • 4篇雪冰
  • 4篇氧同位素
  • 4篇水环境
  • 4篇污染
  • 4篇环境变化
  • 4篇河水
  • 3篇地表水
  • 3篇地表水环境
  • 3篇溶解无机碳
  • 3篇色谱
  • 3篇主要离子
  • 3篇无机碳
  • 3篇离子

机构

  • 26篇中国科学院
  • 10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西北大学
  • 2篇珠江流域水环...
  • 1篇兰州大学
  • 1篇琼州大学

作者

  • 27篇周会
  • 23篇李心清
  • 13篇闫慧
  • 7篇王兵
  • 6篇刘丛强
  • 6篇赵彦龙
  • 5篇秦大河
  • 5篇江伟
  • 4篇丁文慈
  • 3篇程红光
  • 3篇袁洪林
  • 2篇闫慧
  • 2篇任贾文
  • 1篇龚国洪
  • 1篇胡瑞忠
  • 1篇蒋倩
  • 1篇万国江
  • 1篇彭艳
  • 1篇漆亮
  • 1篇周志红

传媒

  • 3篇地球化学
  • 3篇冰川冻土
  • 3篇矿物岩石地球...
  • 3篇地球与环境
  • 2篇科学通报
  • 2篇环境化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沉积学报
  • 1篇矿物学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色谱
  • 1篇贵州科学
  • 1篇广东微量元素...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中国矿物岩石...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4篇2008
  • 7篇2007
  • 1篇2003
  • 2篇2001
  • 5篇2000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河蚬壳体δ^(13)C:由水体溶解无机碳重建过去环境变化的代用指标被引量:3
2010年
溶解无机碳(DIC)是陆地生态系统水体重要的组成物质.其含量、组成以及碳的来源决定于汇水区域环境条件和流域水体碳循环特征.如果能够反演水体DIC的地球化学特征,则可以为重建过去环境变化提供一条新途径.河蚬是陆地生态系统水体中广泛分布的底栖双壳类动物,其壳体由碳酸盐矿物构成,是软体在生长过程中依次分泌的结果,因而具有DIC代用指标的潜质.通过对中国西江流域河蚬壳体及其环境水体DIC的分析,发现了二者碳同位素组成之间显著的相关关系(P<0.01,r=0.63),表明河蚬壳体碳同位素组成的变化记录环境水体DIC的相应变化,其时间分辨率很容易达到季节变化的水平.新陈代谢作用虽然使壳体的碳同位素组成平均低于水体DIC同位素组成1.4‰,但整体上并未改变壳体与水体DIC同位素组成变化的相关性.分水岭地区小溪流DIC同位素组成在时间上变化较大,因而对壳体样品选取的空间分辨率要求较高,不宜作为代用指标的首选.该结果为利用湖泊滨岸和/或河流阶地沉积物中河蚬化石的分析重建流域过去环境变化和碳循环提供了科学基础和技术途径.
周会刘丛强蒋倩江伟赵彦龙丁文慈闫慧
关键词:碳同位素陆地生态系统河蚬水环境
贵阳花溪河蚬壳体氧、碳同位素组成的特征
<正>河蚬(Corbicula fluminea Muller,1774)是原产自我国及东南亚地区的一种淡水双壳类生物,后随船只的往来传遍了世界各地,是许多江河和湖泊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物种之一,也是欧美等地河湖中数量最多的...
周会刘丛强李心清闫慧
关键词:河蚬氧同位素碳同位素
文献传递
河蚬壳体不同断面碳、氧同位素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生物壳体碳酸盐的稳定氧、碳同位素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在古气候、古环境研究中,在生物壳体就位分析中,壳体不同断面上同位素的差异将影响对壳体同位素所指示的环境意义的判断,从而对利用其提取气候环境信息造成不利影响。本文对河蚬壳体不同断面碳氧同位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河蚬壳体碳同位素变化序列在不同断面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在做碳同位素时间序列研究时可以不考虑不同断面差异的问题,在取样过程中可以通过延长取样的长度来获得足够量的样品进行碳同位素的测定;而氧同位素变化序列在不同断面上存在差异,因此在进行壳体就位分析研究时,选取不同断面上氧同位素变化序列对研究结果影响较大,存在壳体断面选择的问题,而在取样过程中取样的长度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避免同一生长环上距离较远位置粉末的混合。文中最后根据壳体不同断面同位素差异确定了在壳体就位分析中如何选取研究断面。
闫慧李心清周会
关键词:生物壳体碳同位素氧同位素断面
西江干流梧州——肇庆段水化学特征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河流水化学特征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类活动对水环境的影响。对西江干流梧州——肇庆段水化学参数分析表明,该段水体中阴离子以HCO-3占优势,阳离子以Ca^2+为主,其矿化度为256~414mg/L。岩石风化作用成为控制河流离子化学组成主导因素,工农业污染物输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天然河流的离子化学组成,使NO-3、so2-4等呈现富集趋势。
赵彦龙董曼玲丁文慈李心清周会
关键词:西江干流水化学主要离子阳离子
中国中东部地区地表水环境锶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水环境中锶的含量及其变化、地理分布及其控制因素等特征的研究有助于认识区域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流域盆地岩石风化速率等地球化学行为,因此河流环境中锶的地球化学行为是地球化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对我国中东部地区部分河流水体中溶解态锶含量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与世界上主要河流溶解态锶含量平均值0.078 mg/L相比,中国中东部地区河水中的锶含量(0.139 mg/L)明显偏高。分析研究表明,中国中东部地区河水中的锶主要源于蒸发盐岩和碳酸盐岩的风化作用,流域锶含量从南向北逐渐增加的现象主要受流域岩石或沉积物类型的控制,化学风化作用越强烈,河流锶含量越高。除了受区域岩性的影响外,气候条件对流域河水中的锶含量水平及地理分布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
王兵李心清袁洪林周会程红光江伟闫慧
关键词:黄河长江风化作用水化学
黄河、淮河及长江流域地表水环境中锶的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1
2007年
  锶是自然界广泛分布的微量元素,在生物、化学及地质过程中不易发生分馏作用,具有很好的地球化学指示意义.尤其在水文地球化学研究中,由于不同岩石锶含量不同,大气降水降落在地面后流经不同岩石,致使地表水中锶元素浓度和同位素比值不同.因此,通过研究河水中锶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可以帮助我们探究河流集水处矿物化学风化速率、气候变化、上地壳化学特征、同位素组成以及陆地-河流-海洋之间的营养元素循环等等[1,2].……
王兵李心清周会赵彦龙闫慧闫慧
关键词:SR黄河环境变化水化学
花溪河水碳同位素的季节变化及其环境意义
<正>碳的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与全球变化相关的一系列重大国际合作计划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河流是连接海洋与陆地生态系统这两大碳储库的最重要的途径,因此,它成为全球碳循环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河流每年搬运的溶解无机碳(DIC)...
闫慧李心清周会
关键词:溶解无机碳碳同位素生物作用
文献传递
贵阳花溪河蚬壳体氧、碳同位素组成的特征
2007年
  河蚬(Corbicula fluminea Müller,1774)是原产自我国及东南亚地区的一种淡水双壳类生物,后随船只的往来传遍了世界各地,是许多江河和湖泊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物种之一,也是欧美等地河湖中数量最多的外来物种[1-4].河蚬具有惊人的气候和环境适应能力,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河蚬不像其他一些水生生物那样从一个生态系统中消失,而是改变自己去适应外界的变化,从而继续生存下去.为此,许多学者对它的地理分布、生态环境、形态结构及生长繁殖等方面做过专门研究.……
周会刘丛强李心清闫慧
关键词:河蚬氧同位素碳同位素
雪冰中生物有机酸的测试分析方法研究被引量:10
2001年
生物有机酸是构成酸雨的组分类别 ,对地表环境有着重要影响 .由于其来源与生物界关系密切 ,因此 ,对其在雪冰中记录的研究是从历史的角度认识C、H、O等生源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认识过去生态和环境变化的途径之一 .但是 ,由于其含量较低、易遭受污染等原因 ,雪冰中有机酸含量的定量测定一直是困扰研究人员的一个问题 .在对目前有机酸测试分析现状、测试分析的难点和问题调研的基础上 ,文章提出了一种利用DX - 30 0离子色谱测试山地冰川雪冰中生物有机酸含量的方法 .该方法利用AS4A分析柱 ,AG4A保护柱 ,TAC - 2样品富集柱和ATC - 1阴离子捕集柱 ,以梯度淋洗方式 ,在 14min内可分离检测出甲酸、乙酸、丙酮酸、甲烷磺酸、草酸等有机酸根离子及氟、氯、亚硝酸 ,硝酸、溴、磷酸和硫酸等常见无机阴离子 .上述有机、无机离子的测试分析相对标准误差分别为 :氟(2 0 % )、乙酸 (4 5 % )、甲酸 (2 0 % )、甲烷磺酸 (16 9% )、氯 (3 1% )、亚硝酸 (3 9% ) ,硝酸 (2 2 % )、溴 (4 9% )和硫酸 (2 4% )
李心清秦大河周会
关键词:降水冰川冰芯离子色谱雪冰
天山与珠峰冰芯草酸根的一致性及其环境意义被引量:5
2003年
冰芯中草酸根记录的研究有助于对过去环境变化的认识.色谱分析表明,天山一号冰川所记录的过去43年草酸根的平均含量为3.6?9.2ng/g (x1s, N=534).草酸根具有一个含量约为2ng/g的背景值,在背景值基础上存在含量的突变峰值,多数峰值的含量超过10ng/g,且其增减过程多局限在1年之内.一号冰川与珠穆朗玛峰远东绒布冰川过去40年的草酸根记录具有相同的变化特征.虽然后者的平均含量是前者的7倍左右,但两冰川的草酸根峰值几乎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这种对应关系表明两地区可能拥有同一个草酸根来源或同一类型的来源,因而具有时间上的同期性.草酸根含量的变化与南亚地区工业和经济发展以及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历程相一致,它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人类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对大气所造成的污染.
李心清秦大河周会
关键词:草酸环境变化冰川冰芯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