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忠
- 作品数:46 被引量:190H指数:8
- 供职机构: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 Bryan-Morrey入路结合解剖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 探讨Bryan-Morrey入路结合解剖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安全性、有效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分析201 1年3月-2014年8月采用后侧Bryan-Morrey入路结合解剖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33例患者临床资料,平均年龄(37.3±4.1)岁,术后随访6 ~ 25个月,平均(12.3±2.8)个月,记录并分析患者肘关节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肘关节屈伸活动度以及屈伸肘关节肌力情况,并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组中除5例出现尺神经感觉功能部分损伤症状外,无其他严重并发症,无骨不连、肱三头肌肌腱断裂以及感染等病例,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屈伸活动肌力无明显减低,肘关节屈曲平均(134.5°±10.1°),伸直平均(-11.5°±8.1°),按照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肘关节功能评分平均(86.2±7.8)分,优良率84%.结论 采用后侧Bryan-Morrey入路结合解剖锁定接骨板固定是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良好选择.
- 齐勇黎飞猛林周胜周晓忠孙鸿涛
- 关键词:解剖锁定接骨板
- 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探讨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措施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6年5月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68例为观察研究对象,依据临床诊治措施的异同分为观察组(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非手术治疗组)各84例,对比分析2组的临床疗效差异,指导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实践.结果: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临床治愈率及症状改善方面明显好于对照组,2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疗效确切,尤其适合非手术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 周晓忠李超孙鸿涛罗狄鑫徐汪洋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 限制性动态椎弓根钉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评价限制性动态椎弓根钉系统非融合固定治疗伴有腰椎不稳定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6年3月行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退行性变52例,其中使用限制性动态椎弓根钉非融合固定23例(非融合组),椎弓根钉和椎间植骨融合固定29例(融合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JOA评分和影像测量的固定与上位邻近节段椎体前后位移、椎间隙高度和腰段活动度。[结果]非融合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和术后下地时间均显著少于融合组(P<0.05),两组患者各有1例出现切口浅表感染,经清创后愈合。随访12~36个月,平均(15.12±2.87)个月。两组患者术后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增加,且非融合组效果显著优于融合组(P<0.05)。两组患者固定节段椎体椎间隙高度变化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融合组邻近上位节段椎体间隙高度与术前比较减少不明显,但融合组显著减少(P<0.05)。非融合组患者腰椎活动度显著大于融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现内置物松动或断钉。[结论]限制性动态椎弓根钉非融合固定较常规椎间植骨椎弓根钉固定融合术手术时间更短、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可减轻邻近节段退变,并保留腰椎活动度。
- 徐汪洋王业杨李贵涛张辉周晓忠罗俊男
- 关键词:非融合腰椎不稳腰椎退行性疾病
- 半椎体切除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半椎体切除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30例先天性脊柱侧后凸合并半椎体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单纯半椎体、无结构性弯曲患者12例,行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合并前凸、半椎体凸向腹侧患者3例,行前路半椎体切除合并植骨融合固定术;合并结构性代偿弯患者15例,行后路经椎弓根半椎体切除、长节段矫形代偿弯固定融合术。对所有患者手术治疗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后凸术后平均Cobb角、末次随访平均Cobb角分别为(8.6±3.14)°、(11.2±7.23)°,脊柱后凸最终矫形率为58.6%;侧凸术后平均侧凸Cobb角(12.8±5.47)°,末次随访平均(16.2±6.24)°,脊柱侧凸最终矫形率为66.5%。脊柱后凸、侧凸手术治疗后平均Cobb角明显小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柱后凸、侧凸均明显好转,术后未出现明显并发症,患者较满意。结论半椎体切除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效果显著,脊柱侧后凸矫形率高,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
- 罗狄鑫孙鸿涛金勋杰陈为坚齐勇徐汪洋李超林周胜周晓忠
- 关键词:半椎体切除术先天性脊柱侧后凸半椎体畸形
- CT扫描与X线检查在踝关节骨折脱位 Lauge-Hansen分型分度中的一致性研究
- 目的 探讨CT扫描与X线平片检查在踝关节骨折脱位Lauge-Hansen分型分度中的一致性。方法 对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59例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33例,女性26例;年龄18-6...
- 林周胜孙鸿涛李文俊罗狄鑫徐汪洋齐勇周晓忠金勋杰
-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脱位X线CT扫描
- 不同途径联合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硫酸软骨素酶治疗家兔脊髓损伤的疗效比较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比较不同途径联合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一硫酸软骨素酶修复家兔脊髓损伤(sci)的疗效差异。方法24只SCI家兔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损伤对照(IC)ffi、椎管内移植(IS)组、静脉移植(Ⅳ)组和动脉移植(认)组,每组6只。后3组分别于SCI后1周经相应途径联合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一硫酸软骨素酶,IC组仅制作损伤模型,不行其他处理。SCI前及SCI后1、2、3、4周通过动物行为学评估、神经电生理检测、荧光示踪技术及免疫组化等方法,比较4组家兔疗效差异。结果(1)改良Tarlov评分:SCI后3周,IA组Tarlov评分与IC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各移植组Tarlov评分明显优于I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HE染色:各组损伤处均有大量空泡形成,相对于IC组,各移植组损伤处空泡较小,并可见部分神经纤维束通过。(3)免疫组化:各移植组神经丝蛋白表达量均明显强于IC组;IS组及IA组表达量明显高于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表达面积方面,各移植组均低于IC组;而与IS和队组相比Ⅳ组表达面积进一步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荧光双染比较:SCI后4周,各移植组镜下均可见较多的PKH.DAPI阳性细胞。其中IS和认组定植率(28.50%、27.75%)相比Ⅳ组(21.75%)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皮层感觉诱发电位潜伏期及波幅比较:SCI后第3、4周,各移植组潜伏期及波幅均优于I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SCI后4周,IS组及认组潜伏期及波幅更优于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途径移植治疗对于SCI均有明显疗效,其中肋间动脉移植途径及椎管内移植疗效更为明显。
- 王晶蔡颖谦周晓忠王业杨李超徐汪洋孙鸿涛李高祥姜晓丹李贵涛
- 关键词:脊髓损伤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 内窥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了解内窥镜下经鼻入路切除垂体瘤的局部应用解剖,探讨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瘤方法和临床意义。方法:在研究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的局部解剖的基础上,对本组30例经影像学和内分泌学检查诊断为垂体瘤的病人,行内镜下垂体瘤的切除术。结果:本组30例病人经影像学和内分泌学检查,全切除18例,大部分切除12例,术后尿崩10例,经治疗短期均治愈,术后头痛头昏症状均消失,视力改善9例,月经紊乱、向心性肥胖、多尿多饮等症状均有所改善,视力下降1例,无脑脊液漏。结论:经内镜下鼻蝶入路尽可能减少手术的损伤并保持鼻腔的完整性,在减少手术死角的基础上比较满意的切除垂体瘤,并缩短住院时间,但必须严格训练熟练掌握手术技巧。
- 王柏群刘鹏邱传珍邹连生彭韶平娄建云廖志莹周晓忠罗军
- 关键词:垂体瘤内镜经鼻蝶入路
- 经肋间动脉移植骨髓基质细胞对家兔脊髓损伤后神经轴突及胶质瘢痕的影响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经肋间动脉移植骨髓基质细胞(BMSC)对家兔脊髓损伤(SCI)后神经轴突及胶质瘢痕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只家兔分为假手术组、损伤对照组和BMSC治疗组。采用钳夹法将损伤对照组及BMSC治疗组制成T9SCI动物模型,假手术组仅打开椎板,不损伤脊髓。BMSC治疗组和损伤对照组于制模后1周时分别经肋间动脉注射0.5mlBMSC细胞悬液和等量生理盐水。于制模后第1天、第1周、第2周和第4周时分别采用BBB评分评定各组家兔后肢运动功能,于制模后4周时提取各组家兔受损脊髓行HE和Nissl染色,观察脊髓病理形态改变;并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家兔受损脊髓神经丝蛋白(NF200)和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变化。结果制模后不同时间点发现假手术组BBB评分均明显高于损伤对照组及BMSC治疗组(P〈0.05);BMSC治疗组制模后第2周、第4周时BBB评分分别是(8.38±0.97)分和(14.63±1.77)分均明显高于损伤对照组分别是(6.38±1.07)分和(8.50±0.93)分(P〈0.05)。HE染色显示,制模后第4周时假手术组脊髓内未发现胶质瘢痕及空洞形成;损伤对照组和BMSC治疗组SCI区域均可见胶质细胞增生、胶质瘢痕及空洞形成,并且BMSC治疗组病理改变较损伤对照组减轻。Nissl染色显示假手术组典型神经元数量较多,损伤对照组及BMSC治疗组均有大量神经元碎裂、降解,其中BMSC治疗组的残存神经元数量明显多于损伤对照组;免疫组化检查提示损伤对照组、BMSC治疗组NF200阳性细胞数及GFAP阳性染色面积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0.05),其中BMSC治疗组受损脊髓内NF200阳性细胞数(57.88±9.76)%明显高于损伤对照组(21.25±4.50)%(P〈0.05);同时BMSC治疗组GFAP阳性染色面积(3154.01±334.47)μm2明显小于损伤对照组(4536.79±686.83)μm2(P〈0�
- 王晶周晓忠李超孙鸿涛陈为坚李贵涛
- 关键词:脊髓损伤肋间动脉骨髓基质细胞神经微丝家兔
- 颅内蛛网膜囊肿的手术治疗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探讨颅内蛛网膜囊肿不同手术方式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手术治疗49例颅内蛛网膜囊肿患者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包括开颅囊肿切除并脑池开放术、囊肿-腹腔分流术以及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等。结果:49例随访时间在2个月~5年(平均2年),随访期内复查颅脑CT显示:囊肿消失12例,囊肿缩小19例,略有减小7例,无变化9例,2例症状复发。结论:对有临床症状的颅内蛛网膜囊肿应积极手术治疗,充分打通临近脑池及蛛网膜下腔,确切止血,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刘德华王柏群邹连生杨少春娄建云刘鹏周晓忠张宏罗军邱传珍罗穆云高志强
- 新型大鼠脊髓打击器的制备及建模大鼠的功能与病理评价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制备一种简便、实用的急性大鼠脊髓损伤建模装置。[方法]用木板、新泡沫板、吸管、手术缝线及金属插销杆等制作新型大鼠脊髓打击器。取36只成年雌性SD大鼠,体质量为220~250 g,随机等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轻度打击组(SCI1组)和重度打击组(SCI2组),利用自制大鼠脊髓打击器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SCI1组采用10 g×25 mm打击规格进行垂直打击损伤,SCI2组采用10 g×50 mm打击规格进行垂直打击损伤。各组大鼠于术前1 d,术后1、3、7、14、21和28 d进行BBB运动学评分,观察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情况,术后28 d对各组大鼠受损脊髓组织进行HE染色、神经元核抗原(Neu N)免疫组化检测。[结果]Sham组各观察时间点的BBB评分均为21分,各SCI组术后1 d时BBB评分为0分,之后BBB评分结果随时间延长呈逐步恢复趋势,从3 d开始,SCI1组的BBB评分高于SCI2组(P<0.05)。各组大鼠后肢左右侧活动情况无明显差异,实验过程中无大鼠死亡。术后28 d HE染色、Neu N免疫组化结果显示SCI2组脊髓受损程度明显重于SCI1组(P<0.05)。[结论]该新型大鼠脊髓打击器制作简便、可行性高,建立的SCI模型具有稳定性高、可重复性强、损伤程度可调节等特点,适合相关科研人员使用。
- 李文俊王业杨唐雅琴李贵涛孙鸿涛周晓忠罗俊男欧栓机
- 关键词:脊髓损伤BBB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