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继

作品数:7 被引量:154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紫色土
  • 4篇降雨
  • 3篇养分
  • 3篇人工模拟降雨
  • 3篇模拟降雨
  • 3篇降雨条件
  • 2篇陡坡
  • 2篇陡坡地
  • 2篇养分流
  • 2篇养分流失
  • 2篇土壤
  • 2篇坡地
  • 2篇径流
  • 2篇聚丙烯
  • 2篇聚丙烯酰胺
  • 2篇丙烯
  • 2篇丙烯酰胺
  • 2篇PAM
  • 1篇养分特征
  • 1篇雨强

机构

  • 6篇西南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生...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7篇周继
  • 4篇陈晓燕
  • 4篇何丙辉
  • 2篇魏世强
  • 2篇谢德体
  • 2篇魏朝富
  • 1篇王茹
  • 1篇刘宇
  • 1篇王帅
  • 1篇姚荣江
  • 1篇牛青霞
  • 1篇傅伯杰
  • 1篇吕一河
  • 1篇高光耀
  • 1篇卓素娟
  • 1篇许红艳

传媒

  • 4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应用基础与工...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人工模拟降雨条件下PAM对紫色土养分流失的影响被引量:6
2010年
聚丙烯酰胺(PAM)作为一种高分子聚合物,通过对土壤结构的改良,在降低土壤流失的同时,也对土壤中养分的保持产生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结合试验土槽等试验方法,分析了基于干施PAM、液施PAM以及液施PAM结合石灰添加剂这3种处理模式下,PAM对紫色土的坡面径流养分,侵蚀泥沙养分,以及淋溶养分这3种养分流失形式的影响,结果表明:(1)PAM 3种处理模式对坡面径流养分的影响中,采用液施PAM结合石灰添加剂的处理方式对降低径流中硝态氮、可溶性磷、钾离子浓度的效果最好,分别降低了65.2%、71.4%、68.5%,而在降低径流养分平均流失率方面也是液施PAM结合添加剂的处理方式效果最为明显;(2)在PAM对侵蚀泥沙养分流失的抑制效果中,液施PAM结合添加剂最有效地抑制流失泥沙中养分的累积效果和累积的速率并将泥沙中硝态氮、速效磷、速效钾的累积流失量降低了85.9%、98.3%以及96.5%,而3种模式对于降低泥沙养分富集率的作用从大到小依次表现为:液施PAM结合添加剂>液施PAM>干施PAM;(3)PAM 3种处理模式与对照组相比,都明显降低了土壤中硝态氮淋溶的深度和强度,有效抑制了硝态氮在土壤中的淋溶作用,总体上PAM的3种处理模式对紫色土养分流失的抑制效果从大到小依次为:液施PAM+添加剂>液施PAM>干施PAM.
陈晓燕周继魏朝富何丙辉魏世强
关键词:聚丙烯酰胺紫色土养分流失人工模拟降雨
人工模拟降雨条件下土壤颗粒变化及养分流失的研究
降雨作用造成的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是目前我国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降雨是土壤侵蚀的主要动力因子,也是产生径流的基础物质。携带大量养分的土壤颗粒随着径流的迁移在改变土壤物质结构和质地的同时,也造成了土壤养分的二次分配。为了...
周继
关键词:人工模拟降雨养分流失土壤侵蚀径流量
文献传递
干旱半干旱区坡面覆被格局的水土流失效应研究进展被引量:74
2013年
植被恢复与建设是控制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在空间上的分布呈现离散特征,在坡面上形成的裸地-植被镶嵌和植被条带分布等覆被格局对水土流失过程具有重要影响。覆被格局与水土流失关系研究是景观生态学格局与过程研究的重要内容。从植被斑块、坡面覆被格局对水土流失的影响与耦合覆被格局与水土流失的手段和方法三个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分析。从中发现,植被类型、层次结构和形态特征是植被斑块尺度上影响径流泥沙的关键因素;不同覆被类型的产流产沙特征与覆被格局的准确描述是研究覆被格局水土流失效应的重要基础;坡面覆被格局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关键在于其改变了径流泥沙运移和汇集的连续性,应重点关注径流泥沙源汇区的连通性和空间分布在水土流失中的作用;以坡面的精确覆被制图为基础,建立基于水土流失过程的覆被格局指数和耦合格局信息的径流与侵蚀模型是定量研究覆被格局影响的有效手段。今后应加强以下研究:以动态系统的观点研究覆被格局的变化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系统理解覆被格局与水土流失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反馈机制,探讨两者间动态关系随尺度变化的规律性并发展尺度上推方法;构建过程意义明确且简单实用的格局指数,将覆被格局与水土流失过程有机联系起来;发展覆被格局的动态信息与产流产沙过程相结合的水文模型,加强对格局与径流泥沙反馈系统的耦合,建立真正意义上的覆被格局-水土流失过程耦合模型。
高光耀傅伯杰吕一河刘宇王帅周继
关键词:干旱半干旱区水土流失
人工模拟降雨条件下紫色土陡坡地土壤颗粒分布空间变异特征被引量:30
2010年
土壤颗粒分布特征作为土壤物理性质的基本组成部分,对土壤中水分运移、溶质迁移等土壤物理过程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影响土壤侵蚀过程的主要因素之一。紫色土作为一种侵蚀型高生产力的岩性土壤,当其分布于三峡库区大于25°陡坡地时,成为了该地区水土流失的重要物质来源。为了分析降雨强度对紫色土陡坡地土壤颗粒分布空间变异的影响,该文研究了25°径流小区在不同人工模拟降雨条件下(0.285,0.978,1.737mm/min)紫色土土壤机械组成和团聚体稳定性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1)25°陡坡地土壤机械组成在各个降雨强度下,空间分布特征都表现为小区上坡位置粘粒和粉粒含量减少,砂粒含量增加;中坡粘粒及粉粒含量增加,砂粒含量减少;下坡粘粒及砂粒含量增加,粉粒含量减少的特征。但是土壤机械组成各组分随雨强的变化,各自的含量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增加或减少幅度。(2)陡坡地中>0.25mm水稳性土壤团聚体含量(WAS0.25)、>2mm和>0.25mm团聚体分散度(P2、P0.25)的变化特征与降雨强度有密切关系,但是其空间差异性变化不明显。在不同降雨强度影响下WAS0.25的减小幅度在6.7%~16.87%中变化,而P2和P0.25各自的增幅则分别达到了1.94%~5.45%和4.46%~15.45%。通过对陡坡地径流小区紫色土土壤颗粒分布在降雨作用下的空间变异特征研究,为坡面土壤颗粒侵蚀-迁移-沉积这一微观过程的宏观反映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同时也为三峡库区紫色土25°陡坡地水土流失的防治提供相应的理论基础。
陈晓燕牛青霞周继魏朝富谢德体何丙辉
关键词:人工模拟降雨紫色土径流小区
不同降雨强度下紫色土陡坡地侵蚀泥沙养分特征被引量:17
2012年
采用野外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雨强对三峡库区紫色土陡坡地侵蚀泥沙养分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整个产流过程中,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径流携带的侵蚀泥沙量呈增大趋势,侵蚀泥沙全磷、全钾、碱解氮浓度也表现出增大的变化趋势,而侵蚀泥沙全氮、有效磷、速效钾浓度随雨强增大的变化规律不明显。(2)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侵蚀泥沙量、侵蚀泥沙各养分浓度到达峰值点的时间分别有不同程度的提前,且峰值点值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3)同一雨强下,随着产流历时的增加,径流泥沙量呈现出先增大后逐渐减小至平稳的变化趋势,侵蚀泥沙全钾、全磷、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浓度也表现出相同的变化特征。(4)不同降雨强度下,侵蚀泥沙携带的全钾、全磷、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发生了富集,但各养分的富集程度与雨强无明显的相关关系。
陈晓燕王茹卓素娟周继
关键词:紫色土陡坡地降雨强度
不同坡度和种植模式对径流污染的影响被引量:5
2008年
为了探明小区内不同坡度和种植模式对径流污染的影响,以寻求适合坡地条件下控制径流污染的有效途径,通过径流小区监测和径流污染物浓度测定,并结合污染负荷估算法和水污染综合指数法评价径流污染的差异,结果表明,坡度对总氮、总磷、COD以及泥沙在径流中的浓度有一定的影响,在相同种植模式条件下,25°小区中产生的各个径流污染物浓度都明显高于15°小区,而径流污染物浓度在不同种植模式下浓度大小依次为,坡改梯+经果林>玉米+红苕>豆角+红苕>经果林幼林,而通过采用降低坡度和坡改梯结合种植经果林的治理措施,将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农业措施相结合,对抑制径流污染有较好的作用。
姚荣江周继何丙辉许红艳
关键词:径流污染坡度
土壤改良剂聚丙烯酰胺对紫色土物理性质及其空间变异的影响被引量:18
2009年
聚丙烯酰胺(PAM)作为一种良好的土壤改良剂,对土壤结构的改善及其土壤对水分和养分的保持发挥了巨大作用,为了研究PAM对紫色土物理性质及其空间变异的影响,进行了野外径流小区试验,试验采用PAM的4种施用模式,包括A模式(浓度为30g/m3PAM液施)、B模式(浓度为60g/m3PAM液施)、C模式(浓度为30g/m3PAM液施结合添加剂)、D模式(浓度为60g/m3PAM液施结合添加剂),并对紫色土坡面及其不同坡位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机械组成、容重、初始含水率以及土壤渗透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C模式对促进>0.25mm水稳性土壤团聚体形成最明显,增大了23.87%,而相同模式下的不同坡位>0.25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的增量排序均为:上坡>中坡>下坡;4种模式在坡面及其不同坡位都促进了土壤中砂粒、粘粒的增加和粉粒和土壤容重的减少,其促进作用为:C模式>B模式>A模式>D模式;在坡面位置C模式分别提高初渗速率和稳渗速率1.790mm/min和0.701mm/min,同一模式下,土壤稳渗率的增量表现为:上坡>中坡>下坡。因此适当浓度的PAM结合添加剂的方式对紫色土物理性质的改良效果最好。
周继陈晓燕谢德体何丙辉魏世强
关键词:紫色土土壤物理性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