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龙

作品数:10 被引量:167H指数:7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苹果
  • 3篇群落
  • 3篇黄土高原
  • 3篇黄土丘陵
  • 2篇演替
  • 2篇土壤
  • 2篇弃耕
  • 2篇弃耕地
  • 2篇丘陵区
  • 2篇乡土
  • 2篇黄土丘陵区
  • 2篇耕地
  • 1篇滴灌
  • 1篇演替过程
  • 1篇演替序列
  • 1篇营养
  • 1篇营养成分
  • 1篇玉米
  • 1篇园土
  • 1篇植物

机构

  • 10篇西北农林科技...

作者

  • 10篇唐龙
  • 5篇梁宗锁
  • 4篇郝文芳
  • 2篇曹红霞
  • 2篇陈存根
  • 2篇孙洪罡
  • 2篇李天星
  • 1篇冉隆贵
  • 1篇呼天明
  • 1篇杜峰
  • 1篇杨培志
  • 1篇陈红武
  • 1篇席杰军

传媒

  • 3篇干旱地区农业...
  • 2篇草业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06
  • 4篇200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渭北旱塬沟壑区苹果节水灌溉制度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为了探讨渭北旱塬沟壑区盛果期苹果不同水文年的节水灌溉制度,选取洛川县为代表性区域,利用该县近56年的月气象资料,基于水量平衡原理,分析了陕西省两个不同成熟期的苹果品种(中熟嘎拉、晚熟富士)在不同节水灌溉模式下(管灌、滴灌)各水文年的充分与非充分灌溉制度。结果表明:1不同成熟期苹果各水文年均应补灌,补灌时间和灌水量主要集中在新梢旺长期和果实膨大期。2中熟品种充分灌溉在湿润年、平水年、干旱年、特旱年的灌水次数分别为2、3、3、4次,相应灌溉定额滴灌为60、85、120、165 mm,管灌为90、130、180、245 mm;非充分灌溉各水文年的灌水次数为1、2、3、4次,相应灌溉定额滴灌为45、70、110、150 mm,管灌为65、110、170、220mm。3晚熟品种充分灌溉在相应水文年的灌水次数分别为2、3、4、4次,相应灌溉定额滴灌为65、90、125、160 mm,管灌为95、140、195、240 mm;非充分灌溉各水文年的灌水次数为2、3、3、4次,相应滴灌灌溉定额为55、75、120、150mm,管灌灌溉定额为85、125、175、220 mm。
李天星曹红霞陈红武李宏礼明刚唐龙
关键词:苹果管灌灌溉方式灌溉制度渭北旱塬
黄土丘陵沟壑区弃耕地群落演替与土壤性质演变研究被引量:42
2005年
通过对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2a、68、9a、13a、16a、19a、25a、30a、40a的弃耕地土壤性质演变分析,初步总结出:①土壤含水量在整个的演替过程中,弃耕9a的群落,每一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大于其它群落相对应土层的土壤含水量;②土壤容重的平均值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弃耕6a>9a>13a>16a>19a>25a>2a>30a>40a的群落.除受耕作影响弃耕2a的群落外,从6a到40a随着演替的进展,土壤结构得到改善,土壤容重逐渐变小;③随着演替时间的延续,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氮、全磷、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都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而在不同阶段,其变化趋势有所差异;④在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弃耕草地上,土壤的理化性质在0~60cm易发生变化,而在60~100cm土层随着演替时间的增加,土壤的理化性质变化缓慢.⑤尽管演替进行的缓慢,但从土壤发展的角度来看,仍属进展演替,所以在黄土丘陵沟壑区,若排除人为干扰(开垦、放牧等),在现有的气候与环境条件下,植被有望得到恢复.
郝文芳梁宗锁陈存根唐龙
关键词:黄土丘陵沟壑区弃耕地群落演替土壤性质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
不同品种玉米和甜高粱的产能比较被引量:2
2021年
为推动“粮改饲”,提高种养效益,本研究比较了4个玉米(Zea mays)品种和4个甜高粱(Sorghum bicolor)品种的产能,以期筛选出适合在我国关中地区推广种植的高产优良青贮品种。结果表明,种间或品种间的农艺性状和产能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玉米生长期为99~116 d,甜高粱为124~175 d;玉米的叶片数约为14片,甜高粱为8~23片;玉米株高为225.8~281.5 cm,甜高粱为165.3~338.8 cm;玉米青贮产量为40.2~83.9 t·hm^(−2),甜高粱为35.6~125.3 t·hm^(−2);玉米干物质产量为12.0~25.1 t·hm^(−2),甜高粱为10.7~37.7 t·hm^(−2)。产量最高的玉米品种为‘DB08’,甜高粱为‘极光’,比对照籽粒型玉米品种‘强盛58’分别增产了84.5%和211.6%。营养分析发现,玉米和甜高粱的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灰分和无氮浸出物等营养物质种间或品种间均存在差异,且各单一最优营养指标并不聚集于同一品种中。综合考虑青贮产量和反刍动物营养需求,本研究建议选择玉米‘DB08’和甜高粱‘极光’作为青贮饲料在关中地区进行推广种植。
刘欢欢罗伟珊唐龙杨培志呼天明席杰军
关键词:玉米高粱产能青贮
黄土高原4种乡土牧草群落的α多样性被引量:14
2006年
以群落最小面积为取样单位,调查了白羊草、达乌里胡枝子、无芒隐子草和冰草4种群落的生态学基本特征,确定α多样性的13个指数.结果表明:Margalef与Menhiniek指数及PieLou与Heip指数之间相关性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本地区4个群落多样性按照大小排序分两类:一类是Menhiniek、PIE、Heip指数等,由大到小依次为冰草、无芒隐子草、达乌里胡枝子和白羊草群落,与各群落在演替中的顺序相同;另一类是Fisher指数和物种总数,排序在达乌里胡枝子和白羊草群落发生了变化.结合其他生态学特征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造成白羊草、达乌里胡枝子群落生物量大,建群种在群落中优势明显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其凭借较强的竞争能力优先占有生态位,使伴生种和稀有种的发展受到约束从而生长困难,致使有限的资源可集中利用.表明在生境恶劣的黄土高原,竞争能力决定物种对生态位的占有程度.
冉隆贵唐龙梁宗锁孙洪罡
关键词:Α多样性黄土高原群落
黄土丘陵区弃耕地群落演替过程中的物种多样性研究被引量:48
2005年
选择9个弃耕地,对群落内植物种类、盖度、密度和生物量进行调查,分析了黄土丘陵沟壑区弃耕地植被恢复演替与物种多样性变化过程,结果表明:1)在弃耕时间为2,6,9,13,16,19,25,30和40年的群落中,演替序列为:猪毛蒿Artemisiascopari群落→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davurica群落→冰草Agropyroncristatum群落→(达乌里胡枝子+铁杆蒿A.sacrorum)群落→白羊草Bothriochloaischaemum群落→(白羊草+达乌里胡枝子)群落→(长芒草Stipabungeana+达乌里胡枝子)群落→狼牙刺Sophoraviciifolia群落;2)整个演替阶段的生活型:一年生草本群落→多年生草本群落→半灌木群落→灌丛群落;3)演替阶段主要以菊科、禾本科、豆科植物为主;4)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在9年达到最高值,在25年时最低,而Simpose指数呈相反的趋势;5)2个相邻演替阶段具有较高的相似性系数。该区弃耕地植被恢复的进展演替缓慢,物种组成单一,群落结构简单,可以通过人为干扰(如补植等)加速植被的恢复。
郝文芳梁宗锁陈存根唐龙
关键词:黄土丘陵区弃耕地演替序列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指数
陕北黄土丘陵区四种乡土草种水分生理生态特征研究
本研究紧密围绕黄土高原植被恢复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水分,对演替不同阶段建群种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从演替过程的主要草种中筛选出四种乡土草种,对其繁殖方式、竞争能力、群落特征及水分生理生态学特性进行研究,以...
唐龙
关键词:陕北黄土丘陵区水分生理生态无芒隐子草铁杆蒿生理生态学特性
文献传递
陕北黄土高原丘陵区撂荒演替及其过程中主要乡土牧草的确定与评价被引量:27
2006年
用系统聚类、撂荒年限两种方法对陕北黄土高原丘陵区撂荒演替序列进行分析,结果基本一致:1~6a,1年生杂草类群落→1年生杂草类+丛生禾草群落→1年生杂草类+根茎禾草群落或多年生草本群落→7~16a,多年生草本群落→多年生草本+小灌木群落→17~42a:根茎丛生型禾草+小灌木群落或小灌木+多年生草本群落→小灌木群落或多年生草本+丛生禾草群落,代表性群落依次为猪毛蒿(ArtemisiascopariaWaldstet.etkit)群落或猪毛蒿+长芒草(StipabungeanaTrin.)群落→猪毛蒿+铁杆蒿(ArtemisiasacrorumLeded.)群落或冰草(Agropyroncristatum(L.)Gaertn)群落→铁杆蒿群落→铁杆蒿+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var.dahurica(Laxm.)Schindl)群落→白羊草(Bothriochloaischaemum(L.)Keng)+达乌里胡枝子群落或达乌里胡枝子+铁杆蒿群落或铁杆蒿+硬质早熟禾(PoasphondylodesTrin.etBge)群落。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将各物种在演替过程中重要值之和按大小排序,对前35位草种经适口性试验初步筛选后进行以粗蛋白、粗纤维等为指标的化学成分及以有效植被盖度为指标的生态效益的分析、评价,并依据两种评价结果对陕北黄土高原主要乡土牧草进行了综合评定,得出黄土高原23种乡土牧草具备较高的改良潜质,分为4类,主要归属于豆科(Leguminosae)、禾本科(Gramineae)、菊科(Compositae)等,并进一步探讨了黄土高原人工草场改良过程中不同荒地上草种的合理搭配。
唐龙梁宗锁杜峰郝文芳
关键词:黄土高原营养成分
不同氮肥追施量下滴灌水量对苹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4
2017年
为探究不同氮肥追施量下苹果树对滴灌水量的响应机制,选用17 a生富士(长富2号)进行田间试验,果园设2个追氮水平(高氮N_11.03 kg·棵^(-1)、低氮N_20.57 kg·棵-1);采用滴灌灌水方式进行灌溉,设3个灌水量水平(高水W_1:75%θf、中水W_2:70%θf、低水W_3:65%θf,均为灌水上限),设置CK(只施肥/N_1、N_2,不灌水/W0)为对照,果园统一追肥时间为6月上旬。结果表明:在苹果生育期内进行灌水可明显提高果树产量,本试验中在75%θf下苹果取得最高产量75 643.20 kg·hm^(-2)。各品质指标对水氮的响应存在差异,具体如下:在N_1水平下,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和硬度随灌水量的提高分别先降低13.80%、4.84%和6.33%后提高5.27%、3.92%和6.32%,其中W_1和W_3下的可溶性固形物和硬度均与W_2产生显著性差异;Vc和糖酸比随灌水量的提高而下降,与W_3相比,W_1下的Vc和糖酸比分别降低44.70%和40.83%;可滴定酸随灌水量的提高而上升,与W_3相比,W_1下的可滴定酸提高64.29%。在N_2水平下,可滴定酸和硬度随灌水量的提高而上升,与W_3相比,W_1下的可滴定酸和硬度分别提高50.00%和6.25%;可溶性固形物随灌水量的提高先增加3.44%后降低1.29%;Vc随灌水量的提高显著下降,与W_3相比,W_1下的Vc降低57.72%。在N_1和N_2下可溶性糖、Vc和糖酸比随灌水的变化趋势一致,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和硬度则有所不同,除Vc外W_1下的各品质指标基本处于中/高水平。在低灌水量下可溶性固形物、硬度和糖酸比以N_1较大,可滴定酸和Vc以N_2较大;在高灌水量下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硬度和糖酸比以N_2较大,可滴定酸和Vc以N_1较大。夏季追施高氮无益于果实综合品质的提高,而且会导致产量的下降,本试验中不同灌水量下的产量均表现为:N_1
唐龙曹红霞李宏礼李天星明刚
关键词:苹果滴灌追氮
黄土高原四种乡土牧草群落种—面积曲线拟合及最小面积的确定被引量:20
2005年
探讨了黄土高原4种乡土牧草的种-面积曲线应遵从的基本条件,分别对7个经典模型进行拟合,从中确定以下4个模型作为研究方法,S=b+alnA、S=aln(bA+1)、S=aAb、S=aA/(1+bA),采用了SAS8.1、MATLAB6.5系统对其分别进行拟合求解及作图,以F值检验结果作为评价指标,检验后淘汰前三个模型,以曲线S=aA/(1+bA)作为标准,提出求取该曲线的二阶导数,以其二阶导数趋于0的点为群落的最小面积的新方法,并得出达乌里胡枝子、无芒隐子草、冰草、白羊草的群落最小面积分别为3.4、4.1、1.4、4.8m2。由于4个群落都符合该模型故可以认为它是黄土高原草本植物群落的种-面积曲线的最优模型。
唐龙郝文芳孙洪罡梁宗锁
关键词:黄土高原植物群落种-面积曲线
区域气候变化及果园水氮调控对陕西苹果生产的影响
对陕西苹果主产区的气候变化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的清晰认识,以及果园水氮管控措施的深入探究,为地区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和水资源的高效配置提供理论依据和应用参考,对陕西苹果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分区域分析和...
唐龙
关键词:苹果果园土壤水分动态气候变化果实生长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