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慧
- 作品数:9 被引量:129H指数:7
- 供职机构: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电气工程电子电信化学工程更多>>
- 纳秒脉冲表面放电等离子体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0
- 2012年
- 在大气环境条件下,以环氧为介质阻挡材料,基于单极性ns脉冲电源进行了表面介质阻挡放电实验,研究了电压幅值、电极宽度、电极间距和重复频率对放电等离子体的影响。结果表明ns脉冲表面介质阻挡放电是丝状放电,放电发生在电压脉冲的上升沿阶段;放电电流主要包括两部分脉冲,与放电丝分布的均匀性有着一定的内在关系,外加电压对放电的均匀性以及产生等离子体的长度起作用;电极宽度和间距对放电电流和产生等离子体的发光强度影响不大,电极宽度和间距越小,放电丝分布越均匀,电极宽度存在一个最优值,使得激励器的放电稳定且产生等离子体相对均匀;脉冲重复频率仅对等离子体强度起作用,对放电特性的影响较复杂,不同电极参数下这些影响与放电丝的分布状态有关。
- 姜慧邵涛车学科章程李文峰严萍
- 关键词:脉冲电流均匀性等离子体
- 大气压空气中管-板电极结构重复频率纳秒脉冲的放电特性被引量:11
- 2011年
- 由于重复频率窄脉冲气体放电具有的高过电压倍数,能够稳定地激励大气压空气等离子体,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为此,利用上升沿15ns、半高宽30~40ns的负极性ns脉冲激励大气压管-板电极结构空气放电,通过电压电流测量,放电图像拍摄和X射线探测研究了ns脉冲气体放电模式和X射线辐射特性。结果表明,ns脉冲放电存在电晕、弥散和丝状3种模式,各模式及其转换与气隙距离相关。放电中测得的X射线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30~90keV。
- 章程邵涛于洋姜慧许家雨严萍
- 关键词:NS脉冲重复频率放电特性放电模式
- 不同介质下纳秒脉冲介质阻挡放电特性对比被引量:24
- 2011年
- 介质阻挡材料是影响介质阻挡放电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采用聚四氟乙烯、K9玻璃和环氧分别作为介质阻挡材料,研究了介质阻挡层厚度、气隙距离、施加脉冲电压幅值、重复频率对放电特性的影响,并对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阻挡材料的介电常数越大,越容易产生强烈的放电;玻璃为阻挡介质时,能够保持均匀放电的允许介质厚度范围最大,但漏电也最为严重;聚四氟乙烯为阻挡介质时,能够保持均匀放电的允许频率范围最大;环氧为阻挡介质时,能够保持均匀放电的允许电压范围最大。
- 姜慧邵涛于洋章程牛铮严萍
- 关键词:NS脉冲放电特性脉冲电流
- 空气中纳秒脉冲均匀DBD增加聚合物的表面亲水性被引量:30
- 2011年
- 介质阻挡放电(DBD)产生的等离子体对于聚合物材料表面改性有着显著的效果,但在大气压下DBD通常表现为丝状放电导致处理不均匀,使其应用受限。为此采用单极性重复频率ns脉冲电源在常压空气中产生均匀DBD,利用不同的条件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和聚四氟乙烯(PTFE)材料薄膜表面进行改性处理。结果显示均匀DBD能有效提高材料薄膜表面的亲水性,并且改性效果与处理时间、施加电压、重复频率和气隙间距密切相关。较高的施加电压和重复频率,以及较长的处理时间和较窄的气隙间距可以获得比较好的改性效果。实验结果可以为聚合物改性应用优化提供很好的参考。
- 牛铮邵涛章程于洋姜慧严萍
- 关键词:NS脉冲亲水性
- 纳秒和微秒脉冲激励表面介质阻挡放电特性对比被引量:23
- 2014年
- 表面介质阻挡放电(DBD)在气体流动控制方面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利用自制的纳秒和微秒脉冲电源进行表面DBD实验,比较了电压幅值、介质厚度、电极水平间距等对两种激励下表面DBD电特性的影响并进行了分析。实验中两种电源激励的表面介质阻挡放电能量均在mJ量级,上升沿瞬时最大功率达到几十kW。实验结果表明:在脉冲上升沿有多次放电,微秒脉冲上升沿放电次数比纳秒脉冲多;随着电压幅值上升,放电次数减少;介质越薄,放电越激烈,能量越大;电极水平间距对表面DBD放电有影响,间距0 mm时能量消耗最大;施加脉冲电压频率越大,放电等离子体的亮度越大;微秒脉冲放电的等离子体区域要大于纳秒脉冲放电。
- 周杨姜慧章程车学科严萍邵涛
- 关键词:纳秒脉冲电特性放电等离子体
- 不同电极间距下纳秒脉冲表面介质阻挡放电分布特性被引量:32
- 2017年
- 电极间距是表面介质阻挡放电(SDBD)的一个重要结构参数。通过实验研究和仿真计算,研究电极间距对纳秒脉冲SDBD等离子体分布特性的影响,并从理论上分析类弥散和离散通道两种等离子体分布的形成机制。实验研究表明,电极间距是造成两种典型特性及不同等离子体分布的关键结构参数。通过对放电区域外电场的仿真计算发现,不同电极间距下外电场分布形态和数值的差异,是形成两种不同等离子体分布模式的直接原因。结合气体放电基本理论,分析认为:等离子体类弥散分布是由于流注前向发展和横向激发电离同时在起作用,而离散通道分布是因为流注通道以前向发展为主、横向电离作用较弱;两种等离子体分布模式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电场随时间的增大率和随空间的减小率以及流注通道的发展速度之间的匹配。
- 姜慧邵涛章程严萍
- 关键词:纳秒脉冲
- 纳秒脉冲表面介质阻挡放电两种典型电荷传输特性研究
- 表面介质阻挡放电(SDBD)中通常利用放电传输电荷(李萨如图形)来分析放电的功率和能量。本文通过串联电容法研究了不同电源激励参数和电极结构参数条件下纳秒脉冲SDBD的放电传输电荷特性,并从理论上分析了存在两种典型电荷传输...
- 姜慧邵涛章程严萍
- 关键词:李萨如图形
- 纳秒脉冲表面介质阻挡放电特性实验研究被引量:21
- 2012年
- 在常规大气环境条件下,基于单极性纳秒脉冲电源对表面介质阻挡放电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纳秒脉冲表面介质阻挡放电的本质是丝状放电,放电集中在电压脉冲的上升沿;激励电压和脉冲重复频率越大,放电越强烈,越接近均匀放电,但电压的作用更侧重于均匀性,而频率的作用则侧重于放电的强度;电极间隙的优化可以使表面介质阻挡放电特性最好;玻璃作为阻挡介质时容易发生沿面闪络。
- 姜慧章程邵涛车学科张东东徐蓉严萍
- 关键词:纳秒脉冲丝状放电沿面闪络
- 纳秒脉冲表面介质阻挡放电特性实验研究
- 在常规大气环境条件下,基于单极性纳秒脉冲电源对表面介质阻挡放电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纳秒脉冲表面介质阻挡放电的本质是丝状放电,放电集中在电压脉冲的上升沿;激励电压和脉冲重复频率越大,放电越强烈,越接近均匀放电,但...
- 姜慧章程邵涛车学科张东东徐蓉严萍
- 关键词:放电特性沿面闪络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