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揖君

作品数:5 被引量:10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针刺
  • 1篇得气
  • 1篇穴法
  • 1篇阳跷脉
  • 1篇医经
  • 1篇照海
  • 1篇针刺方法
  • 1篇针刺感应
  • 1篇针刺深度
  • 1篇针刺手法
  • 1篇针感
  • 1篇针灸
  • 1篇针灸疗法
  • 1篇枕大神经
  • 1篇枕大神经痛
  • 1篇申脉
  • 1篇神经痛
  • 1篇手法
  • 1篇期门穴
  • 1篇气至

机构

  • 2篇北京中医学院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北京市滨河医...

作者

  • 5篇姜揖君
  • 2篇丁兆琳
  • 1篇谷世喆
  • 1篇汤立新
  • 1篇张虹

传媒

  • 2篇中医杂志
  • 1篇上海针灸杂志
  • 1篇中医药学刊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4
  • 1篇1996
  • 1篇1992
  • 1篇198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标本”辨证在针灸临床的应用
1992年
“标本”是中医认识疾病、指导辨证论治的方法之一。区分标本,便于在诊治复杂的疾病中推求其病本。临床针灸由于腧穴具有双重调整和局部作用的特点,易于忽视脏腑经络间的整体与局部关系,因而对某些复杂疾病,就难免反复发作或不能顺利治愈。笔者在针灸临床中,常注意分清标本,并以此指导辨证取穴施术,获得较为满意效果。兹举例介绍于下:
姜揖君
关键词:针灸疗法标本论治
姜揖君教授针刺手法经验节要被引量:3
2007年
介绍姜辑君教授的针刺手法经验特点。关于针刺手法技巧,认为是针入的深浅、旋转的幅度、行针的速度与时间、针力的大小、力向的变化等因素的巧妙结合运用。关于针刺补泻,从提插幅度、捻转角度和频率3个方面总结了针刺补泻的特点。进针时强调要从立体的角度看穴位,针刺时体会进针点、经过点和到针点。非常重视针刺得气的重要性,认为针刺治疗关键是手法,手法要到位。针灸刺激量的调节因病、因人而异,强调做全身调整时要使针感平衡,以平为期。
丁兆琳谷世喆姜揖君
关键词:针刺手法补泻得气
申脉、照海位置及针刺深度的探讨被引量:3
1996年
八脉交会穴乃临床常用的八个特定穴。取此八穴,对临床治疗疾病能达到取穴少而疗效满意的综合治疗作用。但对申脉、照海之位置及两穴之针刺深度各医家说法不一。八脉交会穴首见于窦汉卿所著《针经指南》一书。书中明确指出,申脉——足太阳膀胱经,在足外踝下赤白肉际内,令病人垂足坐取之,侧卧取亦得。照海——足少阴肾经,在足内踝下赤白肉际陷中,令病人坐稳。
汤立新姜揖君
关键词:针刺深度八脉交会穴申脉照海白肉阳跷脉
气至病所的临床体会
1987年
我们在随从姜揖君老师襄诊、进修、实习过程中,深感姜老诊治某些患者每每善用“气至病所”的方法,从而提高临床疗效,兹介绍于下。一、理论根据《灵枢·九针十二原》篇载:“刺之要。
姜揖君张虹李文卿郭蓉娟
关键词:气至病所针刺方法针感针刺感应枕大神经痛取穴法
姜揖君教授妙用期门穴临证应用探要被引量:4
2004年
丁兆琳姜揖君
关键词:名医经验期门穴中医临证应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