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岛恙虫病立克次体研究被引量:6
- 2003年
- 目的:阐明海南岛恙虫病立克次体的存在及其分布。方法:①恙虫病立克次体血清学调查用微量免疫荧光检测法(mIFA)。②恙虫病立克次体分离用小鼠接种法和L929细胞培养法,恙虫病立克次体鉴定用特异性抗体mIFA。③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NPCR)技术检测恙虫病立克次体特异性DNA。④DNA序列。结果:①35份不明原因发热患者血清中,10/35(28.57%)份血清呈IgG抗体阳性反应(滴度≥1:80)。收集自海南岛的东、西、南、北、中部地区的561份人群血清恙虫病立克次体IgG抗体阳性率为13.55%(76/561)。其中东部地区阳性率为8.69%(10/115),南部为7.22%(7/97),西部为28.83%(32/111),北部为11.76%(12/102),中部为11.03%(15/136)。②小白鼠接种分离法从疑似立克次体病患者血液中分离出3株恙虫病立克次体,L929细胞培养法从20份不明原因发热患者血液中分离出3株恙虫病立克次体。③应用PCR技术从9例疑似立克次体感染患者血液中检出4例恙虫病立克次体特异性DNA。用NPCR法从17组野鼠脾脏标本中检出3组恙虫病立克次体特异性DNA。④DNA序列已经分析清楚。结论:海南岛确有恙虫病存在,该岛的中、西部感染率较高,南、北部较低。海南岛恙虫病立克次体DNA序列已分析清楚。
- 林碧瑚詹志农王华民林英姿孙晓娟李文广
- 关键词:DNA序列聚合酶链反应
- 应用L929细胞从患者血液中分离立克次体被引量:2
- 2003年
- 目的:从不明原因发热患者血液中分离立克次体。方法:应用L929细胞培养法分离立克次体,并用微量免疫荧光检测法(mIFA)、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进行鉴定。结果:从20份不明原因发热患者血液标本中分离出12株立克次体,鉴定结果,3株为恙虫病立克次体,2株为斑疹伤寒立克次体,7株为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结论:应用L929细胞培养法可以直接从立克次体病患者血液中分离立克次体。
- 林碧瑚孙晓娟李文广林英姿詹志农
- 关键词:斑点热群
- 应用L_(929)细胞从患者血液分离立克次体被引量:12
- 1994年
- 作者收集临床疑似立克次体病患者血液标本20份,应用L929细胞分离立克次体,用mIF法鉴定出恙虫病立克次体3株,斑疹伤寒立克次体2株,斑点热立克次体7株。恙虫病立克次体感染的细胞悬液用PCR技术均检出恙虫病立克次体DNA。在国内首次应用细胞培养方法从患者血液直接分离立克次体成功。
- 林碧瑚孙晓娟李文广林英姿詹志农
- 关键词:立克次体
- 海南岛斑点热立克次体病的血清学和病原学调查研究被引量:2
- 1999年
- 斑点热群(SFG)立克次体是立克次体属中最复杂的一群,分布在世界各地。1986年日本内田孝宏在四国地区分离出一株日本红斑热立克次体[1],为SFG的一个新种,而海南岛的自然景观与四国相似,是否也有日本红斑热立克次体感染存在?我们于1990年在海南岛各...
- 林英姿孙晓娟詹志农李文广王华民林碧瑚刘佩芹
- 关键词:斑点热立克次体血清学病原学
- 海南岛立克次体血清学和病原学调查报告被引量:3
- 2003年
- 目的:调查海南岛立克次体的群别及其分布。方法:应用微量免疫荧光检测法(mIFA)对人群血清进行恙虫病、斑疹伤寒和斑点热3种立克次体IgM、IgC抗体检测。应用L929单层细胞进行立克次体分离培养。立克次体用特异性抗体进行mIFA鉴定。结果:恙虫病、斑疹伤寒和斑点热3种立克次体ISC抗体阳性率分别是13.55%(76/561),18.77%(101/538),30.83%(164/532)。其中IgM和IgC抗体均≥1:80者,斑疹伤寒为32.08%,斑点热为46.30%。立克次体分离培养结果,20份不明原因发热或疑似立克次体病患者血液标本分离出12株立克次体,免疫血清mIFA鉴定及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立克次体特异性DNA等方法鉴定出3株恙虫病立克次体、2株斑疹伤寒立克次体和7株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结论:海南岛确有恙虫病、斑疹伤寒、斑点热病存在,该岛的中、西部感染率较高,南、北部较低。
- 林碧瑚孙晓娟詹志农林英姿李文广
- 立克次体感染的PCR检测被引量:3
- 1999年
- 作者应用PCR技术对30例疑似立克次体感染或不明热患者的血液标本和/或立克次体细胞分离培养物进行立克次体特异性DNA检测。用Rr.190.70p、R.r.190602n,Rr.17KD,sta583种引物对分别进行DNA扩增,共检出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特异性DNA11份,斑疹伤寒立克次体特异性DNA4份,恙虫病立克次体特异性DNA4份,其中有10份血液标本在分离前用Rp.C.S.引物进行PCR检测,检出立克次体属DNA7份,分离培养后再取分离培养物和阳性血液标本同法用Rr.190.70p、R.r.190602n,Rr.17KD,sta583种引物对分别进行PCR检测。
- 詹志农李文广林英姿王华民孙晓娟林碧瑚
- 关键词:PCR聚合酶链反应
- PCR检测淋球菌不适于淋病的判愈被引量:2
- 1996年
- PCR检测淋球菌不适于淋病的判愈王泉江,伍振飞,孙晓娟海南省海口市人民医院皮肤科(邮政编码570001)聚合酶链反应(PCR)对淋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但能否作为淋病判愈的标准之一值得探讨。我们把PCR和淋球菌培养法进行比较,探讨PCR作为淋病判愈标准...
- 王泉江伍振飞孙晓娟
- 关键词:PCR检测淋球菌淋病
- 海南岛立克次体病血清学和病原学调查被引量:2
- 1997年
- 作者从海南岛的东、南、西、北、中五个地区收集一般人群血清561份,不明热患者血液标本20份,应用恙虫病、、斑疹伤寒、斑点热三种立克次体抗原片对血清标本同时进行mIFA测定。发现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3.55%,18.77%,30.83%。IgG滴度≥1∶80的血清中,IgM抗体也≥1∶80者,斑疹伤寒为32.08%,斑点热为46.30%。20份患者血液标本应用L929细胞进行立克次体分离培养,共分出12株立克次体。用mIFA和PCR初步鉴定出7株斑点热群立克次体。首次从血清学、病原学、遗传学上证实海南岛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病的存在。
- 林碧瑚孙晓娟詹志农林英姿李文广
- 关键词:立克次体病血清学病原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