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海涛
- 作品数:16 被引量:19H指数:3
- 供职机构:哈尔滨第二四二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幽门螺杆菌感染者胃IL-4和IFN-C表达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未感染的十二指肠溃疡(DU)、胃溃疡(GU),慢性胃炎(CG)患者的胃白介素-4(IL-4)和γ-干扰素(γ-IFN)的原位分布,观察其间的差异。方法:选取接受胃镜检查并活检的门诊病人的胃黏膜标本97例进行H.pylori感染的评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IL-4和γ-IFN在胃的原位分布。结果:,γ-IFN、IL-4在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均有表达,IL-4主要分布于固有层的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以及少量的胃上皮细胞,γ-IFN布于部分上皮细胞、固有层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HP感染者中DU、CG患者γ-IFN的染色阳性率高于G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Hp感染者IL-4染色阳性率在DU、CG、GU间无差别(P>0.05)。结论:无论是否存在HP感染,胃黏膜都有IL-4和γ-IFN表达,染色阳性率与是否感染无关;γ-IFN的表达在CG、GU的表达较明显,提示其与CG、GU的关系更为密切。
- 孙海涛于汀张艺徐丹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Γ-干扰素白介素-4
- 71例肺炎性假瘤临床病理分析
- 1998年
- 孙海涛王翠莲杨秀娟陈光义
- 关键词:肺炎性假瘤临床病理
- 子宫平滑肌肿瘤病理诊断与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 分析研究子宫平滑肌肿瘤应用病理诊断鉴别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子宫平滑肌肿瘤患者80例,入组患者,采取肿瘤病理诊断,在光学显微镜下针对于组织类型进一步分析。结果 肿瘤发病部位位于肌壁间中的肿瘤发生率更高(P<0.05),肿瘤病理组织学分型中,分为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恶性潜能未定平滑肌肿瘤。平滑肌瘤更多,占比较大(P<0.05)。结论 针对于核裂象数目、细胞学特性以及凝固性肿瘤细胞坏死的研究分析可实现子宫平滑肌肿瘤鉴别诊断。
- 张琦孙海涛张艺
- 关键词:子宫平滑肌肿瘤病理
- 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免疫组化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免疫组化临床的应用。方法:收集2010-03~2012-04期间,在我院病理中心明确诊断为胃肠道间质瘤(GISTs)25例,常规检查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25例中良性6例,交界性4例,恶性15例;各组间结果分析表明,在GISTs中CD 117和CD 34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117在GISTs不同部位、良性、交界性、恶性组之间的表达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GISIs的鉴别诊断中CD117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孙海涛于汀张艺赵大勇杨秀娟
-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免疫组化临床病理
- CD44V6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 2007年
- 张艺孙海涛于汀徐丹杨秀娟
- 关键词:CD44V6胃癌淋巴转移
- 骨髓同部位活检技术在疑难血液病诊断中的价值
- 1998年
- 目的:探讨骨髓同部位活检技术在疑血液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986年~1996年10年间收治的疑难血液病14倒在骨髓穿刺的同时进行了同部位的骨髓活检,通过骨髓穿刺的阳性率与骨髓活检阳性率对比的实验研究。结果:骨髓活检的阳性率(11/14)明显高于骨髓穿刺的阳性率(13/14)。结论:骨髓组织病理结果说明骨髓同部位活检技术是诊断疑难血液病一种方便必不可少的方法。
- 邵秀茹孙海涛凌丽王继红孟秋周岩
- 关键词:骨髓同部位骨髓穿刺血液病活组织检查
- 视网膜母细胞瘤6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临床及病理形态特征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资料完整的 68例 ( 71眼 )RB的临床、手术病理检查资料、CT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分化型以小于 18个月为主 3 9例 ( 5 7.3 5 %)。≥ 18个月以未分化为主 16例 ( 2 3 .5 2 %)。肿瘤细胞对视神经的侵润多见于大于 18个月年龄患者。结论 :视网膜母细胞瘤儿童多见 。
- 张喜云温晓慧孙海涛
- 关键词:视网膜母细胞瘤病理分化年龄
- 牙体预备对牙龈结合上皮损伤后的超微结构观察被引量:3
- 2004年
- 目的 :研究烤瓷修复体牙体预备对牙龈结合上皮损伤后 ,牙龈结合上皮在透射电镜下形态学变化的特点。方法 :将 16只家兔的 3 2颗上前牙分别用金刚砂车针和手术刀破坏左侧上前牙的牙龈结合上皮 (JE) ,以右侧同名牙为对照 ,分别于 1、2周取材 ,利用透射电镜观察结合上皮的组织学改变 ,并对 2实验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金刚砂车针处理组和手术刀处理组 2周后牙龈结合上皮附着恢复 ,两处理组无明显差别 ,与未经手术处理的JE比较 ,处理组主要超微结构变化是线粒体空泡化 ,基膜不完整。结论 :牙体预备对牙龈结合上皮的损伤 。
- 胡伟平郭保慧孙海涛
- 关键词:结合上皮牙修复体超微结构
- p53、bcl-2及增殖细胞核抗原在视网膜母细胞瘤中表达
- 2007年
- 目的:研究p53、bcl-2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在视网膜母细胞瘤(rentinoblastoma,Rb)中的表达。方法:对46例视网膜母细胞瘤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p53、bcl-2和PCNA表达水平。结果:46例标本中p53、bcl-2和PCNA的阳性表达率与18例正常视网膜组织相比差异具非常显著性。结论:Rb的发生与细胞凋亡调控基因异常有关,分析p53、bcl-2和PCNA在Rb中的表达,对于了解Rb的发生,发展及诊断有重要意义。
- 于汀孙海涛张艺徐丹杨秀娟
- 关键词:BCL-2PCNA免疫组化
- HPV6/11原位杂交方法在尖锐湿疣诊断上应用被引量:1
- 2007年
- 尖锐湿疣是由HtW6B/11型感染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常规病理及临床诊断有一定困难,易与假性湿疣相混,而二者治疗方法不同。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外阴湿疣组织中有无HPV感染可确诊,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原位分子杂交是近几年来在病理组织学领域兴起的又一新技术,由于它是在核酸分子水平上分析研究细胞的功能和形态,因而其准确性和特异性较其它手段优越,自1986年首次应用于常规石蜡包埋的组织切片上以来,已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尖锐湿疣近年来显著增多,研究表明它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有关,特别是HPV6/11呈现高表达,仅凭HE切片形态难以进行判断.HPV原位分子杂交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采用HPV6/11探针对尖锐湿疣样病变的石蜡切片进行原位分子杂交,现报道如下:
- 孙海涛于汀徐丹张艺
- 关键词:HPV6/11尖锐湿疣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