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凡

作品数:11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辽宁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文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9篇小说
  • 9篇鲁迅小说
  • 6篇心理内涵
  • 2篇心理解读
  • 2篇形象性
  • 2篇性心理
  • 1篇东亚国际关系
  • 1篇心理
  • 1篇艺术
  • 1篇艺术研究
  • 1篇挣脱
  • 1篇天朝
  • 1篇女性
  • 1篇女性形象
  • 1篇自卑
  • 1篇自尊
  • 1篇外交
  • 1篇外交近代化
  • 1篇晚清
  • 1篇现代小说

机构

  • 11篇辽宁师范大学

作者

  • 11篇宋凡
  • 9篇王吉鹏

传媒

  • 1篇渭南师范学院...
  • 1篇殷都学刊
  • 1篇中国现代文学...
  • 1篇盐城师范学院...
  • 1篇连云港师范高...
  • 1篇淮北职业技术...
  • 1篇湖南工业大学...
  • 1篇海南师范大学...
  • 1篇华夏文化论坛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7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鲁迅小说人物形象的心理内涵
鲁迅,20世纪世界文化巨人之一,他的小说集《呐喊》《彷徨》以及《故事新编》作为中国文学中的经典作品,很值得我们来进行研究和探讨。从心理学角度对鲁迅小说进行分析和研究,使鲁迅小说研究在继承以往传统的基础上又有所深入和拓展。...
宋凡
关键词:现代小说心理内涵
创伤与修复:鲁迅小说人物形象心理内涵阐释
2013年
鲁迅小说中诸多人物形象由于现实的种种缘由而遭受心灵创伤,他们不得已借助或变态、或幻想、或自戕、或死亡等极端的各种方式来修复创伤。
王吉鹏宋凡
关键词:鲁迅小说创伤心理内涵
觉醒与挣脱:鲁迅小说女性形象的心理内涵
2013年
通过对鲁迅小说女性形象的觉醒与挣脱的心理内涵研究,能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妇女解放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以及女性意识发展道路的艰难。《伤逝》中的子君在新文化的熏陶下女性的主体意识觉醒,进而挣脱家庭的压迫和世俗文化的偏见,大胆地追求婚姻自主与人格独立。《离婚》中的爱姑由于女性惶惑意识的觉醒,产生了对漠视女性的封建婚姻制度的不满,企图通过与婆家大闹离婚来挣脱将被抛弃的尴尬境地,捍卫自我的人格尊严。《奔月》中的嫦娥的女性平等意识觉醒后,对美好的性爱生活有了追求与向往,所以不愿忍受苦闷的婚姻生活,最终选择离开丈夫以求挣脱性爱受到极大压抑的婚姻生活。
王吉鹏宋凡
关键词:鲁迅小说女性形象觉醒挣脱心理内涵
鲁迅小说人物形象性心理解读四题被引量:1
2013年
从性心理视角阐释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会产生更多的阅读愉悦和体会。《阿Q正传》中阿Q向吴妈求爱,合乎情理;吴妈性压抑,几近麻木。《祝福》中祥林嫂被贺老六婚内强暴,而后和谐;柳妈有变态的窥私癖。《肥皂》和《高老夫子》中,四铭和高尔础并非"男盗女娼",他们只不过是意淫。《伤逝》中子君和涓生的爱情悲剧不仅是由于经济拮据或子君平庸、涓生自私,这同男女的性心理差异有关。鲁迅是"在高的意义上的写实主义者",其小说的性心理运用,揭示了人的"灵魂的深"。
王吉鹏宋凡
关键词:小说性心理
天朝大梦的破碎——晚清藩属体制演变研究
藩属体制是东亚地区特有的一种国际关系体系,是儒家“君臣父子”、“忠孝节义”理念在对外关系中的延伸。清朝以其高度发达的政治、经济文明长期占据着藩属体制的中心地位,进而形成了“万邦环拱”的对外关系模式,藩属体制的存亡几乎与清...
宋凡
关键词:晚清藩属体制外交近代化东亚国际关系
文献传递
爱抚与复仇——鲁迅小说《孤独者》《奔月》《铸剑》人物形象心理探源
2014年
在鲁迅小说中,其作品主人公往往由于情感的创伤,导致他们不得不将爱抚转为复仇,并由此构成其复杂而深刻的心理内涵。《孤独者》中的魏连殳的复仇并非完全源于社会习俗的压迫,更多是来自少年时期亲情的抚爱被剥夺的创伤性经验,这使他企图通过自戕的方式,在对自我、对社会的报复中解除内心的压抑;《奔月》中后羿的复仇并非完全来自爱妻的离弃、学生的背叛以及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落寞,更多是源于对娇妻的爱抚而产生的性爱的压抑,他的症候在对爱妻的复仇中才得以彻底解除;《铸剑》中的宴之敖的复仇更多是由于在对世人的爱抚中产生了太多的绝望,而后转为大憎,并最终通过复仇来宣泄他对世界的绝望。
王吉鹏宋凡
关键词:鲁迅小说爱抚复仇
梦幻与现实:鲁迅小说人物形象心理内涵被引量:1
2013年
鲁迅小说人物形象心理内涵研究,让我们更能客观地看待万千世界的各种梦幻。《阿Q正传》中,阿Q的"革命"梦都有其在现实中的依据。这既体现了阿Q政治、经济和私生活上翻身解放的合理要求,更充分表现了阿Q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幸福的家庭》中"作者"的"妄想"并非出于个人享乐,只是通过"妄想"聊以自慰。《肥皂》的四铭和《高老夫子》中的高尔础并非"表面上仁义道德,骨子里男盗女娼",他们只不过是通过幻想转移和消解压抑。《弟兄》中张沛君梦见其弟之死及"薄待"其弟的孩子是合乎伦常的利己主义。看似荒诞的梦境却真实地表达了我们的欲望。
王吉鹏宋凡
关键词:鲁迅小说心理内涵
鲁迅《故事新编》人物形象性心理解读二题
2013年
鲁迅是心理现实主义小说大师,从性心理视角阐释他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的人物形象,会产生更多的阅读愉悦和体会。《补天》中女娲健美性感,精力旺盛,欲求不满,移向创造与救世。《奔月》中嫦娥奔月并非由于"同甘不能共苦",而是因为"寂寞";后羿深爱并娇宠嫦娥,适得其反,在大爱大憎中走向英雄末路。鲁迅是"在高的意义上的写实主义者",其小说的性心理运用,揭示了人的"灵魂的深"。
王吉鹏宋凡
关键词:《故事新编》性心理
评许祖华等著《鲁迅小说的跨艺术研究》
2013年
在鲁迅小说研究这一成果极为厚重的领域,新近出版的许祖华、余新明、孙淑芳著《鲁迅小说的跨艺术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安徽大学出版社2012年5月第一版)无疑是一本值得重视的好书,其研究方向的开辟,令人耳目一新。从鲁迅研究的比较研究范畴来说,在前有跨文化比较(比较文学文化研究)、国内比较(与中国文学文化比较)、内部比较(鲁迅自身比较,如不同时期不同文体作品比较),而本书开辟了一片新天地——“跨界”比较(跨艺术样式跨文学体裁比较)。
王吉鹏宋凡
关键词:鲁迅小说艺术研究跨文化比较小说研究鲁迅研究
自尊与自卑:鲁迅小说人物形象心理内涵被引量:1
2012年
鲁迅,作为心理现实主义大师,其小说的诸多人物形象或自卑于自己的社会地位低微,在自我的幻想中保持和维护他们的自尊;或由于深受封建夫权的侵害而有所反抗,却又盲目寄希望于封建势力的"公正"来维护自己的自尊;或自恃清高,忠于旧主子,对新政权消极对抗以遁世态度维护自尊。《孔乙己》中孔乙己的自尊和自卑心理实质是自卑于社会地位的卑微而盲目自尊;《阿Q正传》中阿Q的精神胜利法实则是出于维护自尊和对自卑的补偿;《离婚》中爱姑实际是维护自己表面的自尊而心虚护短;《采薇》中的伯夷和叔齐是一种忠于商朝旧政权,同周武王的新政权不合作的盲目自尊,实质是一种失败者的自卑的表现。
王吉鹏宋凡
关键词:鲁迅小说自尊自卑心理内涵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