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春晖

作品数:113 被引量:1,090H指数:22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7篇期刊文章
  • 2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1篇天文地球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生物学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42篇新生代
  • 39篇盆地
  • 36篇青藏高原
  • 25篇晚新生代
  • 23篇青藏
  • 21篇北缘
  • 15篇隆升
  • 13篇气候
  • 13篇磁性地层
  • 12篇东北部
  • 12篇青藏高原东北...
  • 12篇北部
  • 11篇岩石
  • 10篇中新世
  • 10篇构造隆升
  • 10篇柴达木盆地
  • 9篇东北缘
  • 9篇岩石磁学
  • 9篇贵德盆地
  • 8篇沉积物

机构

  • 107篇兰州大学
  • 50篇中国科学院
  • 14篇南京师范大学
  • 5篇西北地质研究...
  • 3篇北京大学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湖南科技大学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东华理工大学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安庆师范学院
  • 1篇日本京都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太原理工大学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中国科学院天...
  • 1篇中国地震局
  • 1篇甘肃省博物馆

作者

  • 112篇宋春晖
  • 54篇方小敏
  • 26篇李吉均
  • 20篇高军平
  • 19篇孟庆泉
  • 17篇颜茂都
  • 13篇戴霜
  • 10篇赵志军
  • 7篇张涛
  • 7篇吴松
  • 7篇苗运法
  • 7篇夏维民
  • 7篇张平
  • 6篇孙东
  • 6篇张伟林
  • 6篇张军
  • 5篇张建明
  • 5篇胡思虎
  • 5篇吴小斌
  • 5篇王修喜

传媒

  • 22篇沉积学报
  • 9篇兰州大学学报...
  • 7篇第四纪研究
  • 4篇科学通报
  • 4篇海洋地质与第...
  • 4篇地学前缘
  • 4篇中国地球物理...
  • 3篇地质学报
  • 3篇中国科学(D...
  • 2篇地质论评
  • 2篇地质科学
  • 2篇大地构造与成...
  • 2篇中国沙漠
  • 2篇甘肃地质
  • 2篇湖南科技大学...
  • 2篇中国地球物理...
  • 2篇2012年全...
  • 2篇第十届全国第...
  • 1篇地球学报
  • 1篇甘肃科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4篇2015
  • 6篇2014
  • 3篇2013
  • 15篇2012
  • 7篇2011
  • 6篇2010
  • 10篇2009
  • 3篇2008
  • 13篇2007
  • 4篇2006
  • 4篇2005
  • 8篇2004
  • 4篇2003
  • 2篇2002
  • 4篇2001
  • 2篇2000
1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北方晚新生代红粘土研究之若干问题被引量:4
2006年
对于中国北方地区晚第三纪以来沉积的红粘土的成因,近年来不少学者通过对其粒度、地球化学及古生物等替代性指标的研究,认为该套沉积物为风尘沉积.通过大量野外考察、理论与室内分析测定,认为粒度、地球化学等指标存有多解性,而古生物证据与所谓风成的干旱化环境不相一致,上述指标并不足以成为红粘土风成的确凿证据.因此,进一步深入研究相关替代性指标的研究是今后努力的方向,对红粘土成因的确认不能仅局限于青藏高原的可能影响,全球环境的变化才有可能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途径.参17.
张勇李吉均赵志军宋春晖张军王修喜张建明
关键词:晚新生代红粘土
青海湖西岸风成沙丘特征及成因被引量:34
2000年
沙漠化是青海湖周围生态环境恶化中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 ,尤其湖西岸沙丘是近十多年来才形成的风沙堆积 ,并逐年扩大 ,已成为青海湖区第二大风沙堆积区。通过对青海湖西岸沙丘的分布、形态、物源及粒度特征的分析 ,对其形成进行了研究 ,并对布哈河三角洲的形成发育与沙漠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河流的自然摆动和截直造成了该三角洲东北缘的停止发育 ,加之气候的持续干旱和严重的鼠害 ,是导致研究区土地沙化。
宋春晖方小敏师永民王新民
关键词:风成沙丘干旱气候
青藏高原东北缘六盘山地区新生代构造旋转及其意义被引量:15
2009年
青藏高原东北缘构造变形的研究是认识高原隆起过程、机制和印度-欧亚板块碰撞远程效应的重要途径。新生代时期,海原-六盘山断裂、香山-天景山断裂、烟筒山-窑山断裂和青铜峡-固原断裂控制的青藏高原最东北缘六盘山地区山前盆地群,接受了巨厚的新生代沉积,较完整地记录了高原东北部的变形隆升历史。通过六盘山地区丁家二沟剖面的精细古地磁研究发现,白垩纪结束后至中新世六盘山地区发生了约23°的长期顺时针构造旋转,并主要发生在三个时期:可能于晚始新世至早渐新世六盘山地区发生了约9°的顺时针旋转、早渐新世晚期顺时针快速旋转约9°、早中新世初顺时针快速旋转约5°,同时它们也被地层变形侵蚀和沉积演化所记录,说明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变形的前峰最迟在约始新世末-渐新世初就已经达到六盘山地区。这比目前普遍认同的六盘山地区变形隆升是青藏高原隆起中最晚形成(第四纪以来)的观点早了至少3千多万年,它为深入认识高原隆升过程和环境效应提供了新的证据。
刘永前方小敏宋春晖李立立程彧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北缘新生代
西宁和贵德盆地新生代沉积物重矿物变化对构造活动的响应被引量:5
2013年
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西宁、贵德盆地的新生代沉积序列较完整的记录了盆地周围物源区构造变形过程。重矿物是碎屑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直观、有效揭示源区母岩、构造—沉积过程的重要手段。通过重矿物的系统分析,结合沉积—构造变形,揭示出始新世—上新世末西宁—贵得盆地及其源区经历了几个构造活动阶段:古新世—始新世早期的隆升阶段、始新世中期—渐新世晚期的构造稳定阶段、渐新世末—中新世初的构造隆升阶段、中中新世构造稳定阶段和晚中新世以来的强烈隆升阶段。并结合特征矿物(绿泥石)及古水流分析,推断古近纪西宁—贵德盆地是东昆仑山前一个统一盆地。中新世早期青藏高原的扩张导致了拉脊山开始隆起,使原型盆地解体;约8.5 Ma以来拉脊山强烈隆升,两侧盆地逐渐转变为山间盆地。这为正确理解青藏高原东北缘盆山格局的形成和演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孟庆泉吴小斌刘善品闫宝华吴松张洒宋春晖
关键词:重矿物盆地演化盆山耦合
不同实验条件对早新生代沉积物有机碳同位素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利用沉积物中有机质碳同位素相对丰度变化重建古环境、古植被已成为有效的方法和手段,然而由于实验方法、所用仪器及测试环境不同,使有机碳同位素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存在较大偏差。对于年代较老地层的样品来说,影响其有机质碳同位素的因素更为复杂,而实验条件的研究相对较少,从而限制了有机碳同位素在老地层中的应用。为此,我们以早新生代沉积物为对象,针对实验材料、不同仪器和实验温度等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对比实验分析。结果表明:(1)PC离心管在低温环境下对样品δ13C值无影响,与利用玻璃烧杯的结果没有差别。(2)EA-IRMS在线技术整体比MAT-252离线技术δ13C值高2‰~4‰,氧化温度和仪器测试环境的不同是导致偏差的关键。(3)对于老地层样品来说,850℃的氧化温度不能使其完全氧化,平行样品结果的重现性较差,说明样品氧化没有达到稳定状态,随着氧化温度的升高,δ13C值有偏正的趋势;1020℃能使其完全氧化,平行样品测试结果重现性较好,达到稳定状态。(4)含石膏样品进行测试时,应注意及时去除石膏加热时产生的水汽,以减少水汽的不利影响。
迟云平张洒吴松宋春晖颜茂都苗运法
关键词:有机碳同位素沉积物
柴西红沟子地区晚新生代沉积特征及其对阿尔金山隆升的约束被引量:7
2016年
柴达木盆地是青藏高原东北缘的一个山间盆地,发育了巨厚的中-新生代地层,详细记录了盆地及周缘山地的构造活动历史。本文通过对柴达木盆地西北部厚约1040m并具有精确古地磁年代控制的红沟子剖面(包括下油砂山组、上油砂山组、狮子沟组和七个泉组)开展精细沉积学研究,包括岩性特征与沉积相、砾岩与砂岩含量变化、剖面沉积速率变化特征以及沉积区物源分析等,结果表明:1)红沟子剖面晚新生代沉积相经历了下油砂山组(〉17.0Ma) 的冲积扇或扇三角洲平原相到上油砂山组(17.0~9.8Ma)扇三角洲前缘-半深湖-扇三角洲前缘相,再到狮子沟组(9.8~5.0Ma)扇三角洲前缘相,最后转为七个泉组(〈5.0Ma)洪积扇相的较复杂的沉积演化过程;2)红沟子剖面大套砾岩主要集中于〉16.5Ma、9.8Ma以及〈5.0Ma,砂岩主要出现在9.8~5.0Ma;3)红沟子剖面沉积速率具有"三低两高"的变化特征,尤其在约9.8Ma沉积速率呈现陡增;4)红沟子剖面砾岩层砾石成分、古水流方向分析,并通过综合梳理对比前人在毗邻研究区不同剖面的沉积物物源研究结果,认为柴达木盆地西部中晚中新世(〉16.5~5.0Ma)沉积物可能主要来自北部的阿尔金山地区。基于上述认识,将红沟子剖面晚新生代沉积划分为5个演化阶段:1)〉16.5Ma 主要以粗颗粒砾岩为主的冲-洪积相沉积;2)16.5~9.8Ma 沉积环境主要为半深湖或前扇三角洲,以泥岩或泥灰岩等细颗粒为主,沉积速率较低;3)9.80~8.53Ma 沉积环境为扇三角洲前缘,岩性变粗且有大套砾岩堆积,沉积速率达到剖面最高值,并在9.8Ma存在不整合面;4)8.53~7.48Ma沉积环境基本与上一阶段类似,砾岩含量减少,砂岩沉积相对增加,沉积速率呈现低值特征;5)7.48~5.00Ma 主要是扇三角洲前缘沉积环境,砂岩含量较高,沉积速率较高�
张大文张涛张伟林宋春晖颜茂都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
柴达木盆地东北缘中中新世以来古气候变化被引量:12
2016年
全球变冷、青藏高原隆升以及特提斯洋海退被认为是控制亚洲大陆新生代气候变化的三大因素,然而由于长时间尺度古气候记录的匮乏,对于三者影响的认识并不清晰。柴达木盆地是青藏高原北部最大的一个封闭盆地,发育巨厚且连续的新生代地层,详细记录了周缘山体构造隆升过程和区域气候演化历史。本文通过柴达木盆地东北缘怀头他拉剖面的中中新世-早更新世沉积物气候代用指标碳酸盐、硫酸根和氯离子含量分析,显示该研究区中中新世以来气候变化经历了15.3~13.0Ma相对湿润、13.0~6.6Ma半干旱-半湿润和6.6~1.8Ma干旱的3个演化阶段。结合生物特征和前人研究成果,认为柴达木盆地干旱化历史可能从中中新世13Ma左右开始逐步发展,而真正意义上的干旱化始于6.6Ma以来。全球变冷是控制柴达木盆地干旱气候形成和发展的主导因素,同时青藏高原晚期持续阶段性的强烈隆升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应红宋春晖鲍晶冯盈胡春华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气候演化干旱化全球变冷
柴西西岔沟新近系磁组构特征对环境变化的响应被引量:3
2009年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西部(简称柴西地区)的干柴沟背斜南西翼的西岔沟层型剖面进行系统测制和2~3m等间隔磁性地层学、磁化率各向异性系统采样,并进行精确测量,利用在该区建立的高分辨率、高精度磁性地层年代资料,结合沉积学等研究,讨论了磁化率各向异性参数变化趋势对环境的指示,并揭示在约23~6.2Ma期间环境演化经历了三个阶段:Ⅰ阶段(22.4~13.4Ma)为湿润环境;Ⅱ阶段(13.4~8.2Ma)为温干环境向干冷转型;Ⅲ阶段(8.2~6.2Ma)气候转冷变干且变化更复杂。认为7.8Ma以来气候转型及有规律的变化与现代季风形成有关。为青藏高原的隆升过程及其环境效应提供可靠资料。
高军平李艾银宋春晖彭杨宏张伟林李生喜
关键词:磁组构柴达木盆地气候变化
西宁盆地谢家剖面车头沟组底部木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被引量:3
2009年
首次在西宁盆地谢家剖面车头沟组底部发现原始埋藏的钙质木化石,不仅填补了植物大化石缺失的历史,同时对研究青藏高原东北部的植物生态环境演化和构造运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木化石埋藏特征、层位地层岩性和沉积环境的综合分析,认为其为近水河岸生长的成年乔木化石,株距3~8m不等,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植物群落,后期由于附近山地的隆起和该区气候向干旱化发展,植物遭受掩埋后经过石膏的交代作用进而形成硫酸钙质化石,说明该地区气候从中新世早中期开始恶化加剧。
陈传飞苗运法方小敏宋春晖戴霜闫晓丽张启波徐丽夏维民
关键词:西宁盆地木化石早中新世
青海湖湖区风成沙堆积被引量:24
1996年
通过对青海湖现代沉积环境与沉积相研究,并结合古代沉积盆地进行对比分析,认为风成堆积相是湖泊环境在内陆于煤气候条件下湖盆沉积的一种重要类型。本文讨论了湖泊环境中风成堆积相沉积的气候特征、形成过程、分布范围、沉积及储层岩石特征等。最后,结合国内外风成砂岩油气藏储集特征描述,指出湖盆中风成砂作为油气储集层具有良好的储集性能,这种沉积类型的分布具有一定的石油地质意义。
师永民王新民宋春晖
关键词:风成堆积湖区油气藏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