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尹崇玉

作品数:128 被引量:758H指数:23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地质行业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2篇期刊文章
  • 54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3篇天文地球
  • 72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8篇震旦
  • 35篇化石
  • 34篇陡山沱组
  • 24篇地层
  • 24篇元古代
  • 23篇新元古代
  • 19篇陡山沱期
  • 19篇震旦系
  • 15篇南华系
  • 14篇疑源类
  • 14篇生物地层
  • 14篇生物群
  • 14篇埃迪卡拉系
  • 13篇峡东地区
  • 12篇层序
  • 11篇地层学
  • 10篇震旦纪
  • 10篇年代地层
  • 9篇地层序列
  • 9篇微化石

机构

  • 128篇中国地质科学...
  • 35篇中国地质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3篇贵州大学
  • 3篇国土资源部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天津地质矿产...
  • 1篇厦门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博物...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云南省地质科...
  • 1篇四川省博物馆
  • 1篇北京离子探针...

作者

  • 128篇尹崇玉
  • 76篇高林志
  • 44篇唐烽
  • 36篇刘鹏举
  • 31篇王自强
  • 18篇陈寿铭
  • 17篇邢裕盛
  • 11篇柳永清
  • 9篇岳昭
  • 5篇张恒
  • 4篇张传恒
  • 4篇刘燕学
  • 4篇丁孝忠
  • 3篇宋彪
  • 3篇李猛
  • 3篇王约
  • 3篇刘桂芝
  • 2篇乔秀夫
  • 2篇陈寿明
  • 1篇李献华

传媒

  • 13篇地球学报
  • 12篇地质学报
  • 12篇地质论评
  • 8篇科学通报
  • 7篇地质通报
  • 5篇古生物学报
  • 4篇中国古生物学...
  • 3篇地层学杂志
  • 2篇现代地质
  • 2篇微体古生物学...
  • 2篇20世纪的中...
  • 2篇中国古生物学...
  • 1篇世界地质
  • 1篇中国地质
  • 1篇Acta B...
  • 1篇中国基础科学
  • 1篇中国区域地质
  • 1篇地学前缘
  • 1篇古地理学报
  • 1篇地球学报(中...

年份

  • 4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7篇2015
  • 3篇2014
  • 7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21篇2009
  • 2篇2008
  • 6篇2007
  • 7篇2006
  • 12篇2005
  • 4篇2004
  • 7篇2003
  • 4篇2002
  • 8篇2001
  • 3篇2000
  • 6篇1999
1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南方新元古代可能后生动物成因的硅化和磷酸盐化球状微化石Tianzhushania被引量:6
2005年
对中国南方贵州瓮安地区上新元古界陡山沱组两种类型沉积:燧石夹层(切片法研究)和磷灰岩/含磷碳酸盐岩(切 片法和浸解法研究)中微化石的比较研究表明,磷酸盐化的Megasphaera ornata与燧石中保存的Tianzhushania tuberifera可 能代表由不同矿化过程保存下来的同一生物分类。磷酸盐化标本的外层壁经常脱落,而暴露其具纹饰的中间壁。在一些孤 立于围岩基质的磷酸盐化标本和在磷灰岩薄片所见到的标本上显现部分带刺的外壳保存,它们可以同燧石夹层薄片中发现 的化石进行比较。磷酸盐化标本的中间壁瘤突表面上普遍见到的凹坑,相当于外层壁刺饰所遗留下的附着点。而具有刺饰 的外层壁形态是Tianzhushania Yin and Li,1978属的典型特征,因此建议Tianzhushania ornate(Xiao等,2000)Yin et al., 2004为该种的有效名称。而主要依据其中间壁的纹饰形态所得出的该种为后生动物休眠卵的认识与目前结果并不矛盾。但 是,外层壁具刺饰的形态说明该种为浮游性的,而不是底栖性的生态类型。
尹崇玉本格森岳昭
关键词:休眠卵硅化新元古代新元古界
峡东震旦系陡山沱组燧石中的带刺微化石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24
1990年
近十年来,在我国南方震旦系陡山沱组先后发现大量生物化石,包括海绵骨针、藻类化石及疑源类等。本文报道了最近在陡山沱组发现的带刺微化石,其数量可观,刺的形态复杂多样。这些化石中,有晚前寒武纪中常见的属种,也有以往被认为属寒武纪的属种,这一组合可能代表晚前寒武纪—寒武纪过渡时期的独特生物组合。
尹崇玉
关键词:陡山沱组
新元古代微古植物组合序列与层序地层学
<正>应用孢粉学分析方法而起步的中国元古宙微古植物研究经历了五个重要的发展阶段:Ⅰ.60年代开始,首次在中、新元古代地层中发现和初步建立了微古植物组合,并应用微古植物组合研究前寒武纪地层,使当时的地层划分和对比发生了重大...
高林志尹崇玉邢裕盛
文献传递
疑源类Tianzhushania在贵州瓮安震旦纪陡山沱组磷块岩中的发现被引量:23
2001年
首次报道贵州瓮安地区震旦系陡山沱组磷块岩中的大型具刺疑源类Tianzhushaniaspinosa及其新种Tianzhushaniatuberiferasp .nov .。前者形态特征及内部结构与湖北峡东地区震旦系陡山沱组燧石结核中发现的典型Tianzhushaniaspinosa标本 (硅化 )完全相同 ,但多数未遭受重力挤压呈球形保存。新种特征明显 ,也呈球形保存 ,但内层表面具有明显瘤突 ,瘤突顶端向外延伸出单一或多条管状刺。另外还探讨大型具刺疑源类Tianzhusha nia属的特征 ,已定种的地理分布。
尹崇玉高林志邢裕盛
关键词:震旦系陡山沱组磷块岩
中、新元古代全球变化的沉积记录:Molar-Tooth构造和盖帽碳酸盐岩
Molar-Tooth构造(下简称MT)是仅发育于前寒武纪,但却遍布全球的一种具有鲜明特征和全球对比意义的沉积岩石类型。而盖帽碳酸盐岩(下简称CC)是发育于新元古代Sturtian,Marinoan,或后Marinoan...
柳永清高林志尹崇玉刘燕学
文献传递
埃迪卡拉纪陡山沱期滞育卵囊化石Tianzhushania属研究进展
Tianzhushania 属最早发现于湖北长阳天柱山地区陡山沱组的燧石结核中,模式种为 Tianzhushania spinosa。该属在我国埃迪卡拉(震旦)纪陡山沱期出现的层位稳定,分布广泛, 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陡...
尹崇玉
文献传递
华北古陆中、新元古代年代地层框架SHRIMP锆石年龄新依据被引量:117
2008年
建立中国晚前寒武纪地层的标准剖面,并使其成为国际地层对比的参考标准,一直是中国地质学家的追求。华北蓟县中、新元古代地层一直作为这一标准地层的主要研究剖面,已进行了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化学地层、磁性地层和层序地层等多学科研究。但是,高质量的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和以此为基础的年代地层框架的优化一直是华北古陆中、新元古界研究的薄弱环节。长期以来,由于关键层位和关键界面缺乏高质量的同位素年龄标定,致使蓟县剖面争取成为国际层面标准剖面的竞争力受到影响。近期,随着锆石SHRIMP年龄测定技术在华北古陆前寒武纪地层学研究中的成功应用,在几个关键层位定年研究中取得实质性进展。北京西山下马岭组中部斑脱凝灰岩中获得锆石SHRIMP加权平均年龄为(1370±11)Ma,使得下马岭组这个青白口群的关键地层单位划归为中元古界。天津蓟县大红峪组碱性火山岩中获得锆石SHRIMP加权平均年龄为(1625.9±8.9)Ma。可用于标定华北古陆中元古代裂解时间得北京密云环斑花岗岩获得锆石SHRIMP加权平均年龄为(1685±15)Ma。这些SHRIMP测年结果使华北古陆中、新元古界年代地层划分与全球对比有了年龄"锚点",必定有利于准确厘定华北地区中、新元古界的内涵。由于华北蓟县中、新元古界剖面是我国晚前寒武纪地层的标准剖面,因此上述年代地层框架的优化对于我国地质填图的修正和精确地层对比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对于我国前寒武纪生物演化,特别是宏观藻类发育的时间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这必定有助于提升华北中、新元古界剖面的国际地位。
高林志张传恒尹崇玉史晓颖王自强刘耀明刘鹏举唐烽宋彪
关键词:新元古界大红峪组SHRIMP年龄
南华系的底界年龄及其与国际成冰系的对比
近年来,通过对湘黔桂交界地区南华系地层系统的火山灰凝灰岩锆石的定年研究,在湘西铁山乡剖面的长安组底部获得凝灰岩锆石年龄758.6±5.4 Ma;怀化石宝-袁家剖面长安组距底界10余米处获得锆石年龄743.8±4.1 Ma...
尹崇玉高林志陈寿明
关键词:南华系地层对比
湖北宜昌峡东地区震旦系层型剖面化学地层特征及其国际对比被引量:45
2002年
全球末元古系建系研究是当前国际地层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我国宜昌峡东地区震旦系沿江剖面研究历史悠久,已有相当深入的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及层序地层研究,并被推荐为国际末元古系候选层序剖面之一。为进一步提高其研究精度,本文系统地研究了震旦系沿江剖面碳酸盐岩同位素化学地层。研究结果表明,陡山沱组底部“碳酸盐岩帽”的δ^(13)C为-3.1‰~-3.7‰,向上为正偏移,至层序Ⅲ(DS3)最大值达+6.7‰。陡山沱组顶部(DS6)再次出现负偏移-2.5‰,构成一个完整的变化周期。同时,^(87)Sr/^(86)Sr值表现出向上增大的变化,由陡山沱组底部(DS1)的0.707743逐渐增高至陡山沱组顶部(DS6)的0.707965;灯影组蛤蟆井段(DS7)的δ^(13)C值变化在-2.5‰~+5‰之间(DS8),至石板滩段中部再次降至+1.7‰(DS10),而后基本保持在+1.7‰~3.6‰之间平稳变动。白马沱段顶部δ^(13)C再次降至+0.5‰,并有向负偏移的趋势。灯影组的^(87)Sr/^(86)Sr值依然出现由老至新递增的趋势(0.708244~0.708993)与当前国际末元古系剖面的化学地层特征基本一致。
王自强尹崇玉高林志柳永清
关键词:峡东地区震旦系锶同位素化学地层冰期
湖北庙河—莲沱地区灯影组管状化石及遗迹化石被引量:19
1993年
在湖北秭归庙河灯影组白马沱段及水井沱组底部分别采获Sinotubulites及小壳化石,在宜昌莲沱长江两岸灯影组石板滩段下部发现遗迹化石Planolites。上述生物群的发现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我国震旦系典型剖面的生物群内容,而且对研究地史早期生物演化具有一定意义。
丁启秀邢裕盛王自强尹崇玉高林志
关键词:震旦纪灯影组化石遗迹化石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