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婧

作品数:27 被引量:99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泰山学者”建设工程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轻工技术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6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 8篇天文地球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9篇海域
  • 8篇有机物
  • 8篇溶解有机物
  • 7篇有色溶解有机...
  • 5篇邻近海域
  • 5篇近海
  • 5篇近海域
  • 5篇长江口
  • 4篇荧光
  • 4篇荧光光谱
  • 4篇水动力
  • 4篇光谱
  • 4篇光学
  • 4篇CDOM
  • 3篇秋季
  • 3篇污染
  • 3篇吸收光谱
  • 3篇降解
  • 3篇光降解
  • 3篇海-气通量

机构

  • 27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国家海洋局
  • 1篇中国冶金地质...

作者

  • 27篇张婧
  • 12篇杨桂朋
  • 2篇梁丙臣
  • 2篇张红
  • 2篇何真
  • 2篇孙英兰
  • 2篇王振鲁
  • 2篇杨博
  • 1篇高先池
  • 1篇刘璐
  • 1篇张洪海
  • 1篇杨超
  • 1篇周斌
  • 1篇于红
  • 1篇李锋民
  • 1篇毛相朝
  • 1篇马海平
  • 1篇朱蓉
  • 1篇赵军杰
  • 1篇王振伟

传媒

  • 4篇海洋环境科学
  • 3篇中国环境科学
  • 3篇海洋学报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海洋湖沼通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环境化学
  • 1篇广东海洋大学...

年份

  • 2篇2025
  • 2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5篇2018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3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夏季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海水及大气中挥发性卤代烃的分布与海-气通量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挥发性卤代烃(Volatile halocarbons,VHCs)是大气中重要的痕量温室气体,在全球变暖和大气化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运用吹扫-捕集气相色谱法于2016年7月4—16日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6种常见的挥发性卤代烃(CFC-11、CFC-12、CH2Cl2、CCl_4、C_2Cl_4、CHBr3)的浓度进行了测定.同时,测定了大气中的CCl_4、CFC-11、CFC-12和C_2Cl_4浓度.结果表明,受陆源输入、水团及生物作用因素的影响,海水中6种VHCs的浓度分布总体呈现出近岸高、远海低的趋势.受地理位置和水文等条件影响,不同的VHCs垂直分布有所差别,但浓度的高值区出现在0~20 m水体中.相关性分析表明,CHBr3与Chl-a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说明CHBr3分布受到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影响;CCl_4、C_2Cl_4与CFC-11显著正相关,推测三者拥有相似的来源.另外,分析结果显示,CHBr3与pH之间没有相关性.大气中除CFC-11外,CCl_4、CFC-12和C_2Cl_4的平均浓度均高于全球平均值.大气中4种VHCs浓度分布表现出近岸高、外海低的趋势.后向轨迹分析表明,近岸的陆源污染及大气的扩散输送是长江口及其附近海域上方大气VHCs的重要来源.采用双膜模型估算了卤代烃的海-气通量,结果表明,夏季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是大气中CCl_4、C_2Cl_4、CHBr3、CH2Cl2的源.
李成帅何真张婧杨桂朋
关键词:挥发性卤代烃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海-气通量
胶州湾娄山河口退化滨海湿地的生态修复
滨海湿地是介于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之间的自然综合体,是我国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生产力高的湿地生态系统之一。但是,由于人类对湿地的过度开发,导致湿地面积和湿地数量的大大减小,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而滨海湿地则是生态环境条件变...
张婧
关键词:湿地生态修复水动力环境
文献传递
供电企业服务文化建设评价体系研究
当今世界,文化的力量,已深深熔铸在企业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与精神支柱,也是企业经营战略的重要内容。供电企业作为电力产业的终端销售环节,虽具有自然垄断性,但若要在市场机制为主导的社会大环境中赢...
张婧
关键词:服务文化文化建设
白芦笋植物化学成分解析及在热加工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研究
果蔬富含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经常食用可降低患慢性疾病的风险。研究发现,在日常膳食中增加芦笋的饮食量可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以及癌症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而白芦笋作为药食兼用型蔬菜,风味独特,味道鲜美,受到世界各地...
张婧
关键词:白芦笋化学成分营养价值
17α-炔雌醇对三角褐指藻的毒性效应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以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为受试藻种,分析了5种浓度17α-炔雌醇(EE2)(0.375,0.75,1.5,3,6mg/L)对其生长、表面形貌、光合色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抗氧化系统及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表明,EE2能抑制三角褐指藻的生长,对其具有较高毒性(96h-EC50=5.32mg/L).低浓度EE2(0~0.75mg/L)对三角褐指藻的光系统Ⅱ(PSⅡ)活性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与对照组相比,EE2浓度达到6mg/L时,藻细胞表面形貌受损,光合色素含量及最大光量子产量(Fv/Fm)显著降低.光限制斜率(α)、最大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 ETRmax)和半饱和光强(Ik)也随之降低,其光系统Ⅱ(PSⅡ)活性受到抑制.此外,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细胞周期在DNA合成期(S)和分裂期(G2/M)发生阻滞,表明三角褐指藻的抗氧化系统产生应激反应.
郝梦鸽沈秋岑张婧
关键词:三角褐指藻光合性能抗氧化系统细胞周期
典型药物及个人护理品在黄东海海域水体中的检测、分布规律及其风险评估被引量:12
2020年
目前对沿海地区存在的药物及个人护理品(PPCPs)的了解十分有限,建立能同时精确检测海水样品中多种PPCPs的方法至关重要.本研究选取非甾体类消炎药、抗生素、脂质调节剂和兴奋剂等类别的9种PPCPs作为检测对象,建立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SPE-HPLC-MS),确定了固相萃取柱的填料、洗脱液组成及用量等最佳实验条件.结果表明,萃取柱为CNW HLB,洗脱液为甲醇∶乙腈(1∶1,体积比),洗脱液体积为6 m L,水样pH为7,流速为5 m L·min-1,螯合剂EDTA-Na2添加量为1 g,且浓缩倍数为500倍时,萃取效果最佳.9种PPCPs的线性回归方程均具有良好线性,相关性系数均大于0. 999,回收率在82%~10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1. 6%~14%之间,检出限在0. 01~2 ng·L-1之间,满足海水中痕量分析的要求.于2018年夏季对黄东海表层水体中PPCPs的分布特性、来源和分布规律进行研究.9种PPCPs均被检出,主要污染物是NAP、IBU、GEM、CAF和ASA.在空间分布上,PPCPs浓度整体呈现河口近岸高,远海海域较低的趋势,黄海海域中PPCPs浓度高于东海,这与黄海海域污染源多、其水交换能力与东海相比较弱有关.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表层海水中的PPCPs浓度与盐度和pH之间具有负相关性,与叶绿素a具有一定正相关性,表明PPCPs的主要来源为陆源输入.运用风险熵值法对该海域的PPCPs进行环境风险评估,9种PPCPs的RQ均小于1,其中IBU和NAP的RQ大于0. 1,可能对该海域产生中度风险危害,其余PPCPs的RQ均小于0. 1,表明其目前对黄海及东海海域基本没有危害.
陈贤张彩杰杨桂朋张婧刘梦
关键词:环境风险评估
新污染物在含溶解有机物水体中光降解行为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4年
新污染物(emerging contaminants,ECs)是一类稳定性高、亲水性强的环境污染物,其中大部分物质最终会进入并滞留在自然水域,因其对生态和人类健康的危害而受到广泛关注.光化学降解是ECs在水体中的主要转化过程之一,包括直接光解、间接光解和自敏化光解.溶解有机物(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作为水体中具有优异光化学性质的光敏剂,吸光后产生·OH、1O2、3DOM*等活性反应中间体,对ECs的间接光降解过程有着重要影响.为探究ECs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并评估其生态环境风险,有必要提高对其降解过程的认识.鉴于此,文章在论述DOM环境光化学特性和过程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DOM类型、来源、荧光组分及环境因素对ECs光降解过程的影响.DOM对ECs间接光降解过程的影响主要包括促进作用和抑制作用.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DOM产生的活性反应中间体与ECs反应,抑制作用主要包括光屏蔽作用和猝灭效应.DOM的作用效果与其类型、来源、组分及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同时,文章就DOM对ECs光降解影响的研究工作进行展望,这将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ECs的光化学行为,对于评估ECs在自然水体中的环境归趋和生态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刘璐栾日坚沈秋岑张婧杨桂朋
关键词:光降解溶解有机物中间体
药物及个人护理品的污染现状、分析技术及生态毒性研究进展被引量:18
2018年
随着医药及洗化行业的快速发展,PPCPs (pharmaceuticals and personal care products,药物及个人护理品)的生产和使用量增长迅速,已经成为自然环境中具有潜在生态风险的一类新型污染物.由于PPCPs在环境中浓度低、检测难度大、生态风险具有潜伏性,高灵敏度的定量检测方法已成为研究的热点.比较了文献中常用的不同预处理方法[液液萃取(liquid liquid extraction,LLE)、固相萃取(solid phase extraction,SPE)、固相微萃取(solid phase micro extraction,SPME)、超声波溶剂萃取(ultrasonic solvent extraction,USE)、加压液相萃取(pressurized liquid extraction,PLE)、微波辅助溶剂萃取(microwave assisted solvent extraction,MASE)]和检测方法[GC/MS(气相色谱-质谱)、GC/MS/MS(气相色谱-双质谱)、HPLC/MS(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MS/MS(高效液相色谱-双质谱)]对地表水、沉积物、饮用水等不同介质中PPCPs检出限和检出浓度的异同,发现水样预处理常采用固相萃取法,其具有高回收和富集倍数、消耗有机溶剂少、省时等优点;固相样品预处理常采用超声溶剂萃取,其具有操作简单、适用性广等优点; HPLC/MS/MS检测方法具有广泛适用性,可检测大多数PPCPs,并且操作简单、灵敏度高. PPCPs会在水生生物体富集,并会表现出抑制酶活性、蛋白质及核酸合成、干扰藻类生长、影响动物活动等毒性效应.建议未来应加强环境中超低浓度PPCPs定量、定性分析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同时加强其环境风险研究,为揭示PPCPs的环境归趋行为提供技术支持.
王丹丹张婧杨桂朋杨桂朋
关键词:分析方法毒性效应
秋季东海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的光学特性被引量:12
2014年
应用紫外和荧光光谱分析2012年秋季中国东海海域中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的光学特性,探讨了CDOM在表层海水中的含量和分布,光谱斜率Sg值的时空分布及CDOM荧光组成成分。结果表明:调查海域(盐度范围为23.45~34.41)表层水中CDOM的吸收系数a(355)的范围为(0.0230~2.685)/m,平均值为0.421/m,该值低于其它入海口或近海海域值;光谱斜率Sg值的范围为(0.00236~0.0371)/nm,平均值为0.0116/nm,表现出中层最大、底层次之、表层最低的趋势。并采用平行因子分析法(PARAFAC)分析CDOM的荧光光谱,得出CDOM至少有以下4种组分:C1(255/295,520 nm)、C2(305/420 nm)、C3(280/330 nm)及C4(385/470 nm),其中C3反映出类蛋白质的特性,是海洋生物转化产物;C2、C4受陆源输入的影响,表现出类腐殖质的荧光性质;而C1则受控于浮游植物的生长。
马海平张婧高先池杨桂朋
关键词:CDOM
西太平洋秋季130°E断面有色溶解有机物的分布特征及光降解行为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对2018年秋季西太平洋130°E断面上层水体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的光学特性及光降解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西太平洋上层水体CDOM的吸收系数a(320)变化范围为0.025~0.64 m^−1,平均值为(0.20±0.08)m^−1;a(320)在表层相对较低,主要与表层CDOM的光漂白去除有关;在100~200 m水层较高,主要与次表层的生物活动有关。利用三维荧光光谱−平行因子分析技术,识别出两种荧光组分:类酪氨酸组分C1和海洋类腐殖质组分C2。C1主要源于棉兰老冷涡−上升流所带来的营养物质对浮游植物生产活动和微生物活动的促进作用;C2主要源于黑潮所带来的海洋类腐殖的输入。光化学降解实验发现,CDOM吸收值的损失主要发生在紫外波段;光照60 h后,类酪氨酸组分相较于海洋类腐殖质组分更易发生光降解;且光降解是西太平洋海域CDOM的重要去除途径。
刘可杨琳杨桂朋张婧
关键词:CDOM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光降解西太平洋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