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晶 作品数:8 被引量:56 H指数:3 供职机构: 上海市气象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 气象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机械工程 金属学及工艺 更多>>
上海夏季海风锋及其触发对流的时空分布和环流背景分析 被引量:14 2017年 基于2011—2014年6—9月多普勒雷达、加密自动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上海地区海风锋及其触发对流的时空分布和环流背景进行统计,得出主要结论:(1)近4 a来上海夏季海风锋登陆65次,其中海风锋触发对流19次。海风锋最早于09时登陆,平均持续时间为5.2 h。海风锋触发对流时段为13—15时,对流平均维持时间为2.5 h。海风锋触发对流多出现在市区、北部郊区和浦东新区,呈现强局地性;(2)根据海风锋登陆点将海风锋分成北支、南支和双支3种类型。海风锋类型与环境风向密切相关,环境风为东北风时形成南支海风锋,环境风为偏南风和西南风时形成北支海风锋,环境风为偏西风时形成双支海风锋。南支海风锋不易触发对流,这与其出现时上海的热力条件不如北支和双支海风锋出现时有关;(3)海风锋触发对流日的环流背景为:500 hPa副热带高压强盛,上海受副高控制;中低层西南风增温、增湿,促进层结不稳定;低层925 hPa为弱西风。海风锋触发对流日的大气可降水量和K指数显著大于无对流日,但与其它对流日无明显差异。 顾问 张晶 谈建国 戴建华 岳彩军关键词:海风锋 多普勒雷达 统计特征 环流背景 极端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王智 戴建华 刘红亚 曹晓岗 陈雷 陶岚 李佰平 茅懋 储海 杜予罡 刘梦娟 张晶 姚建群 (一)项目背景:该项目研究属于大气科学领域,针对极端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突出难题,聚焦关键技术研究,率先建立中尺度对流系统信息提取技术,自动识别边界层辐合线、低空切变、海风锋等强对流天气触发信息,形成基于多种观测资料的中小...关键词:关键词:中尺度对流系统 显微成像技术测量雨、雾滴谱 被引量:1 2013年 云雾和降水滴谱参数(数密度和粒径)的智能化测量方法,多数是通过测量雨雾滴产生的阴影、光强或者散射能量进而间接反演估算实现的.应用显微摄影原理和嵌入式技术,研制了一套嵌入式显微成像自动测量样机,经几何尺度定标后,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楼顶,利用样机分别对2011年10月28日(毛毛雨天)和11月1、4日(雾天)的小水滴的影像进行外场采集和测量.初步实测结果表明样机可直接实时获取粒径在5~300μm范围内的毛毛雨和雾滴的二维图像.经图像识别处理,得到了该范围内的毛毛雨和雾滴谱参数,并绘制了其数密度直方图.该样机体积小、质量轻,采用蓄电池电源供电,便于外场应用,其搭载的触摸屏可供多人同时观察样品并进行讨论,实时拍摄的图像以文件形式储存,便于分类管理、检索和编辑等后期处理. 杨坤 徐芬 顾松山 张晶 谢媛 胡汉峰关键词:显微成像 嵌入式技术 上海夏季海风锋及其触发对流的时空特征和环流背景分析 基于2011—2014年6-9月多普勒雷达、加密自动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上海地区海风锋及其触发对流的时空特征和环流背景做了统计,主要结论如下:(1)近4a来夏季上海发生海风锋登陆65次,其中海风锋触发对流... 张晶文献传递 上海地区海风锋活动及与夏季午后对流的统计特征分析 海陆风环流是热力强迫的结果,当大尺度天气背景场气压梯度较弱时,由于陆地温度存在很大的日变化特征,而海洋水表温度变化相对要小很多,这样便形成了明显的海陆温度梯度,温度梯度的存在导致气压梯度,从而产生了海陆风环流:夏季夜间,... 张晶关键词:海风锋 海陆风环流 风场资料 文献传递 上海夏季海风锋及其触发对流的时空分布和环流背景分析 基于2011—2014年6—9月多普勒雷达、加密自动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上海地区海风锋及其触发对流的时空分布和环流背景进行统计,得出主要结论:(1)近4 a来上海夏季海风锋登陆65次,其中海风锋触发对流1... 顾问 张晶 谈建国 戴建华 岳彩军关键词:海风锋 多普勒雷达 统计特征 环流背景 文献传递 一次冰雹天气的WSR-88D双偏振雷达特征分析 被引量:27 2020年 受高空冷空气和低空切变线共同影响,2015年4月28日,一次长生命史冰雹强风暴袭击了上海西南部地区,位于南汇的WSR-88D双偏振雷达在可视范围内进行了全程监测。利用天气图资料和双偏振雷达资料,分析了这次风暴形态的时间演变和双偏振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强风暴中心水平反射率因子普遍超过60 dBZ,发展高度超过了15 km,中下层出现了有界弱回波区和钩状回波,径向速度图上还出现了中气旋;风暴发展旺盛时段出现了明显的“非均匀波束充塞”现象,风暴中心附近中底层出现了低差分反射率的冰雹信号(差分反射率洞)、高差分反射率弧(超过4.0 dB)、高比差分相位脚(超过4°·km^-1)和低相关系数区(低至0.8),强烈的上升气流区将低层液态水和各种降水粒子带到高层,导致高层出现了差分反射率柱和比差分相位柱,高度伸展到了-20℃层以上,并与较低的相关系数(0.9左右)相对应,以上各种特征证明了冰雹的存在。最后,在强风暴传统概念模型的基础上,根据双偏振特征,归纳出了这次风暴的概念模型,给出了各种典型特征的水平和垂直位置关系,并根据传统的动力模型,分析了其形成的物理基础。与他人研究结果有所不同的是,本个例的低层高差分反射率弧的范围从风暴中心的前部扩展到相邻的弱回波区。 刘红亚 杨引明 张晶 赵畅关键词:双偏振 强风暴 冰雹 中气旋 LAPS同化GPS/PWV资料在暴雨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4 2014年 利用LAPS(Local Analysis and Prediction System)系统同化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PWV(Precipitable Water Vapor)资料,分析GPS/PWV资料对LAPS输出场的影响,并结合WRF模式,将LAPS输出场作为其初始场进行降水预报,进一步考察GPS/PWV资料对降水预报的作用。选取2009年6月28日湖北地区的一次强降水过程,设计三种方案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同化GPS/PWV资料后对LAPS湿度场有显著的改善,而对高度场及风场的作用则不明显;GPS/PWV资料对区域平均可降水量的影响比雷达资料大一个量级;与此同时,利用多种评分方法对6 h累计降水做了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同化GPS/PWV资料能够有效地改进WRF模式的初始场,增加丰富的中小尺度信息,并对随后的确定性预报产生正影响。 张晶 顾松山 楚志刚 付志康关键词:GPS 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