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治

作品数:12 被引量:62H指数:4
供职机构:黑龙江省气象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气候
  • 3篇气候变率
  • 3篇气候基本态
  • 3篇温度变化
  • 3篇变率
  • 2篇地闪
  • 2篇雷达
  • 2篇雷达回波
  • 2篇回波
  • 2篇降水
  • 2篇降水过程
  • 1篇低涡
  • 1篇地闪特征
  • 1篇东北低涡
  • 1篇多普勒
  • 1篇多普勒速度
  • 1篇预报场
  • 1篇云地闪
  • 1篇时空分布特征
  • 1篇数值天气预报

机构

  • 12篇黑龙江省气象
  • 1篇黑龙江省气候...
  • 1篇黑龙江省气象...

作者

  • 12篇张治
  • 5篇赵广娜
  • 3篇王永波
  • 2篇钟幼军
  • 2篇曹铁英
  • 1篇周秀杰
  • 1篇胡晓径
  • 1篇刘艳华
  • 1篇王秋京
  • 1篇于震宇
  • 1篇马国忠
  • 1篇于梅
  • 1篇张桂华
  • 1篇周一
  • 1篇邵美荣
  • 1篇张金峰
  • 1篇于敏
  • 1篇宫延平
  • 1篇齐东方
  • 1篇于振宇

传媒

  • 5篇黑龙江气象
  • 3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高原气象
  • 1篇第29届中国...

年份

  • 5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5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东北低涡造成黑龙江暴雪天气过程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利用NECP再分析资料、卫星云图资料、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及实况观测资料对2010年4月12-13日一次东北低涡产生的黑龙江省暴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详细讨论了此次暴雪的发生机制及天气特点。此次降雪过程由地面气旋北上引发,高空低涡前部东风暖平流和槽后冷平流相遇形成暖锋锋生,低涡东北部产生暴雪。低空急流对水汽的输送作用和低层较强的辐合上升运动为此次降雪过程提供增强机制。云系的发展、移动与降雪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较大降雪出现在逗点云系顶部。
张治王秋京赵广娜张译阳
关键词:暴雪东北低涡急流多普勒速度
黑龙江省雷电活动气候特征分析被引量:26
2007年
利用黑龙江省闪电定位网在2005年4月至2006年间得到的285347次地闪资料,分析了雷电参数的月变化、年变化及其空间分布的气候特征,结果显示,正闪占总闪的比例仅为5.84%和7%,地闪密度的高值中心分别在(127.3°E,46.3°N)和(123.5°E,52.9°N)附近;总体日变化特征明显,呈一峰一谷态势,分别为18时和10时;一年中雷电活动主要出现在7,8月份,正云地闪的平均强度明显大于负云地闪。云地闪主要集中在两个区域的分布表明:雷电活动特征可以基本揭示该地区天气活动的时空分布规律。
钟幼军曹铁英宫延平于震宇张治赵广娜
关键词:云地闪时空分布特征
一次中期天气过程的大气环流空间结构分析被引量:2
2005年
2004年7月1~11日黑龙江省出现了长达11d的降水天气,对处于严重干旱状态的黑龙江省,尤其是齐齐哈尔、大庆、佳木斯的重旱区,无疑是一场喜雨,解除了大部分旱区的旱情。对产生这次降水天气的大气环流空间结构、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能够出现长时间降水的主要原因是高空极地冷空气积聚能量于贝加尔湖附近,然后东移至黑龙江省和吉林省处成为冷涡,并少动,从而造成该区域的长时间降水天气。而低空流场、地面气压场有三次低压系统与高空冷涡配合,其中有两次低压系统是从海上加强后,亻并入冷涡的。环流场的垂直结构还反应了100hPa以下的各层均为一致性的低涡系统,尤其是500hPa~200hPa之间,这表明该次系统是深厚稳定的,这样深厚稳定的系统是持续多水的根本原因。从1~10个波的能量释放、动能、角动量变化分析,对黑龙江省这次降水有突出贡献的波是4波和8波。
于梅邵美荣张治
关键词:降水过程大气环流
哈尔滨气温的长期变化及基本态特征被引量:14
2012年
利用1881—2009年的气温观测资料,研究了哈尔滨年及四季平均气温的气候基本态和气候变率特征。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哈尔滨夏季气温变化的异常程度显著增加。在冬季,近期哈尔滨气温处于暖背景及小变率的时段,反映了哈尔滨很长时间内大多数年份还将维持暖冬天气。近49年哈尔滨平均气温、平均最高(低)气温和平均日较差的时间变化特征显示,哈尔滨的年及四季平均气温都呈上升趋势,冬季增暖幅度最大;最高(低)气温变化趋势与平均气温一致,但无论年及四季,平均最高气温的变化速率都小于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的变化速率都大于平均气温。
王永波张治周秀杰
关键词:温度变化气候基本态气候变率
冰雹过程雷达回波综合分析被引量:2
2007年
利用哈尔滨雷达站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对2002年7月2日出现的冰雹天气进行了详细分析,重点讨论了冰雹云回波特征、结构和演变过程。得到了本次天气过程中冰雹回波的特征及其在预报中的相关特征指标,对冰雹强对流天气的预报具有很好的指示作用。
张治齐东方林彦丰
关键词:TBSS穹隆
哈尔滨市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潜势预报方法浅探被引量:5
2007年
本文分析了天气形势和气象条件对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的影响,得出了地面高压控制、气温低、相对湿度大、风速小、逆温强、混合层厚度小的天气条件下一氧化碳污染潜势预报等级高的气象特点,从而为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潜势预报提供了较为实用的理论依据。
胡晓径于敏张桂华张治
关键词:气象条件
2011年黑龙江省区域性初霜冻天气过程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地面自动观测资料,应用天气分析和统计比较的方法,分析了2011年9月16-18日黑龙江省中西部发生的一次初霜冻天气过程,并进行了天气学成因探讨,在原有的霜冻预报经验指标基础上得到霜冻预报新的着眼点。结果表明强冷空气是造成霜冻灾害性天气的直接原因,当地面处在高低压过渡带中,T850hPa、RH500hPa梯度大值区和地面气压的变化对霜冻出现区域有很重要的影响。
张治赵广娜马国忠周一张金峰
关键词:霜冻
黑龙江省两次强对流过程地闪特征的对比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利用地闪定位系统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07年6月4El和7月7日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地闪演变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当强对流发展到最旺盛的时候,地闪强度和数量也达到最大值(地闪以负闪为主);地闪主要发生在大于40dBz的区域或其邻近地带,稀疏的地闪通常发生在强回波外围10~30dBz的范围或其邻近区域。随着回波降水的开始,地闪强度也开始减弱;比较密集的地闪发生,通常预示着强对流天气的发生。一般在对流单体发展阶段,正闪在总地闪中的比例相对较大,占10%左右。
钟幼军张治曹铁英赵广娜于振宇
关键词:地闪雷达回波
哈尔滨气温的长期变化及基本态特征
利用1881~2009 年的气温观测资料,研究了哈尔滨市年及四季平均气温的气候基本态及气候变率特征,指出上世纪80 年代以来哈尔滨市夏季气温变化的异常程度显著增加。在冬季,近期哈尔滨市气温处于暖背景及小变率的时段,反映哈...
王永波张治周秀杰
关键词:气候基本态气候变率温度变化
文献传递
哈尔滨气温的长期变化及基本态特征
利用1881~2009年的气温观测资料,研究了哈尔滨市年及四季平均气温的气候基本态及气候变率特征,指出上世纪80年代以来哈尔滨市夏季气温变化的异常程度显著增加。在冬季,近期哈尔滨市气温处于暖背景及小变率的时段,反映哈尔滨...
王永波张治周秀杰
关键词:气候基本态气候变率温度变化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