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玉洁

作品数:3 被引量:67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1篇异戊二烯
  • 1篇英文
  • 1篇速率常数
  • 1篇气中
  • 1篇污染
  • 1篇戊二烯
  • 1篇吸附解吸
  • 1篇解吸
  • 1篇甲基
  • 1篇甲基丙烯
  • 1篇甲基丙烯醛
  • 1篇甲醛
  • 1篇二烯
  • 1篇反应速率
  • 1篇反应速率常数
  • 1篇苯系物
  • 1篇苯系物污染
  • 1篇OH
  • 1篇丙烯
  • 1篇丙烯醛

机构

  • 3篇中国科学院生...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作者

  • 3篇张玉洁
  • 3篇牟玉静
  • 1篇刘俊锋
  • 1篇汪海涛
  • 1篇庞小兵
  • 1篇伦小秀
  • 1篇王宇亮

传媒

  • 1篇环境科学
  • 1篇物理化学学报
  • 1篇环境化学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北京市植物排放的异戊二烯对大气中甲醛的贡献被引量:33
2009年
2006年3-11月期间利用2,4-二硝基苯肼涂敷的硅胶柱采集了北京市大气中的羰基化合物,并使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的方法测定了甲醛及异戊二烯光氧化特征产物:甲基乙烯基酮(methyl vinyl ketone,MVK)和甲基丙烯醛(methacrolein,MACR)的大气浓度.研究发现北京市大气中MVK和MACR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在植物生长季节的4-10月,可在大气中检测出MVK和MACR,它们在大气中的浓度(体积分数)的月平均范围分别为0.11×10^-9-0.67×10^-9和0.19×10^-9-1.36×10^-9,日最高浓度均出现在10:00-14:00(4月除外),8月的浓度达到最高;3月和11月的大气中未检测出MVK和MACR,可能是因为植物处于枯叶期,异戊二烯的排放较少.本研究通过异戊二烯与其光氧化产物MVK、MACR和甲醛之间的转化产率关系,先利用测定的MVK和MACR的大气浓度反演在光氧化过程中损失的异戊二烯的大气浓度,然后估算异戊二烯光氧化对甲醛形成的贡献量.估算结果显示,4-10月,异戊二烯光氧化所产生的甲醛浓度(体积分数)范围为0.35×10^-9-2.50×10^-9,占北京市大气中甲醛总量(在大气中的体积分数范围为5.49×10^-9-22.04×10^-9)的4.6%-11.5%,在大气光化学活跃的夏季(6-8月)植物排放的异戊二烯对大气中甲醛贡献尤为显著.本研究证实了北京市区植物排放异戊二烯对大气光氧化剂形成有重要贡献.
张玉洁庞小兵牟玉静
关键词:异戊二烯甲醛
2009年北京市苯系物污染水平和变化特征被引量:29
2011年
采用Tenax-TA/吸附热解吸、光离子化气相色谱法(GC-PID)对北京市大气中苯系物(BTEX)的小时平均浓度进行了为期1年的观测.结果表明,苯、甲苯、乙苯、间/对-二甲苯和邻二甲苯的年平均浓度分别为:4.43、7.03、2.27、4.18和2.06μg.m-3.苯系物之间具有很好的同源性,其浓度存在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这些变化特征与交通尾气排放、采暖期化石燃料燃烧、光化学反应活性等密切相关.苯与甲苯特征比值(B/T)的分析表明,交通尾气排放是北京市大气中苯系物的主要来源,冬季和早春采暖期化石燃料燃烧也是北京市大气中BTEX的重要来源之一.乙苯与二甲苯比值(E/X)的季节变化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与北京市大气光化学反应活性季节变化趋势相似.2009年北京夏季总苯系物的平均浓度比2004年夏季减少了2/3,表明北京市政府为改善空气质量所采取的一系列控制措施十分有效.
王宇亮张玉洁刘俊锋牟玉静伦小秀
关键词:苯系物吸附解吸
相对速率常数法测定几种还原态硫化物与·OH反应速率常数(英文)被引量:5
2008年
利用180-L Teflon气袋,采用相对速率方法测定了298K,1.013×105 Pa条件下·OH自由基与6种还原态硫化物在空气、氮气和氧气体系下的反应速率常数.所得结果与文献值进行了比较,并讨论了氧气对速率常数的影响.
汪海涛张玉洁牟玉静
关键词:速率常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