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秀兰

作品数:16 被引量:235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山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青光
  • 13篇青光眼
  • 12篇手术
  • 8篇滤过
  • 6篇干扰素
  • 5篇非穿透性
  • 5篇干扰素Α
  • 5篇干扰素Α-2...
  • 4篇小梁
  • 4篇小梁手术
  • 4篇滤过性
  • 4篇滤过性手术
  • 4篇非穿透性小梁...
  • 3篇滤过术
  • 3篇激光
  • 2篇植入
  • 2篇切除
  • 2篇青光眼滤过
  • 2篇周边虹膜
  • 2篇外科

机构

  • 15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柳州市人民医...

作者

  • 16篇张秀兰
  • 8篇彭大伟
  • 7篇叶天才
  • 6篇葛坚
  • 5篇冀建平
  • 5篇余敏斌
  • 4篇陈秀琦
  • 4篇郑湖玲
  • 3篇曾淑君
  • 2篇周文炳
  • 2篇刘杏
  • 2篇王宁利
  • 2篇纪晓霞
  • 1篇马翔
  • 1篇梁凌毅
  • 1篇郑健樑
  • 1篇杨培增
  • 1篇彭寿雄
  • 1篇高艺
  • 1篇余克明

传媒

  • 5篇中国实用眼科...
  • 5篇眼科学报
  • 4篇中华眼科杂志
  • 1篇国外医学(眼...
  • 1篇眼视光学杂志

年份

  • 1篇2002
  • 3篇2001
  • 3篇2000
  • 2篇1999
  • 3篇1998
  • 1篇1997
  • 2篇1995
  • 1篇1994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干扰素α-2b对人眼Tenon囊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抑制被引量:6
1998年
目的:本文评价干扰素α-2b(IFNα-2b)在青光眼滤过性手术中抗纤维化治疗的作用。方法:用MTT法检测它对体外培养的人眼Tenon囊成纤维细胞的抑制作用,并与5-氟脲嘧啶(5-FU)、高三尖杉酯碱(H.H)和丝裂霉素C(MMC)的抑制作用进行对比。结果:IFNα-2b、5-FU、H.H和MMC作用于成纤维细胞48小时的半数有效抑制量IC_(50)值分别为60.578mg/L、5.447mg/L、0.531mg/L和1.329mg/L。结论:IFNα-2b对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但远不及抗代谢药物强。干扰素对伤口愈合多环节抑制的其他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眼科学报1998;14:195~198。
张秀兰彭大伟郑健樑曾淑君
关键词:干扰素Α-2B成纤维细胞MTT法滤过术
氟激光和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联合应用进行周边虹膜切除术被引量:10
1995年
为了探讨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理想术式,对151例200只原发性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部分混合型青光眼行联合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先用氖激光在术眼虹膜面作分层击射,达2/3~3/4基质层厚;然后用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needymium:yttriumaluminumgarnet,Nd:YAG)作穿透击射。虹膜透切率为100.0%,1次透切成功率为95.0%,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较单独术式低。随访时间在2年以上者为161只眼。随访结果表明联合激光手术的远期疗效显著,是适宜于亚洲人虹膜特点的较为理想术式,建议在门诊推广应用。
彭大伟张秀兰张雪光赖一凡
关键词:激光手术虹膜切除术青光眼氩激光
干扰素α-2b用于早期滤过泡失败的再治疗被引量:18
1998年
为探讨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早期滤过泡失败的再治疗及应用干扰素α-2b(IFNα-2b)的疗效,我们采取前瞻性研究方法,应用IFNα-2b对21例26只眼早期滤过泡失败的病例进行滤过泡针刺分离和球结膜下注射,其中早期滤过泡疤痕化或疤痕倾向19只眼,包裹性囊状泡7只眼。所有患眼接受小梁切除术时,术中曾应用过抗代谢药MMC(0.2mg/ml-0.3mg/ml)。术后发生滤过泡失败的时间平均22.0±8.7天。结果:随访时间最长13个月,最短6个月,平均9.4±1.9个月。治疗前平均眼压23.21±6.5mmHg,治疗后平均眼压16.10±5.18mmHg,治疗前后眼压差异有显著性(P<0.001)。治疗后有18只眼形成功能性滤过泡,治疗的完全成功率为69.2%,条件成功率92.3%。结论:应用IFNα-2b对早期滤过泡失败病例进行针刺分离和注射治疗可获良好的疗效,可挽救一部分濒临失败的滤过泡,而且操作简单、安全、并发症少,具有比5-Fu更理想的优点。本文强调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张秀兰彭大伟周文炳叶天才葛坚王宁利余敏斌刘杏彭寿雄
关键词:青光眼滤过泡干扰素Α-2B滤过术
一种新的技术——非穿透性小梁手术初步临床报告被引量:18
1999年
目的:评价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透明质酸钠生物胶植入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open angle glaucoma,POAG)中的临床疗效和治疗作用。方法:对22例24只眼需手术治疗的POAG患者进行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透明质酸钠生物胶植入。手术方法是在不打开前房的情况下,切除与Schlemm管内壁平齐的深层巩膜角膜组织,然后植入3mm×4.5mm×0.5mm或3.5mm×3.5mm×3.5mm的透明质酸钠生物胶膜。术后对其眼压、眼内反应情况、滤过泡形态及手术区局部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检查结果进行分析。随访时间平均3.9±2.2个月。结果:术前平均眼压24.4±9.1mmHg,术后平均15.1±3.7mmHg,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前平均用局部降眼压药2.8±1.4种,术后减为0.7±1.0种,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患者术前与术后的视力变化不大。6只眼术后眼压升高;2只眼有轻度前房出血;无一例出现前房变浅、炎症、脉络膜脱离等并发症。术后1~3个月UBM结果显示透明质酸钠生物胶尚未降解,所有病例在巩膜瓣下形成一透明液间腔,部分病例在结膜下伴有滤过泡形成。结论: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透明质酸钠生物胶植入能有效降低高眼压或减少应用青光眼药的种数,无穿透性小梁切除术的严重并发症,术后护理简单,可在门诊开展此手?
张秀兰叶天才葛坚余敏斌陈秀琦纪晓霞冀建平
关键词:青光眼非穿透性小梁手术透明质酸钠生物胶
干扰素α-2b与丝裂霉素C用于青光眼滤过术的临床对比研究被引量:33
2000年
目的 评价干扰素α 2b (interferonα 2b ,IFNα 2b)与丝裂霉素C (mitomycinC ,MMC)用于青光眼滤过术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采取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方法 ,将 41例 ( 6 8只眼 )晚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primaryopenangleglaucoma ,POAG)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有 34只眼 ,其中2 7例为同一患者左右眼对照 ;患者年龄 15~ 40岁 ,均为初次手术。IFNα 2b组于小梁切除术毕即刻、术后第 3、7、10、14d ,在滤过区旁球结膜下注射 5× 10 5IU ;MMC组在术中 1次性应用MMC ,浓度为0 2 5mg/ml,共 5min。随访时间 6~ 15个月。结果  ( 1)术后第 12个月末 ,IFNα 2b组和MMC组功能性滤过泡的累积百分率分别为 ( 70 95± 9 72 ) %和 ( 77 0 1+10 5 1) % ,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u =0 2 16 5 ,P >0 0 5 )。IFNα 2b组形成的滤过泡以II型为主 ,MMC组则以I型为主 ( χ2 =6 2 6 1,P <0 0 5 ) ;前者眼压在 10~ 15mmHg( 1mmHg =0 133kPa)的控制率 ,以第 3、6、9、12个月时均高于后者。 ( 2 )IFNα 2b组和MMC组的累计完全成功率和条件成功率分别为 ( 70 95 %± 9 72 ) %、( 94 5 9± 5 2 6 ) %和 ( 6 5 15±10 5 1) %、( 84 6 1± 7 2 6 ) % ,但差异亦无显著性 (u =0 8174,0 10 11,P >0 0 5 )。 ( 3)
张秀兰彭大伟周文炳叶天才葛坚
关键词:青光眼滤过术干扰素Α-2B丝裂霉素C
内窥镜在眼科的应用被引量:4
1999年
应用新一代的显微内窥镜进行直视下的眼内多种技术操作,是近年来临床眼科发展的一个新领域。本文就内窥镜在眼科应用的特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作一概述。眼科学报1999;15:257—261。
张秀兰葛坚
关键词:内窥镜眼科疾病泪器疾病外科手术
穿透性角膜移植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被引量:4
1994年
本文对我院1985—1992年间用穿透角膜移植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的结果作了回顾性研究。这些病例中大泡性角膜病变的原因:先后做过抗青光眼手术和白内障手术的14例;既往受过钝伤或穿破伤,以后又做过白内障手术的12例;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3例;白内障摘出术后玻璃体疝接触角膜及晚期青光眼各4例;此外,还有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ICE综合征及晚变期单疱角膜炎各1例。术前视力均在指数以下。随访时间3个月至5年,有28例(70%)移植片透明,7例(17.5%)半透明,5例(12.5%)移植片混浊。全部病例消除了疼痛症状,22例获得0.02—0.7的裸眼视力或矫正视力。作者在讨论中介绍了自己的临床经验和体会。
冯春茂刘华张秀兰陈家祺陈龙山
关键词:角膜移植大泡性角膜病变
两种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网状透明质酸植入疗效比较
2001年
目的 :评价两种非穿透性小梁手术术后最初 3个月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5 4例 6 2眼中、晚期开角型青光眼患者 ,采用非穿透性深层巩膜切除技术 (2 7眼 )和非穿透性深层巩膜切除加外部小梁切除技术 (35眼 ) ,比较两组术后眼压、视力、前房角表现和并发症。结果 :两组术后各时点平均眼压值均较术前降低 (P <0 .0 5 ) ;术后第 3个月的平均眼压分别是 (13.96± 5 .35 )mmHg和 (14.18± 3.5 1)mmHg,眼压下降幅度分别是 5 5 .0 8%和 45 .37% ;术后非穿透性深层巩膜切除加外部小梁切除组的平均眼压明显比单纯非穿透性深层巩膜切除组低 ,眼压下降幅度亦明显增加 (P <0 .0 5 )。两组术前和术后 3个月的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前房角表现为空腔型和宽带型者 ,非穿透性深层巩膜切除加外部小梁切除组占 77.1% ,而单纯深层巩膜切除组占 70 .4%。两组并发症较少并且类似。结论 :非穿透性小梁手术成功的关键是获得具有良好渗透功能的滤过膜 ,两种基础技术结合显著提高术后眼压下降的幅度和速率 。
叶天才冀建平张秀兰王宁利余敏斌刘杏陈秀琦
关键词:开角型青光眼非穿透性小梁手术深层巩膜切除小梁切开术
青光眼术后滤过区生长因子的表达及干扰素拮抗生长因子作用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1
2001年
目的:探讨青光眼术后滤过区局部生长因子的表达及干扰素α-2b(interferon alpha-2b,IFNα-2b)在体内环境下对b成纤维生长因子(beta-Fibroblastic Growth Factor,bFGF)、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l,TGFβ1)的作用。方法:采用冰冻切片的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标本取自兔眼行巩膜咬切术后的滤过区组织,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用药组两组,各4只兔8只眼。全部兔眼局麻下行标准统一的巩膜咬切手术。用药组于术后当时、术后隔天接受滤过区旁结膜下注射干扰素α-2b 5×105IU0.2ml各1次,正常对照组不用药。分别检测术后第3、5、7、14d滤过区标本内bFGF、TGFβ1抗原的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标本中,术后3d的滤过区细胞间质已能检测出bFGF或TGFβ1阳性表达产物及阳性细胞;第5至7d达到高峰;第14d的明显减少。用药组的标本中,表达两种生长因子的物质和细胞显著减少。结论:抗青光眼术后手术区局部“沐浴”着生长因子,术后伤口愈合的发生有bFGF、TGFβ1生长因子的参与。而INFα-2b体内环境下具有拮抗bFGF、TGFβ1的作用。眼科学报2001;17:106~110。
张秀兰梁凌毅彭大伟杨培增郑湖玲周红颜
关键词: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干扰素
非穿透性滤过手术联合羊膜移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2
2002年
探讨羊膜移植在兔眼非穿透性滤过手术中的抗瘢痕化作用及其毒副作用。方法 :选取新西兰白兔 15只 ,双眼行非穿透性滤过手术 ,术中随机选取一眼联合羊膜移植。术后观察术眼眼内反应、滤过泡形态和功能 ,并行角膜内皮活性染色、眼球组织切片及滤过区组织学检查。结果 :实验组术后第 10天时 ,全部术眼可见弥散隆起的滤过泡 ,第 14天时 ,滤过泡存留有 6眼 ;对照组术后 5~ 7天开始出现滤过区局限 ,第 10天时仅有 3眼存留滤过泡 ,第 14天仅有 1眼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组织学检查显示滤过区纤维组织形成少 ,但局部有炎症细胞浸润。对照组滤过区见大量纤维瘢痕组织形成。所有术眼前房反应轻微 ,角膜内皮活性染色及眼球组织切片未见异常。结论 :羊膜组织对兔眼非穿透性滤过手术有抗瘢痕形成作用 ,且对兔眼组织无毒副反应。
冀建平张秀兰叶天才高艺马翔郑湖玲
关键词:青光眼非穿透性滤过手术羊膜移植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