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生
- 作品数:90 被引量:268H指数:9
- 供职机构: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育种工程项目“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农村领域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山西省小麦品种(系)对赤霉病的抗性鉴定被引量:2
- 2018年
- 以24份山西省小麦主推品种和51份山西省2015—2016年度冬小麦区域试验品种为材料,利用单花滴注方法,进行赤霉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赤霉病抗性存在很大差异,病小穗率变幅在5.0%~100.0%之间。参试品种中没有高抗赤霉病的品种,其中主栽品种仅长麦251表现中抗,占比为4.2%;区域试验品种中临麦7006、京麦1768和圣麦116等11个品种表现中抗,占21.6%,整体赤霉病抗性水平有待于改进。探讨了赤霉病鉴定方法和山西省小麦抗赤霉病育种的策略。
- 裴自友程天灵温辉芹李雪王创云张立生朱玫
- 关键词:小麦品种赤霉病抗性
- 一种小麦人工杂交育种整穗专用剪刀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小麦人工杂交育种整穗专用剪刀,它包含剪刀本体(1),该剪刀本体(1)的剪刀片(2)向左侧弯出弯刀(3),该弯刀(3)整体为弧形的月牙状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普通剪刀片向外弯折出月牙状弯刀的办法,便于在...
- 张立生裴自友温辉芹程天灵李雪王宏兵朱玫常云龙张鑫
- 文献传递
- 山西省近年审定小麦品种的综合性状分析被引量:9
- 2018年
- 为给小麦育种和生产提供借鉴,对2013-2017年山西省审定的41个小麦品种进行产量、品质与抗病性分析。结果表明,各麦区审定小麦品种平均产量年度间虽有波动,但总体均呈逐步上升趋势。南部水地和中部水地审定小麦品种产量三因素中穗数变异系数均为最大,南部旱地和中部旱地审定品种则是穗粒数变异系数均为最大,因此,水地小麦育种应在提高穗数的基础上,协调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旱地小麦育种应在提高穗粒数的基础上,提高穗数和千粒重。从品质类型看,强筋和中强筋小麦比例很少,中筋小麦比例较多,区组间品质差别较大,达标品种(包括强筋、中强筋和中筋)比例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南部水地>南部旱地>中部水地>中部旱地。审定品种的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指标均相对较高,但有61.0%的品种面团稳定时间较短,低于中筋小麦标准,故应把提高面团稳定时间作为品质育种的主攻方向。山西省近年审定品种总体的抗病性较差,没有兼抗两种病害的品种,条锈病、叶锈病和白粉病抗病品种占审定品种比例分别为2.4%、0和12.2%。需要引进抗病资源,同步提高产量和品质水平,培育优质、高产、多抗的小麦新品种。
- 温辉芹程天灵裴自友李雪张立生朱玫
- 关键词:小麦抗病性
- 小麦抗条锈病基因Yr69及其连锁的SSR分子标记以及使用方法
- 本发明涉及植物遗传学和小麦育种领域,特别涉及小麦抗条锈病形状的分子标记,具体为小麦抗条锈病基因<i>Yr69</i>及其连锁的SSR分子标记以及使用方法,解决现有的分子标记与抗条锈病基因<i...
- 张晓军畅志坚贾举庆郭慧娟李欣詹海仙乔麟轶阎晓涛任永康张立生李晓华朱艳
- 文献传递
- 一种晋中盆地冬小麦复播西葫芦的种植方法
- 本发明属于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晋中盆地冬小麦复播西葫芦的种植方法,所述的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冬小麦播前准备;S2、播种;S3冬小麦田间管理;S4、西葫芦播前准备;S5、西葫芦播种;S6、西葫芦田间管理。...
- 温辉芹张立生郭明慧裴自友程天灵李雪朱玫王宏兵常云龙
- 文献传递
- 小麦数粒器
-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小麦数粒器。;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用于科研考种过程中的麦籽量数粒。;3.本外观设计的设计要点:在于产品的外形。;4.最能表明设计要点的图片或者照片:立体图。
- 李雪曹利萍温辉芹程天灵张立生裴自友朱玫高伟车丽张丽娜侯雅静牛瑜琦
- 农业剪
-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农业剪;;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用于修剪植物的枝叶;;3.本外观设计的设计要点:在于产品的整体外形;;4.最能表明设计要点的图片或者照片:主视图。
- 张立生程天灵张鑫温辉芹李雪朱玫常云龙裴自友闫晓涛任永康王宏兵张晓军牛瑜琦
- 文献传递
- 小麦内生细菌鉴定及其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拮抗作用被引量:6
- 2012年
- 为筛选小麦赤霉病的强拮抗菌,探索生物防治的可行性,对来自福建的小麦内生拮抗菌进行了鉴定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5个菌株均为芽孢杆菌,对小麦赤霉病都有拮抗作用,其中,菌株JY1-9,JY1-3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其他3个菌株。JY1-9,JY1-3菌株作为小麦赤霉病的生防材料,具有潜在的生防应用前景。
- 温辉芹裴自友张立生程天灵李雪
-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拮抗菌抑菌效果
- 播期和播量对晋中盆地冬小麦产量及构成要素的影响被引量:9
- 2018年
- 为了探究播期和播量对山西省晋中盆地冬小麦籽粒产量及构成要素的影响,为生产实际提供理论依据。以晋太182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素(播期、播量)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播期和播量对小麦籽粒产量及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和播量对产量及构成要素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二因素互作对产量、成穗数、穗粒数影响达到极显著,对千粒质量影响不显著。随着播期的推迟,产量和成穗数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穗粒数和千粒质量表现为增大趋势;随着播量的增大,产量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成穗数表现为增大趋势,穗粒数和千粒质量表现为降低趋势。适宜播期为9月24—29日,适宜播量为375万~450万粒/hm^2;最佳播期为9月24日,与其相应的最佳播量为375万粒/hm^2。9月19日至10月14日期间,播期比9月24日每提前或推后1 d,对应的播量减少或增加15万粒/hm^2。以播期定播量,通过协调产量三要素,形成较高的成穗数和适当的穗粒数及千粒质量,是晋中盆地冬小麦高产的有效途经。
- 张立生温辉芹裴自友王宏兵程天灵李雪朱玫车丽郝雅萍
- 关键词:播期播量冬小麦产量构成要素晋中盆地
- 山西省中部水地小麦套种玉米一年两作高产栽培技术被引量:2
- 2016年
- 为实现国家"口粮绝对安全"的自给率100%目标,山西省自产小麦人均占有量达到全国水平,在耕地面积不能扩大和当前玉米种植面积难以缩减的前提下,提出通过改山西省中部水地玉米一年一作为小麦套种玉米一年两作来实现。
- 张立生常云龙温辉芹宋秀珍裴自友程天灵王宏兵连培红李雪刘彤朱玫王国庆张名昌
- 关键词:水地小麦套种玉米一年两作栽培技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