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继扬

作品数:23 被引量:107H指数:6
供职机构:天津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2篇电子电信

主题

  • 6篇血管
  • 5篇动脉
  • 4篇造影
  • 4篇成像
  • 3篇血管造影
  • 3篇血管造影术
  • 3篇影像
  • 3篇造影术
  • 3篇骨折
  • 3篇高清
  • 3篇X线
  • 3篇CTA
  • 2篇动脉瘤
  • 2篇对比剂
  • 2篇多层螺旋CT
  • 2篇血管成像
  • 2篇影像学
  • 2篇影像学表现
  • 2篇脂肪
  • 2篇综合征

机构

  • 13篇天津医院
  • 9篇天津市天和医...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市南开医...
  • 1篇天津市海河医...
  • 1篇徐州医科大学

作者

  • 22篇张继扬
  • 19篇万业达
  • 10篇何岸苇
  • 7篇张越
  • 7篇傅菲
  • 5篇何珍
  • 4篇何珍
  • 4篇徐勐
  • 4篇刘竞艳
  • 3篇孙东辉
  • 3篇李艳
  • 3篇邓欣
  • 3篇刘立艳
  • 3篇胡鹏
  • 2篇许相丰
  • 2篇陈思
  • 2篇张琳
  • 2篇张琳
  • 2篇王楠
  • 2篇赵晖

传媒

  • 5篇中国临床医学...
  • 4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中国医学计算...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国际医学放射...
  • 1篇慢性病学杂志
  • 1篇第二十四届中...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8
  • 4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胚胎型大脑后动脉伴发颅内动脉瘤的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分析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分析胚胎型大脑后动脉(FTP)伴发颅内动脉瘤情况,探讨FTP是否为颅内动脉瘤危险因素。同时对比分析FTP伴发颅内动脉瘤与FTP未伴发颅内动脉瘤的相关临床资料。方法:3名医师复习155例头颅CTA的横断面、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图像,观察FTP是否存在及其分型,同时分析FTP患者与非FTP患者伴发颅内动脉瘤的部位、大小,是否存在蛛网膜下腔出血。电话回访FTP患者是否存在吸烟、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病史。总结FTP发生率,采用χ2检验分析是否存在性别差异。分别总结FTP与非FTP患者伴发颅内动脉瘤的发生率。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FTP与非FTP患者伴发颅内动脉瘤的发生率,以及伴发颅内动脉瘤的FTP与未伴发颅内动脉瘤的FTP患者在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方面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FTP是否为颅内动脉瘤危险因素。结果:FTP总体发生率为16.13%(25/155),男性为12.12%(12/99),女性为23.21%(13/56),其发生率无性别差异(P=0.071)。FTP患者伴发颅内动脉瘤的发生率为20%(5/25),全部为女性,非FTP患者伴发颅内动脉瘤的发生率为6.15%(8/135),FTP与非FTP在伴发颅内动脉瘤的发生率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38)。FTP是颅内动脉瘤发生的危险因素(P=0.031)。伴发颅内动脉瘤FTP患者与未伴发颅内动脉瘤FTP患者在性别、高血压、冠心病及糖尿病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年龄和吸烟史上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女性FTP患者在同时存在高血压、冠心病或糖尿病病史时,其伴发颅内动脉瘤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何珍张继扬徐勐万业达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大脑后动脉螺旋计算机血管造影术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5
2006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诊断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的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对42例临床疑有ASO患者行MSCTA检查,数据传输至AW4.2工作站,行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仿真内镜(VE)、高级血管分析(AVA)等多种后处理并结合原始图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42例的血管重建图像对ASO有特征性显示,15例患者术中所见与MSCTA一致。结论MSCTA对下肢动脉病变的显示具有独特的优势,已逐渐成为诊断血管病变及评估手术疗效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何岸苇张继扬孙东辉张琳万业达张瑞禄
关键词:血管成像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高清容积螺旋穿梭技术显示“死亡冠”的应用研究
目的 死亡冠(CMOR)是闭孔血管、髂外血管和/或腹壁下血管之间吻合的一种解剖变异。这一血管对临床手术具有重要意义,盆腔手术时误伤该血管有可能引起致命的出血。本文的目的在于探讨高清容积螺旋穿梭技术(VHS)显示死亡冠的应...
万业达张继扬何岸苇张越王楠胡鹏
关键词:骨盆骨折穿梭CT
正常子宫体肌层低场磁共振T_2WI信号表现及随月经周期变化的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应用低场磁共振T2WI观察正常子宫肌层信号表现及随月经周期变化。方法:12例月经周期规律的育龄期健康志愿者,年龄24~43岁,平均(32±6.77)岁。分别于经期、卯泡期、围排卵期及黄体期观察子宫肌层T2WI信号表现并测量信号强度,分析随月经周期变化规律。结果:T2WI子宫肌层内侧为带状低信号,外侧为占肌层大部分的中等一高信号,二者之间分界不清,可见一灰色的信号带。内侧带的低信号黄体期时信号最高,卵泡期时最低。外侧带及灰色的中间带不随月经周期变化。肉眼观察,内侧带与外侧带在整个月经周期中的卵泡期二者分界最清晰,中间带显示最窄、最不明显;其它时期尤其是经期内侧带与外侧带的分界最不清晰,中间带显示最宽、最明显。即卵泡期是子宫肌层各带区解剖显示最清晰的时期。结论:T2WI子宫结合带与外部肌层之间存在模糊带。对未绝经女性应尽量选择卵泡期行MRI检查。影像科医生在观察子宫MRI信号表现时应考虑病人年龄、月经周期及生理状态。
刘竞艳万业达齐扬董潇蔓张继扬张越
关键词:子宫肌层月经周期
X线数字断层融合成像在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分型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23
2018年
目的探讨X线数字断层融合(digital tomosynthesis, DTS)成像在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分型诊断中的价值。方法2015年1至6月收治的术前行患侧膝关节冠状位DTS成像和正侧位数字x线摄影 (digital radiography, DR) 检查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43例。由两名放射诊断医生阅读x线片,每位读片者独立并连续地对每例患者的膝关节正侧位DR和DTS影像进行Schatzker分型,经过汇总,对结果不一致的分型进行讨论并给出一致的结果。分别记录两种方法的阅片结果,将两种检查方法的分型结果与术中分型结果进行比较,评估其一致性。结果15例患者因其他合并损伤、摄片质量不符合要求被排除,28例患者纳入研究,男14例,女14例;年龄25-76岁,平均48.5岁。采用DR对胫骨平台骨折进行Schatzker分型,19例骨折分型结果与术中分型相符,9例不相符;采用DTS成像对胫骨平台骨折进行Schatzker分型,26例骨折分型结果与术中分型相符,2例不符;以术中分型为金标准,两种摄影技术对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分型判断的准确率分别为68%和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43,P=0.016)。2例患者两种成像方式的分型结果均与术中分型不符。采用DR影像进行判读,6例患者的骨折严重性受到低估,1例患者的外侧胫骨平台塌陷性骨折被漏诊。DR和DTS成像分型结果与术中分型的一致性分别为中度和高度一致(Kappa系数分别为0.604和0.908)。结论采用DR对胫骨平台骨折进行Schatzker分型,外侧胫骨平台塌陷性骨折及外侧平台劈裂性骨折容易漏诊和误诊,采用DTS成像可以获得更高的准确率。
蔡华琦Aabesh Koirala张继扬于锴罗嗣频卢艳东李金宝傅菲周鑫万业达
关键词:胫骨骨折放射摄影术
低剂量多层螺旋CT测量腹部脂肪的实验研究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应用低剂量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测量腹部脂肪的含量。材料与方法用猪肉及内脏器官模拟腹部成分制作模型,在管电压(kV)不变的条件下,测量不同管电流(mA)时,皮下、肌间、腹内脂肪的CT值和腹部脂肪体积百分率以及CT剂量指数(CTDI)值。结果在kV不变的条件下,mA不同时,皮下、肌间和腹内脂肪的CT值以及腹部脂肪体积百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mA时,CTD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A与各部脂肪CT值和腹部脂肪体积百分率无相关性(P>0.05),mA与CTDI成正相关(P<0.01)。结论腹部脂肪CT值和脂肪体积百分率不随mA降低而发生变化,在低剂量条件下MSCT可以完成腹部脂肪含量的测量。
孙东辉万业达许相丰张继扬何岸苇张琳何珍
关键词:低剂量脂肪
高清容积螺旋穿梭技术显示“死亡冠”的应用研究
张越何岸苇张继扬傅菲邓欣万业达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在血管性认知障碍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1
2022年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是最常见的认知障碍综合征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日益加速,其患病率、致残率及病死率日益升高。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在认知障碍疾病的研究中应用广泛,可用于评估脑功能状态,一定程度上反映神经病理学改变,鉴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具有一定可逆性,其早期诊断对于认知障碍的治疗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就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在血管性认知障碍领域研究现状及展望进行综述。
王毅耿德勤郭欣怡刘梦李莹张继扬何岸苇
关键词:脑血管疾病认知功能障碍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SAPHO综合征的影像学表现及相关性研究
<正>目的探讨分析SAPHO综合征的影像学表现,总结临床及影像学误诊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天津医院门诊接诊的21例SAPHO综合征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其中女性16例,男性5例,年龄31~65岁,...
赵晖陈思张继扬张越万业达
文献传递
标准型主动脉弓分支开口位置的MSCT测量
2013年
目的:测量标准型主动脉弓分支的最佳显示角度,旨在为临床工作提供帮助。方法:按照入组标准搜集211例标准型主动脉弓患者的颈部MSCT血管成像资料,将显示两血管最小间距的层面确定为各个分支的最佳观测平面,测量其与矢状面的夹角。结果:头臂干动脉和左颈总动脉最佳观测平面与矢状面之间的夹角最大值为120.7°,最小值为14.6°,平均71.47°±2.16°,无年龄及性别差异;显示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间距的平面与矢状面之间的夹角最大值为96.6°,最小值为3.6°,平均30.82°±1.62°,无年龄及性别差异。结论:MSCT对主动脉弓的解剖观察可为显示主动脉分支开口提供最佳观测位置。
张鹏范勇丁仁厚何岸苇张继扬赵新骞万业达
关键词:主动脉弓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