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荣国
- 作品数:23 被引量:37H指数:4
- 供职机构: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科技攻关项目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黑龙江垦区社区康复结构框架设计与运行方案
- :利用现有卫生资源,通过资源整合,推动垦区社区康复事业的发展。方法:调查黑龙江省垦区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分析垦区现有卫生服务保健网络的功能优势,依托现有三级卫生保健网络、构建社区康复体系、合理应用适宜康复技术。设计发展农垦...
- 刘大立张荣国张启新
- 关键词:社区康复三级卫生网络
- 亚低温、阿替普酶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对脑血流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 2021年
- 本文研究亚低温、阿替普酶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对脑血流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时间为2018年2月到2019年10月,研究对象为我院收取的5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并随机分组,每组患者数量:29例。单一组采用单一药物治疗。联合组则采用亚低温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最后收集两组患者的脑血流、神经功能、血清指标等数据,然后对比分析。结果:在治疗后联合组患者脑血流指标优于单一组。联合组患者在治疗7天、15天以及30天后神经功能明显改善,评分低于单一组。在治疗后联合组患者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1β、丙二醛低于于单一组,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高于单一组。结论: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通过亚低温联合阿替普酶进行治疗能够获得更理想的效果,患者脑血流以及神经功能等指标有明显改善,有效提高患者预后水平,应当在实际的临床治疗中积极推广。
- 张荣国
- 关键词:亚低温阿替普酶急性脑梗死脑血流神经功能
- 由矿山工伤事故看工伤康复三级预防的重要性
- 2010年
- 工伤康复三级预防对减少工伤事故发生、及时救护伤者、降低致残率以及回归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 刘大立张荣国张俊
- 关键词:工伤康复
- PET-CT评价结合早期康复促进颅脑外伤患者的康复疗效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PET-CT评价结合早期康复对颅脑外伤患者康复治疗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早期康复组和早期康复+PET-CT评价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外科常规手术及对症支持治疗,早期康复组在外科手术及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治疗,早期康复+PET-CT评价组在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进行PETCT评价。3个月后分别通过格拉斯哥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Fugl-Meyer评分法(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等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功能改善程度。以CT和PET-CT分别预测早期康复组和早期康复+PET-CT评价组中处于植物状态的患者经康复治疗后苏醒的可能性,评价两种预测方法的准确率。结果:早期康复组患者的GSC、神经功能缺损程度、FMA、MBI和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ET-CT可提示颅脑损伤区域的脑功能状态并可较为准确地预测处于植物状态的患者苏醒可能性。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可以显著改善脑外伤患者的神经功能;PET-CT可以早期发现患者的康复进展,并且对判断病情预后有一定帮助。
- 张荣国张俊刘大立杨珩
- 关键词:脑外伤康复植物状态
- 充分利用三级卫生伤健网络促进垦区社区康复事业的发展
- 目的:利用现有卫生资源,通过资源整合,推动垦区社区康复事业的发展。方法:调查黑龙江省垦区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分析垦区现有卫生服务保健网络的功能优势,依托现有三级卫生保健网络、合理应用适宜康复技术,设计发展农垦社区康复的模式...
- 刘大立张荣国
- 关键词:社区康复三级卫生网络
- 文献传递
- 强制性运动疗法对亚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疗效研究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观察亚急性期应用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疗效。方法选择脑卒中亚急性期偏瘫患者60例(男47例,女13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运动治疗)和治疗组(强制性运动疗法),每组30例,治疗前后分别进行FMA评分、改良Barther指数MBI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FMA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急性期应用强制性运动疗法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建议临床推广。
- 宋成刚张荣国张俊刘加丰杨珩
- 关键词:强制性运动疗法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康复
- 致残患者回归岗位的回顾性分析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了解病残患者康复治疗后回归岗位的情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通过电话访谈和邮寄量表方式随访在我科康复治疗后出院的180例病残患者,评价其心理状况、自理能力、生活质量。同时调查病残患者回归岗位的影响因素。结果:回归岗位组的生活满意度和心理健康度均好于回归家庭组。影响重返岗位能力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肢体损伤程度、开始康复治疗的时间及持续时间等。结论:尽早开始正规的康复训练有助于患者更好的回归岗位,康复治疗同时应该进一步加强随访、出院前的康复教育培训,提供职业咨询,以提高康复患者回归岗位的几率。
- 张荣国刘大立李雪红
- 关键词:康复脑卒中脊髓损伤外伤职业康复
- 颅脑损伤合并复合伤的康复治疗的整体理念
- 随着交通事故的增加,颅脑损伤已经成为最常见的高致残率和死亡率的疾病之一,如何尽可能的提高病残者的生活质量,颅脑损伤康复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患者因伤病造成的障碍往往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因此,脑外伤康复不可能仅靠一、二种治...
- 张荣国刘大立
- 关键词:多发骨折康复治疗
- 脑功能治疗仪与高压氧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和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脑功能治疗仪(CVFT)与高压氧(HBO)对脑卒中后抑郁状态(PSD)和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160例PSD患者随即分为康复对照组、3个单组(氟西汀组、脑功能治疗仪组、HBO组)、脑功能治疗仪+高压氧组,后4组在康复治疗的同时给予相应治疗,观察并评价5组治疗前后的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和Fugl-Meyer评定法评定变化。结果:6周后,每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HAMD评分3个单组P<0.05,脑功能治疗仪+高压氧组P<0.01,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评定各组P<0.01;3个单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与任一单组比较,脑功能治疗仪+高压氧组(P<0.05,P<0.01),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各单一组治疗PSD及神经功能障碍的疗效基本相同,而脑功能治疗仪+高压氧组优于单一组。
- 胡旭慧杨珩张荣国
- 关键词:高压氧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康复
- 社区康复与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的规范化管理
- 2011年
- 目的:深入开展垦区社区康复工作、培养合格基层卫生技术人员。方法:制定规范化系统康复教育细则,对基层卫生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和管理,明确职责与义务,提高专业素质。结果:规范化的系统康复教育使基层卫生技术人员深入社区尽职尽责服务,社区康复工作开展顺利。结论:只有对基层卫生技术人员进行规范化的系统康复教育,才能使社区康复工作顺利开展。
- 刘大立张荣国
- 关键词:社区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