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金玲

作品数:21 被引量:56H指数:5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经费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成像
  • 7篇血管
  • 7篇造影
  • 7篇体层摄影
  • 7篇灌注
  • 7篇X线
  • 7篇X线计算
  • 7篇X线计算机
  • 6篇体层摄影术
  • 5篇动脉
  • 5篇血管造影
  • 5篇血管造影术
  • 5篇造影术
  • 5篇灌注成像
  • 5篇CT灌注
  • 4篇低剂量
  • 4篇血管成像
  • 4篇冠状
  • 4篇冠状动脉
  • 3篇机体

机构

  • 21篇哈尔滨医科大...
  • 4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长沙市中心医...

作者

  • 21篇张金玲
  • 15篇肖喜刚
  • 6篇赵明
  • 4篇唐亮
  • 4篇马志文
  • 3篇李安源
  • 3篇谢德轩
  • 2篇盛欣
  • 2篇王鸿振
  • 2篇王雪红
  • 2篇纪凤颖
  • 2篇贾玉琳
  • 2篇韩雪
  • 1篇申宝忠
  • 1篇王毓利
  • 1篇魏庆堂
  • 1篇王立峰
  • 1篇张志明
  • 1篇周海婷
  • 1篇李东

传媒

  • 5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黑龙江医学
  • 2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医学综述
  • 1篇心血管康复医...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2篇2023
  • 4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冠状动脉CT的血流储备分数在心肌缺血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3年
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的血流储备分数(FFR-CT)是一种新兴的无创性冠状动脉检查技术,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算法的进步,FFR-CT对冠状动脉血管疾病的诊断准确性有所提高,它便于患者早期临床诊疗计划的制定,从而减少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本文对FFR-CT的技术原理、最佳测量点、诊断效能及临床应用前景做一综述。
韩庚肖喜刚张金玲王俊程
关键词:冠心病流体动力学
低剂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不同重建算法的应用与进展被引量:7
2018年
随着人们对辐射剂量的认识,低剂量冠状动脉CT已成为发展趋势。为了降低辐射剂量,多种迭代重建方法应用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包括最初的滤波反投影(FBP)重建算法、迭代重建(IR)算法及最新的迭代模型重建算法。FBP重建算法在降低辐射剂量时会产生较大的伪影和噪声;IR算法在多种不同的先进CT机中被采用,它可以在降低辐射剂量的基础上,对图像质量进行优化;而迭代模型重建算法在重建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与IR算法相比,它在保持图像质量的同时,降噪能力更强。未来,应继续研究新的重建算法,以进一步降低辐射剂量。
盛欣肖喜刚张金玲
关键词: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兔VX2肝移植瘤无水酒精介入治疗疗效的评价
2010年
目的 探讨MSCT灌注成像对兔VX2肝移植瘤无水酒精介入治疗后疗效评价的价值.方法 15只日本长耳大白兔按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实验组及对照组,均接种VX2肝移植瘤,对照组5只兔于肿瘤接种后14 d行肝MSCT灌注扫描后牺牲,取肿瘤边缘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观察微血管密度(MVD).实验组10只兔于肿瘤接种后14 d行MSCT灌注扫描后行开腹肿瘤内无水酒精介入治疗,再于介入治疗后3及30 d行CT灌注扫描,牺牲后取肿瘤边缘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对比肿瘤边缘组织CT灌注参数,包括肝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肝动脉灌注指数(HAF)和肝动脉灌流量(HAP)的变化规律.应用重复测量方法比较实验组兔无水酒精介入治疗前后不同时间肿瘤边缘区CT灌注参数的变化,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间的MVD结果,对照组灌注参数与MVD结果比较采用线性相关性分析.结果 肿瘤周边区治疗前、治疗后3及30 d BF分别为(280.62±59.87)、(322.03±86.94)、(177.05±75.%)ml·min-1;HAF分别为0.59±0.08、0.89±0.12、0.23±0.07;HAP分别为(189.26±25.46)、(251.57±31.78)、(40.90±5.17)ml·min-1·m-1.治疗后3 d HAP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30 d较治疗后3 d BF、HAF、HAP均降低(P均<0.05);治疗后30 d较治疗前BF、HAF、HAP均降低(P均<0.05).对照组移植瘤种植后14 d BF、PS、HAF、HAP与MVD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916、0.726、0.870、0.889,P<0.05).实验组介入治疗后30 d MVD(21.8±3.5)条/高倍视野(HP)较对照组MVD(43.9±4.0)条/HP减低(t=12.271,P<0.05).结论 CT灌注成像可评价兔VX2肝移植瘤无水酒精介入前后的肝血流动力学改变,可以代替MVD评价肿瘤的血管生成.
肖喜刚张金玲赵明王立峰张志明
关键词:灌流
迭代重建方法在低剂量全脑灌注CT成像及血管成像的可行性探讨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迭代重建方法(iterative reconstruction algorithms,iDose4)对低剂量全脑灌注成像及血管成像的实用性及可行性。方法 63例患者进行脑CT灌注扫描,管电流为200 mA,按不同管电压分为3组,120 kV组17例、100 kV组21例,80 kV组25例,100 kV组、80 kV组原始数据分别利用iDose4level 4及level 5重建方法进行重建,根据3组原始数据及重建后数据的CT值及SD值计算出对比信噪比(contrast-to-noise ratios,CNR),然后重建出灌注图像(CTP)及血管成像(CTA),由2名高年资放射诊断医师利用5分制进行盲评(5=最好,1=最差)。结果 3组辐射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平扫及增强峰值时100 kV及80 kV组重建前、后CN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平扫120 kV、100kV重建后、80 kV重建后3组CNR方差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00 kV重建后及80kV重建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峰值时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P、CTA评分3组方差分析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Dose4重建方法作为一个重要的重建方法可以在大幅度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提高图像质量,完成脑灌注成像及血管成像的诊断。
张金玲王雪红马志文周海婷
关键词:灌流血管造影术射线照射
CT灌注成像在兔早期肝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兔早期肝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55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2组,其中实验组45只,对照组10只。实验组给予皮下注射葡萄籽油稀释的50%CCL4,1次/4天,前4次剂量为1.0 m L/kg,第5次剂量为1.35 m L/kg,共注射20次。对照组采用同样方法只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每注射4次后分别对实验组兔7只和正常对照组兔2只做螺旋CT灌注扫描,分析灌注参数,同时做相应的病理学观察,将二者进行比较及统计学分析。结果:注药4次末,兔血清ALT及AST明显高于注药前,注药8次末,兔血清ALT及AST最高,之后兔血清ALT及AST轻度减低,注药前后兔血清ALT及AST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ALB)水平变化不明显,仅在注药16次末后,ALB水平稍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肝脏灌注参数正常,实验组从注药4次开始,HAP呈上升趋势,但注药4次末及注药8次末,实验组及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注药12次末后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PP、HBF及HBV呈下降趋势,MTT逐渐延长,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兔血清ALT及AST的升高,HAP逐渐升高,MTT逐渐延长,而HPP、HBF及HBV逐渐减低。实验组肝小叶正常结构破坏,肝实质被纤维组织分割成大小不一、圆形或近圆形结节(假小叶),间隔较窄,炎症轻,结节边界尚整齐;汇管区内门脉小支扩张,壁增厚。对照组肝小叶结构规整,肝板排列有序,汇管区无扩大,其内个别炎细胞浸润,肝小叶内偶见点灶状坏死。结论:全肝CT灌注功能成像可为早期肝硬化的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将灌注征象与病理学变化结合有利于肝硬化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李安源高兵红张金玲唐亮刘秀娟纪凤颖马志文李东
关键词:肝硬化灌注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高心率患者256层螺旋CT低剂量前瞻性心电门控应用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利用Philips256层螺旋iCT探讨高心率患者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的可行性,并评价图像质量。方法将2010年12月-2013年3月在本院行前瞻性心电门控CCTA检查的患者根据扫描前心率分成4组:a组:心率〈70bpm;b组:70bpm≤心率〈80bpm;C组:80bpm≤心率〈90bpm;d组:心率≥90bpm。每组连续选取30例患者,采用4分法评价图像质量,评分I〉2分为可诊断节段,并记录辐射剂量。结果b组图像质量和可诊断节段率(98.5%)与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d组的图像质量明显下降,可诊断节段率分别为90.8%和79.5%,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组辐射剂量无明显差异。结论Philips256层螺旋CT前瞻性心电门控CCTA检查,适合心率可放宽至BPM〈80bpm的患者,且能有效控制患者的辐射剂量。
王鸿振张金玲唐亮肖喜刚韩雪马志文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血管造影术前瞻性心电门控
CT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一站式”应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18年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由冠状动脉硬化引起,它的发生发展与冠状动脉管壁斑块的形成及演变密切相关,同时伴随心肌血流灌注减少及节段性心肌功能异常。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一直被认为是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金标准”,然而近期关于稳定性冠心病管理的指导方针[1]建议,中间预测概率为15%-85%的患者应该接受非侵入性的检查以诊断冠状动脉疾病。
贾玉琳谢德轩张金玲唐亮肖喜刚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一站式心肌血流灌注稳定性冠心病CT
胰腺癌、慢性胰腺炎CT灌注成像在临床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正常胰腺、胰腺癌、慢性胰腺炎的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特征。方法采用16层螺旋CT进行灌注扫描,分别测量32例正常胰腺组织、12例慢性胰腺炎组织和16例胰腺癌肿瘤组织及周围正常胰腺组织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胰腺组织和癌周相对正常的胰腺组织的BF、BV、PS和MTT的平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胰腺组织和癌周相对正常胰腺组织的BV、BF高于胰腺癌组织,PS低于胰腺癌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胰腺炎患者BV、PS与正常胰腺组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F低于正常胰腺,MTT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T灌注成像技术对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提示意义。
赵明肖喜刚张金玲
关键词:胰腺肿瘤慢性胰腺炎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灌注
低剂量CT结合IMR重建技术在儿童鼻窦CT扫描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低剂量CT结合IMR重建技术在儿童鼻窦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0例临床怀疑腺样体肥大伴或不伴副鼻窦炎儿童患者入组,其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2岁~12岁,平均8.3岁,按扫描参数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
张金玲盛新
关键词:低剂量鼻窦
64排螺旋CT在DeBakey Ⅲ型主动脉夹层中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DeBakey Ⅲ型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8例疑诊DeBakey Ⅲ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MSCTA及DSA检查,处理采用遮盖容积重建(SV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多平面重建(MPR)。外科手术治疗35例,将MSCTA与DSA对照。结果58例疑诊DeBakey Ⅲ型主动脉夹层患者MSCTA与DSA相比,对主动脉夹层破口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DeBakey Ⅲ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受累血管检出率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MSCTA对血栓、钙化方面的检出率明显优于DSA,且病变本身与周围结构的解剖关系与术中所见基本一致。结论MSCTA对DeBakey Ⅲ型主动脉夹层破口及受累血管检出率高,显示病变本身特点及其与周围结构关系方面优越性强,为手术提供重要的影像信息,可作为主动脉夹层术前首选的检查方法及用于手术后复查。
梁晓辉杨庆艳汪红梅张金玲魏庆堂
关键词:X线计算机主动脉夹层血管造影术数字减影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