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远

作品数:25 被引量:89H指数:5
供职机构: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静脉
  • 7篇导管
  • 7篇中心静脉
  • 7篇中心静脉导管
  • 7篇静脉导管
  • 6篇置入中心静脉...
  • 6篇外周
  • 4篇术后
  • 4篇外周置入中心...
  • 4篇细胞
  • 4篇经外周置入
  • 4篇经外周置入中...
  • 4篇化疗
  • 4篇PICC
  • 3篇置管
  • 3篇放疗
  • 2篇导管插入
  • 2篇导管插入术
  • 2篇胸片
  • 2篇直肠

机构

  • 23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河南省肿瘤医...
  • 1篇郑州大学

作者

  • 23篇徐远
  • 10篇曲智锋
  • 7篇王培
  • 6篇徐志宾
  • 5篇王鑫
  • 3篇陈殿森
  • 2篇张玉姬
  • 2篇段真真
  • 2篇李敬霞
  • 2篇穆双锋
  • 2篇孟海英
  • 1篇娄朝暄
  • 1篇张宪芬
  • 1篇焦瑞娟
  • 1篇祁艳
  • 1篇郭莉
  • 1篇胡玉玲
  • 1篇孟兵兵
  • 1篇赵杰刚
  • 1篇张梓锋

传媒

  • 2篇癌症进展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重庆医学
  • 1篇海南医学
  • 1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实用临床医学...
  • 1篇中华放射肿瘤...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实用医学影像...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中华现代护理...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8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肠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梗阻性结直肠癌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肠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梗阻性结直肠癌的有效性。方法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90例急性梗阻性结直肠癌患者分为支架置入组(n=48)和常规手术组(n=42),比较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数目、肠道恢复通气时间、住院时间、肿瘤根治性切除率、姑息性切除率、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血清白蛋白(ALB)水平、狭窄段直径和梗阻缓解率。对所有患者随访3年。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存情况。结果支架置入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数目多于常规手术组患者,肠道恢复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手术组患者,肿瘤根治性切除率高于常规手术组,姑息性切除率低于常规手术组(P﹤0.05)。手术后,支架置入组患者的血清CRP水平低于常规手术组患者,血清ALB水平高于常规手术组患者(P﹤0.05)。手术后,支架置入组患者的狭窄段直径大于常规手术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的梗阻缓解率均为100%。支架置入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手术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的平均生存期和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常规急诊手术,肠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梗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显著,解除梗阻及清除淋巴结更加彻底,可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徐远曲智锋王培王鑫
关键词:急诊手术梗阻性结直肠癌淋巴结清扫并发症
PICC术后胸片上导管头端定位标志的选择及临床应用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 研究右侧第6、7后肋间隙、右侧第6后肋、右侧第7后肋与上腔静脉入右心房口(CAJ)的位置关系,分析其作为PICC术后导管头端定位标志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胸部16排CT平扫的体检者213例,以CT定位相作为模拟X线平片,通过CT图像测量右侧第6、7后肋间隙、右侧第6后肋、右侧第7后肋至CAJ的距离,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各影像解剖结构与CAJ的位置关系及其作为PICC定位标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 右侧第6、7后肋间隙、右侧第6后肋、右侧第7后肋至CAJ的距离分别为(19.446±14.4981)mm、(28.232±16.7217)mm、(13.741±11.1473)mm,各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2=93.793,P=0.000);实测距离分析,位于0~20mm理想位置和〈0mm危险位置者所占比例分别为45.5%、14.6%,31.9%、4.2%,43.2%、39.4%,各组资料间存在统计学差异(2=11.040,P=0.000)。结论右侧第7后肋至CAJ的距离最近且波动性最小,但作为PICC置管定位标志安全性较低,综合比较右侧第6、7后肋间隙作为PICC术后胸片上导管头端定位标志为宜。
徐志宾徐远施瑜郑波李洁陈殿森高万勤
关键词:肋间隙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机械通气期间吸痰时机的观察
2011年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应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期间合适吸痰时机的选择。方法随机观察本院ICU护士为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机械通气患儿吸痰240例次。结果以听诊痰鸣音、气道压升高报警、患儿呛咳、遵医嘱、使用镇静剂后作为吸痰指征,多数可达到明显改善患者通气的效果。
段真真孟海英徐远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机械通气吸痰时机
PICC置管术后导管头端定位点的选择及临床应用被引量:26
2017年
目的:研究右侧第六七后肋间隙、肺门角、右肺门中点、左肺门中点与上腔静脉入口(CAJ)的位置关系,分析其作为PICC术后导管头端定位点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1-6月行胸部CT平扫的体检者213倒,以CT定位相模拟X线平片,通过对应的CT图像测量右侧第六七后肋间隙、肺门角、右肺门中点、左肺门中点至CAJ的距离,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各结构与CAJ的位置关系。结果:右侧第六七后肋间隙、肺门角、右肺门中点、左肺门中点至CAJ的距离分别为(19.446±14.498 1)mm、(8.165±6.477 7)mm、(11.640±7.765 5)mm、(18.523±9.121 7)mm,各组间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164.119,P=0.000)。结论:肺门角、右肺门中点、左肺门中点作为PICC定位点较右侧第六七后肋间隙更可靠,其中肺门角最接近CAJ的投影位置。
徐志宾施瑜徐远李洁
关键词:PICC肋间隙肺门
PICC置管术后中心静脉导管的影像学测量与浅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测量和分析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术后胸片上中心静脉导管的实际置管长度,为体外测量"横L法"的改良提供参考。方法搜集行PICC的患者179例,术后常规摄胸部X线平片。在胸片上测量右侧(或左侧)肩胛盂至右侧胸锁关节的距离(AB)、中心静脉导管胸段的距离(AC),计算二者的差值(AC-AB)即近似于"横L法"右胸锁关节向下反折至上腔静脉入口(CAJ)的反折段长度,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右侧PICC置管119例,男31例,女88例,反折段长度男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86,P=0.002);左侧PICC置管60例,男14例,女46例,反折段长度男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88,P=0.002)。男性、女性右侧置管与左侧对比反折段长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左右侧置管反折段长度55.99~140.53mm,平均(95.9493±20.60177)mm;女性左右侧置管反折段长度40.73~125.58 mm,平均(80.3437±16.34821)mm。结论 "横L法"体外测量时,男性增加反折段长度7~9 cm,女性增加6~8 cm,可使导管头端位于上腔静脉下1/3至CAJ处,但置管后仍需摄胸部X线片监测导管头端位置以保证安全、有效。
徐志宾徐远施瑜郑波陈殿森
关键词: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导管胸片
颈静脉、锁骨下静脉汇入无名静脉区的影像解剖分型研究及其在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 研究双侧颈静脉、锁骨下静脉汇入无名静脉“三岔口”区的局部影像解剖并进行分型,初步探讨其在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方法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10月至2022年11月中心静脉置管病例389例,根据锁骨下静脉、颈静脉汇入无名静脉区局部影像解剖特点进行分型,右侧分为5型,左侧分为4型,结合置管后胸部X线片、CT检查、腔内心电及超声等资料明确中心静脉管位置,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三岔口”区影像解剖分型与中心静脉导管异位的关系。结果 389例病例右侧“三岔口”区影像解剖分型中Ⅰ型占44.7%、Ⅱ型占24.7%、Ⅲ型占10.3%、Ⅳ型占17.2%、Ⅴ型占3.1%;左侧“三岔口”区影像解剖分型中Ⅰ型占29.3%、Ⅱ型占59.9%、Ⅲ型占9.8%、Ⅳ型占1.0%。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共271例,右侧入路180例中导管异位共24例,其中Ⅰ型3例、Ⅱ型5例、Ⅲ型4例、Ⅳ型7例、Ⅴ型5例,左侧入路91例中导管异位共3例,其中Ⅱ型2例、Ⅲ型1例;中心静脉导管异位发生率PICC右侧入路各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96,P=0.019),左侧入路各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73,P=0.557)。CVC置管118例,右侧入路104例中导管异位5例,其中Ⅱ型2例、Ⅲ型2例、Ⅳ型1例,左侧入路14例中导管异位3例,其中Ⅱ型2例、Ⅳ型1例,中心静脉导管异位发生率CVC右侧入路各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403,P=0.116),左侧入路各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497,P=0.213)。结论 颈静脉、锁骨下静脉汇入无名静脉区的影像解剖分型右侧Ⅰ型最多见,左侧Ⅱ型最多见,局部影像解剖分型与中心静脉导管异位存在一定关系。
徐志宾徐远王鑫
关键词:颈静脉锁骨下静脉无名静脉影像解剖
中性粒细胞及乳酸脱氢酶水平对食管鳞癌患者同步放化疗的预后判断价值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对食管鳞癌(ESCC)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并建立预后风险评分模型来预测ESCC患者的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接受放射治疗的189例ESCC患者资料,分析LDH和中性粒细胞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确定ESCC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以多因素分析结果为基础,建立预后风险评分模型,并对其在亚组中的预测能力进行验证。[结果](1)189例患者的LDH中位值为208.0 U/L,中性粒细胞的中位值为4.8×10^(9)/L,利用ROC曲线确定二者预测完全缓解率(CR)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220 U/L和4.5×10^(9)/L。(2)根据临界值,将患者分别分为LDH≤220 U/L组(n=116)和LDH>220 U/L组(n=73);中性粒细胞≤4.5×10^(9)/L组(n=83)和中性粒细胞>4.5×10^(9)/L组(n=106)。患者N分期与LDH水平明显相关(P<0.05);患者性别、T分期、N分期、TNM分期对中性粒细胞水平有明显影响(P<0.05)。(3)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T分期、N分期、LDH水平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是影响患者无复发生存率(RFS)、总生存率(OS)的独立性危险因素。(4)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构建一个基于性别、T分期、N分期、LDH水平和中性粒细胞计数的预后风险模型。在该模型中,低风险组(n=14):无预后不良因素或有1个预后不良因素;中等风险组(n=141):有2~3个预后不良因素;高风险组(n=34):有4~5个不良预后因素。低、中、高风险组患者的中位OS分别为101.20个月、18.00个月和10.0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38,P<0.001)。[结论]基线LDH水平和中性粒细胞计数与行放射治疗ESCC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构建的包含LDH、中性粒细胞计数在内的预后模型有助于判断患者预后。
曲智锋徐远原翔
关键词:食管鳞癌预后乳酸脱氢酶中性粒细胞
FTY720联合吉西他滨对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相关细胞株增殖和凋亡作用的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FTY720与吉西他滨用药对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肿瘤细胞株A549和H520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作用。方法分别选取0、2、4、6、8、10μmol/L浓度的FTY720对体外培养得到NSCLC细胞株A549及H520做干预影响,于培养24、48、72h后分别检测吸光度值,观察各浓度条件下FTY720对A549及H520的抑增殖作用;对A549及H520细胞株加分别单独加7μmol/L FTY720和0.2μmol/L吉西他滨及37μmol/L FTY720结合0.2μmol/L吉西他滨,观察各组细胞培养48h后抑制和凋亡差异。结果不同浓度FTY270抑制NSCLC细胞株A549、H520增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TY720对NSCLC细胞株A549、H520的增殖抑制作用和浓度、时间具有相关性,FTY720联合吉西他滨抑制A549、H520细胞和凋亡率显著强于两种药品的单独使用(P<0.05)。结论 FTY720联合吉西他滨可显著抑制人NSCLC细胞株A549及H520的增殖,并可有效促进癌细胞凋亡的作用,临床价值较高。
曲智锋徐远王培
关键词:FTY720吉西他滨A549
Ⅲ_(b)期直肠癌术前短程放疗与术前长程放疗分别联合化疗疗效的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比较术前短程放疗与术前长程放疗分别联合化疗在Ⅲ_(b)期直肠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经济学价值。方法:选取我院56例Ⅲ_(b)期直肠癌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8例。对照组采用术前长程放疗联合化疗,观察组采用术前短程放疗联合化疗,之后两组均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外科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新辅助治疗后T分期(ypT)、N分期(ypN)、M分期(ypM)降期率、病理完全缓解率及新辅助治疗前、术后1个月热休克蛋白70(HSP70)、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水平、术前等待时间、放化疗费用、肿瘤远切缘距离、保肛率、环周切缘阳性率、放化疗毒副反应及手术并发症。结果:对照组T分期降期率、N分期降期率、病理完全缓解率分别为75.00%(21/28)、67.86%(19/28)、14.29%(4/28),观察组分别为82.14%(23/28)、64.29%(18/28)、17.86%(5/28),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辅助治疗后、术后1个月观察组HSP70、NLR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前等待时间较短,放化疗费用较低(P<0.05);两组肿瘤远切缘距离、保肛率、环周切缘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放化疗毒副反应多为Ⅰ、Ⅱ级,且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切口感染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术前短程放疗联合化疗能取得与术前长程放疗联合化疗相仿的效果,且在抑制肿瘤生长、破坏肿瘤生存免疫环境、缩短术前等待时间、降低经济负担、减少手术并发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曲智锋徐远原翔
关键词:直肠癌化疗
CDH13基因两个单核苷酸多肽性位点与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2016年
探讨CDH13基因两个单核苷酸多肽性(SNP)位点(rs11646213和rs7195409)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发生发展的关系。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NSCLC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群1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两组患者的CDH13基因启动子区域两个SNP位点(rs11646213,rs7195409);分析两个SNP位点在两组中的分布特征。观察组SNP位点rs11646213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等位基因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76.2%vs9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NP位点rs7195409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临床Ⅰ+Ⅱ期和Ⅲ+Ⅳ期患者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期患者G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Ⅲ+Ⅳ期患者(25.8%vs1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H13基因SNP位点rs11646213的A等位基因缺失可能与NSCLC发生启动有关,SNP位点rs7195409的G等位基因缺失可能与NSCLC的病情发展有关。
曲智锋徐远王培
关键词:单核苷酸多态性非小细胞肺癌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