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高明

作品数:21 被引量:41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7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农业科学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8篇旋耕
  • 5篇土壤
  • 4篇田间
  • 4篇秸秆
  • 4篇开沟
  • 4篇耕作
  • 3篇旋耕刀
  • 3篇一体机
  • 3篇原位
  • 3篇圆盘式
  • 3篇田间试验
  • 3篇田间土壤
  • 3篇万向传动装置
  • 3篇传动
  • 3篇传动装置
  • 2篇稻麦
  • 2篇秸秆还田
  • 2篇还田
  • 2篇播深
  • 2篇播种

机构

  • 21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江苏大学
  • 1篇江苏省农机具...
  • 1篇江苏省农垦农...

作者

  • 21篇徐高明
  • 19篇何瑞银
  • 12篇丁启朔
  • 4篇汪小旵
  • 4篇邢全道
  • 4篇邢艳红
  • 4篇何彦平
  • 4篇刘天星
  • 4篇安波
  • 3篇王媛媛
  • 3篇张超
  • 3篇张鸣
  • 2篇李毅念
  • 1篇刘涛
  • 1篇焦学磊
  • 1篇马立新
  • 1篇王媛媛
  • 1篇郭仕伟

传媒

  • 6篇农业机械学报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江西农业学报
  • 1篇江苏农机化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3
  • 7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3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复合指标与测试技术的旋耕秸秆还田质量评价研究被引量:6
2022年
秸秆还田是土壤培肥与丰产增效的重要技术途径,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目前针对秸秆还田作业质量的测试评价研究仍十分有限,尤其缺乏耕整作业后的秸秆在土壤各层空间分布效果的综合定量评价。以生产环节的旋耕秸秆还田质量评价为例,利用2D数字图像法、3D逆向工程技术和Matlab计算模块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了一套秸秆还田作业质量的综合测试评价技术,所研发的测试评价技术针对秸秆在地表层和地下层的分布状态构建出融合单元格、埋覆率、深度方向、水平横向、水平纵向等多尺度水平的复合型评价指标,基于该技术及指标集评价分析了3 cm(T3)、5 cm(T5)、7.5 cm(T7.5)、10 cm(T10)、12.5 cm(T12.5)和15 cm(T15)6种不同长度秸秆经旋耕混埋后在土壤各层空间中的分布状态,结果表明,在地表层,各区间秸秆占比变异系数先减小后增大最后趋于平稳,T5处理的变异系数最小,为10.2%;随着秸秆切碎长度的增加,秸秆埋覆率减小,并呈对数关系,模型决定系数大于0.97。在地下层,沿深度方向分割,秸秆切碎长度越短,中下层(5~15 cm)秸秆占比越多,T3与T5处理秸秆占比分别为76.8%和71.7%,优于其他处理;沿水平方向分割,不同处理的变异系数无明显规律,但从整体而言,T3和T5处理的水平横向与水平纵向变异系数均不大于22.8%,分布均匀性明显优于其他处理;按单元格分割,各单元格的变异系数与无秸秆单元格占比都随秸秆切碎长度增加而逐渐增大,T3和T5处理的变异系数分别为73.6%与73.1%,无秸秆单元格占比均为15.7%,秸秆分布较均匀。综合分析表明,秸秆切碎长度对旋耕还田质量有显著影响,T3和T5处理的秸秆混埋效果较好,考虑能耗因素,半喂入收获机选择秸秆切碎长度5 cm为宜。
徐高明汪小旵汪小旵丁启朔
关键词:旋耕秸秆还田
一种圆盘式开沟埋草一体机
一种圆盘式开沟埋草一体机,包括:万向传动装置、悬挂系统、机架、齿轮传动箱、开沟部件、埋草机构和覆土机构,所述悬挂系统采用三点后悬挂,悬挂系统主要由悬挂臂、后悬挂臂和悬挂架支撑杆组成,所述开沟部件主要由旋耕刀、主刀盘、切壁...
何瑞银何彦平邢全道王媛媛刘天星安波邢艳红徐高明汤永莉张鸣
文献传递
稻麦施肥播种机的设计与试验研究
江淮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该地区最主要的耕作制度是稻麦轮作制,其传统的稻麦种植方式普遍存在秸秆焚烧严重、化石能耗高、作业成本大、种肥用量过多和淡水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随着种植成本的不断上升以及政府禁烧秸秆的力度不...
徐高明
关键词:施肥播种机电控系统
文献传递
田间原位试验分析长期机械作业下稻麦轮作地块土壤入渗性能被引量:3
2023年
田间原位不同深度入渗试验是表达土壤分层状态、展示土层物理分异以及定量土壤剖面水功能变化的关键。为了探究不同深度水稻土的入渗能力及保水作用,该研究以华东稻麦轮作区小农户长期机械化耕整模式下代表地块的土层分异为目标,设计田间原位不同深度入渗试验。在试验地块内开挖7个不同深度的入渗坑并在坑底进行入渗试验,然后渗透48 h分层测取土壤含水率,研究不同坑底深度(坑深)土壤的入渗能力和入渗后各土层含水率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深度入渗试验准确表达了不同坑深土壤的水分入渗及土层持水分异,同时也能清晰地鉴别出犁底层所在位置和厚度,犁底层始于15 cm深,且耕作层与犁底层分异明显,耕作层平均紧实度为1005.79 kPa,犁底层平均紧实度为1910.73 kPa;土壤剖面分析表明,耕作层土壤形态疏松,根系分布稠密,犁底层土壤容重大,孔隙度小,透水性差,心土层土壤铁锰斑点较多,结构性差;土壤入渗参数随坑深的增加而减少,其中0~15 cm坑深范围内平均的平均入渗速率和累计入渗量分别为>20~30 cm的17.04倍和18.06倍;通过对比初始含水率和渗透48 h后含水率,得到坑深在15 cm范围内的水分入渗深度均为距表土20cm,而大于15cm坑深的水分入渗深度均为坑深以下10cm;利用Horton、Kostiakov和Philip3个模型拟合不同坑深入渗,结果表明,Kostiakov模型的拟合参数与实际相符且R^(2)最高(0.98~0.99),均方根误差最小(0.01~0.77mm/min)。入渗参数与土壤容重、含水率、总孔隙度和田间持水量有极显著的相关性(P<0.01),与土壤紧实度相关性不显著(P>0.05)。该研究通过原位不同深度入渗试验,说明华东稻麦轮作区小农户生产模式下长期机械化耕作导致水稻土明显的分层和土壤水功能垂直分异,进而导致耕作层与耕作层以下土层表现出显著的入渗能力差异。研究可为稻麦轮作地区的机
梁磊孙浩田徐高明李毅念李毅念丁启朔
关键词:土壤入渗稻麦轮作区耕作层犁底层
集约化生产条件下稻田土壤机械压实预测模型构建与验证被引量:3
2023年
传统的土壤压实风险评估方法是基于土壤的先期固结压力理论,以机械的接地压力与土壤先期固结压力间关系作为判断依据,缺少针对集约化稻作“湿耕烂种”等生产场景中由定量机械压实造成的土壤结构破坏程度的评价方法和依据。为研究适合中国稻作特色,可以定量预测机械压实危害程度的压实容重预测模型,该研究基于土壤的回弹指数和压缩指数推导出土壤压实容重预测模型,以适用于集约化生产条件下稻田土壤机械压实预测。采用调控原状土含水率的单轴压缩试验法分别构建了土壤初始容重、初始含水率与弹性压缩模量、塑性压缩模量和先期固结压力之间的传递函数,然后基于典型机型的田间原位平板下陷试验验证所建模型的可靠性和实用性。结果表明,基于单轴压缩试验法构建的各传递函数拟合决定系数大于0.95。将各传递函数模型所得的弹性压缩模量、塑性压缩模量和先期固结压力输入土壤压实容重模型预测的压实后的土壤容重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小于5%。可见,该研究设计的土壤压实预测模型能够准确量化受机械压实情况下土壤容重的变化量,而土壤传递函数法能为构建和应用区域性农业土壤的压实模型提供便利。研究可为集约化生产条件下稻作“湿耕烂种”等生产场景中由定量机械压实造成的土壤结构破坏程度评价提供可靠方法和依据。
丁启朔孙浩田李毅念李毅念何瑞银
关键词:土壤容重传递函数
一种圆盘式开沟埋草一体机
一种圆盘式开沟埋草一体机,其特征是包括:万向传动装置、悬挂系统、机架、齿轮传动箱、开沟部件、埋草机构和覆土机构,所述悬挂系统采用三点后悬挂,悬挂系统主要由悬挂臂、后悬挂臂和悬挂架支撑杆组成。所述开沟部件主要由旋耕刀、主刀...
何瑞银何彦平邢全道王媛媛刘天星安波邢艳红徐高明汤永莉张鸣
文献传递
一种圆盘式开沟埋草一体机
一种圆盘式开沟埋草一体机,包括:万向传动装置、悬挂系统、机架、齿轮传动箱、开沟部件、埋草机构和覆土机构,所述悬挂系统采用三点后悬挂,悬挂系统主要由悬挂臂、后悬挂臂和悬挂架支撑杆组成,所述开沟部件主要由旋耕刀、主刀盘、切壁...
何瑞银何彦平邢全道王媛媛刘天星安波邢艳红徐高明汤永莉张鸣
文献传递
一种多功能田间原位耕作试验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田间原位耕作试验装置:包括机架及升降台组件,机架设有至少四个升降装置,升降装置的下端连接纵向导轨;机架设有横向导轨,升降台组件包括滑动架及可相对于滑动架竖向滑动且用于连接附属工具的升降架,滑动架可滑...
徐高明丁启朔何瑞银杨艳山张超
文献传递
一种多功能田间原位耕作试验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田间原位耕作试验装置:包括机架及升降台组件,机架设有至少四个升降装置,升降装置的下端连接纵向导轨;机架设有横向导轨,升降台组件包括滑动架及可相对于滑动架竖向滑动且用于连接附属工具的升降架,滑动架...
徐高明丁启朔何瑞银杨艳山张超
有机无机混合肥料离散元参数标定方法研究
2024年
[目的]在有机无机混合肥料仿真试验中,传统参数标定方法待标定参数多,标定过程复杂。本文根据有机肥对无机肥颗粒黏附特性,提出一种新的离散元仿真接触参数标定方法。[方法]利用自由落体碰撞试验、静摩擦试验、滚动摩擦试验对复合小球和钢的接触参数进行校准;设计Plackett-Burmen Design试验、爬坡试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得到混合肥料接触模型最优参数,通过堆积角对比试验、有机肥和无机肥混合比例预测试验、撒肥盘颗粒分布对比试验验证最优参数。[结果]复合小球与钢的最优碰撞恢复系数、静摩擦系数和滚动摩擦系数分别为0.323、0.776、0.255;有机肥肥料之间最优碰撞恢复系数、静摩擦系数和滚动摩擦系数分别为0.40、0.70、0.14;有机肥与钢板之间的最优碰撞恢复系数、静摩擦系数和滚动摩擦系数分别为0.44、0.70、0.15;Hertz-Mindlin with JKR模型参数为0.017。最优参数进行对比验证堆积角的相对误差为1.05%,最优参数能预测不同混合比例肥料的堆积角,撒肥盘抛撒试验列分布最大相对误差为35.95%,平均误差15.86%。[结论]试验结果验证了标定方法正确性,同时为后续有机肥-无机肥-机械互作系统研究提供依据。
樊成赛何瑞银施印炎王建林徐高明
关键词:离散元有机无机配施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