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鹏刚
- 作品数:12 被引量:57H指数:5
- 供职机构: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草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甘肃省中药材产业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甘肃天祝农牧区燕麦田孢囊线虫调查及种类鉴定被引量:5
- 2016年
- 为了明确甘肃天祝农牧区燕麦田孢囊线虫的发生情况及种类,2014年8-9月,采用Z字型取样法,对天祝燕麦主要种植区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采集到的80份燕麦根际土样中孢囊线虫发生率为44%,孢囊密度为4.3个·100g-1土样。安远镇的发生率最高,为54.2%,华藏寺的发生率最低,为14.3%。孢囊浅褐色,阔柠檬形,长571μm(447~727μm),宽449μm(375~595μm)。阴门双膜孔,膜孔长31μm(28~33μm),膜孔宽16μm(13~20μm),阴门裂长9μm(8~11μm),泡状突明显,未见阴门下桥。天祝5个乡镇孢囊线虫rDNA-ITS区片段长度均为1 045bp,经Blast比对发现,所测序列与燕麦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的ITS序列相似度达99%-100%。系统进化关系分析显示,天祝孢囊线虫与国内及国外燕麦孢囊线虫在同一个大的进化分支,与中国的燕麦孢囊线虫在同一个小的分支。因此,形态特征结合rDNA-ITS序列分析将甘肃天祝燕麦田的孢囊线虫鉴定为燕麦孢囊线虫。
- 李健荣赵鹏徐鹏刚坚晋卓彭德良李惠霞
- 关键词:农牧区燕麦孢囊线虫
- 甘肃省黄芪霜霉病病原鉴定及田间药效试验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明确引起甘肃省黄芪霜霉病的病原,筛选出高效低毒的药剂用于田间防治。方法:通过田间调查和形态学观察进行病原鉴定,选用5种杀菌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病原孢囊梗上部二叉状分枝4—6次,末端直或略弯,呈锐角或直角张开,大小平均274.6μm×5.5μm;孢子囊圆形或卵圆形,无色,大小平均23.7μm×19.6μm;卵孢子球形或近球形,淡橘黄色,卵球色淡,大小平均39.3μm×35.0μm。5种供试杀菌剂中66.8%霉多克wP400~500倍液、60%百泰WG1000~1250倍液、52.5%抑快净WG1500倍液、687.5g/L银法利SC800倍液以及70%安泰生WP200—300倍液,间隔8d连续用药2次,防效在87.57%~79.24%,可在生产中交替使用。结论:引起甘肃省黄芪霜霉病的病原为藻物界卯菌门黄芪霜霉菌Peronospora astragalina Syd.,供试的5种杀菌剂都可用于大面积防治黄芪霜霉病。
- 陈泰祥王艳陈秀蓉杨小利徐鹏刚
- 关键词:霜霉病病原鉴定药剂防治
- 甘肃省黄芪白粉病病原鉴定及田间药效试验被引量:14
- 2013年
- [目的]明确引起甘肃省黄芪白粉病的病原菌种类,并筛选出高效低毒的药剂用于田间防治。[方法]通过田间调查和形态学方法进行病原鉴定;选用5种高效低毒的杀菌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甘肃省黄芪白粉病病原为真菌界子囊菌门束丝壳属黄芪束丝壳Trichocladia astragali(DC.)Neger。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5种杀菌剂中75%肟菌酯.戊唑醇WG 0.25 mg/L、10%苯醚甲环唑WG 1.44 mg/L和50%硫磺.三唑酮SC 1.26 mg/L效果较好,间隔8 d连续用药2次,防效达75%以上。[结论]75%肟菌酯.戊唑醇WG、10%苯醚甲环唑WG和50%硫磺.三唑酮SC是防治甘肃省黄芪白粉病的首选药剂,可在生产中交替使用。
- 陈泰祥陈秀蓉王艳徐鹏刚杨小利
- 关键词:白粉病病原鉴定药剂防治
- 2015年宁夏小麦田禾谷孢囊线虫的分布被引量:2
- 2016年
- 为明确宁夏地区小麦田孢囊线虫分布情况及线虫种类,2015年8月,采用z字形取样法对宁夏5个地级市的14个县(市/区)小麦孢囊线虫的分布与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206份小麦根际土壤样本中,有98份检测出了孢囊,检出率为47.6%。被调查的14个县(市/区)小麦田均有禾谷孢囊线虫分布,其中固原市各县/区禾谷孢囊线虫的发生是首次报道。贺兰县的孢囊线虫检出率最高,达88.9%,彭阳县的检出率最低,为11.1%;14个县(市/区)依据孢囊线虫检出率的大小顺序为:贺兰县>原州区>西吉县>中宁县>永宁县>青铜峡市>平罗县>同心县>泾源县>利通区>惠农区>隆德县>海原县>彭阳县。其中贺兰县、青铜峡市、同心县发生最严重,每100mL土样孢囊数在20个以上的样品分别为5.6%、8.3%和11.1%。对所分离的主要线虫群体进行形态学显微观察和测量,并对其rDNA-ITS序列进行测定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来自宁夏地区的小麦田孢囊线虫主要群体均为燕麦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
- 赵鹏李惠霞李健荣徐鹏刚坚晋卓彭德良
- 关键词:禾谷孢囊线虫
- 甘肃省高寒草原牧草孢囊线虫的鉴定被引量:10
- 2015年
- 2013年8月下旬,对甘肃天祝高寒草甸草原孢囊线虫发生情况进行调查,从嵩草和矮嵩草根部和根际土样中分离得到孢囊线虫。通过对孢囊和孢囊阴门锥的形态观察,初步鉴定为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 )。其特征为孢囊浅褐色,阔柠檬形,阴门锥双膜孔,未见阴门下桥,泡状突明显。利用通用引物 AB28和 TW81对其群体rDNA-ITS 区进行 PCR 扩增和序列测定,得到 ITS 区序列长度为1045 bp。将所测得序列在 Genbank 和 Blast 上比对,结果显示,此禾谷孢囊线虫群体与 H .avenae 群体相似度达99%~100%。进一步证实寄生于甘肃天祝高寒草甸草原嵩草和矮嵩草的孢囊线虫均为 H .avenae ,这是首次报道莎草科嵩草和矮嵩草也是禾谷孢囊线虫的寄主。
- 李惠霞彭焕彭德良朱锐东徐鹏刚李建荣
- 关键词:禾谷孢囊线虫嵩草矮嵩草
- 真菌AT9对禾谷孢囊线虫的寄生作用及种类鉴定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小麦孢囊线虫病是一种土传病害,用化学药剂防治存在毒性大、易残留等问题,所以筛选对该病害有生防作用的菌株,对该虫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通过室内试验测定菌株AT9分生孢子悬浮液对小麦禾谷孢囊线虫卵的寄生作用和对孵化的抑制作用,并进行形态学和rDNA-ITS分子鉴定.【结果】不同浓度AT9分生孢子悬浮液对卵具有明显的寄生和抑制孵化作用,且不同浓度之间存在差异;寄生率和孵化抑制率随着AT9分生孢子悬浮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大;时间越长,寄生和抑制孵化作用越明显.在第12天浓度为4.42×107 CFU/mL的AT9分生孢子悬浮液对卵的寄生率为76.17%,卵孵化的相对抑制率为60.83%.菌株AT9鉴定为土曲霉Aspergillus terreus.【结论】菌株AT9是防治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病具有较大潜在开发价值的生防菌株.
- 坚晋卓徐鹏刚张虎忠李健荣赵鹏李惠霞
- 关键词:小麦禾谷孢囊线虫寄生率
- 甘肃定西地区马铃薯腐烂线虫病的调查及品种抗性评价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为明确甘肃定西马铃薯腐烂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的发生情况并筛选出高抗品种.【方法】对马铃薯腐烂线虫(D.destructor)为害马铃薯的症状进行观察和描述,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该病在甘肃省定西地区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并通过室内人工接种法对14个马铃薯品种进行抗性评价.【结果】甘肃定西地区马铃薯腐烂线虫病的发病率为2%~11%,病情指数为0.72~5.33;品种间发病程度差异较大,‘青薯9号’和‘荷兰15号’的发病程度显著高于其他品种.抗性评价结果表明,‘克星1号’和‘陇薯6号’表现为抗病,‘青薯9号’、‘大西洋’、‘新大坪’、‘夏波蒂’和‘荷兰15号’均表现为感病.【结论】明确了甘肃定西马铃薯腐烂线虫的发生情况,筛选出了‘克星1号’和‘陇薯6号’2个抗病品种.
- 徐鹏刚李惠霞刘永刚李健荣坚晋卓赵鹏
- 关键词:马铃薯抗性评价
- 马铃薯腐烂线虫侵染马铃薯的动态研究
- 确马铃薯腐烂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侵染马铃薯的过程和最佳侵染时期,利用土壤定量接种线虫的方法对腐烂茎线虫(D.destructor)侵染马铃薯品种新大坪植株的进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腐烂茎...
- 徐鹏刚李惠霞李建荣坚晋卓赵鹏
- 关键词:马铃薯腐烂茎线虫侵染过程
- 甘肃定西地区马铃薯线虫病病原的分离鉴定被引量:12
- 2016年
- 为明确甘肃省定西市马铃薯线虫病的病原种群分类地位,采用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该地区马铃薯上的4个线虫群体进行了鉴定,观察和测量其形态特征值,基于r DNA-ITS序列以UPGMA法构建线虫群体的系统发育树,并按照柯赫氏法则进行了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4个线虫群体在形态学上与马铃薯腐烂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一致,但群体DX27与群体DX11、DX16、DX19雌虫的体长、体长/食道长、体长/尾长值存在极显著差异。利用通用引物TW81/AB28扩增r DNA-ITS序列均获得长度为915 bp的片段;序列比对分析表明,群体DX27与其它3个群体相比在ITS1区的第96~255 bp片段内有25个碱基的差异;系统发育树显示,群体DX27与C型群体聚为1支,群体DX11、DX16、DX19与B型群体聚为1支。根据形态学特征及r DNA-ITS序列分析结果确定该病原线虫为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其中群体DX27属于C型,群体DX11、DX16、DX19属于B型。
- 李惠霞徐鹏刚李健荣坚晋卓赵鹏彭德良
- 关键词:马铃薯腐烂茎线虫马铃薯
- 甘南农牧过渡区燕麦田孢囊线虫的发生与分布
- 2016年
- 为明确孢囊线虫在高寒、高海拔区的发生与分布情况,2015年8月,采用Z字型取样法,对甘南农牧过渡区10个乡镇燕麦田的80份根际土样进行了孢囊线虫调查。80份土样中孢囊线虫平均检出率为87.5%,夏河县的达菱乡、达麦乡、唐嘎尔乡与那吾乡,卓尼县杓哇乡及临潭县冶力关镇土样的检出率均达100%;夏河县王格尔塘镇最低,为60%。海拔高度不同,孢囊线虫的分布不同,在海拔2 501~2 800m的区域土样中,孢囊线虫检出率最高,为100%,在海拔3 101~3 500m区域检出率最低,为58.3%。燕麦田间孢囊线虫密度平均为3.7个·100g^(-1)土,其中卓尼县杓哇乡的密度最高,为14.4个·100g^(-1)土,夏河县王格尔塘镇和临潭县冶力关镇的最低,为1.1个·100g^(-1)土。通过形态学特征鉴定,此区的孢囊线虫为燕麦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
- 李惠霞李健荣赵鹏徐鹏刚坚晋卓彭德良
- 关键词:燕麦禾谷孢囊线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