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秀芹 作品数:13 被引量:125 H指数:6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生物学 农业科学 更多>>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海南风吹楠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6 2021年 为探讨海南风吹楠(Horsfieldia hainanensis)的濒危原因,利用限制性酶切位点相关的DNA测序技术(RAD-seq)开发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评估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结果表明,海南风吹楠的遗传多样性较低(Ho=0.167),其中BWL居群表现出最高的遗传多样性;居群间存在中等程度的遗传分化(Fst=0.120)。Structure分析表明居群的最佳聚类值为2,但个别居群的遗传结构混杂,Mantel检测结果也表明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没有相关性(r=0.733,P<0.075)。自身更新能力低以及过度的人为活动干扰,可能是导致其濒危的主要原因。建议加强对遗传多样性高的居群(BWL和YGL)进行就地保护;对生境破坏严重的居群(EXL和DLS)进行近地或迁地保护,以增加居群间的基因交流,同时构建核心种质,防止遗传资源丢失加剧。 蔡超男 侯勤曦 慈秀芹 肖建华 张灿瑜 李捷关键词:极小种群 气候变化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优势类群樟属植物的影响及保护评估 被引量:9 2021年 常绿阔叶林的优势类群由于其个体数量多、盖度大、生物量高、生存能力强,对维持相应生态系统的稳定起着主导作用。樟属(Cinnamomum)植物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优势类群,通过对其过去、当前和未来潜在分布区的研究可以了解该类群的变迁历史,为理解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动态变化提供帮助,有助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保育策略的制定。本研究利用最大熵(MaxEnt)模型模拟了我国樟属47种植物在5个时期(末次间冰期、末次盛冰期、全新世中期、当前和未来)的潜在分布区及物种丰富度热点区域。此外,根据樟属植物的物种丰富度热点区域与自然保护区相叠加,对当前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状态进行了评估,尤其是为保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而设立的自然保护区。结果表明:樟属物种的潜在分布区在5个时期变化均不大,仅在亚热带–温带交界处的各大山脉和平原之间出现局部收缩和扩张;值得注意的是,物种丰富度热点区域在5个时期变化明显,末次盛冰期面积最大,相较于末次间冰期、全新世中期和当前分别多96%、88%和37%;未来(~2080年)两种不同温室气体排放典型浓度途径(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s,RCP)(RCP2.6和RCP8.5)下,樟属物种丰富度热点区域面积将分别比当前收缩8.4%和10.0%,并且随着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物种热点区域收缩趋势会更加明显。此外,本研究发现樟属物种丰富度热点区域主要位于我国四川东南部、贵州南部、广西和广东,然而仅7.5%位于现有自然保护区内,未来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的扩建、选址和规划应优先考虑四川东南部和华南地区。 周润 慈秀芹 肖建华 曹关龙 李捷关键词:气候变化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优势类群 樟属 樟科濒危植物思茅木姜子(Litsea szemaois)的保护遗传学研究 思茅木姜子(Litsea szemaois(Liou)J.Li el H.W. Li),隶属樟科(Lauraceae)木姜子属(Litsea),是分布于我国云南西双版纳热带季雨林的狭域、濒危的高大木本植物。本研究利用AF... 慈秀芹关键词:AFLP 遗传学 分子标记 文献传递 沿海拔梯度变化的哀牢山亚热带森林群落系统发育结构 被引量:30 2014年 为揭示森林群落系统发育结构在海拔梯度上的变化及其驱动因素,本研究以云南哀牢山西坡的亚热带森林群落为研究对象,以APG III系统为基础框架,结合DNA条形码序列信息解决末端分类单元亲缘关系的方法,构建了哀牢山森林群落系统发育进化树,采用净亲缘指数(net relatedness index,NRI)和最近亲缘指数(nearest taxon index,NTI),探讨了不同植被类型的森林群落系统发育结构和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从整体的海拔变化趋势上来看,哀牢山森林群落系统发育结构随海拔上升由系统发育聚集(phylogenetic clustering)走向发散(phylogenetic overdispersion)或聚集程度降低。在低海拔地区,群落表现为系统发育聚集,表明生态位理论中的生境过滤作用在群落构建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持中起着主导作用;在中海拔地区,出现了聚集与发散两种群落系统发育结构并存的现象,推测可能是生境过滤和竞争排斥两种生态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在高海拔地区,群落的系统发育结构因选择的指数不同而出现相反的结果,NRI表现出系统发育聚集,而NTI却表现为随机或发散,考虑到高海拔地区的环境胁迫可能促使植物发生趋同进化,推测其群落构建的生态学过程需要更为综合的研究。本研究揭示群落系统发育结构沿海拔梯度确实存在显著的变化,证明在生态群落的构建过程中非随机过程起到促进乃至关键作用。 卢孟孟 黄小翠 慈秀芹 杨国平 李捷关键词:DNA条形码 海拔梯度 系统发育多样性在植物区系研究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2017年 利用系统发育关系从进化角度理解物种的组成、分布格局对可为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生物多样性提供科学依据。以支长为基础的系统发育多样性是最基本的测度指数,由此衍生出的几十个参数加大了选择难度。根据具体研究的问题选择合适的指标,是目前最为可行的方案,已经在植物系统发育区系研究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DNA序列迅速积累特别是DNA条形码项目在全球的大力发展,提供了海量的标准化数据,为构建解决能力较好的宏系统发育树提供了可能。但是围绕系统发育多样性开展的相关研究还需要更多的物种分布、环境因子、气候等基础数据,同时对其在生态系统功能上的表征作用需要进一步验证。 慈秀芹 李捷关键词:进化历史 DNA条形码 区系 亚热带森林乔木树种DNA条形码研究——以哀牢山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14 2013年 作为新一代植物志iFlora的重要组成部分,DNA条形码已经成为物种鉴定中重要且有效的方法。本研究以亚热带森林的乔木树种为研究对象,开展了DNA条形码的尝试性工作。为评估DNA条形码对鉴定亚热带森林树种的有效性,收集并研究了来自哀牢山自然保护区内5l科111属中204个树种的525个乔木个体。结果显示,所选4个DNA片段(rbcL,matK,trnH-psbA和ITS)的PCR扩增成功率都超过90%;测序成功率rbcL和matK最高,分别为90.7%和90.5%,trnH-psbA次之(83.6%),ITS最低(73.5%),表明4个片段在亚热带森林乔木中都具有较好的通用性。应用BLAST与NJ Tree两种方法,对物种和属水平的鉴别成功率进行统计,发现单片段中ITS最高,分别为68.4%-81.3%和99.0%~100%,核心条码rkL和matK组合的成功率是52.8%~60.2%和86.7%~90.5%,再与补充条码trnH-psbA和ITS联合,可以成功鉴别74.7%~79.6%哀牢山自然保护区亚热带森林中的乔木物种。由于ITS片段在亚热带森林部分重要树种类群(樟科和壳斗科等)中的测序成功率较差,所以对这些植物类群采用trnH-psbA作为DNA条形码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卢孟孟 慈秀芹 杨国平 李捷关键词:DNA条形码 亚热带森林 物种鉴别 ITS 乔木 西双版纳热带森林监测样地乔木DNA条形码研究进展 慈秀芹 李捷关键词:乔木 DNA 条形码 物种鉴定 基于DNA条形码评估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樟科植物进化历史的保护 被引量:5 2018年 为评估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樟科这一重要植物类群进化潜力的保护情况,揭示将物种进化历史纳入生物多样性保护评估的重要性,本研究通过对西双版纳地区长期的野外调查并查阅标本记录与文献资料,整理出该地区樟科13属121种物种的具体分布信息,以植物条形码ITS序列作为分子标记构建了反映整个西双版纳地区樟科植物系统发育关系的系统发育树。我们以此为基础,从物种层面分析了各物种的进化特异性(evolutionary distinctiveness,ED),从区域层面分析了自然保护区内、外以及32个行政乡镇的系统发育多样性(phylogenetic diversity,PD),并结合物种丰富度(species richness,SR)与物种濒危等级,综合探讨了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樟科植物进化历史的保护情况。研究发现,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仅拥有整个西双版纳地区54.5%的樟科物种数,却保护了该地区樟科植物约88.8%的进化历史,没有被列入保护范围但却拥有高系统发育多样性的区域有打洛镇、易武乡等。就物种而言,进化特异性相对较高的19个物种中,有5种(26.3%)在自然保护区内没有分布;濒危等级高的54个物种中,有20种(37.0%)在自然保护区没有分布,同时拥有高进化特异性和濒危等级的物种仅有1种不在保护区内分布。结果表明,虽然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樟科这一植物类群的系统发育多样性以及高保护价值物种的保护较好,但仍有部分重要樟科植物的进化历史没有涵盖在现有自然保护区范围内;按照传统方法设定的自然保护区虽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樟科物种的进化历史,但仍然存在与标准化系统发育多样性保护策略相矛盾的地方。因此,今后在建立自然保护区时,应将系统发育多样性考虑在内,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对环境变化的潜力。 侯勤曦 慈秀芹 刘志芳 徐武美 李捷关键词:进化历史 系统发育多样性 自然保护区 DNA条形码 樟科 DNA条形码在热带龙脑香科树种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019年 龙脑香科植物是东南亚地区重要的热带木材来源树种,对其开展DNA条形码评估在林业监管及森林资源保护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通过对龙脑香科植物样品进行rbcL、matK、trnL-trnF和ITS2四个片段的扩增和测序,结合GenBank下载的数据,共获得龙脑香科树种14属244种共计899条序列。通过比较4个片段的通用性、序列特征、种内和种间的遗传变异,基于Best Match (BM)、Best Close Match (BCM)、相似性搜索算法(BLAST)和邻接树(NJ) 4种方法评估DNA条形码对于龙脑香科树种的鉴定能力。结果表明,ITS2在龙脑香科树种中鉴定效率最高,通过优化的扩增体系能够从该科植物叶片中获得较高质量的ITS2片段;叶绿体matK片段扩增和测序效率为100%,且种内及种间遗传变异明显,鉴定成功率高于其它叶绿体片段,并据此提出ITS2和matK适合作为龙脑香科树种的DNA条形码。 胡建霖 刘志芳 慈秀芹 李捷关键词:龙脑香科 DNA条形码 ITS2 MATK 热带地区 浅析环境特征对遗传多样性与物种多样性的平行效应 被引量:4 2017年 遗传多样性与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两个基本层次。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环境特征可能对种群遗传多样性与群落物种多样性产生平行效应。本文对遗传多样性与物种多样性关联模型中环境特征对遗传多样性与物种多样性的平行效应部分进行了具体化介绍。基于群落形成的四个基本过程,即突变与物种形成、选择、漂变和扩散,探讨了环境特征对遗传多样性与物种多样性产生平行效应的理论基础。在全球变化的大背景下,研究环境特征对遗传多样性与物种多样性的平行效应及这两个维度多样性对全球变化响应的异同具有重要的生态学与保护生物学意义。然而,目前大多数生物多样性研究仍然只基于物种多样性一个维度,在同一系统中同时对遗传多样性与物种多样性进行整合研究的工作仍然较少。希望通过本文的总结与讨论,能对国内遗传多样性与物种多样性整合研究起到参考与促进作用。 徐武美 慈秀芹 李捷关键词:环境特征 物种多样性 全球变化 生物多样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