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操瑞青

作品数:37 被引量:153H指数:8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艺术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篇文化科学
  • 1篇艺术

主题

  • 10篇新闻
  • 7篇媒介
  • 5篇媒体
  • 5篇报刊
  • 3篇有闻必录
  • 3篇企业
  • 2篇新媒介
  • 2篇新闻观
  • 2篇新闻观念
  • 2篇新闻伦理
  • 2篇摄影
  • 2篇农村
  • 2篇企业报
  • 2篇企业报刊
  • 2篇清末
  • 2篇文化
  • 2篇伦理
  • 2篇伦理观
  • 2篇民初
  • 2篇公共

机构

  • 32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南京邮电大学
  • 1篇合肥学院

作者

  • 32篇操瑞青
  • 1篇张晓锋
  • 1篇杨庆国
  • 1篇方晓红

传媒

  • 5篇新闻界
  • 4篇国际新闻界
  • 3篇传媒观察
  • 2篇编辑之友
  • 2篇文化产业导刊
  • 1篇新闻记者
  • 1篇江西教育学院...
  • 1篇重庆社会科学
  • 1篇新闻大学
  • 1篇出版发行研究
  • 1篇中国广播
  • 1篇广东广播电视...
  • 1篇广东技术师范...
  • 1篇合肥学院学报...
  • 1篇对外传播
  • 1篇浙江传媒学院...
  • 1篇现代视听
  • 1篇新闻与传播评...
  • 1篇中国网络传播...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6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6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出版、阅读与生意:20世纪30年代初新书业的读书会实践被引量:1
2022年
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的出版商创设读书会现象接连涌现,本文试图探究该现象的基本面貌、兴起原因和历史意义。一方面,借助商业化力量,出版商组织的读书会通常形成完备章程,吸纳大量会员参与,其会员竞赛、购书优惠等活动推动了民国时期的大众阅读。另一方面,通过发行《读书月刊》等杂志,出版机构实现了与读者的互动,为此后的出版实践确立了一种思路,有其出版史价值。不过,民国出版商之所以推出读书会,根源在于政治和经济压力下新书行业面临的经营困境。读书会的繁荣往往被视为出版兴盛的标志,但30年代出版商的这类举动,恰是新书出版市场走向疲软的表征。它为此后新书出版日渐萧条和杂志出版异常繁荣的出版格局埋下了伏笔。
程河清操瑞青
关键词:读书会出版商
企业、媒体与亚文化《:柯达杂志》与近代业余摄影被引量:2
2019年
民国中后期,摄影成为都市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休闲方式,该现象何以形成?以美商柯达公司的《柯达杂志》(1930-1937)为中心,文章试图提供一项答案。作为企业宣传的一部分,柯达公司通过该杂志向读者传播了摄影知识与技能,也灌输了摄影活动在日常生活中无法替代的休闲价值。借助编读互动、公开征稿以及组织竞赛等方式,围绕该杂志形成了以业余摄影爱好者为核心的都市趣缘群体,摄影活动占据了他们的业余时间。就此而言,依托商业力量的消费话语是摄影实践嵌入日常生活的重要助力,大众传媒则是其关键载体。
操瑞青
关键词:企业报刊业余摄影
作为假设的“新闻真实”:新闻报道的“知识合法性”建构被引量:28
2017年
参借帕克等人的理论,本文尝试对"新闻真实"提出一点新的看法。研究认为,认识论意义上"新闻真实"并非"真实"本身,而是一种"假设真实"。作为一种知识,新闻的"知识合法性"确立一方面有赖于受众的信任与接受,另一方面则离不开媒体的合法化努力。就前者而言,尽管受众无法从认识论层面完全了解新闻是否真实从而只能进行假设,但假设的现实根基及其基本特征不断拷问着报道的社会合法性;就后者而言,力求"新闻真实"并赢得受众信任是媒体追寻合法化地位的内在要求,它不得不采用多重方式来追求真实报道。建基于此,"新闻真实"也被转化成了媒体的的职业伦理准则,这一来是为了建构媒体的社会认同,二来则是媒体在对抗外界权力主体时所采用的一个话语策略。
操瑞青
关键词:新闻真实新闻报道知识合法性
我国农村传播研究的历史与困境被引量:2
2018年
我国农村传播研究起步于1982年前后的受众调查,迄今已走过30余年的发展历史。本文简要回顾了该领域的发展历程,并将其总结为起步、探索、崛起及深化四个具体阶段。借助历时性视野的考察,文章重点剖析了我国农村传播研究在当前社会背景与学科环境下所面临的研究困境,分析了困境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文章从理论取向、研究偏向以及研究方法等角度就如何深化该领域的未来研究予以了一定的探讨。
操瑞青
全媒体时代广播的社会责任承担被引量:8
2014年
全媒体时代,广播运作发生了较大变化。新环境下,广播应当采取哪些新形式来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本文认为,广播媒介的突破可以从传播活动的内外两方面来实现。就广播的内在传播活动来说,应当针对广播从业人员、媒介接收渠道、广播内容制作和受众对象细分四个层面逐个突破。就广播作为一种独立的外在社会组织来看,要加快建立应急广播系统并广泛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操瑞青
关键词:广播媒介全媒体社会责任
基于“农家书屋”平台上农村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构建被引量:1
2012年
基于"农家书屋"平台,对农村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在理论梳理基础上,分析了"农家书屋"平台的公共服务现状及机制,并从制度保障体系、平台网络体系、内容供给体系、长效机制体系和评价考核体系五个方面探讨了农村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构建。
杨庆国操瑞青
秉公去私:“公”与早期国人报刊伦理观念的建构被引量:1
2018年
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思想概念之一,"公"自古至今都对中国社会多重观念的形成有着深远影响。本文以晚清为视点,试图思考"公"在早期国人理解报刊过程中产生的影响,尤其是在伦理层面。研究指出,传统"公"的观念渗透到了晚清报人理解报刊媒体的多个面向中,它也由此为彼时报刊思想的建构抹上了一层道德底色。具言之,早期国人对报刊角色的伦理定位、新闻实践的伦理界限、言论自由的伦理边界以及报刊工作者的个人修养等问题的叙述,都呈现出"秉公去私"的道德特性。文章认为,此般在"公"的文化土壤中形成的报刊伦理认知长期不乏其影响,值得进一步探查。
操瑞青
关键词:晚清报刊伦理思想
国货宣传话语与近代中国青年文化的形塑——以《机联会刊》为中心
2021年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国货运动的背景下,企业界为达到宣传国货的目标,将国货宣传话语与重塑青年的社会主题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青年文化。本文以上海机制国货工厂联合会创办的国货行业刊物《机联会刊》为中心,试图揭示上述商业化力量在宣传国货的过程中对近代青年文化的建构。具体而言,上海机制国货工厂联合会借助媒介渠道,将国货宣传话语嵌入青年的个体生活、职业生活、家庭生活以及性别讨论中,从道德思想、职业态度、家庭观念和性别意识等方面进行了形塑和重构,试图打造出企业界期待的"国货青年",构成近代青年文化的特征之一。此种现象,扩充了对近代青年文化的多维理解。
赵瑞操瑞青
关键词:企业报刊青年文化
传播效果研究的新思考:基于大数据时代的探索被引量:10
2014年
作为传播学研究的关键一环,经典的传播效果研究日渐式微,逻辑穷尽。大数据时代的思维变革能否给效果研究注入新的活力和思考?通过对大数据的特征考察与经验分析,文章认为在大数据的预设逻辑之下,传播效果研究领域在研究方法、研究逻辑、研究目的和研究重点上均会产生新的转变。与此同时,大数据环境下的效果研究还需要提出新的规避逻辑,防止落入数据陷阱,回归传播活动中的人性反思。
操瑞青
关键词:大数据思维变革
正面建构红军形象——解读历史上《西行漫记》的传播价值
2013年
《西行漫记》塑造出崭新多样的红军形象,在当时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通过内容分析法的研究,文章将该书所建构的红军形象分为个人形象和群体形象两大类别。其中个人形象包括红军领袖、高级将领、红军"小人物"以及其他人物四个层面;群体形象包括红军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生活五个层面。文章还将《西行漫记》的报道进行了详细解读以具体阐释这两大形象,同时将该书的内容与部分同时期报纸报道展开对比,以期管窥其产生重大历史影响的原因所在。
操瑞青
关键词:《西行漫记》工农红军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