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方珏

方珏

作品数:15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沙洲职业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立项研究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文化科学
  • 4篇哲学宗教

主题

  • 4篇大学生
  • 4篇心理
  • 4篇高职
  • 3篇心理健康
  • 3篇院校
  • 3篇高职院校
  • 2篇职大
  • 2篇职大学生
  • 2篇高职大学生
  • 2篇挫折
  • 1篇大学生创新
  • 1篇大学生创新人...
  • 1篇大学新生
  • 1篇新人
  • 1篇心理健康教育
  • 1篇心理健康教育...
  • 1篇心理能力
  • 1篇心理特点
  • 1篇学业
  • 1篇学业评价

机构

  • 8篇沙洲职业工学...
  • 1篇南京铁道职业...
  • 1篇苏州建设交通...

作者

  • 8篇方珏
  • 1篇刘丽芳
  • 1篇甘良梅
  • 1篇邹文华
  • 1篇魏冉

传媒

  • 2篇沙洲职业工学...
  • 1篇开封教育学院...
  • 1篇辽宁高职学报
  • 1篇传播力研究
  • 1篇人力资源管理
  • 1篇江苏教育研究...
  • 1篇学园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0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心理引导机制探析被引量:1
2014年
高职毕业生就业时存在职业定位不恰当、缺乏就业准备等情况,较易出现自卑、焦虑、依赖、从众等心理,本文探索如何建立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心理的引导机制。
方珏刘丽芳
关键词: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
大学生创新人格培养的途径与机制
2017年
全社会掀起了创新创业的热潮,而创新人格培养是高校创新教育过程中最基础、最结实的一步,本文通过研究调查,提出了大学生创新人格培养的途径,并形成了创新人格培养机制。
方珏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人格
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抗挫折心理能力的途径和方法被引量:1
2017年
根据个性特点开展高职院校大学生抗挫心理能力的培养是教书育人重要部分。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面临不同的挫折,而他们处理问题的能力又有限。文章通过研究不同挫折类型提出提高大学生心理抗挫能力的途径与对策。
方珏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
高职大学生挫折承受力的现状调查
2016年
为了解高职学生的挫折承受力现状,随机抽取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沙洲职业工学院各系各专业各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男生的挫折承受力水平要高于女生;(2)理科生的挫折承受力水平要高于文科生;(3)来自农村的学生的挫折承受力水平要高于来自城市的学生;(4)非独生子女的挫折承受力水平要高于是独生子女;(5)高年级学生的挫折承受力水平要高于低年级学生。
方珏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挫折承受力
参与式学业评价对职业学校心理健康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本研究选取了苏州高职学校的2个平行班级,分成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实践研究,验证新模式的作用,结果显示参与式学业评价模式确实优于传统的评价模式,能够提高心理健康课堂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邹文华方珏
关键词:心理健康学业评价教学
高职院校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某高职院校1 313名2008级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查。结果表明:高职院校大学新生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得分显著低于全国正常成人常模和全国大学生常模;在抑郁、焦虑和恐怖因子中,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独生子女新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新生;除了人际敏感和敌对性,来自农村和城市的新生心理健康水平差异不显著。
方珏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新生症状自评量表心理健康
高职留守学生社会支持、焦虑与心理健康关系
2018年
为了考察高职留守经历大学生社会支持、焦虑与心理健康的关系,采用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特质焦虑问卷和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对156名留守大学生进行调查,并与274名非留守学生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发现:高职留守经历大学生在主客观支持、特质焦虑和UPI得分上,都与非留守经历大学生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的高职留守经历学生在特质焦虑和主观支持、客观支持上均存在显著差异;高职留守经历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中的主客观支持、特质焦虑均与心理健康显著相关;高职留守大学生的主观支持和特质焦虑对其心理健康有显著预测,解释了11.9%的变异。
甘良梅方珏魏冉
关键词:留守经历主观支持特质焦虑
青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00后”已经成为大学生主体,他们成长在新世纪,生活环境安定,物质体验丰富,学习条件优越,成长过程中受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及个体差异的影响。他们的心理有如下特点:竞争意识强,但心理压力大;自主意识明显,但自我调节偏弱;思维多元活跃,但价值取向模糊。面对存在的“内卷”“emo”等现象,提出青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对策,具体包括:着眼于“育”,形成良好的社会心态氛围;着眼于“导”,完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着眼于“防”,建立“家校医警社”协同工作机制。从而构建完善“社会-家庭-学校-个人”四位一体的育人助人工作格局。高校需坚持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结合、发展性与预防性相结合的原则,着力构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提升青年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钱锦东方珏
关键词:青年大学生心理特点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