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晋红中

作品数:391 被引量:1,224H指数:16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315篇期刊文章
  • 71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70篇医药卫生
  • 2篇机械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91篇皮肤
  • 66篇银屑
  • 66篇银屑病
  • 63篇细胞
  • 25篇天疱疮
  • 24篇红斑
  • 21篇肉芽
  • 21篇肉芽肿
  • 21篇皮肤镜
  • 20篇综合征
  • 20篇淋巴
  • 19篇湿疣
  • 19篇皮病
  • 19篇尖锐湿疣
  • 19篇病理
  • 18篇皮肤病
  • 16篇大疱
  • 15篇肿瘤
  • 14篇大疱性
  • 14篇并发

机构

  • 379篇北京协和医院
  • 20篇中国医学科学...
  • 9篇中国医学科学...
  • 8篇北京大学第一...
  • 7篇北京协和医学...
  • 6篇北京大学第三...
  • 6篇北京大学
  • 5篇第四军医大学
  • 4篇复旦大学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中日友好医院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新乡市中心医...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江苏省人民医...
  • 2篇空军总医院
  • 2篇北京航空航天...

作者

  • 389篇晋红中
  • 118篇方凯
  • 97篇刘跃华
  • 55篇王家璧
  • 44篇吴超
  • 40篇孙秋宁
  • 37篇马东来
  • 35篇王涛
  • 34篇李峰
  • 33篇左亚刚
  • 33篇刘洁
  • 31篇王宝玺
  • 30篇渠涛
  • 27篇曾跃平
  • 19篇王宏伟
  • 17篇余晓玲
  • 16篇苏飞
  • 15篇姜国调
  • 13篇郑和义
  • 12篇李丽

传媒

  • 79篇临床皮肤科杂...
  • 59篇中华皮肤科杂...
  • 34篇中国皮肤性病...
  • 24篇中国麻风皮肤...
  • 18篇中国医学科学...
  • 14篇国际皮肤性病...
  • 13篇协和医学杂志
  • 7篇北京医学
  • 6篇中华医学杂志
  • 6篇中华临床免疫...
  • 6篇实用皮肤病学...
  • 5篇中国新药杂志
  • 5篇中华医学会第...
  • 4篇岭南皮肤性病...
  • 4篇皮肤科学通报
  • 4篇中华医学会第...
  • 3篇中国临床药理...
  • 3篇基础医学与临...
  • 3篇中国误诊学杂...
  • 3篇罕见病研究

年份

  • 5篇2023
  • 4篇2022
  • 6篇2021
  • 19篇2020
  • 14篇2019
  • 23篇2018
  • 39篇2017
  • 37篇2016
  • 13篇2015
  • 29篇2014
  • 14篇2013
  • 22篇2012
  • 20篇2011
  • 20篇2010
  • 12篇2009
  • 8篇2008
  • 11篇2007
  • 18篇2006
  • 12篇2005
  • 8篇2004
39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瘤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黄瘤病临床表现为皮肤及皮下组织或肌腱处出现黄或红黄色斑疹、丘疹、结节或斑块,组织病理中出现黄瘤细胞或大的泡沫细胞为特征,常有脂质代谢的紊乱及其他系统方面的异常。黄瘤的分类可根据病因和形态/部位进行分类,根据病因可分为正常...
晋红中
关键词:黄瘤病泡沫细胞脂质代谢病因分类组织病理
文献传递
皮肤淋巴细胞浸润症1例
2006年
报告1例皮肤淋巴细胞浸润症。患者女,55岁。右颧部紫红色斑块2月,组织病理示真皮毛囊周围、毛细血管周围大量淋巴细胞团块状浸润;免疫组化示CD4+T细胞为主的淋巴细胞浸润。经雷公藤等药物治疗10周后,皮损消退。
李峰晋红中
关键词:淋巴细胞浸润斑块紫红色
ELISA技术检测寻常型天疱疮桥粒芯蛋白3抗体水平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评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桥粒芯蛋白(desmoglein,Dsg)3抗体在寻常型天疱疮(PV)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来自不同中心的106例PV患者和106例对照人群血清标本编盲后,进行ELISA检测抗Dsg3自身抗体和间接免疫荧光(IIF)法检测血清天疱疮自身抗体。结果:EIISA法检测Dsg3抗体敏感度为77.4%,特异性为94.3%;IIF法检测抗体敏感度为79.2%,特异性为94.3%。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LISA方法检测Dsg3抗体对于寻常型天疱疮的诊断是一种较好的辅助方法。
闫言徐浩翔晋红中陈金波曾跃平陈喜雪钟珊汪科赵俊郁李妍朱学骏
关键词:天疱疮寻常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天疱疮皮损出现疣状角化样改变的临床意义
2011年
目的:探讨天疱疮病程中皮损出现疣状角化样改变的意义。方法:对3例落叶型天疱疮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和随诊过程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3例天疱疮患者在病情好转过程中,原有皮疹处出现疣状角化样改变,组织病理显示皮肤乳头瘤样改变,表皮浅层可见不连续的棘层松解现象,直接免疫荧光显示棘细胞间IgG网状沉积,病情出现反复。结论:在天疱疮患者随诊过程中,皮损出现疣状角化样改变可以作为复发的危险标记。
渠涛何春霞李莉曾跃平方凯晋红中王宝玺
关键词:天疱疮
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在皮肤科的应用被引量:1
2011年
肿瘤坏死因子α是由多种细胞分泌的一种炎性因子,其抑制剂目前市场上有3种:英利昔单抗、依那西普及阿达木单抗。在皮肤科领域,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仅批准本类药物用于银屑病及银屑病性关节炎的治疗。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TNF—α抑制剂可用于更多类型皮肤疾病的治疗,并成功治疗了如化脓性汗腺炎、坏疽性脓皮病和毛发红糠疹等多种其他类型的炎症性皮肤病。为此,概述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在治疗皮肤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苏飞晋红中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皮肤疾病
皮肤浆细胞增多症1例
2018年
1病历摘要 患者男,43岁。因头面部及背部暗红斑和斑块2年于2016年4月613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门诊。2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面部、头皮及背部逐渐出现绿豆至钱币状大红斑,部分红斑逐渐增厚呈斑块状,无瘙痒及疼痛等不适。既往体健,无光敏史,家族史无类似疾病患者。
景万仓王涛刘跃华晋红中方凯
关键词:浆细胞增多症皮肤
基于深度学习的皮肤影像分类被引量:7
2018年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深度学习技术在图像分类、检测等任务中相对传统模式识别方法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突破。2017年1月,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采用深度学习方法对皮肤镜和临床皮损图像进行自动分类,并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相关研究成果,代表了皮肤图像自动分析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本文从数据库建立、研究方法设计以及试验结果分析等角度对这一研究工作进行解读,并分析国内皮肤影像计算机辅助诊断的研究现状,以及未来多源皮肤影像大数据分析与智能辅助诊断的发展空间,以期推进我国皮肤疾病的医疗诊断水平。
周航宁谢凤英姜志国刘洁晋红中孟如松崔勇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诊断卷积神经网络
桥粒芯蛋白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落叶型天疱疮血清抗体的评价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 探讨桥粒芯蛋白1(Dsg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落叶型天疱疮(PF)血清学抗体的意义.方法 将80例PF患者和132例对照人群的血清标本进行编盲,用ELISA法检测所有标本中抗Dsg1自身抗体,同时应用间接免疫荧光(IIF)法检测所有标本的抗体滴度,操作过程为随机检测,最后将两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75例PF患者和5例对照人群(包括1例不确定值,大疱性类天疱疮、SLE、皮肌炎、湿疹及健康者各1例)Dsg1 ELISA为阳性,71例PF患者和0例对照人群IIF为阳性.Dsg1ELISA的敏感性为93.8%(95%可信区间0.85~0.98),特异性为96.2%(95%可信区间0.91~0.99).IIF的敏感性为88.8%(95%可信区间0.82~0.96),特异性为100%(95%可信区间0.96~1.00).两者相比,敏感性(P=0.289)和特异性(P=1.0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sg1 ELISA是一种简便、敏感、特异的血清学检测方法,可作为诊断PF的一种辅助手段.
钟珊汪科赵俊郁李妍陈喜雪闫言陈金波徐浩翔曾跃平晋红中朱学骏
关键词:天疱疮桥粒芯糖蛋白1
泛发性脓疱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及其下游因子相关表达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检测泛发性脓疱性银屑病(GPP)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CD1)及其配体,以及下游NF-κB的表达。方法采用Trizol法提取9例GPP患者及10例健康对照者PBMC中总RNA,应用逆转录PCR检测PDCD1、PD-L1、PD-L2及NF-κBmRNA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23例GPP患者及24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IL-22及IL-4含量。结果GPP组PDCD1mRNA相对表达量为3.13±4.62,健康对照组为23.70±15.33,两组比较,t=3.40,P〈0.05。GPP组PD.L1、PD-L2相对表达量分别为(5.70±3.07)×10-4、(0.95±0.71)×10-4,健康对照组分别为(2.00±1.98)×10-4、(0.16±0.20)×10-4,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96、3.38,均P〈0.05)。两组间NF-κBmRNA相对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IL-4、IL-17、IL-22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01)。结论PDCD1及其配体在GPP患者PBMC中异常表达,可能在GPP的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朱腾晋红中
关键词:银屑病
激素联合依那西普治疗多发坏疽性脓皮病1例
报告1例发生于青少年的多发坏疽性脓皮病.患者男,17岁,骶部、面部、双小腿多发肿物、溃疡伴疼痛1 0月,加重1月.经实验室检查及组织病理确诊为坏疽性脓皮病,合并血液系统损害.予系统性糖皮质激素联合依那西普治疗后皮疹明显好...
吴超晋红中
共3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