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中宏

作品数:23 被引量:246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冀东油田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篇天文地球
  • 1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17篇南堡凹陷
  • 17篇凹陷
  • 10篇油气
  • 6篇油气藏
  • 6篇盆地
  • 6篇气藏
  • 5篇地层
  • 5篇勘探
  • 5篇层序
  • 5篇储层
  • 4篇隐蔽油气藏
  • 4篇渤海湾盆地
  • 4篇层序地层
  • 3篇盐岩
  • 3篇油气藏勘探
  • 3篇碳酸
  • 3篇碳酸盐
  • 3篇碳酸盐岩
  • 3篇气藏勘探
  • 3篇主控因素

机构

  • 19篇中国石油冀东...
  • 7篇中国地质大学
  • 5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河南理工大学
  • 1篇山东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勘探...
  • 1篇中国石油

作者

  • 22篇曹中宏
  • 8篇董月霞
  • 4篇周海民
  • 4篇刘国勇
  • 3篇陈蕾
  • 3篇刘蕴华
  • 3篇郭少斌
  • 3篇冯有良
  • 3篇李思田
  • 2篇刘翠琴
  • 2篇刘晓
  • 2篇王政军
  • 2篇张红臣
  • 2篇刘永昌
  • 2篇王建伟
  • 2篇张晓龙
  • 2篇王琦
  • 2篇杨赏
  • 1篇付兴深
  • 1篇王华

传媒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石油天然气学...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石油学报
  • 1篇地质论评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新疆石油地质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中国石油勘探
  • 1篇古地理学报
  • 1篇河南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学会...
  • 1篇第五届中国石...
  • 1篇第十四届全国...

年份

  • 3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0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老爷庙地区东营组储层特征及有利含油相带预测被引量:8
2000年
老爷庙地区东营组主要发育有扇三角洲、湖泊三角洲、近岸水下扇、水下重力流和湖泊等沉积体系。油气主要分布于 (扇 )三角洲前缘和 (扇 )三角洲平原的前端 ,其中尤以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的储集物性最好 ,对油气聚集非常有利 ,是主要的储集砂体。储层以粒间溶蚀孔为主 ,且随层位的加深孔径减小 ,为中低孔、中低渗型储层 ,储层物性受沉积相带影响 ,它们对油气的聚集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庙北地区Ed3 凝析油气藏的勘探应予以重视 ,庙南地区Ed1可能成为下步勘探的主要目标区 ,庙南地区Ed3
刘晓曹中宏刘翠琴李雪芹
关键词:东营组油气富集储层特征
冀东南堡凹陷断裂系统的多重分形研究被引量:8
2005年
南堡凹陷的断裂对油气聚集起着重要的作用,利用多重分形方法分析了断裂与油田分布之间的关系;并根据南堡凹陷明化镇组底界断裂分布,计算了凹陷及其下属的五个构造带的多重分维值。分析了南堡凹陷多重分维值的特征和影响多重分维值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南堡凹陷断裂分布具有很好的自相似性,相关系数在0.99以上,断裂系统具有分形结构。并指出了油气聚集的有利区带。
徐亚军杨坤光董月霞曹中宏
关键词:分维值油气聚集构造带明化镇组南堡凹陷有利区带
南堡凹陷滩海地区天然气特征及其成藏主控因素
南堡凹陷是渤海湾盆地北部典型的小而肥富油气凹陷,研究表明,南堡凹陷发育东三段、沙一段和沙三段三套烃源岩.东三段烃源岩成熟度较低对油气贡献较小,而沙一段和沙三段为南堡凹陷最重要的2套烃源岩.其中滩海地区沙三段为一套灰黑色或...
董月霞曹中宏王政军赵忠新王建伟刘永昌
关键词: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成藏机理南堡凹陷
南堡凹陷南部物源区中深层碎屑岩储集层特征
近期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南部物源区中深层4000m之下发现了优质碎屑岩储层,展示了本区岩性油气藏的勘探潜力.为了查明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南部物源区中深层碎屑岩有利储集相带分布规律,寻找相对优质的储集层段,对研究区中深层开展储...
陈蕾杨赏曹中宏王琦刘国勇
关键词:油气藏碎屑岩储层勘探潜力
渤海湾盆地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与深部储集层特征——以南堡凹陷南部古近系沙一段为例被引量:46
2014年
利用岩心、常规薄片、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等分析化验资料,结合常规物性分析对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南部沙一段辫状河三角洲砂岩储集层物性、储集空间类型进行系统研究,探讨南部物源区沙一段储集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揭示沙一段在深层(4 000 m以深)形成优质高产储集层的原因。研究区沙一段砂岩储集层岩性主要为砂砾岩、含砾不等粒砂岩和中—粗砂岩,岩石类型以岩屑质长石砂岩为主,石英、变质岩岩屑等刚性颗粒含量较高,杂基含量少,颗粒支撑;储集层平均孔隙度为12.8%,平均渗透率为154.9×10-3μm2,为低孔、中高渗型;储集空间以原生孔隙和次生溶蚀孔为主。母岩类型、沉积环境和沙一段异常高压是控制储集层物性的主导因素。推测渤海湾盆地4 000 m以深广泛发育具有较高自然油气产能的优质砂岩储集层,常规砂岩油气藏勘探有望进一步向深部拓展。
董月霞杨赏陈蕾王琦曹中宏
关键词: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沙一段辫状河三角洲储集层特征
南堡凹陷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残丘圈闭勘探潜力及意义被引量:23
2015年
通过岩心描述、露头观察、成像测井解释、试油资料统计及地震剖面解释,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分析,借鉴鄂尔多斯盆地、塔里木盆地及渤海湾盆地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潜山岩溶储层形成及成藏模式,深入研究了南堡凹陷奥陶系碳酸盐岩潜山岩溶储层的特征及主控因素、发育模式,提出南堡凹陷奥陶系潜山岩溶残丘圈闭是该区下古生界潜山油气勘探的潜在新领域.南堡凹陷奥陶系潜山岩溶储层主要是缝洞型储层,垂向上主要分布于水平潜流带及垂直渗流带,有利储层主要分布于潜山不整合面之下<100m的范围内、少数也可深达200m以上.该储层的形成主要受控于喜马拉雅期暴露大气淡水溶蚀作用,当时的岩溶古地貌及断裂-裂缝的发育控制了奥陶系潜山岩溶储层的发育与分布,南堡凹陷中南部总体处于岩溶斜坡并形成了优质的潜流带缝洞储层,仅其中的次级高地因发育风化残积层及垂直渗流带较厚等原因导致储层变差.亮甲山组顶部及下马家沟组顶部分别发育1套厚达20~30m的膏溶角砾岩,因其泥质含量高可作为油气盖层/隔层,与上覆古近系 白垩系区域盖层及下马家沟组、上马家沟组2套潜山岩溶储层形成2套有利储盖组合,并在南堡凹陷中南部斜坡区形成多个岩溶残丘地层-成岩岩性圈闭,成为南堡凹陷下古生界潜山有利油气勘探新领域.类似潜山岩溶残丘圈闭在渤海湾盆地其他地区如冀中坳陷、黄骅坳陷大港油田探区及济阳坳陷也有分布,可作为渤海湾盆地下古生界潜山油气勘探的新领域,值得深入研究与探索.
董月霞赵宗举曹中宏汪建国龚发雄王培玺吴和源曹芮宁邹刚
关键词:缝洞储层碳酸盐岩奥陶系南堡凹陷渤海湾盆地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南部古近系沙河街组一段古水体特征被引量:22
2016年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的古水体特征研究程度较低。以南堡凹陷南部为例,采用多种方法,分析了沙河街组一段沉积时期水体的古盐度和古水深。根据Sr/Ba值、Rb/K值和特殊藻类化石,认为其古盐度为微咸—半咸。通过Sr/Cu值和孢粉化石2种手段,恢复了研究区沙河街组一段沉积时期的古气候,认为其为潮湿气候但存在干湿波动。根据Mn/Fe值变化、干酪根类型和藻类化石以及似瘤田螺的发现,恢复了该时期的相对古水深,并结合自生黏土矿物、沉积构造和沉积相等,通过加权平均值的方法定量计算古水深,得出研究区沙一段中亚段顶部沉积时期水体较浅,为4~15m,而沙一段下亚段沉积时期水体较深,为4~30m。综合分析认为,南堡凹陷南部沙河街组一段沉积时期的古盐度和古水深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古气候条件和古地形背景。
杜庆祥郭少斌沈晓丽曹中宏张晓龙李媛姝
关键词:古盐度古气候古水深古近系渤海湾盆地
南堡凹陷老爷庙地区古近系东营组沉积体系及其主控因素被引量:3
2013年
老爷庙地区古近系东营组发育扇三角洲、水下重力流、近岸水下扇和湖泊等沉积体系。综合研究表明,构造演化、背斜形态以及同沉积断裂对老爷庙地区东营组沉积体系的发育和分布起到主要的控制作用。其中,构造演化控制扇三角洲的发育与演化,滚动背斜决定扇三角洲平面分布,同沉积断裂主导沉积物分散体系和砂体的分布样式。老爷庙地区东营组沉积体系的主控因素的研究对该区沉积模式的建立和砂体预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曹中宏贺锋郑治宇王开忠
关键词:主控因素
南堡凹陷北部沙三段岩性圈闭识别与评价被引量:3
2012年
在南堡凹陷层序地层学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钻井、测井、岩心分析等资料,对三维地震数据体进行三级层序界面解释、沿层序解释界面分时窗进行地震属性提取、地震属性特征分析,确定了有利的岩性圈闭发育区,并在三级层序解释界面的控制下,根据不同体系域砂体的发育类型,运用储层反演、速度场分析等方法对岩性圈闭的物性特征、含油性等进行综合评价后,确定了有利岩性圈闭。通过南堡凹陷北部沙三段岩性圈闭识别与评价实践,在南堡凹陷北部沙三段识别出有利岩性圈闭20个,并通过综合评价提出了9口井的井位,确定了该区岩性油气藏勘探的基本思路,指明了该区油气勘探的方向,对该区岩性油气藏的勘探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曹中宏杨晓利康海军
关键词:岩性圈闭层序地层地震技术南堡凹陷
陆相断陷盆地隐蔽油气藏成因类型及控制因素——以南堡凹陷为例被引量:10
2007年
南堡凹陷隐蔽油气藏以上倾尖灭、透镜体、断层—岩性及不整合遮挡和超覆等类型为主,其分布受不同类型坡折带,如断裂坡折带、挠曲坡折带、沉积坡折带和侵蚀坡折带等控制。隐蔽油气藏成藏主控地质因素是断裂,其中同沉积基底大断裂控制了决定隐蔽圈闭形成和分布的各类坡折带的形成,而油源断裂则起到了将油气从烃源区输导到隐蔽圈闭中聚集成藏的关键作用。隐蔽油气藏成藏需要经过3个阶段:断裂控坡折带—坡折带控隐蔽圈闭—油源断裂输导成藏。
罗群周海民董月霞曹中宏
关键词:隐蔽油气藏坡折带南堡凹陷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