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恩替卡韦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量效关系及安全性的研究被引量:6
- 2007年
-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ET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感染的量效关系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选择未经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按1:1:1的比例分为3组:ETV0.5mg/d组、ETV0.1mg/d组和安慰剂组,治疗28d,停药观察56d,然后用ETV0.5mg/d开放治疗48周,再次停药观察24周。结果:ETV0.5mg/d的疗效优于0.1mg/d,停药后HBV DNA的反跳也较缓慢。开放治疗期间有81.6%的受试者HBV DNA<0.7mmol/ml,HBeAg/抗HBe的血清转换率为7.9%,但停药后80%的受试者HBV DNA再度升高。给药组和安慰剂组受试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428),开放治疗期间未发现与恩替卡韦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ETV有较强的抗HBV活性,其抗病毒作用与剂量相关。恩替卡韦0.5mg/d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更为有效和安全。
- 马秀云蔡晧东徐艳丽卜志军曹传梅
- 关键词:恩替卡韦乙型肝炎病毒量效关系安全性
- 恩替卡韦与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作用与安全性的对照研究被引量:35
- 2007年
- 目的:比较恩替卡韦和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作用与安全性。方法:33例未经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恩替卡韦组(16例)、拉米夫定组(17例)。恩替卡韦组与拉米夫定组的剂量分别为0.5mg/d和100mg/d。疗程为48~96周。观察两药对HBV DNA、ALT、e抗原/e抗体血清转换的影响及其所致不良反应。结果:在治疗24周和48周时,恩替卡韦组和拉米夫定组未检测到HBV DNA的病例分别为56.25%,29.41%;87.50%,29.41%。e抗原阴转率与e抗原/e抗体血清学转换率以及不良反应2组无明显差异。结论:恩替卡韦与拉米夫定比较能更有效的抑制HBV复制,不良反应与拉米夫定相似。因此,可以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长期治疗。
- 蔡晧东马秀云曹传梅徐艳利卜志军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恩替卡韦拉米夫定
- 膦甲酸与电解质紊乱
- 2001年
- 膦甲酸(foscarnet,可耐)是一种抗病毒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疱疹类病毒、HIV和HBV等感染.据近年国外资料报道,该药可引起过敏反应、肾功能损害和电解质紊乱等.现将Reactions数据库1991~2000年国外应用膦甲酸引起电解质紊乱的病例综合报道如下.
- 吴璐曹传梅
- 关键词:膦甲酸电解质紊乱抗病毒药物药物不良反应
- 热碘油栓塞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研究被引量:1
- 2001年
- 李常青许东海张伟曹传梅
- 关键词: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热碘油栓塞
- 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抗病毒治疗被引量:2
- 2001年
- 石景昱曹传梅
-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慢性抗病毒治疗
- 干扰素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0年随访研究被引量:6
- 2001年
- 李秀兰崔振宇曹传梅蒋荣猛刘玉英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药物治疗干扰素Α
- 氨基葡萄糖胶囊引起肝损害被引量:3
- 2006年
- 董庆华曹传梅
- 关键词:氨基葡萄糖葡立胶囊肝损害胃部不适毒物接触史症状加重
- 抗乙肝病毒药物临床应用有关问题的探讨
- 2004年
- 本文根据临床工作体会并结合近年研究报道,对抗乙肝病毒药物临床应用的有关问题,包括治疗时机、药物的选择、疗效的判断、疗程以及特殊人群用药等问题进行探讨。
- 曹传梅蔡晧东
- 关键词:抗乙肝病毒药物拉米夫定干扰素
- 伊曲康唑胶囊引起肝炎被引量:4
- 2005年
- 曹传梅
- 关键词:伊曲康唑胶囊肝炎肝功能异常移动性浊音自觉症状蜘蛛痣
- 阿德福韦治疗失代偿期慢性乙型肝炎九例被引量:16
- 2006年
- 阿德福韦(adefovir)是新一代核苷类抗病毒药物,能有效抑制逆转录病毒、嗜肝病毒和疱疹病毒等各种病毒的复制和表达,不仅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且对于拉米夫定等耐药的变异病毒株同样有效。绝大多数患者在使用阿德福韦治疗后,血清HBVDNA水平可下降3~4log值,肝功能稳定和改善。我们报道9例对拉米夫定耐药的失代偿期慢性乙型肝炎(乙肝)使用阿德福韦治疗24周的临床疗效。
- 蔡晧东马秀云曹传梅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阿德福韦失代偿期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拉米夫定耐药逆转录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