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其聪
- 作品数:50 被引量:107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 发文基金:海南省卫生厅科学研究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常规方法对恶性肿瘤并发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分析
- 目的:探讨溶栓、抗凝等常规方法对恶性肿瘤并发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方法:34例恶性肿瘤并发的DVT患者为观察组,选择34例创伤或手术后并发的DVT患者为对照组,两组均给予溶栓、抗凝等常规治疗,比较两组...
- 朱其聪王亚辉陈尼卡陈路明张正义徐斌
- 关键词:恶性肿瘤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
- 骨唾液酸蛋白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骨唾液酸蛋白(BSP)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取不同分级的前列腺癌组织(68例)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22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检测BSP的表达情况。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前列腺癌患者术前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 )的含量。结果大多数前列腺癌高表达BSP,阳性率为76.47%(52/68),高于前列腺增生组织的13.64%(3/22)(χ2=27.614,P<0.001),周边正常腺组织无或低表达BSP。68例前列腺癌组织按Gleason分级系统进行病理分级,分化良好、分化中等和分化不良癌组织中BSP的表达率分别为75.0%(12/16)、77.5%(31/40)和75.0%(9/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7,P=0.972)。病理分期pT2、pT3、pT4癌组织中BSP的表达率分别为62.2%(23/37)、95.2%(20/21)和90.0%(9/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38,P=0.009)。BSP阳性前列腺癌患者的血清tPSA含量[(69.06±25.52)μg/L]高于BSP阴性患者[(38.00±21.64)μg/L](F=19.355,P<0.001)。结论 BSP在前列腺癌中高表达,与病理分期、血清tPSA含量相关,可能与前列腺癌的生物学行为有关。
- 朱其聪毛高才吕扬王亚辉杨琳余书勇
-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骨唾液酸蛋白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免疫组织化学
- 贝伐单抗对耐顺铂肺腺癌SPC-A1/DDP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
- 目的:采用贝伐单抗联合或不联合顺铂对荷 SPC-Al/DDP 裸鼠移植瘤的生长进行干预处理,探讨贝伐单抗对肺腺癌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耐顺铂肺腺癌 SPC-Al/DDP 裸鼠移植瘤模型,将20只荷瘤裸鼠随机分成...
- 戴明罗荣城梁卫江郑大勇朱其聪蔡艳军
- 关键词:贝伐单抗多药耐药性
- 文献传递
- 透明质酸酶、喜辽妥软膏治疗多西紫杉醇外渗性大鼠皮肤损伤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探讨单用或联合局部注射透明质酸酶、外涂喜辽妥软膏对多西紫杉醇外渗致大鼠损伤的防治效果。方法:将30只SD大鼠双侧侧腹部制作成多西紫杉醇血管外渗模型后随机分为6组:局部注射透明质酸酶,外涂喜辽妥软膏,局部注射透明质酸酶+外涂喜辽妥软膏,外涂生理盐水,局部注射生理盐水,模型对照组不进行任何防治措施。观察各组大鼠外渗性损伤发生率、损伤程度(损伤面积的AUC)、损伤愈合时间。结果:单用透明质酸酶组的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外涂喜辽妥软膏组、外涂生理盐水组、局部注射生理盐水组、模型对照组(P<0.05),其损伤面积AUC和损伤愈合时间显著低于其他4组(P<0.01);单用喜辽妥软膏外涂的损伤发生率与生理盐水外涂组、模型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其损伤面积AUC和损伤愈合时间显著低于生理盐水外涂组、模型对照组(P<0.01);透明质酸酶+外涂喜辽妥软膏组的损伤面积AUC和损伤愈合时间大于单用透明质酸酶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用透明质酸酶局部注射、喜辽妥软膏外涂对多西紫杉醇外渗性损伤均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单药透明质酸酶局部注射疗效最佳,联合用药未能提高疗效。
- 朱其聪罗荣城李爱民缪景霞罗宇玲梁卫江戴明
- 关键词:透明质酸酶多西紫杉醇药物疗法
- 射波刀在脑转移瘤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6年
- 脑转移瘤是较常见的颅内肿瘤,也是目前颅内肿瘤患者致残或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上升,脑转移瘤的发生率也增高。脑转移瘤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放疗、化疗及分子靶向治疗,任何单一治疗方式的疗效均不理想,个体化综合治疗是趋势。随着对脑转移瘤研究的深入,治疗技术的进步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视,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在脑转移瘤综合治疗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射波刀作为立体定向放射的新利器,对脑转移瘤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文对脑转移瘤常规治疗方法及射波刀在脑转移瘤治疗中的优势及疗效进行综述。
- 朱其聪余书勇
- 关键词:脑转移瘤射波刀
- 胃癌中医证型与P53、PCNA、CerB-2表达的关系分析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探讨胃癌中医证型与P53、PCNA、CerB-2表达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行胃癌根治性手术或姑息术治疗的胃癌患者142例,根据胃癌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为肝气犯胃证、胃热伤阴证、气滞血瘀证、痰湿凝结证、脾胃虚寒证、气血亏虚证共6个证型,所有患者胃癌切除组织石蜡包埋,切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53、PCNA、CerB-2蛋白的表达,分析不同证型患者病灶组织中P53、PCNA、CerB-2表达差异。结果:142例患者中医证型包括肝气犯胃证27例、胃热伤阴证25例、气滞血瘀证21例、痰湿凝结证19例、脾胃虚寒证34例、气血亏虚证16例;痰湿凝结型、气滞血瘀型、肝气犯胃型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4.74%、80.95%、77.77%高于胃热伤阴型、脾胃虚寒型、气血亏虚型48.00%、41.18%、37.50%(P<0.05);气滞血瘀型、气血亏虚型、胃热伤阴证、痰湿凝结型PCNA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48%、87.50%、80.00%、73.68%,高于脾胃虚寒型、肝气犯胃型44.12%、40.74%(P<0.05);气滞血瘀型、气血亏虚型、痰湿凝结型CerB-2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5.24%、89.47%、75.00%,高于胃热伤阴型、脾胃虚寒型、肝气犯胃型48.00%、44.12%、37.04%(P<0.05);各中医证型与P53、PCNA、CerB-2蛋白阴性与阳性表达的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s回归结果显示肝气犯胃证与P53的表达呈正相关,与PCNA、CerB-2蛋白的表达水平呈现负相关;气滞血瘀证与PCNA、CerB-2蛋白的表达水平呈现正相关;痰湿凝结证与P53、CerB-2蛋白的表达水平呈现正相关;脾胃虚寒证与P53、PCNA、CerB-2蛋白的表达水平呈现负相关;气血亏虚证与P53蛋白的表达水平呈现负相关。结论:不同中医证型胃癌患者胃癌组织中PCNA、P53、Cerb B2表达存在差异。
- 岳亚丽徐梦姗朱其聪王亚辉
- 关键词:胃癌中医证型P53蛋白PCNA蛋白
- 银环蛇咬伤3例救治体会
- 2002年
- 朱其聪
- 关键词:蛇咬伤银环蛇救治病例报告
- 膀胱与前列腺交界处多向分化癌3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为探讨膀胱与前列腺移行处多向分化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本文收集我院3个典型病例资料及组织标本,进行常规制片及免疫组化检测,分析其临床特点、病理组织形态及免疫组化特征。发现3例均发生于老年人,病变均累及膀胱与前列腺,以排尿困难为主要症状及首发症状,均有慢性尿道、前列腺炎症病史;2例按膀胱癌进行化疗生存期均未达15个月,1例未化疗行比鲁卡胺、抑那通及帕米膦酸二钠治疗,目前生存期为28个月,尚存活。3例癌组织形态均呈多样性,既有尿路上皮癌的特征又有前列腺癌的特征,3例均有前列腺大导管的化生与不典型增生;免疫组化检测显示HCK、LCK、p53、p63、PSA、P504S阳性,Vimentin、S-100阴性,Ki-67增殖指数平均为77%。
- 毛高才朱其聪沈宏峰涂瑞沙闫庆国
- 关键词:前列腺癌尿路上皮癌多向分化
- 多西紫杉醇外渗致皮肤损伤护理1例
- 多西紫杉醇是一种新型抗肿瘤药,临床上主要应用于卵巢癌、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等。多西紫杉醇是紫杉醇半合成的衍生物,作用机制主要是促进小管聚合成为稳定的微管,并抑制其解聚,减少小管的数量,也可通过破坏微管的网状结构,抑制细胞...
- 缪景霞朱其聪罗宇玲徐倩
- 关键词:多西紫杉醇抗肿瘤药液体外渗毒副反应
- 文献传递
- 抗肿瘤药外渗性皮肤损伤的防治进展
- 抗肿瘤药外渗是化疗过程中常见并发症之一。药物渗漏到皮下组织,可引起局部红肿、疼痛。甚至造成皮肤组织坏死。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应引起广泛重视。以预防为主,一旦发生药物外渗。
根据不同外渗药物。立即采取相应处理。...
- 朱其聪缪景霞尤长宣罗荣城
- 关键词:抗肿瘤药皮肤损伤药物渗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