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文
- 作品数:5 被引量:17H指数:3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miR-17-5p、miR-17-3p和miR-20a-5p在胃间质瘤中表达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探讨miR-17-5p、miR-17-3p及miR-20a-5p在胃间质瘤(gastric stromal tumor,GST)中的差异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提取正常胃组织及GST组织共72例标本的总RNA,应用Real time RT-PCR方法检测miR-17-5p、miR-17-3p及miR-20a-5p的表达,用SPSS 19.0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3个miRNA间的相关性。结果在GST中,miR-17-3p、miR-17-5p在肿瘤组织中表达较胃正常组织低(P<0.001),但是在低危组和中高危组GST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R-20a-5p表达在胃正常组织、低危组和中高危组之间均有差异表达,且随着恶性度的增加而下降(P<0.001),3种miRNA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侵袭、转移、年龄、肿瘤最大直径和核分裂象密切相关,而与瘤体是否破溃无关。结论 miR-17-5p、miR-17-3p、miR-20a-5p在GST中下调并相互作用可能是促进GST发生、发展因素之一。
- 肖军汪其贤朱尤庆夏冰朱晓文王新涛
- 关键词:胃间质瘤实时荧光定量
- CD4+CD25+叉头框蛋白p3+调节性T细胞在结直肠癌中抑制肿瘤免疫的机制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 探讨CD4+CD25+叉头框蛋白p3(Foxp3)-+调节性T细胞在结直肠癌中抑制肿瘤免疫的机制。方法收集结直肠癌组织48例,息肉组织22例,正常组织21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Foxp3-+调节性T细胞及白细胞介素(IL)-10阳性肿瘤细胞在上述组织中的含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Foxp3及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STAT3)mRNA在不同组织中的基因表达,同时采用x2检验分析上述指标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Foxp3及IL-10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阳性细胞表达率分别为45.8%和68.8%,较息肉组织(13.6%和31.8%)及正常组织(9.5%和23.8%)显著升高(P〈0.01),肿瘤组织中Foxp3及STAT3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44±0.059、0.343±0.036,较息肉组织(0.322±0.020、0.212±0.028)及正常组织(0.309±0.016、0.202±0.021)明显升高(P〈0.01),结直肠癌组织中Foxp3与STAT3基因表达量呈正相关(r=0.526,P〈0.05),Foxp3与IL-10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314,P〈0.05),肿瘤组织中Foxp3的表达量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明显相关(P〈0.05),与年龄、性别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通过Foxp3及其他相关抑制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抑制肿瘤免疫,进而引起肿瘤免疫逃逸,从而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
- 朱晓文王欣朱尤庆陈志芬兰海吴洲清陈家宽
- 关键词:调节性T细胞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结直肠癌肿瘤免疫
- 调节性T细胞与结直肠癌
- 2014年
- CD4+ CD25+ Foxp3+调节性 T 细胞( Treg)是由Sakaguchi 等于1995年首次发现并报道的一类具有特殊抑制功能的 T 细胞亚群,目前已被广泛深入地研究,发现它与多种肿瘤的发生相关,本文针对其与结直肠癌(CRC)的相关性综述如下。
- 朱晓文朱尤庆
- 关键词:TREGFOXP3结直肠癌预后
- EUS—FNA细胞学检查对胰腺囊性病变良恶性鉴别的荟萃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通过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 endoscopicultrasonography guided fine-needle aspiration, EUS-FNA)获得的细胞学、囊液的生物化学、肿瘤标志物等信息是目前诊断胰腺囊性病变(pancreaticcysticlesions,PCLs)的有效手段之一。最近许多前瞻性研究评估了EUS-FNA的安全性,
- 汪其贤朱尤庆肖军郭毅张虎朱晓文王新涛
- 关键词:胰腺囊性病变细胞学良恶性鉴别FNAEUS细针穿刺活检
- 白云母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治疗作用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探讨白云母对碘乙酰胺诱导的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雌性SD大鼠通过直肠给药注入碘乙酰胺,诱导溃疡性结肠炎模型。48只大鼠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6组: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白云母组(360mg/kg)、高剂量白云母组(720mg/kg)、5-氨基水杨酸(5-ASA)组和白云母联合5-ASA组(联合治疗组),每组8只。药物治疗7d后评估各组大鼠体重、疾病活动指数(DAI)、形态学损伤和组织学评分。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肿瘤坏死因子仅(TNF-仅)、白细胞介素8(IL-8)的浓度和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力,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评价核因子KB的活性。组问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或秩和检验。结果各组大鼠的治疗后体重、形态学评分、组织学评分、血浆TNF—O/_浓度,肠组织MPO活力和核因子KB活性均与白云母剂量显著相关(r=0.573、-0.647、-0.569、-0.681、-0.811、-0.842,均P〈0.05)。高剂量白云母组与5-ASA组相比在治疗后体重、DAI、形态学损伤、组织学评分、IL-8浓度、TNF-a浓度、MPO活力、核因子KB活力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66±5)比(167±5)g,0.33(0.00,1.17)比0.17(0.00,0.83),2.50(2.00,4.00)比3.00(2.00,3.00),3.00(2.00,3.00)比2.50(2.00,3.00),(109±17)比(111±15)pg/ml,(166±38)比(155±45)pg/ml,(52±6)比(49±4)U/g,7.39±0.42比7.41±0.34,均P〉0.05]。联合治疗组的MPO活力和核因子KB活性低于5-ASA组[(40±4)比(49±4)u/g、4.67±0.72比7.41±0.34,均P〈0.05],其余指标与5-ASA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白云母直肠给药可以改善碘乙酰胺诱导的大鼠实验性结肠炎症,其机制可能与调节炎症反应有关。白云母有望成为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的候选药物。
- 蔡莎莎朱尤庆朱晓文张虎梅娟娟
- 关键词:结肠炎溃疡性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A白云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