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鑫

作品数:62 被引量:271H指数:8
供职机构:洛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0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5篇艾滋病
  • 10篇菌病
  • 8篇疫情
  • 8篇流行病
  • 8篇流行病学
  • 8篇病毒
  • 8篇布鲁氏菌
  • 8篇布鲁氏菌病
  • 7篇性行为
  • 5篇流感
  • 5篇病例
  • 4篇大学生
  • 4篇输入性
  • 4篇联防联控
  • 4篇男男性行为
  • 4篇甲型
  • 4篇甲型H1N1...
  • 4篇艾滋病病毒
  • 3篇影响因素
  • 3篇手足

机构

  • 60篇洛阳市疾病预...
  • 13篇河南省疾病预...
  • 4篇洛阳市卫生监...
  • 3篇河南科技大学
  • 2篇洛阳理工学院
  • 2篇洛阳市中心医...
  • 2篇郑州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河南大学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开封市疾病预...
  • 1篇南阳市疾病预...
  • 1篇平顶山市疾病...
  • 1篇洛阳市涧西区...
  • 1篇郑州市二七区...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作者

  • 60篇朱鑫
  • 16篇麻小龙
  • 9篇刘英
  • 8篇郭正印
  • 7篇李铁川
  • 6篇闫素婷
  • 5篇杨晓华
  • 4篇刘萌萌
  • 3篇马彦民
  • 3篇刘静
  • 2篇薛秀娟
  • 2篇汤伯明
  • 2篇杨成运
  • 2篇王海峰
  • 2篇张芸芸
  • 2篇张芸芸
  • 2篇李克伟
  • 2篇王启敏
  • 2篇谢清梅
  • 2篇孙龙

传媒

  • 18篇河南预防医学...
  • 7篇医学动物防制
  • 6篇中国艾滋病性...
  • 4篇预防医学论坛
  • 4篇中国医学创新
  • 2篇实用预防医学
  • 2篇中国寄生虫学...
  • 2篇中国血吸虫病...
  • 2篇现代疾病预防...
  • 1篇疾病监测
  • 1篇医学与社会
  • 1篇中国地方病防...
  • 1篇中国初级卫生...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肿瘤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国际病毒学杂...
  • 1篇中国疫苗和免...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年份

  • 2篇2025
  • 4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5篇2021
  • 6篇2020
  • 6篇2019
  • 4篇2018
  • 6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洛阳市发现并管理的1532例HIV感染者生存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了解洛阳市自1995—2018年发现并管理的所有患者的治疗情况和生存情况,探索影响治疗和生存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分析1995—2018年洛阳市本地确证并管理的1532例HIV感染者,计算病死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危险因素和生存时间的关系,用Kaplan-Meier绘制生存曲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抗病毒治疗的影响因素。结果1532例HIV感染者共随访65160个月,其中168例在随访期内死亡,病死率为3.09%,接受抗病毒治疗的1295例(85.00%),接受抗病毒治疗的病死率每年为1.74%,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病死率每年为18.49%。没有抗病毒治疗、首次CD4检测结果小于200个/uL明显增加了HIV感染者的死亡风险。年龄段在60岁以下、在城市随访、主动检测和首次CD4检测结果小于200个/uL是更容易接受抗病毒治疗。结论洛阳市HIV感染者病死率较北京、上海地区仍然较高,早发现和抗病毒治疗能够显著增加生存时间。应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检测覆盖面,缩短从初筛到确证的时间,简化从确诊到服药的流程,推广“一站式服务”,最大限度地提高治疗率和随访率。
麻小龙朱鑫李智军
关键词:艾滋病抗病毒治疗
校医对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
2016年
目的 了解校医对艾滋病的偏见或歧视行为,分析其影响因素,并对减少歧视的方法进行初步调查.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于2015年4-7月在洛阳市6个区分别随机选取6所学校,在每个学校选择3名校医(总计92人),采取封闭式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调查对象人口特征、艾滋病态度、艾滋病知识、造成歧视的原因以及减少歧视的办法进行了调查.结果 在被调查对象中,79.4%对因卖血、输血患病者表示值得同情,90.2%对母婴传播而患病者表示同情,90.3%对因吸毒而患病表示不值得同情,64.1%对因性接触而患病表示不值得同情.80.6%的调查对象不会购买感染者家生产的食品,65.0%的调查对象禁止子女接触感染者子女.不同年龄调查对象对艾滋病歧视程度有统计学差异(χ^2=10.776,P <0.05).不同性别被调查对象,艾滋病知识评分高低与艾滋病歧视行为持有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虽然洛阳市校医对艾滋病的防治知识知晓率较高,但部分校医仍然存在对艾滋病的歧视和偏见,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减少歧视行为.
崔利强朱鑫刘英
关键词:艾滋病歧视偏见
利用微信平台开展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调查结果分析被引量:7
2017年
为探索有效利用微信(WeChat)等新媒体开展艾滋病(AIDS)网络调查和宣传教育,在全国第三轮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创新工作的支持下,洛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洛阳晚报于2015年12月1-4日,依托手机微信公众号推送网络问卷,开展了一次AIDS相关知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朱鑫麻小龙张芸芸尤红莉
关键词:艾滋病知识知晓率
监测系统对甲型H1N1流感防控作用评价
2012年
目的:评价疾病监测系统在甲型H1N1流感防控中的作用,为完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流感哨点监测系统和暴发现场调查数据,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各种监测数据为甲型H1N1流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防控措施有效,症状监测对于集体暴发的预警意义重大。结论:进一步完善和丰富监测体系,重视监测系统评估工作。
朱鑫
关键词:疾病监测甲型H1N1流感
河南省洛阳市新发现HIV/AIDS人群首次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分析2019年洛阳市新发现HIV-1型抗体阳性者首次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洛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确证实验室检测的HIV-1型抗体阳性样本244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CD8^(+)T淋巴细胞(简称CD8^(+)细胞)计数。结果对244例新发现HIV感染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分析发现,52.46%的感染者属于早期感染者,20.49%的感染者在首次发现时就诊断为"艾滋病病人";CD4^(+)细胞计数在<30岁年龄组中最高,>60岁年龄组最低;≥60岁老年人群发现感染时间较晚,晚发现比例为58.9%,其明显高于全国水平;CD4^(+)/CD8^(+)比值<0.3时,有29.17%的感染者CD4^(+)细胞计数相对较高,该人群的发生机会性感染的风险最高。结论洛阳市新发现HIV感染者中老年人晚发现病例比例较高,应加大对老年人群的关注和干预。临床抗病毒治疗应结合CD4^(+)细胞计数和CD4^(+)/CD8^(+)比值的恢复来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刘萌萌薛秀娟朱鑫麻小龙刘静
关键词:HIV/AIDST淋巴细胞免疫状况
2011-2016年河南省洛阳市布鲁氏菌病防控措施评价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分析2011-2016年河南省洛阳市布鲁氏菌病(布病)的流行特征和联防联控成效,为其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卫生系统、畜牧系统布病病例资料、现场流行病学报告、工作报告等防控资料,对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1-2016年洛阳市共报告布病2 590例,15个县(区)均有病例报告,发病以40~60岁男性农民为主,食源性传播有上升趋势。85.60%病例被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诊断报告,布病患者发病至确诊时间间隔由2011年的121.79 d持续下降至2016年的30.32 d,平均45.78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631,P<0.01)。洛阳市布病联防联控成效显著,6年累计投入527.82万元,捕杀阳性动物5 455只。结论应强化布病联防联控措施,加强源头控制,有效遏制布病流行。
朱鑫张芸芸郭正印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
一起医院内暴露导致的麻疹爆发疫情分析被引量:45
2008年
目的探讨正阳县麻疹爆发危险因素,为控制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危险因素。结果2006年12月-2007年3月,正阳县共报告麻疹357例,发病率达47.2/10万,全县均有病例分布,51.3%的病例〈3岁。对71例麻疹和91例对照进行麻疹发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麻疹减毒活疫苗(Measle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MV)接种率的比值比(OR)=0.3,95%,可信区间(CI)=0.1-0.8;发病前1-2周医院暴露史的OR=22.7,95%CI=6.1-99.5;与麻疹病人密切接触史的OR=40.4,95%CI=5.5-829.1。为避免MV接种的影响,将〈8月龄的儿童单独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仅医院暴露史有显著统计学意义,OR=15.1,95%CI=1.4-377.2。结论除较低的MV接种率外,发病前1-2周的医院暴露是本次疫情爆发的主要危险因素,必须重视医院内感染在控制麻疹爆发中的作用。
朱鑫谢清梅任蕴慧孙龙
关键词:麻疹爆发医院内感染病例对照研究
2023年洛阳市男男性行为者暴露前预防知晓和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
2025年
目的 了解洛阳市男男性行为者(MSM)对暴露前预防(Pr EP)的知晓和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为Pr EP在MSM中的推广实施提供依据。方法 2023年,依托男男社会组织采用“问卷星”电子问卷收集洛阳市MSM人口学特征、行为学信息、Pr EP知晓和使用情况等资料,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确定与Pr EP认知和应用的相关因素。结果 填写有效问卷335人,洛阳市MSM对Pr EP的知晓率为29.3%(98/335),使用率为9.9%(33/33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18~<31岁为参照,年龄31~<41岁(OR=3.047,95%CI:1.358~6.832)、41~<51岁(OR=4.496,95%CI:1.520~13.302)对Pr EP有较高的知晓率。近6个月MSM性行为时每次都用安全套者较近6个月从未使用安全套,显示更高的知晓率(OR=4.702,95%CI:1.332~16.598)。相反,通过线下方式寻找男性性伴(OR=0.440,95%CI:0.203~0.954)、近6个月未使用过新型毒品(OR=0.055,95%CI:0.005~0.658)、近6个月未了解性伴感染状况(OR=0.129,95%CI:0.044~0.376)及未听说过PEP (OR=0.171,95%CI:0.084~0.351)的MSM对Pr EP知晓率更低。MSM使用过PEP (OR=5.138,95%CI:1.849~14.273)、知晓Pr EP(OR=3.532,95%CI:1.259~9.909)的Pr EP使用率更高;与18~<31岁年龄组MSM相比,年龄31~<41岁(OR=0.119,95%CI:0.029~0.496)的Pr EP使用率更低。结论 洛阳市MSM对Pr EP的知晓率和使用率较低,要加大Pr EP服务的宣传推广力度,重点关注通过线下方式寻找男性性伴、未使用过新型毒品、未了解性伴感染状况、未听说过PEP、年龄在31~<41岁的MSM人群,提高重点人群Pr EP的知晓及使用,减少HIV/AIDS新发感染。
李亚静麻小龙朱鑫李永超马彦民
关键词:男男性行为者艾滋病性传播疾病
河南省洛阳市一起输入性登革热疫情的调查报告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对洛阳市一起输入性登革热疫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为处置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国家登革热控制指南及现场流行病学方法采取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诊断、媒介控制等措施。结果病例实验室确诊为登革热,经隔离治疗痊愈;病例发病前有泰国旅行史;居住地媒介监测发现白纹伊蚊,密度6.67%,布雷图指数20,经消杀及持续监测,布雷图指数由20降为0;密切接触者随访,无二代病例发生。结论这是一起输入性登革热疫情,处置及时、规范,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崔利强朱鑫刘英
关键词:输入性登革热
8例布鲁氏菌病合并腰椎滑脱病例的调查报告
2017年
目的了解布鲁氏菌病合并腰椎滑脱患者的临床特殊表现、临床诊断、各项辅助检查及药物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法。结果布鲁氏菌病合并腰椎滑脱患者,临床表现以长期固定的腰胯疼痛困为主,部分患者疼痛严重时,需用杜冷丁注射液止疼痛,核磁共振成像及CT检查,腰椎L2,L3,L4,L5呈轻度或中度滑脱,且常伴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后缘均匀后膨,硬膜囊前缘轻度均匀受压,椎体边缘毛糙,、变尖,椎体对位不佳,有骨赘形成。临床药物治疗应口服药结合静脉点滴,要有足够的治疗疗程。结论布鲁氏菌病合并腰椎滑脱患者早期临床表现以发冷、发烧、出汗为主,后期表现为相对固定的长期腰胯疼痛;声像学检查:腰椎有轻中度滑脱;患者病程时间长、治疗难度大,医生和患者应有充分的治愈信心。
朱鑫郭正印闫素婷李铁川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