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
- 作品数:119 被引量:553H指数:13
-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机械工程更多>>
- MR IFIR-FIESTA评估肾动脉狭窄及其与CTA的对照研究
- 殷小会李东于铁链
- 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蛋白/丝素蛋白复合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被引量:13
- 2015年
- 背景:通过将两种及两种以上材料共混制备复合支架材料可以弥补各自的不足,利用各种材料的互补特性来满足组织工程对支架的要求。目的: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蛋白/丝素蛋白复合三维支架材料,并研究其细胞相容性。方法:将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蛋白与丝素蛋白分别按质量比为1∶1∶5、1∶2∶5、1∶3∶5的比例混合,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蛋白/丝素蛋白复合材料,测试其孔隙率、孔径大小、吸水膨胀率及压缩力学性能。将表征结果良好的质量比为1∶2∶5的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蛋白/丝素蛋白复合材料与MC3T3-E1细胞体外复合培养,MTT法检测复合培养2,4,6,8,12 d后的细胞活性。结果与结论:羟基磷灰石/胶原蛋白/丝素蛋白按质量1∶2∶5的比例混合更符合要求:孔径98-260μm,孔隙率为(96.72±2.78)%,吸水膨胀率为(549.37±35.29)%,生物力学试验机测定其力学性能稳定、压缩应变及弹性模量等指标适宜骨组织工程研究应用。MC3T3-E1细胞在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蛋白/丝素蛋白复合三维支架上生长增殖良好,表明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丝素复合三维支架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 年争好李晖李瑞欣孙凯李东徐成张西正
- 关键词:生物材料丝素蛋白纳米羟基磷灰石骨组织工程细胞相容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基于心脏能谱成像碘浓度定量的“管腔内密度衰减梯度”分析研究
- <正>研究背景'管腔内密度衰减梯度'定义为,冠状动脉管腔内密度衰减和距冠状动脉开口长度之间的线性回归系数,TAG能够使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
- 张璋张宁男楠李菲张文佳李东于铁链
- 关键词:碘浓度
- 文献传递
-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CT和MRI表现被引量:6
- 2010年
-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AS)包括主动脉夹层(AD)、壁内血肿(IMH)和穿透性动脉粥样硬化性溃疡(PAU),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综合征,其临床诊断困难。CT和MRI技术迅速发展,成为AAS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方法,可为临床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判断预后和评估疗效提供重要信息。就AAS的定义、病因、分型、自然病程、CT和MRI表现进行综述。
- 李东于铁链
- 关键词:急性主动脉综合征主动脉夹层壁内血肿磁共振成像
- 成人先天性多发憩室1例报告被引量:1
- 2018年
- 1临床资料憩室是十分少见的一种先天性心脏畸形,在成人中更为罕见,现将我科诊断的1例患者报告如下。患者,女,51岁。一周前行心电图检查发现V1-4导联呈rS型,以'前壁心肌梗死'收入院。高血压史1年。查体未发现阳性体征。心肌酶正常。心电图示:V1-4导联呈rS型,V4导联r波小于V2-3。超声心动图:左心室舒张末径54 mm,左心室射血分数49%,左心室心尖部心肌变薄,向外膨出。
- 于向东杨清袁文莉孙跃民黄灿亮李东
- 关键词:憩室先天性心脏畸形
- 多层螺旋CT联合血清VEGF、Bcl-2水平诊断食管癌的价值分析被引量:11
- 2021年
-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联合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B细胞淋巴瘤2(Bcl-2)水平在食管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100例疑似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多层螺旋CT(MSCT)检查及VEGF、Bcl-2水平检测。以手术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SCT与VEGF、Bcl-2水平联合诊断食管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并比较食管癌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的VEGF、Bcl-2水平。结果确诊为食管癌的患者86例(恶性组),其余14例患者为良性病变(良性组)。恶性组VEGF、Bcl-2水平高于良性组(P<0.05);MSCT、VEGF、Bcl-2及联合诊断食管癌的敏感性为84.88%(95%CI:0.698,0.928)、81.40%(95%CI:0.673,0.904)、79.07%(95%CI:0.684,0.899)及94.19%(95%CI:0.885,0.996),特异性为71.43%(95%CI:0.584,0.857)、64.29%(95%CI:0.463,0.689)、57.14%(95%CI:0.440,0.651)及78.57%(95%CI:0.648,0.873),准确性为83.00%(95%CI:0.685,0.912)、79.00%(95%CI:0.663,0.895)、76.00%(95%CI:0.674,0.886)及92.00%(95%CI:0.835,0.985);不同病灶部位、病理类型患者的VEGF、Bcl-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TNM分期、分化程度、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患者的VEGF、Bcl-2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MSCT的基础上联合VEGF、Bcl-2水平检测对诊断食管癌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有助于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 贾学涛李东
- 关键词:食管癌多层螺旋CT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模型猪的梗死区微血管的保护作用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研究替罗非班对猪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后梗死区微血管血流的作用,探讨替罗非班减少AMI再灌注后梗死区微血管梗阻(microvessel obstruction,MO)的作用机制和与炎性因子的关系。方法中国实验用小型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替罗非班组。通过介入球囊封闭冠状动脉的方法堵闭左前降支中段90min后,撤出球囊制作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模型。采用延迟增强多层螺旋CT(delayed enhancement multi-slice spiral CT,DEMSCT)检测心肌梗死面积并计算体积和梗死区微血管梗阻的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0浓度。最后处死小猪,取得心脏标本行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结果对照组10只、替罗非班组9只实验猪成功穿刺并行冠状动脉造影。对照组和替罗非班组各6只猪的心肌梗死再灌注模型制作成功,对照组4只、替罗非班组3只实验小猪在DEMSCT上出现心肌梗死区微血管梗阻。两组微血管梗阻体积在AMI再灌注后各时间点均呈增加趋势,替罗非班组微血管梗阻体积在再灌注后1、24、48、72h均小于对照组,分别为(9.6±3.1)Y00与(4.8±0.7)%、(13.4±3.3)%与(5.8±1.2)%、(15.1±3.8)%与(6.4±1.2)%和(15.9±4.6)%与(6.6±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值分别为6.99、13.76、14.21和11.38,均P〈0.05);两组在AMI后30min时,血清IL-6、IL-10水平开始升高,AMI再灌注后10min至72h的各时间点,替罗非班组血清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血清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替罗非班可缩小AMI再灌注后心肌梗死区微血管梗阻范围,除抗血小板机制外其还可能与减轻AMI再灌注后炎症反应有关。
- 李曦铭柴仁贵李东于铁链丛洪良
- 关键词:心肌再灌注
- 儿童MOGAD与血清VitD水平及代谢相关基因的研究
- 目的本课题旨在分析儿童MOG抗体阳性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患者临床特征,探讨维生素D含量与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发生的相关性,选取若干维生素D代谢相关基因的SNP(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进行研究,探究维生素D相关基因单核...
- 李东
- 关键词: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维生素D等位基因
- 心肌无复流现象与心肌内出血的MDCT与MRI检查进展
- 无复流现象与心肌内出血均发生于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与心肌梗死预后密切相关,因此准确检测无复流现象与心肌内出血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由于MDCT时间分辨力和空间分辨力显著提高,其对心血管疾病进行综合评价的梦想已趋于现实,一...
- 于静李东张璋于铁链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无复流现象磁共振成像技术
- 心脏MRI评估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功能及肺动脉血流动力学
- 韩艳李东杨振文张璋于静薛米娜于铁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