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亚梅

作品数:80 被引量:427H指数:12
供职机构: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7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9篇医药卫生
  • 14篇文化科学
  • 4篇化学工程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理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7篇夏枯草
  • 11篇色谱
  • 11篇相色谱
  • 11篇姜黄素
  • 9篇动脉
  • 9篇活性
  • 8篇代谢
  • 8篇中医
  • 8篇中医药
  • 7篇动脉粥样硬化
  • 7篇烟酸
  • 7篇液相色谱
  • 7篇指纹
  • 7篇指纹图
  • 7篇指纹图谱
  • 7篇高效液相
  • 7篇高效液相色谱
  • 6篇代谢组学
  • 6篇医药院校
  • 6篇院校

机构

  • 80篇湖南中医药大...
  • 4篇广州白云山星...
  • 3篇中国中医科学...
  • 2篇南华大学
  • 1篇中南大学
  • 1篇湖南省教育厅
  • 1篇常德市第一人...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 1篇湖南金昌生物...
  • 1篇溆浦森鑫特色...

作者

  • 80篇李亚梅
  • 59篇林丽美
  • 42篇廖端芳
  • 39篇夏伯候
  • 22篇张智敏
  • 17篇林艳
  • 11篇庹勤慧
  • 11篇吴萍
  • 8篇龚勇珍
  • 7篇罗堃
  • 7篇周亚敏
  • 7篇唐洁
  • 5篇彭买姣
  • 4篇郑熙隆
  • 4篇张彩平
  • 4篇谢雪姣
  • 4篇徐佳
  • 3篇李春
  • 3篇严建业
  • 3篇尹栋梁

传媒

  • 6篇湖南中医药大...
  • 6篇新校园(上旬...
  • 5篇中国药学杂志
  • 4篇中国中药杂志
  • 4篇中南药学
  • 3篇中国动脉硬化...
  • 3篇中草药
  • 3篇中药新药与临...
  • 3篇Digita...
  • 2篇中国实验方剂...
  • 2篇中药材
  • 2篇亚太传统医药
  • 2篇中国当代医药
  • 2篇科学大众(智...
  • 2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实用中医内科...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中成药
  • 1篇中国油脂

年份

  • 5篇2023
  • 4篇2022
  • 6篇2021
  • 6篇2020
  • 7篇2019
  • 6篇2018
  • 12篇2017
  • 17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4
  • 7篇2013
  • 2篇2012
8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GC-MS的妇科千金胶囊挥发油治疗盆腔炎大鼠的血清代谢组学研究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探讨妇科千金胶囊挥发油对盆腔炎大鼠血清中内源性标志物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通路。方法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解脲脲原体混合感染复制大鼠盆腔炎模型。将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康妇炎胶囊,0.42 g·kg^-1)和妇科千金胶囊挥发油组(6.3 mg·kg^-1),共5组,每组10只。每天灌胃1次,连续给药3周。模型复制结束后,应用GC-MS进行血清样品的分离和数据采集,以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法筛选出相关差异代谢物,对己鉴定结构的代谢标志物通过MetaboAnalyst数据库进行代谢通路分析。结果PCA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给药组大鼠血清代谢物发生显著变化。OPLS-DA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中发现9个显著差异的代谢标志物(VIP>1,|P(corr)|>0.6);与模型组比较,妇科千金胶囊挥发油组中有7个显著差异的代谢标志物,最终确定2个共有差异标志物为尿素、D-葡萄糖醛酸。通路分析显示,差异性代谢物主要与抗坏血酸和醛糖二酸代谢途径有关。结论妇科千金胶囊挥发油对盆腔炎性疾病的干预作用可能与抗坏血酸和醛糖二酸代谢有关。
邓静林丽美张鹏凌勇根李亚梅夏伯候龚云
关键词:盆腔炎
千里光通过NLRP3/Caspase-1/IL-1β通路对过敏性结膜炎大鼠角结膜炎症的影响被引量:12
2019年
目的探讨千里光提取物对急性过敏性结膜炎模型大鼠的抗炎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千里光低剂量(2.65 g·kg^-1)、高剂量(10.60 g·kg^-1)组共5组,以鸡卵清蛋白(OVA)滴眼法建立急性过敏性结膜炎模型。成模后,连续灌胃给药10 d,处死动物,取血,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白介素1β(IL-1β)水平;取大鼠角结膜行石蜡切片并做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改变;行冰冻切片并进行免疫组化检测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和IL-1β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角结膜组织NLRP3、Caspase-1和IL-1β的表达。结果千里光能显著降低过敏性结膜炎大鼠血清中IL-1β的释放,且能很好地改善过敏性结膜炎大鼠角结膜的炎症病变,显著降低角结膜组织中NLRP3、Caspase-1和IL-1β炎症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千里光可通过NLRP3/Caspase-1/IL-1β通路有效改善过敏性结膜炎大鼠角结膜的炎症。
邹昊宇胡鸿运刘嫡李慧灵胡志强李泰褚烝锋彭壮张智敏李亚梅
关键词:千里光过敏性结膜炎角结膜NLRP3CASPASE-1IL-1Β
HPLC研究夏桑菊颗粒配伍成分变化规律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应用HPLC建立夏桑菊颗粒的特征图谱,研究配伍对夏桑菊颗粒中夏枯草、桑叶和野菊花特征图谱的影响。方法:Kroma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A)-1.0%冰乙酸溶液(B),梯度洗脱,流速为0.8 m L/min;检测波长为320 nm;柱温为35℃。结果:确定夏桑菊颗粒中的14个特征峰,且对特征峰进行了相应归属:其中6个来源于夏枯草,5个来源于野菊花,3个共同来源于桑叶和野菊花;同时利用对照品指认了夏桑菊颗粒中绿原酸、异迷迭香酸苷、迷迭香酸、蒙花苷4个成分,明确了配伍对这4个成分有较为显著的影响。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夏桑菊颗粒中各单味药夏枯草、桑叶和野菊花特征成分在配伍后变化规律的研究。
夏伯候皮胜玲周亚敏谢嘉驰林丽美李亚梅
关键词:夏桑菊颗粒夏枯草桑叶野菊花
夏枯草的化学成分及其三萜成分的抗肿瘤活性研究被引量:48
2015年
目的研究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果穗的化学成分及其抗乳腺癌细胞活性。方法运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并参考文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通过MTT法,对化合物体外抗乳腺癌细胞MCF-7、MDA-MB-231的活性进行筛选。结果从夏枯草果穗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寡肽(1)、5α,8α-过氧麦角-6,22-二烯-3β-醇(2)、β-香树素(3)、白桦脂酸(4)、3-羟基-11-烯-11,12-脱氢-28,13-乌苏酸内酯(5)、大戟醇(6)、2α,3α,24-三羟基-12-烯-28-齐墩果酸(7)、candelabrone 12-methyl ether(8)、cyclopentaneacetic acid(9)、2α-羟基熊果酸(10)、α-菠菜甾醇(11)、齐墩果酸(12)、熊果酸(13)、β-谷甾醇(14)。结论化合物2、5、6、8和9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0和13对乳腺癌细胞MCF-7、MDA-MB-231及正常乳腺细胞MCF-10A均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化合物4对乳腺癌细胞MCF-7、MDA-MB-231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而对正常乳腺细胞MCF-10A抑制不明显,能选择性地抑制肿瘤细胞。
柏玉冰李春周亚敏皮胜玲夏伯候李亚梅林丽美廖端芳
关键词:夏枯草三萜白桦脂酸
GC-ECD测定当归等10种药食两用中药材中有机氯残留量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考察当归等10种药食两用中药材中有机氯六六六、滴滴涕和五氯硝基苯的残留量,为该类药食两用药材的安全性评价提供实验数据,为其标准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方法从市场收集该类药材30批次,采用GC-ECD检测方法对其进行9种有机氯农药残留检测。结果所建立的含测方法平均回收率为90.97%~103.56%,RSD值0.4%~2.7%。所测定的当归、党参等药材中均含有不同程度的有机氯农药残留。结论药食两用药材的农药残留限量需严格控制。
何清彦皮胜玲谢嘉驰夏伯候李亚梅林丽美
关键词:有机氯残留
应用Discovery Studio软件预测烟酸姜黄素酯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靶点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运用计算机虚拟筛选技术预测烟酸姜黄素酯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靶标蛋白。方法查阅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靶标的文献,筛选出60余种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蛋白(分子对接的受体),再对蛋白质晶体结构数据库PDB中的目标蛋白的三维结构活性部位进行分析,采用北京创腾科技有限公司的Discovery Studio分子模拟软件包(版本3.0)中的LibDock模块将烟酸姜黄素酯(配体)与受体蛋白进行分子对接。结果以对接得出的配体在受体结合位点处的结合形式(poses≥80)和对接吻合度参数(LibDockscore≥100)作为阈值,筛选出CRP、MMP13、ACAT、CETP等11种受体蛋白与烟酸姜黄素酯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结论该研究结果可预测烟酸姜黄素酯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作用靶点,对该药的抗动脉粥样硬化药效学研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李亚梅廖端芳
救必应药材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采用HPLC法建立救必应药材的指纹图谱,为其质量控制和药材鉴别提供可靠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Li Chrospher 100 RP-C18(250 mm×4.6 mm,5μm),以甲醇(A)-0.5%冰乙酸溶液(B)为流动相,系统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in-1,检测波长290 nm,柱温25℃。对12批药材样品进行相似度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建立了救必应药材专属性的HPLC指纹图谱,标示了13个共有指纹峰,12批样品分为4大类。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其指纹图谱可用于救必应药材的鉴别和质量控制。
蒋莉娟皮胜玲方铁铮姚江雄许招懂林丽美李亚梅
关键词:救必应指纹图谱相似度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
水线草和白花蛇舌草HPLC特征图谱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中药材水线草与白花蛇舌草的HPLC特征图谱,用以区分水线草与白花蛇舌草。方法采用HPLC分析,色谱柱为Agilent Eclipse XDB-C_(18)(4.6 mm×250 mm,5μm),以甲醇-水为流动相系统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in^(-1),检测波长254 nm,柱温30℃;采用《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进行相似度评价;采用Matlab7.0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分别得到水线草和白花蛇舌草的HPLC特征图谱,经比较,两者共有峰为8个,分别为a^h;特征峰水线草中峰为7~12,白花蛇舌草中峰为1~6;相似度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来源水线草相似度值在0.733~0.984之间,不同来源白花蛇舌草相似度值在0.873~0.951之间;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将供试药材分为3类:自采水线草、自采白花蛇舌草及购买白花蛇舌草。结论该方法可以快速简便地区分中药材水线草和白花蛇舌草,可为两者的质量控制及临床使用提供参考。
谢嘉驰柏玉冰李洪权周亚敏夏伯候李亚梅肖冰梅林丽美廖端芳
关键词:水线草白花蛇舌草高效液相色谱法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基于低共熔溶剂提取千斤拔多糖被引量:15
2018年
目的采用一种新型绿色溶剂低共熔溶剂(deep eutectic solvents, DESs)提取千斤拔多糖,并对其提取工艺及提取效率进行考察。方法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千斤拔多糖提取工艺,并以水提醇沉法评价DESs提取效率。结果由氯化胆碱和1,3-丁二醇合成的低共熔溶剂最适合于千斤拔多糖的提取。经响应面法优化后,在提取温度70℃、水比例11%、提取时间41 min、液固比11 mL/g下,千斤拔多糖提取率可达2.47%,显著高于水提醇沉后所得多糖(P<0.05)。结论低共熔溶剂作为提取介质具有高效和绿色的优点,可用于千斤拔多糖的提取,同时本结果为DESs提取中药活性成分提供新思路。
熊苏慧夏伯候雷思敏李诗卉谢明霞谢明霞李亚梅
关键词:响应面法千斤拔多糖
基于UPLC-Q-TOF-MS/MS与网络药理学探讨夏枯草茎叶抗炎有效成分及其作用机制
2023年
目的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MS)、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及分子动力学模拟探究夏枯草茎叶总酚抗炎有效成分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UPLC-Q-TOF-MS/MS技术对夏枯草茎叶水提物中成分进行分析;使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筛选夏枯草抗炎作用对应的靶点;使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关键靶点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通过Metascape数据库对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通过TCMSP、PDB数据库对已鉴定的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采用amber18软件包,取对接结合能前3位的对接复合物分别进行200 ns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 共鉴定出异迷迭香酸苷、紫草酸、染料木素、槲皮素和丹参酚酸Y等22个化合物,其中酚酸类16种,黄酮类6种。基于鉴定出的化合物通过网络药理学得到502个潜在抗炎靶点,PPI分析发现肿瘤蛋白(TP53)、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蛋白3(STAT3)、转录因子AP-1(JUN)、低氧诱导因子-1A(HIF1A)、黏着连接蛋白β1(CTNNB1)、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3)、肿瘤坏死因子(TNF)等为核心靶点,富集分析发现核心靶点可能通过调节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白细胞介素-17(IL-17)和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AGEs受体(RAGE)等信号通路发挥抗炎作用,分子对接与分子动力学模拟实验表明已鉴定出的成分与关键靶点均能自由结合,结合能前3位的分子与受体蛋白复合物具有较稳定构象,结合后不会导致其构象发生持续的、显著的改变。结论 基于UHPLC-Q-TOF-MS/MS技术和网络药理学可实现对夏枯草茎叶抗炎物质基础挖掘和机制预测,有助于夏枯草非药用部位资源的开发利用。
谭知浩肖志葵罗弘杉李亚梅林丽美
关键词:酚酸类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