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栽培大豆品种的核型分析
- 1993年
- 以去壁低渗方法对栽培大豆品种进行了核型分析。结果表明:在大豆的20对染色体中,具中部着丝点染色体有16对,其中一对染色体带有随体;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有4对。其核型分类为2B,核型公式为2n=40=2x=16m(1SAT)+4Sm。
- 陈宛妹李增禄李星华赵经荣黄承彦
- 关键词:栽培大豆核型分析
- 大豆脂肪氧化酶遗传与改良研究现状被引量:4
- 1996年
- 大豆脂肪氧化酶是大豆重要抗营养因子之一,其作用主要是促进不饱和脂肪酸如亚油酸和亚麻酸氧化,使大豆产生腥味。迄今为止,尚未发现一种理想的物理或化学方法去除大豆脂肪氧化酶。筛选不含脂肪氧化酶(缺失型)的材料,从育种方面进行遗传改良,将是改善大豆这一营养品质的有效途径。文中概述了大豆脂肪氧化酶的遗传、理化性质、鉴定方法、脂肪氧化酶缺失型材料的发现及在育种上的应用效果。
- 王金龙李增禄李星华陈宛妹
- 关键词:大豆脂肪氧化酶
- 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因子分析
- 赵经荣陈宛妹李增禄
- 关键词:大豆影响因素农艺性状
- 夏大豆主要农艺性状基因效应分析被引量:6
- 1991年
- 本文通过对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世代平均值分析,估算了 a、d、aa、ad 和 dd 各类基因效应。结果表明:主茎节数、分枝数、不稔荚和百粒重以加性基因效应为主,加性率均在50%以上。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的显性效应最重要,显性率分别是59.97%、64.73%和49.79%。所研究的9个性状均表现较高的上位效应,上位率在13.19%(单株粒重)—43.47%(株高)之间。因此,上位效应对大豆性状遗传具有重要影响。
- 李星华陈宛妹李增禄
- 关键词:夏大豆大豆基因效应
- 国内外种质在山东大豆品种改良上的应用被引量:1
- 1990年
- 品种间的地理远缘杂交对拓宽种质的遗传基础、扩大变异范围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山东省引用国内外种质的分析及育成推广品种的系谱分析,概述了国内外种质在山东的表现特点及对山东大豆改良的作用,阐述了大豆育种中的几个问题。
- 陈宛妹李星华李增禄
- 关键词:大豆引种杂交育种
- 大豆雄性不育性的研究进展
- 1990年
- 大豆的雄性不育现象早在二十年代便已发现。但对其遗传行为的研究却始于七十年代。应用大豆雄性不育性进行轮回选择或杂种优势的利用是拓宽大豆基因库,丰富遗传资源,极大地提高大豆产量的一条有效途径。
- 李增禄陈宛妹李星华
- 关键词:大豆雄性不育性
- 美国大豆脂肪品质育种改良的最新进展被引量:2
- 1991年
- 在过去二十年中,对食用油的需求稳步增加。根据美国农业部出版的资料,世界食用油的生产从1969年的1920万吨增加到1988年的3790万吨,提高97%。在1988年生产的食用油大约有38%为大豆油,而在1969年只占31%。因此尽管在同一时期其它油主要是菜籽油和棕榈油的生产和利用急剧提高,但由于世界对食用油的广泛需求日益增高也提高了大豆油的产量。仅仅在美国在糕饼油生产中,自1969年以来,大豆油的利用提高了70%。
- Joe W.Burton李增禄吕潇
- 关键词:大豆脂肪育种
- 高产抗病黑豆新品种鲁黑豆2号的选育
- 1993年
- 大豆是重要的油料作物,也是植物蛋白的主要来源。随着营养科学和食品加工业的发展,大豆的消费量剧增,特别是黑豆品种,由于黑色食品的流行,更受人们的青睐,有广阔的国际市场。在国内,由于饲料加工业的发展及黑豆饮料、豆豉等黑豆制品的开发。
- 陈婉妹李星华李增禄赵经荣
- 关键词:高产抗病性黑豆育种
- 大豆脂氧化物酶的遗传与改良研究
- 王金龙徐冉李星华邢邯李增禄陈存来韩克风
- 该研究是一项应用基础研究,主要解决了大豆脂氧化物酶(LOX)改良中的五个问题:一是在国内外首次证明了LOX缺失对大豆种子主要营养成份无大的影响,利用LOX缺失基因对大豆进行改良可行;二是试验证明了LOX由主效单基因控制,...
- 关键词:
- 关键词:大豆
- 大豆脂氧化酶与种子劣变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0
- 1999年
- 大豆存在和缺失脂氧化酶同功酶近等基因系种子.含水量分别为14%和12%左右,在冰箱(0~2℃)和室温下贮藏3~6个月。结果表明,在冰箱贮藏条件下,无论脂氧化酶存在或缺失,含水量高(14%左右)或低(12%左右)种子油脂酸、碘价及种子活力均变化不大。在室温条件下贮藏,脂氧化酶存在比缺失近等基因系种子酸价明显高,碘价降低,活力指数也降低较大、这种变化在含水量较高的情况下更加明显。由此可见,脂氧化酶在贮藏温度较高、含水量较高的条件下,对种子劣变有促进作用。
- 王金龙李星华李增禄陈宛妹徐冉赵经荣
- 关键词:近等基因系种子贮藏油脂酸碘价种子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