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媛媛
- 作品数:32 被引量:135H指数:5
-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补肾消癥汤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60例临床观察被引量:7
- 2007年
- 董元平孙鲁英李媛媛刘尚建
- 关键词:慢性肾功能衰竭肾消临床对照观察临床综合征肾功能损害
- 周乐年应用经方治疗脾胃病被引量:1
- 2018年
- 周乐年教授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将中医经典理论及名方应用于临床,积累了丰富的诊治脾胃病经验。周教授认为,经方特点在于药专力强,临床应用广泛,治疗脾胃病疗效确切。现将经方用于脾胃病时的典型病例及体会介绍如下。
- 李媛媛纪太军李保双
- 关键词:脾胃病经方中医经典典型病例
- IgA肾病中医标实证与临床因素相关性研究
- IgA肾病(immunoglobulin A nephropathy)是全世界范围发病率最高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疾病,也是我国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是导致终末期肾衰竭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本研究主要是通过对IgA肾病患者辨证...
- 李媛媛王耀献
- 关键词:尿蛋白定量IGA
- 文献传递
- 邹忆怀教授从肝心论治慢性失眠的用药规律
- 2023年
- 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分析邹忆怀教授对慢性失眠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2018年1月1日—2021年9月30日邹忆怀教授门诊治疗慢性失眠的首诊处方,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进行数据录入,构建邹忆怀教授诊治慢性失眠的医案数据库。运用频数统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患者性别、年龄,用药频数,药物四气五味,归经分布,组方规律及药物组合,统计中药应用特点和组方规律分析结果。结果 共筛得有效方剂154首,涉及中药110味,累计使用频数为4732次。使用频数≥30的中药有30味,药性主要为寒性、温性、平性,药味主要为苦、辛、甘味,归经多属肝、心、脾、肺经,功效以清热类、理气类、安神类为多。常用核心药物组合共364组。聚类分析结合临床经验得到5组可以用于新处方的聚类药物组合。结论 邹忆怀教授认为治疗慢性失眠当从肝心论治,辨证应用疏肝、宁心并举的治法,兼顾调和脾胃、宣肃肺气,体现了补虚泻实、升降得宜、平调气机的整体指导思想。
- 许天骄陆梦馨李媛媛陈琛徐玲玲喻鑫刘若一张慕昭武琳璐邹忆怀
- 关键词:慢性失眠用药规律
- 肾移植术前后中医症状学变化分析被引量:1
- 2007年
- 近几十年来,中医中药在肾移植中的应用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其对提高肾移植患者的生存质量、移植肾的存活以及降低西药的毒副作用等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中医介入肾移植的研究近年来主要集中于个案报道,并且国内尚未见有关肾移植临床中医症状流行病学观察的资料报道,同时缺乏肾移植早期中医证状学演变规律的研究报道。因此有必要对肾移植患者手术前后的中医症状学变化进行研究,以进一步探讨肾移植患者手术前后是否存在共性中医证状学变化特点,为临床中医治疗肾移植患者提供参考资料。
- 李响刘尚建李媛媛张恩孙卫卫王耀献
- 关键词:肾移植前后中医症状
- 基于图论与fMRI探究太极拳对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默认模式网络的影响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从默认模式网络(DMN)探讨太极拳缓解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机制。方法:招募20例CFS患者和20名健康人进行每周7次,每次30 min,持续4周的太极拳训练,并进行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扫描、疲劳量表(FS-14)以及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比较两组治疗前后DMN拓扑属性值和临床量表的变化。结果:太极拳训练前后,CFS组的FS-14评分显著降低(P<0.001),SF-36评分显著升高(P<0.001),全局效率显著降低(P=0.010),其中双侧前额叶皮质和右侧后扣带回皮质的节点效率降低尤为明显(P<0.00055)。结论:太极拳可能通过降低双侧前额叶皮质和右侧后扣带回皮质功能活动,整体降低DMN的全局网络效率,达到缓解CFS患者疲劳感、促进其生活健康状态的临床疗效。
- 吴康李匡时李媛媛胡晓婕任毅陈琛陈天竹邹忆怀
- 关键词:太极拳慢性疲劳综合征图论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前额叶
- 针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认知功能障碍疗效及安全性Meta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采用Meta系统评价针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旨在为针刺疗法应用于AD临床过程提供循证依据。方法:系统检索建库至2021年7月31日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文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 Database数据库,搜集公开发表的针刺治疗AD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干预组给予单纯针刺疗法,或配合与对照组相同的其他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的主要结局指标为受试者认知功能评价,包括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评估量表(ADL)、阿尔茨海默病认知功能评价量表(ADAS-Cog)、中医证候积分(SDSD)、蒙特利尔认知测验(MoCA),次要结局指标为不良反应。由两名研究者独立完成文献筛选、资料提取、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工作。质量评价工作根据Cochrane手册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开展。通过Rev 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二分类变量采用比值比(OR)和95%CI表示,连续性变量采用均数差(MD)和95%CI表示。异质性分析中,当P>0.1、I^(2)≤50%时,应用固定效应模型;当P≤0.1、I^(2)>50%时,应用随机效应模型。结果:纳入18项RCT,共1172例符合标准受试者,其中干预组595例、对照组577例。干预组在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MMSE[MD=1.67,95%CI(0.94,2.41),P<0.01]、ADL[MD=-1.18,95%CI(-3.09,0.72),P=0.22]、ADAS-Cog[MD=-3.31,95%CI(-5.84,-0.78),P=0.01]、SDSD[MD=-2.40,95%CI(-3.53,-1.26),P<0.01]、MoCA[MD=4.80,95%CI(3.74,5.86),P=0.04]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干预组未见针刺相关严重不良反应,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严重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17,95%CI(0.04,0.67),P=0.01]。结论:针刺治疗对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提升患者自理能力具有一定优势,鉴于现有评价针刺疗效的RCT及病例数目较少,纳入研究�
- 许天骄陆梦馨李媛媛喻鑫吴康陈天竹张慕昭武琳璐邹忆怀
-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认知功能障碍针刺有效性META分析
- 基于格兰杰因果探讨缺血性卒中后偏瘫患者针刺脑效应机制
- 2025年
- 目的运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讨论“手足十二针”对缺血性卒中后偏瘫患者脑效应机制的影响和经穴特异性。方法纳入43例2018年12月-2023年3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脑病一区、脑病二区、针灸一区的住院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真穴组23例、假穴组20例,进行临床量表评价和核磁扫描。真穴组予“手足十二针”针刺,假穴组予经穴旁开1寸针刺,每日1次,连续干预10 d。干预完成,剔除干预过程脱落、核磁数据质量不合格、临床量表不完整受试者,进行数据处理分析。选取双侧中央前回(PreCG)、杏仁核(AMYG)、尾状核(CAU)、豆状壳核(PUT)、豆状苍白球(PAL)、丘脑(THA)作为感兴趣区(ROI),比较2组治疗前后组内、组间格兰杰因果(GC)关系变化和量表评分差异。结果真穴组干预后CAU.R→PreCG.R、AMYG.R→PAL.R的GC较干预前增强,真穴组干预后THA.L→PAL.L、AMYG.R→THA.R较干预前减弱(P<0.05);假穴组干预后AMYG.R→PUT.L的GC较干预前增强,假穴组干预后THA.L→PreCG.R、AMYG.L→CAU.L较干预前减弱(P<0.05);真穴组干预前THA.R→PAL.L的GC较假穴组干预前增强,真穴组干预前CAU.L→PreCG.R、PUT.L→PreCG.R较假穴组干预前减弱(P<0.05);真穴组干预后CAU.R→PreCG.R、THA.L→PreCG.R、AMYG.R→CAU.L、THA.L→PAL.R、AMYG.L→THA.L的GC较假穴组干预后增强,真穴组干预后AMYG.R→AMYG.L较假穴组干预后减弱(P<0.05)。结论“手足十二针”激发右侧运动环路发生优先代偿、双侧基底节重塑和对丘脑兴奋-抑制平衡调节作用,改善运动功能障碍和神经缺损程度;针刺经穴较非经非穴处更多激发脑区活性,提示穴位特异性。
- 许天骄陆梦馨李媛媛张慕昭邹忆怀方继良
- 关键词:卒中偏瘫功能磁共振格兰杰因果
- 周乐年辨证论治思想探析
- 2018年
- 辨证论治是中医诊疗的纲领、基础。历代医家强调诊疗“理法方药”要与病情“丝丝入扣”才能效如桴鼓。“理”是应用中医理论辨别患者的病属于何证。“证”是对病因、病机、病位的认识。理、辨证指导立法、选方、用药。周乐年教授根据多年经验,形成独特的辨证论治体系,列举如下。
- 纪太军李媛媛李保双
- 关键词:辨证论治体系中医诊疗理法方药历代医家中医理论
- 太极拳对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左额顶网络功能连接度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从左额顶网络(LFPN)的功能连接度(FC)这一角度揭示太极拳对于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中枢作用机制。方法招募20例CFS患者和20名健康受试者,两组受试者均接受为期4周的简化24式太极拳训练。在治疗前后进行疲劳量表-14(FS-14)、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扫描,并进行自身比较及组间比较;将患者治疗前后量表差值与功能连接度差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CFS患者的FS-14评分、HAMD评分显著高于健康受试者(P<0.01),治疗后量表评分均降低(P<0.01);CFS患者在LFPN区域的功能连接度明显偏低;经太极拳治疗后,功能连接度显著增强的脑区包括背侧前额叶、顶上小叶等,特别是左额下回、左前扣带回和内侧前额叶区域,健康受试者治疗后在右内侧颞叶、右背侧前额叶的功能连接度显著增强;CFS患者治疗前后LFPN功能连接度差值与FS-14差值之间呈负相关(r=-0.791,P<0.001),与HAMD差值之间无相关性(r=0.0273,P=0.9)。结论太极拳主要通过加强LFPN的功能连接度,特别是调节左额下回、左前扣带回和内侧前额叶区域的功能活动,达到改善CFS患者疲劳程度的临床效果。这种发现可促进对太极拳治疗CFS价值的理解。
- 胡晓婕吴康李媛媛赵明智闫祖玲李宗衡李匡时
- 关键词:太极拳慢性疲劳综合征功能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