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山 作品数:26 被引量:169 H指数:8 供职机构: 长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更多>> 相关领域: 理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化学工程 轻工技术与工程 更多>>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铜的研究 被引量:2 2004年 研究了 2 ( 5 硝基 2 吡啶偶氮 ) 5 二甲氨基苯胺 ( 5 NO2 PADMA)与铜的显色反应 ,建立了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铜的新方法。结果表明 ,在pH 4.5HAc -NaAc缓冲溶液和乙醇存在下 ,Cu与 5 NO2 PADMA生成 1∶2的紫红色络合物 ,最大吸收正峰为 5 5 0nm ,负峰为 45 0nm ,正负峰吸光度绝对值之和与Cu浓度线性相关 ,Cu含量在 0~ 1.0mg/L内符合比尔定律 ,ε550 ,4 50 =6.74× 10 4 ,ε550 =3 .2 4× 10 4 。方法用于矿样中铜的测定 。 李山 刘根起关键词:双波长分光光度法 HA 显色反应 氨基 甲基异丁基甲酮萃取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地质样品中的痕量银 2015年 建立了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痕量银的方法。研究了仪器工作参数、分离条件及共存离子的干扰,确定了最佳测定条件。结果表明:地质样品经焙烧,用氢氟酸–盐酸–硝酸–高氯酸溶矿,在5%的盐酸介质中加入0.5 mL 200 g/L的抗坏血酸溶液及0.25 mL 300 g/L的碘化钾溶液,并以2.0 mL 50 g/L的EDTA溶液掩蔽Cu2+,Pb2+,用2.0 mL甲基异丁基甲酮萃取分离银,在灰化温度500℃、原子化温度2200℃条件下进行有机相测定。方法检出限为0.084μg/L,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89~3.91%(n=6),对国家一级标准物质测定,结果与标准值相符合。 武西社 李山关键词:银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地质样品 萃取 活性炭表面改性及其对Cr(Ⅵ)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6 2012年 以HNO3、NaOH、FeCl3和海藻酸钠(SA)为改性剂,采用浸渍法制备了6种改性粉末活性炭,研究其对Cr(Ⅵ)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以FeCl3直接改性和NaOH/FeCl3复合改性的粉末活性炭(分别标记为PAC-3和PAC-6)对Cr(Ⅵ)的吸附能力最强,在室温(20±1)℃下,处理质量浓度为30 mg/L的Cr(Ⅵ)溶液25 mL,pH为4.02,PAC-3用量为0.25 g,静置吸附90 min,吸附率可达98%,吸附后的PAC-3可用0.1 mol/L NaOH溶液洗脱,可回收Cr(Ⅵ)。共存物质中,NaNO3和PO34-对Cr(Ⅵ)的吸附基本无影响,Na2CO3和Na2SO4有抑制作用,其中Na2CO3抑制作用最大。初步推测,吸附机制是静电吸引、络合反应、离子交换和还原反应共同起作用。 李山 杜梅先关键词:表面改性 间接分光光度法测定还原型谷胱甘肽 被引量:5 2005年 利用Fe3+-邻菲罗啉混合液为显色剂,以间接光度法测定还原型谷胱甘肽.在pH 4.0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Fe3+-邻菲罗啉-谷胱甘肽体系显色反应的最大吸收波长为49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3.93×103L/(mol·cm),吸光度与还原型谷胱甘肽的含量在0~28 mg/L内线性关系良好.该方法用于两份合成样品中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的测定,回收率分别为99.8%、103.5%. 李山 陈榕峰关键词:还原型谷胱甘肽 邻菲罗啉 活性炭表面改性及其对磷(V)吸附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8 2011年 以硝酸、氢氧化钠、氯化铁、海藻酸钠(SA)为改性剂,采用浸渍法制备了六种改性粉末活性炭,研究其对磷(V)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以FeCl3直接改性和NaOH/FeCl3复合改性的粉末炭(分别标记为PAC-3和PAC-6)对磷(V)的吸附能力最强,在室温下,处理质量浓度为30 mg/L的磷(V)溶液25 mL,pH为5.0,PAC-3用量为0.4 g,吸附90 min,吸附率可达99%,吸附后的PAC-3可用0.1 mol/LNaOH溶液洗脱再生。共存物质中,NaNO3没有影响,Na2SO4抑制作用不大,Na2CO3和C(rⅥ)有增强作用,其中C(rⅥ)的增强作用显著。吸附机制是静电吸引、离子交换和络合反应共同起作用,以络合反应为主。 李山 李景哲关键词:表面改性 改性花生壳对水中重金属离子和染料的吸附特性研究 以花生壳为原料,分别采用柠檬酸、甲醛为改性剂,制备改性花生壳吸附剂,并研究其对Pb2+、Cr(Ⅵ)、次甲基蓝的吸附性能与吸附机理。
结果表明,在10g花生壳粉中,加入250mL0.6mol·L-1的柠檬酸溶液,... 李山关键词:改性花生壳 水中重金属离子 次甲基蓝 染料 文献传递 次甲基蓝褪色光度法测定脱氧核糖核酸 被引量:1 2005年 研究了碱性染料次甲基蓝与脱氧核糖核酸的结合反应。在pH8.0~8.5的三羟甲基氨基甲烷-HCl介质中,次甲基蓝于630nm处有最大吸收,随着脱氧核糖核酸加入量的增加,其在630nm处的吸光度显著下降,下降程度与脱氧核糖核酸的量成正比。据此,建立了测定脱氧核糖核酸的新方法,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7mg/L。该方法可用于合成样品分析。 李山 沈春强 闫明娟关键词:脱氧核糖核酸 次甲基蓝 分光光度法 硝酸改性花生壳对Pb^(2+)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23 2007年 以花生壳为原料、HNO3为改性剂,对花生壳进行改性制备吸附剂,并研究了其吸附水中Pb2+的性能。结果表明,在2.0 g花生壳中加入体积分数为10%的HNO3溶液25 mL、控制温度80℃、搅拌3 h,得到改性的花生壳;用此改性花生壳吸附Pb2+的最佳条件为:0.20 g改性花生壳、97.5 mg.L-1的Pb2+溶液25 mL、pH值5.0、搅拌吸附60 min,在此条件下吸附率可达97%;吸附后的花生壳用0.5 mol.L-1的HCl溶液再生,重复使用2次对Pb2+的吸附率在92%以上;同时,比较了改性花生壳和未改性花生壳对Pb2+的吸附性能,未改性花生壳对Pb2+的吸附率为87%,改性花生壳对Pb2+的吸附率为96%,通过HNO3改性使花生壳的吸附性能得到提高。 李山 赵虹霞关键词:花生壳 改性 硝酸 PB^2+ 综合利用 7-(苯并噻唑-2-偶氮)-8-羟基喹啉-5-磺酸与镉显色反应的研究和应用 被引量:2 2004年 在 p H4 .8的邻苯二甲酸氢钾 - Na OH介质中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Tween- 80存在下 ,7- (苯并噻唑 - 2 -偶氮 ) - 8-羟基喹啉 - 5 -磺酸 (BTAQS)与镉形成 2∶ 1的紫红色配合物 ,其最大吸收波长 λmax=5 6 0 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 8.71× 10 4L· mol-1·cm-1,镉含量在 0— 6 μg/ 10 m L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用于矿样中镉的测定 ,相对误差小于 3% ,相对标准偏差小于 2 .5 % (n=5 )。 李山 刘根起 任晓宁 韩志军关键词:分光光度法 镉 2-(5-硝基-2-吡啶偶氮)-5-二甲氨基苯胺分光光度法测定铜 被引量:8 2004年 研究了2 (5 硝基 2 吡啶偶氮) 5 二甲氨基苯胺(5 NO2 PADMA)与铜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在pH4.5的HAc NaAc介质中,Cu与5 NO2 PADMA形成1∶2的紫红色配合物,λmax=550nm,ε=3.24×104L·mol-1·cm-1,Cu的含量在0~1.4mg/L内符合比尔定律。方法经铝合金和矿样管理样品分析验证,结果与原结果相符,5次测定的RSD小于0.7%。 李山 刘根起 妙颖 黄龙飞关键词:铜 显色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