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李康

李康

作品数:61 被引量:203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2篇消融
  • 14篇导管消融
  • 12篇导管
  • 12篇心房
  • 11篇心脏
  • 11篇血管
  • 10篇起搏
  • 10篇房颤
  • 9篇动脉
  • 9篇心血管
  • 9篇心血管病
  • 9篇心血管病学
  • 9篇血管病
  • 9篇血管病学
  • 8篇心房颤动
  • 8篇起搏器
  • 7篇心动过速
  • 7篇植入
  • 6篇囊袋
  • 5篇电生理

机构

  • 61篇北京大学第一...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武汉亚洲心脏...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医院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汕头大学医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市第六医...

作者

  • 61篇李康
  • 37篇丁燕生
  • 33篇周菁
  • 24篇盛琴慧
  • 21篇蒋捷
  • 19篇王禹川
  • 7篇史力斌
  • 7篇杨俊娟
  • 7篇霍勇
  • 7篇范芳芳
  • 7篇褚松筠
  • 6篇贺鹏康
  • 6篇陈尔冬
  • 4篇丁文惠
  • 4篇杨颖
  • 4篇唐朝枢
  • 3篇夏驭龙
  • 3篇龚艳君
  • 3篇黄波
  • 3篇杨帆

传媒

  • 18篇中国介入心脏...
  • 12篇中国心脏起搏...
  • 5篇中华心律失常...
  • 3篇临床心电学杂...
  • 2篇第十五届全国...
  • 1篇中国糖尿病杂...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结核和呼...
  • 1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放射免疫学杂...
  • 1篇中华烧伤杂志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实用医院临床...
  • 1篇中华高血压杂...
  • 1篇中国医药生物...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4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6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6篇2009
  • 5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携带心脏植入型电子设备患者的麻醉及围术期管理被引量:1
2018年
随着心内科诊疗技术的发展.心脏植入型电子没备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多的患者从中受益。与此同时,携带心脏植入型电子设备患者行外科手术或其他医疗操作的机会也越来越大。手术中体位摆放、手术操作、组织器官灌注和氧供的改变均可能引起心脏起搏和传导系统的变化;术中电磁干扰可能影响电子设备的工作状态.
许珍真李康张鸿王东信
关键词:电子设备心脏起搏植入型围术期管理麻醉诊疗技术
损伤电流在主动电极导线植入术中的临床价值和应用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损伤电流(COI)对主动电极导线植入的指导作用和意义。方法选取心房、心室均为主动电极导线新植入的双腔起搏器患者,记录电极旋入心肌即刻、旋入后5 min的COI,同时测试该时间点的起搏参数(COI组);选取相同条件同期植入但术中未记录COI、只测试起搏参数的患者作为常规对照(常规组)。分析COI不同时间点的变化规律及心房、心室COI的特点,比较两组参数及长期随访的结果。结果共纳入85例患者,COI组40例,常规组45例。COI组中,主动电极导线旋入后即刻,COI即达到最高峰,图形特点明显,表现为最大幅度的PR段或ST段抬高[心房(2.81±0.57)mV,心室(10.12±2.38)mV]和最长的腔内心电图时限[心房(252±29)ms,心室(322±38)ms]并持续5 min以上;心房、心室旋入后即刻阈值显著高于旋入后5min心房(1.83±0.89)V vs(1.10±0.61)V,心室(0.91±0.37)V vs(0.59±0.23)V,P均≤0.001,COI明显但阈值高的患者延长等待时间可获得明显下降的阈值,避免反复更换电极位置。两组的近期和远期随访参数均维持在正常范围,与常规组相比,COI组长期起搏参数更趋稳定。结论主动电极导线的起搏阈值通常数分钟内稳定下降,常规起搏参数可满足多数患者术中测试的需要;显著的COI,常预示阈值会有明显的下降,在心房电极导线表现更为明显,术中选择性使用,对即刻短暂的高阈值有较好的判别和指导作用。
盛琴慧褚松筠王玉玲蒋捷李康陈尔冬金汉周菁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主动电极起搏器植入
无器质性心脏病儿童房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治疗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无器质性心脏病儿童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的电生理学机制、靶点标测和射频消融疗效。方法46例房速患儿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术,房速靶点标测采用激动标测方法,4例患儿采用三维电解剖学标测系统(CARTO系统)标测和指导消融。消融采用预设温度50~60℃。结果46例患儿均经电生理检查证实为局灶性房速,分别表现为短阵自限性、阵发持续性和持续无休止性心动过速,其中1例合并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成功41例,其中单一源性房速39例(右房27例,左房12例),多源房速2例,成功率为89%。结论无器质性心脏病儿童房速的射频消融成功率较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周菁丁燕生杨俊娟盛琴慧李康王禹川
关键词:导管消融术儿童
生理性起搏:双腔起搏器最小化心室起搏
2020年
双腔起搏器可以感知和起搏右心房和右心室,优化起搏参数的重要原则之一是减少右心室起搏比例。循证医学研究证实:右心室起搏,尤其是右心室心尖起搏,可加重心力衰竭(心衰)[1-4]。一.右心室起搏加重心衰的机制右心室起搏可导致右心室先于左心室收缩,即左右心室间收缩不同步。右心室起搏与左束支阻滞有相似效应,可导致室间隔先于外侧壁收缩,即左心室内收缩不同步。心室收缩同步性丧失必然降低心脏泵血功能的整体效率。这种心脏泵血功能改变在无心肌病时可能无临床意义,但其对心衰患者影响较大,可导致心衰症状加重[5]。
李康
关键词:AV间期不应期
负压伤口疗法在非复杂性心脏起搏器囊袋感染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探讨负压伤口疗法(NPWT)治疗非复杂性心脏起搏器囊袋感染的可行性。方法2013年1月—2020年3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收治非复杂性心脏起搏器囊袋感染患者35例,行回顾性队列研究,其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27~84岁。在创面彻底清创联合持续NPWT(负压值约-16.67 kPa)的基础上,将脉冲发生器埋植于胸大肌、胸小肌之间,原囊袋腔隙内放置引流管,关闭创面后再次同前行持续NPWT治疗5~7 d。对本组患者切除囊袋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观察起搏器重植术后10~12 d伤口愈合情况;术后随访6~42个月,观察有无感染复发。结果本组患者囊袋组织可见纤维囊壁,局部被覆复层上皮,较多慢性炎症细胞浸润,部分患者囊袋组织伴多核巨细胞反应。起搏器重植术后10~12 d,35例患者皮肤伤口均愈合良好,拆除伤口缝线。术后随访6~42个月,31例患者起搏器囊袋感染消退,伤口愈合良好;4例患者在术后因再次感染,移除全套起搏系统。结论对非复杂性心脏起搏器囊袋感染患者,在彻底清创的基础上,NPWT是一种可选的治疗方法。
姜珊李康熊焰谢昆齐心温冰
关键词:负压伤口疗法囊袋感染
左前分支近端室性早搏射频消融的新靶点
2023年
目的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图形合并电轴右偏的窄QRS波室性早搏(简称室早),通常被认为起源于左前分支(LAF)近端。探讨这类LAF近端室早的确切来源和电生理特征。方法本研究纳入22例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图形合并电轴右偏的窄QRS波室早患者。在窦性心律和室早期间对束支电位(FP)进行详细三维标测。同时使用心腔内超声重建主动脉窦、左室和乳头肌详细三维图形。结果在窦性心律下,在主动脉窦下方可发现一簇FPs,这些FPs代表了左束支系统的一个独立分支,该分支向主动脉根部逆行延伸。将这个分支命名为主动脉根部盲端束(RARB)。LAF近端与RARB末端之间的最短距离为(13.5±4.2)mm。在所有患者中,室早的最早激动点(EAS)均在RARB末端,室早的FP-V间期为(35.1±4.3)ms。从右冠窦(RCC)到EAS的最短距离为(5.3±3.5)mm。在45.5%(10/22)的病例中,RCC处消融可成功消除室早。在其余病例中,左室心内膜面EAS消融可成功消除室早。结论RARB末端是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图形合并电轴右偏的窄QRS波室早的真正起源点。RARB与左室传导系统主干有足够的安全距离。因此在RCC或左室心内膜面EAS消融成功率高且损伤传导束的风险极低。
陈耽郭再雄张劲林李康丁燕生唐成
关键词:导管消融室性早搏
2023年美国心房颤动指南解读——心房颤动导管消融被引量:1
2024年
2023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和美国心律学会(HRS)心房颤动(房颤)诊断与治疗指南,提出对房颤患者尽早干预和持续治疗,强调早期节律控制的重要性。近年的研究证实无论持续性房颤还是阵发性房颤,导管消融的疗效均优于抗心律失常药物,且尽早实施节律控制策略是提高房颤导管消融成功率的重要因素。对于经选择的房颤患者,新指南将导管消融提升为节律控制的一线治疗策略。从长远来看,相对年轻的房颤患者从导管消融中获益更多。在消融策略方面,对于所有接受导管消融的房颤患者,肺静脉隔离是首要目标,其他消融终点目前证据不足。
李康丁燕生
关键词:心房颤动节律控制导管消融适应证手术策略
起源于肺静脉的阵发性心房颤动发作初始的电生理特征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探讨起源于肺静脉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在发作初始时的电生理特征。方法记录因阵发性房颤行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术的患者在房颤自发初始时的心内心电图,电生理检查证实起源于肺静脉,分析①房颤发作前10个心动周期的特点及计算平均周长(CL);②诱发房颤或短阵心房激动的房性早搏(简称房早)的配对间期(CI);③早搏指数(PI):即CI/CL。结果共42例患者,由房早诱发房颤85阵(Ⅰ组),诱发短阵心房激动23阵(Ⅱ组)。两组间比较,前者的CI和PI均明显短于后者,分别为(210±62msvs291±65ms,0.36±0.12vs0.48±0.12,P均<0.001)。房颤的诱发方式可分为2类:类型1(ⅠA组)为房颤发作前的10个心动周期相对恒定;类型2(ⅠB组)为房颤发作前的10个心动周期不恒定,表现为长短序列形式。85阵房颤中,ⅠA组有47阵(55%),ⅠB组有38阵(45%)。ⅠA组的CI与ⅠB组的CI无明显差异;ⅠA组的PI较ⅠB组的PI明显缩短(0.33±0.11vs0.39±0.12,P=0.02)。结论起源于肺静脉的阵发性房颤的诱发方式存在周期相对恒定与长短序列两种形式;诱发房颤的房早发生较早。
周菁丁燕生杨俊娟盛琴慧李康
关键词:电生理学心房颤动肺静脉心电图
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室性心动过速的基质标测与消融
目的探讨使用CARTO三维系统标测ARVD/ C室性心律失常的基质来指导导管消融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自2007年7月至2008年4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连续收治4例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D/C)患者,年龄2...
李康丁燕生杨俊娟周菁盛琴慧
文献传递
主动脉窦内室性早搏的特点及消融策略
盛琴慧周菁蒋捷王禹川李康丁燕生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