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垒
- 作品数:25 被引量:121H指数:6
- 供职机构: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热轧板带钢超快冷供水系统压力控制技术与应用被引量:3
- 2013年
- 在热连轧线超快冷供水系统中有4个旁通管路,为了提高水压控制的精度,设计了水压串联和并联控制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得到了一种适用于超快冷供水压力的控制方法;在控制系统的设计中针对旁通阀门故障时如何保证压力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理论分析与实际应用效果表明,当设定压力值为0.35 MPa时,两种控制方法均能将水压控制在理想的范围内;当设定压力为0.85 MPa时采用并联控制方法的实际应用效果良好,并联控制方法在降低旁通阀开口度减小过程中水流对调节阀蝶片冲击和水锤现象方面效果明显.
- 李振垒江连运袁国王国栋
- 关键词:超快冷水压并联控制
- 热轧带钢超快冷模型及自适应控制系统的研究和开发被引量:4
- 2013年
- 超快冷技术是用新一代TMCP工艺理念开发低成本高性能钢铁材料的核心。热轧板带钢轧后工艺控制点温度的控制精度是保证带钢性能和质量的关键因素。基于前期开发的装备和工艺建立了超快冷自适应控制系统模型,并对模型的自适应功能进行了研究,旨在进一步提高轧后工艺控制点温度的控制精度。通过对模型结构的优化设计、模型自学习控制策略的研究及模型自学习系数加权平滑的处理,增强了模型自适应功能。该控制系统已经成功应用于热轧板带钢生产线。现场实践表明,该系统轧后工艺温度控制达到了较高的精度,为产品质量的提高及新产品的开发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 李振垒胡啸李海军袁国王昭东王国栋
- 关键词:超快冷控制策略自适应热轧带钢
- 热轧带钢超快速冷却控制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 本文以湖南华菱涟源钢铁有限公司产品质量提升技改工程轧钢项目轧后冷却系统工程为背景,针对轧后冷却超快速冷却控制系统展开研究,通过构建超快速冷却系统平台,对其控制系统、带钢温度分布、水冷模型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本文主要研...
- 李振垒
- 关键词:热轧带钢超快速冷却换热系数温度场
- 文献传递
- 等温时间对低硅含铝热轧TRIP钢组织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9年
- 为了实现低硅含铝热轧TRIP钢的工业应用,以低硅含铝热轧TRIP钢为研究对象,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拉伸试验和X射线衍射等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等温时间对试验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的显微组织主要由多边形铁素体、贝氏体铁素体和残余奥氏体组成,随着等温时间的增加,板条贝氏体的体积分数升高,粒状贝氏体的体积分数降低;当等温时间为20 min时,试验钢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佳,抗拉强度为732.25 MPa,断后伸长率为36%,强塑积为26.36 GPa·%;残余奥氏体的体积分数和碳含量先升高后降低,等温时间为20 min时试验钢表现出较强的加工硬化行为。
- 王晓晖康健李振垒李云杰袁国王国栋
- 关键词:热轧TRIP钢等温时间显微组织力学性能
- 超快冷水量比对带钢表面换热的影响规律
- 2015年
- 在热轧带钢进行超快速冷却过程中由于上下喷嘴距钢板表面的不同高度及重力的影响,带钢上下表面流场分布规律有所不同,进而影响带钢上下表面冷却的均匀性。采用理论分析与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并通过Fluent软件得到了不同冷却工艺制度下带钢上下表面换热系数的分布和变化规律;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采用最小二乘法得到了不同射流速度下最优水比的计算公式。结果表明,水量比变化对带钢上下表面换热系数会产生明显的影响,且随射流速度增大,带钢上下表面换热均匀时的水比也随之变大;当上下水量相同时,在射流速度为5-12.5 m/s范围时,随射流速度增大,带钢上下表面的平均换热系数的差值不断减小,当射流速度大于12.5 m/s时其差值基本保持不变。
- 石建辉江连运袁国李振垒赵昆王国栋
- 关键词:热连轧超快冷换热系数均匀性
- CSP超快冷带钢头尾冷却控制方法的研究及应用被引量:5
- 2015年
- 基于某厂CSP冷却线后段超快速冷却系统改造项目,为了保护卷取设备、提高产品质量并保证生产的连续和稳定,采用基础自动化程序设计,优化了带钢位置跟踪控制功能,开发了后段超快速冷却过程带钢干头和干尾冷却工艺的控制方法。现场实际应用效果表明:该控制方法能很好地满足CSP后段超快速冷却过程中带钢头尾部冷却的工艺控制要求,控制精度较高,误差范围控制在±1m。
- 石建辉袁国江连运李振垒赵昆王国栋
- 关键词:CSP超快冷
- 冷却速率对薄带连铸低碳钢微观组织的影响被引量:5
- 2019年
- 为了探究冷却速率对薄带连铸低碳钢微观组织的影响,采用相变仪设备对铸带重新加热并进行不同冷却速率冷却,采用光学显微镜、场发射电子探针和电子背散射衍射等手段对微观组织和针状铁素体形核所利用的夹杂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铸带经1 200℃保温3 min后,原奥氏体晶粒尺寸约为150~650μm,可以满足晶内针状铁素体形核对原奥氏体晶粒尺寸的需要。在2~5℃/s的冷却速率范围内,试样中得到了大量的针状铁素体组织,冷却速率为2℃/s的试样中大角度晶界所占比例约为60%;当冷却速率大于20℃/s,针状铁素体的形成受到抑制。铸带中针状铁素体形核所利用的夹杂物是Ti-Al-Si-Mn-O+MnS复合夹杂物。
- 窦为学王鹤松康健李振垒袁国
- 关键词:双辊薄带连铸低碳微合金钢冷却速率针状铁素体
- 在线控冷对热轧L360管线管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被引量:3
- 2018年
- 针对热轧无缝钢管组织性能调控手段单一,依赖添加合金元素和离线热处理的问题,以轧板模拟轧管的方式,通过实现在线控制冷却将离线热处理工艺在线化,研究分析了热轧L360高温轧制后在线控冷条件下显微组织演变及力学性能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高温轧制后空冷时实验钢中含有粗大的魏氏组织,而轧后控制冷却工艺下实验钢组织显著细化,有利于微合金碳氮化物析出.实验钢轧后控冷至650℃时,能够避开魏氏组织形成的区间,同时屈服强度为478 MPa,抗拉强度为641 MPa,伸长率达到25. 3%,屈强比0. 74,0℃冲击功高达164 J,实现了强度、韧性和塑性的平衡,各项力学性能指标均能满足API SPEC 5L—2012标准要求.
- 李振垒陈冬康健袁国
- 关键词:魏氏组织显微组织力学性能
- 大型热连轧线基于超快速冷却的新一代控轧控冷技术开发与应用被引量:10
- 2019年
- 超快速冷却作为近年来热轧钢材控轧控冷技术领域最重要的技术突破,为热连轧产线产品的生产工艺进步提供了重要支撑。基于热连轧板带钢超快速冷却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实践,在阐明高温运动钢板高强度均匀化冷却机理机制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超快冷系统在热连轧产线的工艺配置,以及采用超快冷工艺,在系列细晶钢、高钢级管线钢、热轧双相钢、低残余应力热轧板带钢等特色化产品领域的工艺开发及应用情况。基于超快冷系统冷却速度无级调控优势,开发了基于超快冷装备的层流冷却、加强型冷却、超快速冷却3种冷却模式及模型系统,进一步结合粗轧中间坯超快冷控温系统,构建了基于超快速冷却的热连轧线新一代控轧控冷多工序温度协同控制系统,相关技术应用取得良好效果。
- 袁国陈冬康健李振垒王国栋
- 关键词:超快速冷却
- 短流程CSP生产线超快冷生产工艺的开发与应用
- 2020年
- 文章基于短流程CSP生产线,开发了适合热轧双相钢的超快冷生产工艺,并且实现了该生产工艺的工业应用。结果表明:随着终轧温度降低,铁素体晶粒细化,抗拉强度升高;随着中间温度降低,铁素体晶粒细化,抗拉强度降低;获得合理的工艺参数,终轧温度为840℃,中间温度为670℃,卷取温度为170℃。所生产6.0 mm厚度540 MPa级热轧双相钢的显微组织为铁素体和马氏体,屈服强度为330~360 MPa,抗拉强度为560~590 MPa,延伸率为30%~36%,很好地满足了产品需求。
- 王晓晖利成宁李振垒薛越袁国王国栋
- 关键词:短流程热轧双相钢超快冷生产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