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英
- 作品数:27 被引量:38H指数:4
- 供职机构:商丘师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 先秦道家“道”论新解
- 2008年
- "道"在中国思想史上是负载最重的语词。文化变局和时代危机,使先秦道家以"道"重新思考宇宙人生的各种关系。他们的"道"论有三重含义:喻指每一个体;隐含每一个体背后的他者;最高的道德境界。以此他们完成了从天的视域转向人的视域,并始终保持天人之间的联系,使道成为一个统摄所有现象、包揽一切的概念,也开启了诸子百家共同关注的时代课题。
- 李晓英
- 关键词:他者
- “21世纪中国史学学术研讨会”纪要被引量:8
- 2001年
- 李晓英
- 关键词:中国史学高敏古都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命运
- 心安:先秦儒家孝道的实质被引量:2
- 2011年
- 先秦儒家认为,孝是子女回报父母养育之恩的内在情感,是子女和父母之间的相感相通。这种相互感通的情感自然外化为文明的仪式行为,孝才显得真实可靠。在孝心转化为孝行的过程中,儒家反对功利主义和刻意为之。在孝的践行中,先秦儒家一方面以父子相隐果断地处理了亲情和法律的矛盾,另一方面也发展出由爱亲推及爱人的大孝。由心的共鸣、情的感通,先秦儒家构筑了孝的伦理之塔。
- 李晓英
- 关键词:心安父子相隐
- 如何从宽容的角度解读《老子》
- 2013年
- 在《老子》中,无论是直接的宽容思想如"报怨以德"、"不责于人","受国之垢"、"辅万物",还是间接提供的人性基础和思想发源,均给我们重新思考个体自主和整体有序的统一提供了独特启示:如何在彰显个体权利的同时又能相互认同、相互宽谅?诸多有权利的个体在共处一体时该如何保持整体稳定和公共秩序?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不仅可以看到老子所具有的拓宽西方狭隘宽容理论的价值,而且还能拓展《老子》文本当今的创造空间。
- 李晓英
- 关键词:《老子》宽容
- 《庄子》天下观初探被引量:1
- 2015年
- "天下"是《庄子》的重要概念,体现了《庄子》对天下理想秩序的向往、想象和建构,亦渗透着《庄子》的精神超越和升华过程。《庄子》天下观经历了由内篇的向往想象到后学的参与治理的变化。其中贯穿着一条主线:天下是否能够治理、是否应该治理和如何治理。在内篇看似消极的疏离天下的乱世求生中,《庄子》以天下无须变革的观点省思世俗的天下治理观。在天下是否需要治理和如何治理的追问中,内篇和后学一样能为后世提供可借鉴的方案。万物无扰作为天下理想秩序的显现,交陈着庄子个体价值理念的实践和现实人生的亲证,萃聚出《庄子》天下观:天下是归属万物的和无须治理的;天下是不可分疏的;至人是无用无为的。这不同于天下归属民心天意,由圣人治理的儒家天下观。
- 李晓英
- 关键词:《庄子》治权
- 早期道家精神超越的现代教育意义
- 2015年
- 早期道家以先秦时期的哲学突破为理论背景,以"心"、"气"、"静"或"精"、"神"为枢纽,以"道"、"德"、"天"、"物"和"世"等概念为存在境域,以洞察本根、通于神明为主旨,以复归原初人性为旨归,可以解构主客之二元论,减损欲望感知,深微反思人类文明和主体人格。在现时代,从心灵转化和精神超越的角度对早期道家的精神体验和心灵世界进行深度解读,讨论其学派内部对变革世界之不同理解,是对高校大学生进行现实指导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 李晓英
- 关键词:《老子》《庄子》
- 先秦儒道思想对“物”的诠释被引量:1
- 2009年
- 在先秦儒道思想中,"物"具有多方面的含义:既是一种本然的世界和状态,泛指所有人和物的世界;又指作为万物灵长的人,对物的参与、融入和变革。在人参与物的过程中,应努力保持人的自我和物的本然。对"物"的如上解释,揭示出先秦儒道思想的实践论特征,即"物""人"相分、"物""人"合一,"人"在"物"中努力成为"物"的主人。
- 李晓英
- 论汉代的乡规里约被引量:1
- 2006年
- 汉代中央集权延伸至基层的触须是“乡里”,乡规里约作为其意识形态,反映了汉代基层的行政控制、经济调控、文化改造等一系列权力运作。从乡约的内容、来源、作用三个方面探讨与此有关的社会变迁,是剖析解读底层民众日常生活的另一路径,也是对汉代人文环境认识的深化。
- 李晓英
- 关键词:汉代社会基层
- 早期道家的"精"之释义
- 道家文献中"精"既关涉着世界的本源和创生问题,与道、气相关。又生发验证了人的精神修养和精神修炼过程,与形体相对,与心、魂等相连。在这两个问题的交叉中,道家表达了对人的认知、感情、意志和思维的探讨及世界起源的追问。在精神世...
- 李晓英
- 汉代证据制度探析被引量:1
- 2005年
- 汉代的证据与其他司法制度一样处于草创时期,它重视证据的法律精神及其中包含着无罪推定的原则。对证据的科学划分反映了依据事实适用法律的原则,侦查手段的严密显示了司法的有效运作和适度的社会控制。所有这些,不仅对以后的传统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对当今的法制建设也不无裨益。
- 李晓英
- 关键词:汉代侦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