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芝
- 作品数:7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 甲基两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梯形聚苯基硅倍半氧烷原位共混物的正电子寿命谱研究
- 1998年
- 用正电子湮没技术研究了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P(MMA-MAA))/梯形聚苯基硅倍半氧烷(PPSQ)原位共混体系的自由体积孔穴尺寸及浓度与其组成的关系。具有两种不同配比的该共混物的正电子寿命温度谱表明:该共混物有两种结构转变,即:Tb、Tg,因含5%PPSQ的共混试样C5中的自由体积分数较大,其Tp、T均小于含1%PPSQ的共混试样.C1。研究了热历史对P(MMA-MAA)/梯形PPSQ共混物结构的影响。
- 李桂芝叶美玲施良和施良和
- 关键词:共混物正电子寿命谱共聚物
- 双链梯型聚苯基硅倍半氧烷(PPSQ)与其它聚合物的共混性
- 施良和李桂芝叶美玲
- 梯形聚苯基倍半硅氧烷与其它聚合物共混体系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 在该论文中,首次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了多种梯形PPSQ与其它聚合物的共混体系,并对这些共混体系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根据先前该领域研究工作的总结,制定了相应的研究计划,安排和设计了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合理的解释和讨论...
- 李桂芝
- 关键词:分子量酯交换共混体系
- 正电子湮没技术(PAT)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上)被引量:5
- 1995年
- 本文引用70多篇文献,综述了正电子湮没技术(主要是正电子湮没寿命技术)近10年来在高分子材料各个领域中的应用。
- 李桂芝施良和叶美玲
- 关键词:正电子湮没技术高分子材料PAT
- 轻度交联PMMA的结构转变及自由体积特性被引量:5
- 1997年
- 用正电子湮没技术(PAT)研究了具有两种交联度的轻度交联PMMA试样的结构转变,包括玻璃化转变及次级弛豫过程(β转变),交联度对轻度交联PMMA的β转变无影响,交联度较大试样的Tg较高,用PAT测得的Tg比用动态力学分析(DMA)法得到的Tg低7℃。交联度较高的试样中自由体积孔穴数目较多。讨论了正电子湮没平均寿命(τm)与聚合物总自由体积的关系。此外,还从o-Ps寿命大小计算了轻度交联PMMA中的自由体积孔穴半径,并研究了其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 李桂芝叶美玲施良和郁伟中
- 关键词:PMMA正电子湮没自由体积交联度
-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梯形聚苯基硅倍半氧烷(PPSQ)原位共混体系的正电子湮没行为
- 2002年
-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MMA) /梯形聚苯基硅倍半氧烷 (PPSQ)原位共混物室温下的o -Ps寿命及强度随PPSQ含量变化的关系表明 ,该共混物中两种聚合物分子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互作用。通过研究具有 3种不同配比的PMMA/PPSQ(95 / 5 ,90 / 10 ,80 / 2 0 )原位共混物在 2 0— 15 0℃范围内的正电子湮没寿命温度谱 ,可观察到该共混试样的两种结构转变。在M 5 (PPSQ含量为5 % )中两聚合物间的相容性较好 ,相互作用较强 ,故其Tβ 较高 ;M 5及M 2 0的Tg 相近 ,这说明当PPSQ的含量较大 (>5 % )时 ,该共混物中出现分相。通过分析PMMA/PPSQ原位共混物的自由体积空穴尺寸及总自由体积分数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可知 :在 3种共混试样中 ,M10的自由体积空穴尺寸及自由体积分数最大 ,故其Tg
- 李桂芝叶美玲施良和徐坚郁伟中
- 关键词:正电子湮没自由体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高聚物
- 甲基丙烯酸甲酯 - 甲基丙烯酸共聚物/梯形聚苯基硅倍半氧烷原位共混体系的性能研究
- 1998年
- 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P(MMAMAA))与低分子量或高分子量梯形聚苯基硅倍半氧烷(PPSQ)的共混物经原位聚合法制成.用光学透明法、荧光光谱、DSC等技术研究了该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及组分间的相互作用及结构转变.结果表明,当PPSQ含量较小时,由于PPSQ与P(MMAMAA)间存在着较强的氢键作用,该共混体系在一定配比下相容,且低分子量PPSQ与P(MMAMAA)间的相容性较好.当PPSQ的含量≤1%时,PPSQ的加入对该共混物的Tg影响不大,但其Tf随PPSQ含量增加而增大.此外,还测试了P(MMAMAA)/PPSQ原位共混物的硬度及冲击强度.
- 李桂芝施良和叶美玲
- 关键词:共混物MMAMAA共聚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