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永平

作品数:73 被引量:121H指数:6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8篇文学
  • 14篇文化科学
  • 8篇哲学宗教
  • 8篇历史地理
  • 5篇经济管理
  • 4篇社会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语言文字
  • 1篇艺术

主题

  • 17篇文学
  • 10篇宝卷
  • 7篇学科
  • 7篇神话
  • 6篇学人
  • 6篇谣言
  • 6篇仪式
  • 6篇文学人类学
  • 5篇禳灾
  • 5篇文本
  • 5篇文化
  • 5篇小说
  • 5篇故事
  • 5篇包公
  • 4篇文学传播
  • 4篇跨学科
  • 4篇传播学
  • 3篇学科建设
  • 3篇人类学
  • 3篇阈限

机构

  • 58篇陕西师范大学
  • 12篇西安石油大学
  • 2篇西北大学
  • 1篇淮阴师范学院
  • 1篇陇东学院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西安外国语大...
  • 1篇重庆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70篇李永平
  • 2篇李泽涛
  • 1篇杨莹
  • 1篇段清波
  • 1篇霍有明
  • 1篇王天觉
  • 1篇张多勇
  • 1篇赵周宽
  • 1篇易华
  • 1篇萧兵
  • 1篇樊文
  • 1篇吕晓红

传媒

  • 6篇陕西师范大学...
  • 4篇社会科学家
  • 4篇思想战线
  • 3篇丝绸之路
  • 3篇民俗研究
  • 3篇西安石油大学...
  • 2篇当代传播
  • 2篇西北大学学报...
  • 2篇出版发行研究
  • 2篇民族文学研究
  • 2篇百色学院学报
  • 2篇国际比较文学...
  • 1篇新闻知识
  • 1篇文史知识
  • 1篇明清小说研究
  • 1篇河南大学学报...
  • 1篇外国文学研究
  • 1篇求索
  • 1篇文艺理论研究
  • 1篇中国比较文学

年份

  • 3篇2023
  • 6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4
  • 8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5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4
7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包公文学及其传播
本文对包公文学及其传播进行了研究。文章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编,就传播的社会环境,运用历史实证的方法,探讨了包公获得传播的社会文化原因。第二编,主要从传播内容方面,梳理了历史上包公文学的“多级”传播。第三编,主要从传播方式、...
李永平
关键词:古代文学文学传播
文学传播学论纲被引量:2
2010年
文学传播学是从媒介文化的视域来研究文学的话语体系,研究传媒的文学特性、文学流派以及文学作品的生产、流传和影响的特征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是传播学的分支学科。文学传播学包括文学传播学理论、文学媒介、语言传播学、文体传播学、历史文学传播和跨文化文学传播五大部分,研究的主要内容有文学作品传播的方式、地域与文学传播接受相关的区域分布特征以及传播手段的改进与文学发展的互动关系等。
李永平
关键词:文学传播学文学传播学
文化视野下的谣言风险及其“灭活”
2017年
经过三十多年的经济高速发展,中国经济社会处于新的调整转型时期,媒介生态结构和社会转型相叠加,风险管控也处于一个新阶段。如何有效的从深层次上化解谣言传播的社会风险成为公权力部门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随着传播生态的多样化,谣言必然出没其中,如何让谣言不升级聚变为现实风险,文化传统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管控谣言的重要途径是建设有利于谣言"灭活"的文化环境,为谣言畸变成社会风险"去势",建立相应的"免疫系统",这样才能有效减少和化解风险,促进社会长治久安。
李永平
关键词:谣言文化视野
宝卷宣卷仪式与神圣空间的现代意义
宝卷说唱仪式中,人们能隐约看见曾经存在过,但已经陌生的神圣空间传统.许多民间宗教宝卷自称为'经',并反复强调其宝卷'至真'(文献中多称为'骨髓真经')、'至宝'、'至妙'.从讲故事、念咒语,歌唱和演戏等叙述仪式.发现,今...
李永平
关键词:宝卷神圣空间宗教信仰
文献传递
中国少数民族屠龙故事文本与禳灾传统被引量:4
2018年
屠龙故事广泛分布于中国境内各民族,文章在收集27个少数民族44则屠龙故事文本的基础上,依据"屠龙的原因",将故事划分为龙致灾祸被屠杀;龙残害人、吃人,人类因复仇屠龙;为完成考验屠龙三个类型。阅读中国各民族的屠龙文本,我们发现杀死或镇压引致灾难的怪物龙的过程中,依然保存着信仰时代禳解活动使用的法物、法术等巫术技艺,祈祷、咒语等厌胜仪式。很多民族的屠龙文本中,还使用巫术活动中的诵、唱等形式诅咒危害自身的龙。各民族早期民间故事、神话叙述中,把各种危害其生存而被剪除的动物形象,汇聚为一种想象的怪物"龙",并作为禳解各种灾异的"公共的替罪羊",危机解除后,龙翻转成为沟通天地的神灵。"屠龙"和"龙王"是同一机制呈现的两种面相。
李永平樊文
关键词:禳灾文化遗产
“大闹”与“伏魔”:《张四姐大闹东京宝卷》的禳灾结构被引量:6
2018年
"张四姐大闹东京"故事流传久远,意蕴深厚。在长期的演述中,该文本种类繁多,其中包括多种宝卷文本。从文明演化来看,中国没有经历过类似古希腊哲学和科学兴起时期的轴心时代,支撑我们精神传统的核心依然是本土天人贯通的神话思维。在民俗仪式中,表现为"大闹"-"伏魔"(审判)的原型结构,该结构只是原型编码的一种,考古图像、民俗仪式、节日等文化事象同样是原型编码。"张四姐大闹东京"故事的"表述的变异"、"演述动力"源自"大闹"—"伏魔"(审判)的原型结构,而这一结构与其它文化文本形成互文结构,镶嵌在中国文化大传统之中。
李永平
关键词:宝卷禳灾
口头与书写之间:文学传播史的一次大变局——以元代包公故事传播为中心的考察
2012年
元杂剧是一种集多种传播效果于一身的综合性传播"新媒介"打破了长期以来获得霸权的书面传播格局。在一定程度上,继承口头传统的元杂剧成为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汉民族文化圈中的"准大众传播媒介",对社会舆论发挥了"议程设置的功能"。宋元以后,尤其是以公平正义声音为诉求的包公戏和水浒戏的演出的剧场则类似于一个"公共领域",通过杂剧在汉文化圈中的搬演以及人际之间在场的频繁传播,使杂剧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诉求在民众的批判论争中逐渐获得公开、扩大的机会,并由此上升为"公共见解",获得了和蒙元统治阶层"对话"的机会。包公及其传闻正因为种种历史和文化的多重机缘,恰巧就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幸运的搭乘上了民间言说建构的"新干线",从而成为元明清三代着力传播的清官典型。
李永平
关键词:包公包公戏文学传播
谣言传播的本土语境及风险防控
谣言是根植于集体无意识记忆之中,包含民族本土隐秘化的民间话语权力针对现实问题进行的应对、解说、展示与建构,是一种以话语示意与文本变异为特征的集群传播。交互性媒介的出现让公众成为风险信息发布的主体,进一步模糊了信息真伪的界...
李永平
关键词:谣言本土语境风险社会
文献传递
苏轼与宋代杂剧传统
2010年
中国戏剧中,杂戏俳优在宫廷杂戏表演具有俳谐戏谑和"谈言微中"两个文化传统。唐宋之际,参军戏这一形式逐渐由分朋竞技转向分朋竞艺,其可观赏性和竞技色彩更为突出。俳优戏谑性"言辞"夸饰铺排,使其最终演变为"热戏"。热戏"递相夸竟"的俳优言辞深刻地影响了一些作家的诗文创作,使得他们在创作上少有文体的顾忌,语言运用竞技夸饰,气势夺人,铺张扬厉色彩明显,并在幽默机智之中继承讽谏传统。苏轼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一位。苏轼一生喜好杂剧并长期浸淫其中,其诗文中特殊的俳谐情调源于宋代杂剧的影响。苏轼创作了大量队戏演出仪轨中的教坊词。对俳优传统的汲取,使苏轼风趣机智之中往往讥讽当世,为乌台诗案埋下了因由。
李永平
“唱和”与“相和”:宝卷“和佛”中的禳灾传统发微被引量:1
2022年
“和佛”是宝卷说唱中特殊现象,把“和佛”现象放在“和”“相和”“唱和”这一说唱大传统中理解,虽然“和佛”有佛教讲唱传统的直接影响,但是从更为古老的文化传统看,“和佛”同样与古代中国“相和”传统一脉相承。“和”与楚辞的“乱”,汉魏相和大曲的“艳”“趋”,吴声西曲的“和”“送声”都是众声和唱,它们是唱和的不同表现形式。同时,“唱和”是戏曲帮腔的渊源。根据“唱和”的功能划分的“和”“和佛”及“唱和”存在一个从神圣到世俗的演变过程。“相和”“和佛”仪式是“唱和”传统的神圣阶段的遗留,文人诗词唱和是相和的世俗形态,是一种“拟群体”的效应。宣卷“和佛”的社会功能在于声音诗学场域的治疗与禳灾机制;集体参与中的“群体激荡与裹挟效应”。“和佛”仪式中的“佛头”扮演了“唱和”文化传统中领唱人的角色。
李永平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