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沂

作品数:13 被引量:42H指数:5
供职机构:成都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成都市卫生局重大科技攻关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血压
  • 6篇高血压
  • 6篇病患
  • 5篇高血压病
  • 5篇高血压病患者
  • 4篇血压变异
  • 4篇血压变异性
  • 4篇压变异性
  • 3篇老年
  • 3篇老年高血压
  • 3篇老年高血压病
  • 3篇老年高血压病...
  • 3篇房颤
  • 2篇动脉
  • 2篇心力衰竭
  • 2篇衰竭
  • 2篇碎裂电位
  • 2篇他汀
  • 2篇伐他汀
  • 2篇阿托

机构

  • 13篇成都大学

作者

  • 13篇李沂
  • 8篇杜荣生
  • 5篇周传堃
  • 5篇李珂
  • 5篇安闽生
  • 4篇葛正庆
  • 2篇陈其军
  • 1篇雷森
  • 1篇雷震武
  • 1篇陈伟

传媒

  • 6篇四川医学
  • 4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国老年保健...
  • 1篇现代临床医学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特发性房颤与ABI的相关性研究
2014年
目的探讨特发性房颤患者与踝臂指数的关系。方法将108例无基础心脏疾病患者按照有无合并特发性房颤分为A、B两组:A组为合并房颤组,共38例;B组为不合并房颤组即对照组,共70例,分别做踝臂指数检查,采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踝臂指数高低。结果 A组踝臂指数明显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发性房颤发作与踝臂指数关系密切。
李沂杜荣生
关键词:特发性房颤踝臂指数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胱抑素与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分析
2011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胱抑素与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在不同血压情况下的变化。方法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1级患者、2级患者、3级患者各40例,检测其血清胱抑素和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组间进行比较,并与健康对照组作比较。结果原发性高血压各组患者血清胱抑素和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增高,有显著差异。组间比较,随血压级别升高,血清胱抑素和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均同步升高。对于血清胱抑素,高血压1级与2级之间、2级与3级之间比较,P<0.05,1级与3级之间P<0.01。对于hsCRP,高血压1级与2级之间、2级与3级之间、1级与3级之间均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具有明显增高的血清胱抑素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二者与高血压的发生强烈相关,且二者有明显相关性,推测二者均与高血压发生的血管炎症和损伤因素有关,血清胱抑素对超敏C反应蛋白具有促进作用。推测对血压进行合理管理达到有效控制则可明显降低血清胱抑素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
李珂陈其军李沂安闽生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血清胱抑素超敏C反应蛋白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血压变异性的相关性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以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与血压变异性的相关性。方法将18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根据Hb A1C水平分为:正常组(Hb A1C≤6.0%,n=62);正常高值组(6.0%6.0%,n=60),测定患者Hb A1C和血压变异性,之后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性指标(24h SBPSD、24h SBPCV、d SBPSD、d SBPCV、n SBPSD、n SBPCV)与Hb A1C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在降压治疗的同时,通过积极控制血糖水平,可降低其血压变异性,从而降低周围血管等靶器官损害和心血管事件。
陈其军李沂
关键词: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糖化血红蛋白A1C血压变异性
缬沙坦合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心力衰竭并室性早搏的临床观察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观察和探讨缬沙坦合并比索洛尔治疗心衰合并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1年5月期间收治的心衰合并室性早搏患者共计96例,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48例及对照组48例,其中,治疗组患者给予缬沙坦、比索洛尔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单纯缬沙坦治疗。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中显效23例,有效21例,总有效率达91.7%;对照组中显效20例,有效18例,总有效率为79.2%。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所有患者的LVEF、LVESD、LVEDD均得到不同程度提高,同时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上述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缬沙坦合并比索洛尔治疗心衰合并室性早搏可有效提高患者心功能,临床应用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我们广泛应用。
李沂
关键词:比索洛尔心力衰竭室性早搏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性与踝肱指数的相关性研究
2013年
目的以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踝肱指数(ABI)与血压变异性(BPV)的相关性。方法将12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分为ABI异常组64例和ABI正常组58例,测定患者的ABI和BPV指标,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ABI除与年龄、病程、BMI、TC、TG、HDL-C等指标相关外,24hSBPSD、24hSBPCV、dSBPSD、dSBPCV、nSBPSD、nSBPCV为AB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在控制血压以及干预BMI、TC、TG、HDL-C传统危险因素的同时,应重视降低其BPV指标,从而减少周围血管等靶器官损害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杜荣生李沂
关键词:踝肱指数血压变异性高血压病老年
曲美他嗪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评价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评价曲美他嗪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9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仅予以常规抗心绞痛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曲美他嗪口服联合舒血宁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观察2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心电图ST段改变等指标的改善情况,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高于对照组的62.2%,且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胶痛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李沂
关键词:曲美他嗪舒血宁注射液
碎裂电位在房颤射频消融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2年
维持和恢复窦性心律是房颤治疗的优先选择。除药物治疗外,射频消融日益成为房颤治疗的重要手段。由于房颤发生机制不清楚,很多电生理指标难以量化,使其成为制约房颤消融成功率的瓶颈。通过对房颤机制的研究,逐渐出现了环肺静脉电隔离、
葛正庆杜荣生李珂周传堃安闽生李沂
关键词:房颤碎裂电位射频消融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以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血压变异性的相关性。方法将10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分为IMT正常组(n=49)和IMT异常组(n=53),测定患者IMT和血压变异性,之后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老年高血压病患者IMT除与年龄、病程、BMI、TC、TG、HDL-C等指标相关外,24hSBPSD、24hSBPCV、dSB-PSD、dSBPCV、nSBPSD、nSBPCV为IM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在控制血压,干预BMI、TC、TG、HDL-C传统危险因素同时,应重视降低其血压变异性,从而降低靶器官损害和心血管事件。
李珂雷震武葛正庆周传堃安闽生李沂杜荣生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病血压变异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阿托伐他汀钙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性影响研究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以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他汀类药物对其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将80例单纯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A组(他汀组):43例,在降压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B组(对照组):37例,单纯给予降压药物治疗。血压达标后,分别对其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收集其BPV长时变异性指标,之后进行对比分析,以探讨他汀对高血压患者BPV产生的影响。结果与B组相比较,A组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性较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血浆LDL-C较低,P<0.05。结论对于单纯高血压病患者,他汀类药物在降低患者血脂的同时可明显降低其血压变异性,从而降低靶器官损害和心血管事件。
李珂葛正庆周传堃安闽生李沂杜荣生
关键词:高血压病阿托伐他汀钙血压变异性
迷走神经张力与碎裂电位及房颤之间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研究迷走神经张力与碎裂电位及房颤之间的关系研究。方法健康成年杂种犬15只随机分为3组,A组心外膜脂肪垫注射氯化乙酰胆碱(Ach)1mg;B组心外膜脂肪垫注射氯化乙酰胆碱5mg;C组心外膜脂肪垫注射生理盐水共5ml。3组均于注射后行BURST刺激记录房颤诱发与否,房颤诱发时间,左房侧壁(A点)、左房后壁(B点)、左心耳(C点)碎裂电位持续时间。结果 C组房颤诱发率于注射生理盐水前后予BURST刺激无明显变化。A、B组乙酰胆碱注射后房颤诱发率显著增加,但A、B两组房颤诱发率无显著变化。C组房颤持续时间较A组[C vs A:(7.00±2.10)svs(50.42±6.36)s,P=0.013;C vs B:(7.00±2.10)s vs(143.24±11.28)s,P<0.001]短。B组房颤持续时间长于A组[(143.24±11.28)s vs(50.42±6.36)s,P<0.001]。C组左房侧壁,后壁位点碎裂电位持续时间均较A、B组相应位点短。[C,A,B组:A点(2.2±0.5)s vs(37.4±6.3)s vs(132.5±12.7)s,P<0.0001];[B点(2.2±0.5)s vs(37.2±6.3)svs(132.5±12.7)s,P<0.001];C组左心耳(C点未能记录到碎裂电位)。A组碎裂电位持续时间较B组短[A点:(37.4±6.3)s vs(132.5±12.7)s,P<0.001;B点:(37.2±6.3)s vs(132.5±12.7)s,P<0.0001;C点:(35.1±6.7)s vs(130.7±13.3)s,P<0.0001]。A,B组自身对照,左心耳位点较左房侧壁、后壁碎裂电位持续时间短[A组:(37.4±6.2)svs(37.2±6.3)s vs(35.1±6.7)s,P<0.0001;B组:(132.4±12.7)s vs(132.5±12.7)s vs(130.7±13.3)s,P<0.0001]。C组左房侧壁,后壁碎裂电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5±0.5)s vs(2.25±0.5)s,P=0.183]。结论迷走神经张力越高,越容易产生碎裂电位,则房颤持续时间愈长。
葛正庆雷森周传堃李珂安闽生李沂杜荣生
关键词:迷走神经张力心房纤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