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洪强

作品数:62 被引量:219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28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7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2篇地震
  • 38篇深地震
  • 36篇深地震反射
  • 30篇剖面
  • 28篇反射剖面
  • 27篇地震反射剖面
  • 27篇深地震反射剖...
  • 17篇地壳
  • 16篇青藏高原
  • 12篇地震反射
  • 12篇大炮
  • 10篇东北缘
  • 10篇青藏高原东北...
  • 10篇揭露
  • 10篇北缘
  • 10篇MOHO
  • 9篇莫霍面
  • 8篇深部
  • 7篇地壳结构
  • 7篇岩石

机构

  • 6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3篇国土资源部
  • 9篇中山大学
  • 4篇中国石油天然...
  • 4篇中国地质调查...
  • 3篇中国自然资源...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国土资源...
  • 2篇中国地质环境...
  • 2篇中国地震局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长春工程学院
  • 1篇桂林理工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斯坦福大学
  • 1篇国土资源实物...
  • 1篇中石化石油工...
  • 1篇中国石油集团...

作者

  • 62篇李洪强
  • 49篇李文辉
  • 45篇高锐
  • 36篇王海燕
  • 26篇卢占武
  • 19篇熊小松
  • 17篇侯贺晟
  • 8篇李秋生
  • 6篇郭晓玉
  • 5篇张洪双
  • 3篇张杰
  • 3篇徐啸
  • 2篇张季生
  • 2篇童英
  • 2篇李海涛
  • 2篇裴艳东
  • 2篇赵玉莲
  • 2篇朱小三
  • 2篇叶卓
  • 2篇王雨山

传媒

  • 5篇地球物理学报
  • 4篇地球物理学进...
  • 4篇2015中国...
  • 3篇地质科学
  • 3篇地学前缘
  • 3篇2014年中...
  • 2篇地球学报
  • 2篇吉林大学学报...
  • 2篇中国地质
  • 2篇物探与化探
  • 1篇水文地质工程...
  • 1篇物探化探计算...
  • 1篇石油地球物理...
  • 1篇地质通报
  • 1篇桂林理工大学...
  • 1篇矿产勘查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地球科学前沿...
  • 1篇第六届地质构...
  • 1篇第五届构造地...

年份

  • 3篇2024
  • 5篇2022
  • 6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9篇2016
  • 10篇2015
  • 11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藏高原东北缘与外围克拉通构造转换区的岩石圈结构与构造变形
岩石圈结构记录了大陆构造变形。特别是深地震反射剖面探测揭示的高分辨率岩石圈精细结构,能够直观地刻画出岩石圈变形的几何结构与变形样式,已经成为究大陆构造变形的先锋。通过研究若尔盖-西秦岭-祁连-阿拉善剖面、六盘山剖面、龙门...
高锐王海燕郭晓玉李文辉叶卓李洪强李秋生张洪双
关键词:岩石圈结构深地震反射剖面动力学理论
文献传递
深地震反射剖面揭露的喀喇昆仑-雅鲁藏布缝合带的深部结构
<正>喀喇昆仑断裂和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是青藏高原西南部重要的构造界线,其形成和演化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息息相关。为揭示这一地区的深部地壳结构,在Sinoprobe-02项目的支持下,过喜马拉雅-喀喇昆仑-雅鲁藏布江-冈...
卢占武高锐李文辉李洪强
设备巡查方法和系统
本公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设备巡查方法和系统,其中,方法包括:基于移动终端在第一位置进行设备检测;响应于存在至少一个待测设备与所述第一位置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距离,基于所述移动终端读取所述至少一个待测设备中每个待测设...
高磊李洪强
文献传递
面波勘探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被引量:6
2019年
面波勘探技术具有探测精度高、施工方便、成本低等特点,近几十年发展迅速,并广泛应用于浅地表勘查。目前,关于面波文章的综述,国内外发表的都比较多,不同的综述侧重点不一样。本文重点介绍瑞雷面波的勘探方法、国内研究现状及应用领域。文中首先介绍了面波勘探的基本流程和几种常见的面波勘探方法,并对每一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简单的评述;然后根据源的不同,重点介绍了面波的发展历程及目前的研究现状;再根据面波勘探最新研究的进展情况以及遇到的问题,讨论了面波勘探技术以后可能的发展趋势及一些值得关注的方向。
王光文王海燕李洪强李洪强张洪双张晓卫
关键词:面波勘探
雄安新区自然资源与环境-生态地质条件分析被引量:37
2021年
自然资源、环境本底及生态地质条件调查是城市地质调查的基础,可为城市国土空间规划、建设及精细化管理提供有效的基础地质支撑。随着雄安新区城市进程的加快,使得其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基于雄安新区综合地质调查成果,明确了雄安新区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本底条件,分析了建设周期内自然资源变化趋势,探讨了未来城市建设应关注的自然资源与生态地质问题。结果表明,雄安新区设立后,土地利用类型发生了巨大改变,林地面积增加约58.1 km^(2),草地面积增加约2.0 km^(2),耕地面积减少68.8 km^(2),建设用地增加7.2 km^(2),土壤质量以优质和良好为主;雄安新区浅层与深层地下水水位总体呈现从西北部往东南部流动,水位逐渐降低,局部存在地下水降落漏斗,浅层地下水水位埋深一般为5^(2)0 m,以企稳回升为主,深层地下水水位一般为25~35 m,水位下降区占比仍较高;白洋淀湿地动植物资源丰富,水质逐渐好转;地热资源开采利用条件好,全区地热流体可开采热量为10.10×10^(16)J/a,折合标准煤346.03万t/a;应重点关注新区存在的生态环境地质问题如地面沉降及地裂缝、地下水水位变化、砂土液化、坑塘、软弱土等,避免因生态环境地质问题引发工程事故,必要时应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马震夏雨波李海涛李海涛余学中周亚龙王雨山周亚龙王雨山裴艳东
关键词:自然资源生态地质城市建设
深反射地震剖面数据处理的主要技术方法被引量:10
2017年
深反射地震剖面技术以其探测精度高的优势被作为岩石圈精细结构研究的先锋技术,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因为探测剖面长,地表地形复杂等原因,对深反射地震数据处理的改进一直是地球物理学家关注的关键内容.近十几年来,随着探测工作量的增加和处理技术的发展,涌现出不少新思路用以深地震反射数据处理,特别在静校正、速度分析、去噪和一致性处理等重要环节更是优化了原处理技术,提升了深反射地震数据处理的水平.本文阐述了深反射地震数据的基本特点,结合实例对当前深反射地震数据处理中使用的主要技术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对比了一些方法的优缺点,并对深反射地震数据处理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徐泰然卢占武王海燕李洪强李文辉
关键词:深地震反射数据处理技术方法
四川盆地及周缘构造带地壳厚度与均衡状态研究
<正>四川盆地位于华南地块的西部,是我国最复杂和最大的克拉通盆地之一。受周缘构造带向盆地逆冲推覆作用的影响,盆地卷入了多期次、多边界的构造变形(Jia et al.,2010;Liu et al.,2012)。盆地与构造...
王海燕高锐李文辉李洪强
关键词:地壳厚度四川盆地构造带
文献传递
华南深地震反射剖面联线关键处理成像技术与效果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华南大陆地质条件复杂、地形起伏大且地下构造复杂,深地震反射资料具有信噪比低、干扰强、振幅不一致、横向速度变化大等特点。为完整地揭示华南大陆深部细结构和构造变形样式,对重庆—邵阳、邵阳—漳浦2条深地震反射剖面(3套数据)进行了拼接联线处理。针对数据的特点,采用了多种处理系统相结合,使用数据拼接整合、复合多域去噪、精细速度分析与综合寻优剩余静校正、共反射面元叠加和偏移成像等关键处理技术,得到高信噪比、高分辨率的成果剖面,为研究华南大陆形成演化过程提供了深部地震学数据。
王海燕高锐匡朝阳李文辉李洪强赵玉莲
关键词:深地震反射剖面数据处理共反射面元叠加
青藏高原深地震反射剖面上发现“亮点”构造
深地震反射剖面方法是目前探测地壳结构最为精细的方法之一.在大量的深地震反射调查工作中,科学家们发现了地壳内部存在很多具有异常高振幅特征的 '亮点' 反射.与以往石油勘探中能够反映油气聚集的'亮点'反射不同的是,这些深地震...
卢占武高锐李文辉李洪强
关键词:青藏高原地壳结构深地震反射剖面
文献传递
反射地震剖面揭示容城凸起基岩面和断裂结构及其对地热成因的启示
2024年
容城凸起是华北地区地热资源富集区域之一,探测容城凸起基岩面的精细结构、埋深和断裂,对理解该区地热资源的分布和富集以及地热资源的勘查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中国地质科学院2018年在容城凸起采集的SN向反射地震剖面数据,通过对反射数据精细处理,获得容城凸起4 km以浅的高精度几何结构,经地热孔资料标定后开展解释。主要获得以下4点认识:容城凸起基岩面以上新生代沉积地层呈近水平层状分布,这些近水平地层对容城地热田起到保温盖层作用;容城凸起基岩面埋深在700~3000 m之间,其凸起中心部位变化相对平缓,向周边迅速加深到3000 m左右;牛南断裂和容东断裂在深部延伸交汇,与其他中、小型断裂组成的断裂系统为水和热的传导提供了通道和空间;基岩面凸起的几何结构有利于热流在凸起下方汇聚。
刘宏凯高磊张杰侯贺晟谢民英李洪强
关键词:反射地震剖面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