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监松

作品数:24 被引量:91H指数:6
供职机构: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军队医药卫生科研基金湖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海南医学院科研基金资助学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入路
  • 9篇内镜
  • 7篇锁孔
  • 7篇锁孔入路
  • 6篇手术
  • 6篇外科
  • 5篇神经内镜
  • 5篇解剖学
  • 4篇外科手术
  • 4篇鞍区
  • 4篇出血
  • 3篇应用解剖学
  • 3篇应用解剖学研...
  • 3篇三脑室
  • 3篇神经外科
  • 3篇外伤
  • 3篇外伤性
  • 3篇颅骨
  • 3篇脑室
  • 2篇带蒂

机构

  • 9篇海口市人民医...
  • 7篇广州军区武汉...
  • 7篇华中科技大学
  • 6篇福建省立医院
  • 5篇安徽省芜湖市...
  • 3篇郑州大学第二...
  • 1篇海南医学院附...
  • 1篇海南医学院
  • 1篇武汉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皖南医学院弋...
  • 1篇芜湖市第二人...

作者

  • 24篇李监松
  • 8篇李俊
  • 6篇秦尚振
  • 6篇马廉亭
  • 6篇曹作为
  • 6篇牛光明
  • 5篇吴再进
  • 5篇林鹏
  • 5篇经大平
  • 5篇陈焕雄
  • 4篇徐国政
  • 4篇龚杰
  • 4篇薛德麟
  • 4篇许勇
  • 3篇伍葵
  • 3篇李爱冰
  • 3篇史克珊
  • 3篇骆成
  • 3篇侯树穹
  • 3篇徐光斌

传媒

  • 7篇海南医学院学...
  • 5篇中国临床神经...
  • 2篇华南国防医学...
  • 2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实用医学影像...
  • 1篇解剖与临床
  • 1篇临床神经外科...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 3篇2002
  • 1篇2001
  • 2篇2000
  • 2篇1999
  • 3篇1998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脑动静脉畸形出血的诊断和治疗——附26例报告
2000年
林鹏曹作为石小峰李监松李钢
关键词:脑动静脉畸形出血外科手术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颅骨修补术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容积重建技术在颅骨缺损患者中的使用技巧和计算机个性化设计钛网在临床的应用。方法30例颅骨缺损患者行螺旋CT扫描,数据传至工作站行三维重建,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制造技术(CAM)进行个性化的颅骨缺损修复体的预制,并应用于临床。结果根据CT数据制作的三维模型能精确地显示颅骨缺损区域的结构,修复体嵌合满意,术后无并发症。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颅骨缺损修复术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骆成李监松汪健文朱峰岭章其林马宜芬
关键词:颅骨缺损钛网三维重建技术
中颅窝孔道的CT研究及临床评价被引量:11
1999年
目的:探讨成人中颅窝各孔道的CT 形态和大小。方法:以50 例正常成人颅底为研究对象,采用薄层高分辨力CT 扫描和图像放大重建方法,对中颅窝孔道(包括视神经孔,眶上裂、圆孔、翼管、卵圆孔、棘孔、破裂孔、颈动脉管)的大小和形态进行研究,并对测量值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各孔道显示良好,与解剖测量值吻合。
骆成李监松常莎魏文洲
关键词: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T颅骨颅骨测量法
经乙状窦后入路CPA区内窥镜解剖学观察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通过神经内窥镜下桥小脑角区的解剖,为内窥镜辅助下该区域病变的手术治疗提供了解剖学依据,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15具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头标本和1具新鲜成人尸头标本上进行桥小脑角区的窥镜解剖学研究,在窥镜下分区并测量有关数据。结果内窥镜能清晰地显示颅神经及其附近的血管,桥小脑角区从头侧至尾侧被血管神经束分为三个间隙:间隙Ⅰ、间隙Ⅱ、间隙Ⅲ,其中间隙Ⅰ又分为Ⅰa、Ⅰb亚间隙(Subspace),间隙Ⅰ、间隙Ⅱ是内窥镜主要的观察通道。结论神经内窥镜可明显改善深部术野的照明效果和显微解剖结构的识别,对显微外科手术起重要的辅助作用。
李监松李俊朱贤立魏德陶剑黄继仁徐玉清
关键词:经乙状窦后入路解剖学观察福尔马林固定解剖学依据血管神经束
凝血指标协助判断外伤性颅内出血是否稳定的临床分析
2010年
目的研究凝血指标能否协助判断颅脑损伤颅内出血稳定与否,是否可作为病情变化的重要的临床客观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81例颅脑损伤患者的凝血指标的变化,结合GCS评分及头颅CT结果 ,判断凝血指标异常与出血增多的关系。结果在81例中,有15例经复查头颅CT发现出血增多,66例出血未增多,出血增多组均有3项以上凝血指标增高,其中APTT及D-二聚体均增高;出血未增多组凝血指标基本正常,一般只有D-二聚体增高,仅有6例出现2项增高,未见3项以上增高。结论凝血指标尤其是PT秒值、PT-INR、APTT、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这5项指标的异常对于判断颅脑损伤出血增多与否是有一定意义的,尤其3项以上增高,应高度怀疑出血可能增多。凝血指标可以作为协助判断外伤性颅内出血稳定与否的临床指标之一。
许勇李监松经大平吴再进伍葵
关键词:凝血障碍颅脑损伤
经翼点锁孔入路对鞍区手术间隙的神经内镜解剖学研究被引量:6
2003年
目的研究鞍区手术间隙的神经内镜解剖学特点及神经内镜在鞍区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15具尸头上经翼点锁孔入路开颅后,用0°、30°内镜观察鞍区的三个手术间隙。录像记录其解剖结构。结果内镜解剖观察中发现经间隙Ⅰ是观察对侧ICA内侧壁及其发出的垂体上动脉的最佳途径;经间隙Ⅱ可以见到同侧垂体上动脉、PCoA及其分支密集分布,阻挡对脚间池、基底动脉的观察;经间隙Ⅲ观察基底动脉及其分叉则没有PCoA及其分支的阻挡。采用成角的内镜能观察到三脑室底部的结构。采用神经内镜还能观察到桥脑腹侧的深部结构。结论神经内镜可以"贴近"全景式观察,其对细微结构的观察更为细致、清晰,并且可"绕过"神经、血管结构,观察其背后的结构。观察范围较手术显微镜大大扩展。
李俊秦尚振李监松牛光明马廉亭薛德麟徐国政
关键词:神经内镜鞍区锁孔入路手术间隙
经颞下锁孔入路上岩斜区内镜解剖学研究
2004年
目的应用神经内镜经颞下锁孔入路对上岩斜区进行局部解剖学研究,探索临床经此入路到达该区域的可行性。方法用15例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头、1例新鲜成人尸头,显微镜和内镜(0°镜、30°镜)交替配合使用,经PcoA—CNⅢ间隙、PCA-丘脑前穿支间隙、PcoA穿通支间隙、CNⅢ-天幕缘间隙,观察上岩斜区。结果上述间隙中,PcoA-CNⅢ间隙观察范围最广泛,常与PCA-丘脑前穿支间隙、PcoA穿通支间隙配合使用,用于观察第三脑室底和脚间窝。结论颞下锁孔入路能减少对周围结构的侵袭,而内镜对上岩斜区解剖学研究为临床手术提供了重要的可参考信息。
李监松李俊朱贤立魏德余吉杨波徐玉清施爱平
关键词:颞下锁孔入路内镜
三脑室的神经内镜应用解剖学研究
2004年
目的:研究三脑室的神经内镜解剖学特点,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15例尸颅标本、10例脑积水患者手术中用神经内镜观察三脑室的解剖结构。其中在尸颅标本采用经侧脑室额角、枕角和三脑室后部入路观察脑室;在脑积水患者中均采用经额角入路。结果:经额角入路可以观察三脑室底部、后部;经三脑室后部可以观察三脑室前壁的漏斗隐窝、视交叉隐窝和A2。结论:经额角入路观察范围最大,是到三脑室内神经内镜手术的最常用入路,经此入路可以同时完成多种手术。经三脑室后部是观察三脑室前壁的最佳角度。
吕健李俊牛光明曾凡举秦尚振李监松马廉亭徐国政龚杰李爱冰
关键词:三脑室入路神经内镜脑积水应用解剖学
翼点锁孔入路的应用解剖研究被引量:15
2002年
目的 研究翼点锁孔入路的入路操作方法 ,并经过该入路对颅内结构进行显微解剖观察 ,了解其优势及潜在的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 1 0具尸头 ,采用眉上切口 ,翼点骨窗 ,研究翼点锁孔入路的操作方法每一步骤的手术要点。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颅内结构 ,录相记载该入路的显露范围。结果 应用锁孔概念 ,经眉上切口、翼点骨窗 ,可达到经典翼点入路的对骨窗的基本要求。观察颅内结构可得到与经典翼点入路相同的显露范围 :间隙Ⅰ、Ⅱ、Ⅲ、Ⅳ及Willis’环的全部。结论翼点锁孔入路创伤小 ,减少了不必要的脑组织和颅外结构的显露 ,但对前、中颅窝底、鞍区、Willis’环的显露与经典翼点入路一致 。
李俊李监松牛光明秦尚振马廉亭薛德麟
关键词:翼点锁孔入路外科手术
眶上“锁孔”入路切除鞍上区肿瘤被引量:26
2001年
曹作为史克珊李安民李监松李钢金虎陈晓东陈焕雄林鹏颜山陈敏
关键词:外科手术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