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秀莲

作品数:4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等容血液稀释
  • 2篇心肌
  • 2篇血液
  • 2篇血液稀释
  • 2篇再灌注
  • 2篇缺血
  • 2篇超氧化物
  • 1篇第二掌背动脉
  • 1篇动脉
  • 1篇心肌缺血
  • 1篇心肌缺血预适...
  • 1篇心绞痛
  • 1篇心律
  • 1篇心律失常
  • 1篇血液疗法
  • 1篇氧化物歧化酶
  • 1篇预适应
  • 1篇再灌注损伤
  • 1篇再灌注心肌
  • 1篇再灌注心律失...

机构

  • 4篇秦皇岛市第一...
  • 2篇河南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李秀莲
  • 2篇黄幼田
  • 2篇吕杰胜
  • 2篇汤宁
  • 2篇王柏生
  • 1篇王蕴
  • 1篇于晋辉
  • 1篇张胜华
  • 1篇付速翔
  • 1篇贾国胜
  • 1篇吕大为
  • 1篇胡惠
  • 1篇王宝石
  • 1篇齐梦海
  • 1篇周马

传媒

  • 1篇中国血液流变...
  • 1篇心功能杂志
  • 1篇国际内科学杂...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1998
  • 1篇199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等容血液稀释和超氧化物岐化酶对兔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被引量:2
1997年
结扎兔冠脉左室枝45min,再灌注180min,复制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等容血液稀释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的协同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40只动物随机分为4组:Ⅰ组(对照组)、Ⅱ组(稀释组)、Ⅲ组(SOD组)和Ⅳ组(稀释+SOD组)。结果:与Ⅰ组比,Ⅱ,Ⅲ组左室收缩功能(最大收缩压、+dp/dtmax)显著改善,Ⅳ组较Ⅱ,Ⅲ组又有显著改善。与Ⅰ组梗塞面积(左室梗塞面积占左室总面积的百分比为18.1±2.3%)比,Ⅱ,Ⅲ,Ⅳ组梗塞面积显著缩小(分别为11.4±2.1%,13.8±2.2%,8.3±2.9%),Ⅳ组梗塞面积较Ⅲ组又有进一步缩小(P<0.05)。提示:等容血液稀释和SOD对兔缺血/再灌注心肌均有保护作用;两者联用可进一步改善左室收缩功能和缩小梗塞面积。
李秀莲王柏生汤宁吕杰胜吕杰胜
关键词:再灌注损伤血液稀释
重复运动试验的心肌缺血预适应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观察运动试验诱发的心肌缺血能否减轻随后运动试验引起的心肌缺血的严重程度及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方法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患者40例,依序进行两次平板运动试验。两次运动量相同,两次运动间隔12 m in。对比两次ST段压低1 mm出现时间(1 mm STD时间);ST段压低大于1mm持续时间(总缺血时间);ST段压低最大程度(最大STD);ST段恢复1 mm的时间(1 mm恢复时间);表现缺血的导联数(1 mm STD导联数);心律失常及心绞痛发生情况。结果与第1次运动试验相比,第2次运动试验的1 mm STD时间从490 s延长到620 s(P<0.001);总缺血时间从510 s减少到350 s(P<0.001);最大STD从3.1 mm降至1.2 mm,两次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1 mm恢复时间从420 s缩短到180 s(P<0.001);1 mm STD导联数从4.2个减少到2.3个(P<0.01)。40例患者中35例首次运动中发作心绞痛,其中30例再次运动中症状明显减轻,5例未发作心绞痛。第1次运动试验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62.5%(25例),而第2次运动试验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20%(8例)。结论重复运动试验作为临床心肌缺血预适应的方法可提高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患者的缺血阈值,增强心肌对缺氧的耐受,减轻心肌损伤程度,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李秀莲胡惠
关键词:心肌缺血预适应平板运动试验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
应用第二掌背动脉皮瓣治疗手部皮肤缺损
王宝石吕大为王蕴周马齐梦海贾国胜李秀莲付速翔于晋辉张胜华
手部皮肤缺损伴骨外露或骨、肌腱缺损是手外科领域的难点之一。以往手部皮肤缺损通常应用带蒂皮瓣修复,但效果不甚理想,例如治疗时间长、需二次手术、皮瓣臃肿不美观且手指功能受限。近期,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骨科俞光荣教授等利用...
关键词:
关键词:皮瓣皮肤缺损手部第二掌背动脉
等容血液稀释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抗再灌注心律失常作用
1998年
结扎兔冠脉左室枝45min,再灌注180min,复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等容血液稀释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对兔再灌注心律失常(RA)的作用,40只动物随机分为 4组:Ⅰ组(对照组)、Ⅱ组(稀释组)、Ⅲ组(SOD组)和 Ⅳ组(稀释 + SOD组)。结果:与 Ⅰ 组比,Ⅱ,Ⅳ组 RA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Ⅱ组 R A发生率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提示:SOD及与等容血液稀释联用均能降低RA的发生,单用等容血液稀释的抗RA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李秀莲王柏生汤宁吕杰胜黄幼田
关键词:心律失常血液稀释超氧化物歧化酶血液疗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