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立众

作品数:17 被引量:143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政治法律

主题

  • 7篇刑法
  • 3篇司法
  • 3篇法益
  • 3篇处罚
  • 2篇刑法修正
  • 2篇刑法修正案
  • 2篇刑事
  • 2篇修正案
  • 2篇死刑
  • 2篇解释论
  • 2篇护法
  • 2篇减轻处罚
  • 2篇法定
  • 2篇犯罪
  • 2篇《刑法》
  • 2篇绑架
  • 2篇绑架行为
  • 2篇保护法益
  • 1篇盗窃
  • 1篇盗窃罪

机构

  • 17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日本法政大学

作者

  • 17篇李立众

传媒

  • 4篇人民检察
  • 3篇中国应用法学
  • 2篇国家检察官学...
  • 1篇中外法学
  • 1篇政法论坛
  • 1篇法学家
  • 1篇政法论丛
  • 1篇河南省政法管...
  • 1篇紫光阁
  • 1篇刑事法判解
  • 1篇华东政法大学...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修改酌定减轻处罚核准主体之建议被引量:5
2011年
对酌定减轻处罚案件设置一定的核准程序,是慎重行使酌定减轻处罚权的必要要求。但是,1997年刑法第六十三条第二款设置的核准程序过于严格,导致酌定减轻处罚规定几乎成了闲置条款,这是立法者始料未及的。目前,《刑法修正案(八)》也未对该内容进行修改,笔者认为,应当适度松弛酌定减轻处罚的核准程序,以恢复刑法第六十三条第二款的应有活力。
李立众
关键词:减轻处罚核准程序刑法修正案处罚规定处罚权
贩卖毒品罪中“买入毒品即既遂说”之反思被引量:10
2020年
为贩卖而买入毒品的,实务上均以贩卖毒品既遂论处。但是,这一做法既不符合“贩卖”一词的词义学原理,也不符合犯罪停止形态理论,同时导致贩卖毒品罪的死刑适用过多。对于为贩卖而买入毒品的行为,是基于预备犯、未遂犯原理而得以按贩卖毒品罪处罚,而不是“贩卖”本身包含“买入”的意思。无论是贩卖的日常含义还是其规范含义,抑或从比较法出发,为贩卖而买入毒品的行为都不构成贩卖毒品罪的实行行为。因此,实务界应当放弃买入即既遂说,这将有助于减少贩卖毒品罪的死刑适用。
李立众
关键词:贩卖
刑法解释的应有观念被引量:22
2015年
妥当的刑法解释离不开良好的刑法解释观念的指导。尊重现行刑法,以努力解释刑法为己任,而不随意批判刑法;明确解释的方向,并坚定地按照所选择的解释方向解释刑法;注意贯彻刑法基本原则,使解释结论与刑法基本原则相符合;应当兼顾条文的文义与条文的实质,追求妥当解释论。这些都是解释刑法时应有的基本观念。
李立众
传播新冠肺炎病原体行为的定性被引量:3
2020年
对于行为人故意传播新冠肺炎病原体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均应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论处.行为人过失传播新冠肺炎病原体从而危害公共安全的,无论是否发生实害结果,也不论是否出现法条竟合,均应以妨害传染病防治罪论处.这一方案可以避免按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时须有实害结果的要求,还可规避因果关系的证明难题.由于法定刑迥异,故应严格把握传播者的主观心态,既不可为了严惩而将过失拔高为故意,也不可觉得处罚过重而将故意降格评价为过失.
李立众
关键词: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妨害传染病防治罪
《刑法》第328条中“古文化遗址”的司法认定
2024年
为进一步做深做实应用法学研究,找准司法实践中的真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中国应用法学》在原有的“法答网问题精粹”专栏基础上,自2024年第2期起开设“法答网问题研究”专栏。针对“法答网问题精粹”专栏精选的疑难问题,邀约广大应用法学研究工作者研究探讨,以期为审判工作现代化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本期特此邀请5位名家对其中5项疑难问题进行研究探讨,现予推送,以飨读者。
李立众
关键词:疑难问题应用法学
简论“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
2024年
法答网问题:减轻处罚时,如何“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一、减轻处罚能否减至免予刑事处罚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能否“下”到免予刑事处罚?有人持肯定回答,“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可以减至免除处罚……判处刑罚,不仅包括判处一定刑罚的内容,也包括是否判处刑罚以及是否执行某种刑罚制度的内容。如果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只能依其字面解释为必须判处一定的刑罚,那么法定最低刑已经是剥夺政治权利的案件,如何再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第63条第2款的规定判处刑罚?”
李立众
关键词:减轻处罚法定最低刑免除处罚刑罚制度免予刑事处罚
环境犯罪被引量:18
2010年
从防止公害到自觉保护环境,日本制定了种种的法律。在环境犯罪的对策上,已经完成了"从公害犯罪对策到环境保护对策"的转变。应当立足于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中心主义双方,来理解环境犯罪的保护法益。按照环境破坏的样态,环境犯罪的罪质与环境犯罪构成要件的情形是变化的。对于环境犯罪而言,"行政从属性"的概念虽并非是必须的,却是有益的。对于实施了环境犯罪的法人,对其执行罚金刑致使法人破产是不妥的。
今井猛嘉李立众
关键词:环境犯罪保护法益构成要件行政从属性
《刑法》第239条(绑架罪罪刑规范)评注被引量:2
2022年
绑架行为的实质是对被害人建立起实力支配关系,使其成为向第三人提出各种要求的人质。“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的表述,使得绑架行为只能是单一行为。“人质”的表述意味着成立绑架罪,以存在行为人、被害人与第三人的三方关系为前提。在涉及三方关系的案件中,要妥善处理绑架罪与非法拘禁罪、抢劫罪的关系。绑架行为在侵犯被害人人身自由的同时,必然同步创设出了危及第三人的财产或者其他权益的危险。成立绑架罪,要求有证据证明行为人具有绑架目的。行为人出于绑架目的,能够稳固地实力支配被害人时,构成绑架罪既遂。在行为人解除对人质的实力支配关系之前,他人知情而中途参与取财等行为的,成立绑架罪的共犯。“杀害”被绑架人不要求杀死人质。
李立众
关键词:绑架罪绑架行为非法拘禁罪抢劫罪
死刑的宪法控制方案初探
2014年
控制死刑适用是宪法自身的要求,我国有必要建立死刑的宪法控制方案。根据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宪法原则(生命权平等)与死刑的正当化根据报应刑论,被害人死亡是死刑适用诸要件中最为核心的要件,据此在宪法上可以"以命偿命"原则来控制死刑的适用。以命偿命原则具体包括现实死亡原则、一命偿一命原则与偿命方式对等原则三方面的内容。这一宪法控制方案具有公平性、明确性与可实践性。
李立众
关键词:死刑宪法控制
银行卡收藏的刑法定性被引量:1
2012年
解释刑法条文时必须以保护法益为指导、考虑处罚的必要性。被收藏的银行卡一般都是客观上无法作为支付手段进行使用的银行卡。大量持有这种银行卡,不会危及银行卡的使用秩序,没有侵犯妨害信用卡管理罪的保护法益。同时,银行卡收藏有其正面价值,对其进行刑事处罚的必要性较低。因此,银行卡收藏不属于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条之一第一款第二项'非法持有他人信用卡,数量较大'的情形,不构成妨害信用卡管理罪。
李立众
关键词:实质解释论保护法益
共2页<12>
聚类工具0